「機蜜」全攻略:米家網際網路空調三級能效很坑?我們算算再說?

7月23日上午,小米正式發佈了旗下首款互聯網空調,售價為2199元。根據官方的介紹,該空調採用高效稀土直流變頻壓縮機,功率為1.5匹,具有較寬的運行頻率範圍,可在多種溫度工況需求下保持穩定輸出,降低能耗。雙列一體弧形換熱器,熱交換面積大,製冷制熱效率高。內置900W加熱功率的電輔熱,兼具大製冷量和高制熱量,使用面積製冷16-21平方米、制熱18-23平方米,中間製冷量1700W,中間制熱量2200W,低溫制熱量3840W。這參數看上去還不錯,不過我們注意到米家互聯網空調能效等級為三級,比一級能效的空調要耗電不少。也因為這點,很多人都表示提不起購買慾望了。

“機蜜”全攻略:米家互聯網空調三級能效很坑?我們算算再說?

那麼,三級能效的空調真的不能買嗎?實踐出真知,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吧。同價錢,能效等級數字越小越省電,很多人會只選擇一級能效的空調來購買,其實這樣是不太科學的,還是需要看實際需要的。1級的製冷季節耗電量是312kW.h,即每年在熱天時平均開機制冷1136小時的總耗電是312度。(1136小時是國家制定的變頻空調在規定工況下的測試時間,相當於平均每天開機10小時,共開機113.6天)3級的製冷季節耗電量是401kW.h,即每年在熱天時平均開機制冷1136小時的總耗電是401度。按以上標準計算,1級機比3級機每年可省下的電量是 401-312=89度。以0.7元每度電算,10年可省89*0.7*10=623元。

而實際使用中。這個數值會因為環境溫度、設定溫度、使用時長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如果地方很熱,設置溫度又低,總開機時間就會遠超過1136小時,那製冷季節耗電量就遠不止401度或312度了,1級機省電效果就更明顯了。比如每年省電達到約標準的1.5倍即135度,10年省電就是135*0.7*10=945元。如果地方不是很熱,設置溫度又較高,總開機時間會遠低於1136小時,那製冷季節耗電量也會遠低於401度或312度,1級機省電效果就不會太明顯了。比如每年省電只有標準的約1/2即45度,10年省電就是45*0.7*10=315元。

“機蜜”全攻略:米家互聯網空調三級能效很坑?我們算算再說?

現在市面上的變頻空調大1匹的1級能效機比3級能效空調基本都貴了1000元左右,以空調壽命為10年算,如果用電量確實很大,那買1級能效空調的話,10年省下的電費是能補償機身差價的(當然前提是一定要用夠10年)。如果是標準用電量,甚至用電量更少,那1級能效空調省的電費是遠不夠補償機身差價的。再說了,現在根本沒幾臺空調能用10年,不是因為容易損壞,是因為技術發展太快了,空調壞了就老想著換新。所以說,買空調不要只衝著1級能效產品。一般用電量的家庭,買3級能效或2級能效的機器就可以了,日夜開空調的超級用電大戶才選1級能效的空調吧。

“機蜜”全攻略:米家互聯網空調三級能效很坑?我們算算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