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大國重器誕生 彰顯中國製造不斷增強實力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製造業水平上,而製造業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裝備製造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最具標誌性的,便是一件件大國重器的誕生——從“復興號”高鐵首發到國產大飛機首飛,從“華龍一號”揚帆出海到“天宮一號”駐留太空,從摘取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到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它們承載著國人夢想,凝聚著中國智慧,也彰顯出中國製造不斷增強的實力。

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

7月12日下午,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從上海起飛,順利完成首次空中遠距離轉場飛行。開啟多地同步試飛模式,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轉入了密集研發試飛的新階段。

“103架機,電纜管路基本鋪設完成,下一步將進行系統安裝,年內就要試飛;104架機,年底進入總裝階段……”7月上旬,中國商飛公司內,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經理吳躍講述著最新的工作進展,言語中透著自信。

讓中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去年5月5日,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150座級幹線客機——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躍而起、直上雲霄,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一架大飛機,匯聚著全國人民的殷切期待,也凝結著幾代航空人的接續努力。

研製和發展大型飛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2007年12月21日,歷經16年艱辛探索,ARJ21—700新支線飛機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總裝下線,實現了我國航線上國產噴氣客機零的突破。2008年5月,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自此承擔起研製民用大型客機的重任。此後十年,C919大型客機項目先後歷經了立項論證、可行性論證、總體方案定義、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全面試製等階段,接連攻克了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10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最終得以順利進入試飛取證階段。

一架大飛機,帶動起配套產業的蓬勃興起,也掀開了中國製造的嶄新篇章。

航空工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寬、連帶效應強。一架大型商用飛機集成300萬到500萬個零部件,需要數千個供應商生產。發展大型客機,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十年來,C919飛機的研製始終堅持“中國定義、中國適航、集成創新、面向全球”的發展道路,“自主創新、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技術路線,打造了以中國商飛為平臺,包括設計研發、總裝製造、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在內的我國民用飛機研製核心能力,形成了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的民用飛機產業鏈,大幅提升了我國航空產業配套能級。

據預測,今後20年全球新機交付量將達到4.3萬架,中國市場便佔其中的1/5,價值約1.2萬億美元。可以想見,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持續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提供巨大空間。

“復興號”:亮出中國高鐵金名片

2017年6月,“復興號”高鐵進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時,一段短視頻在網上熱播——將一枚硬幣立在“復興號”列車的窗邊,9分鐘內,高鐵以300公里的時速飛速行駛,硬幣卻始終不倒。一位外國朋友不禁讚歎:“既快又舒適,中國高鐵已經成為全球高鐵的佼佼者!”

在為收穫點贊而欣喜之時,我們不能忘記過往——直至21世紀初,我國鐵路運輸能力不足、裝備水平落後,機車車輛裝備工業仍只相當於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水平,嚴重製約著國民經濟發展。

發展需要提速,列車需要提速!2004年下半年,我國拉開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大幕,力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用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實現我國鐵路機車車輛水平的飛躍。2007年,時速200公里的“和諧號”CRH動車組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國機車車輛工業掌握了高速動車組輕量化車體、高速轉向架和列車集成總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研發“復興號”等後續產品奠定了基礎。

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復興號”之所以是“中國標準動車組”,是因為它身上凝聚著標準化和系列化的高速動車組技術。2016年7月15日,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在鄭徐高鐵上交會,創造了高鐵列車交會、重聯運行速度的世界最高紀錄。“邂逅”瞬間,相距僅1.6米的兩車產生的壓力波相當於1平方米瞬時受重近200公斤,如此高的壓強,卻未給車內人員帶來不適感。通過這次極具意義的試驗,我國探索出了時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鐵路系統關鍵技術參數變化規律,為發展高等級高鐵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6月底,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鐵項目進入了全面實施推進的新階段。值得期待的是,建成後的雅萬高鐵上,將出現來自中國的標準動車組疾馳向前的身影。今後,中國高鐵的“金名片”不僅會讓中國人體會到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也將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製造的不俗實力。

LNG船:摘取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

造船業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由於起步較晚,我國一度造船效率低、增長方式粗放,船型以散貨船、油船等常規船型為主。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具備實力的造船企業主動將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場。摘取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LNG(液化天然氣)船,便是重要目標之一。

LNG船,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附加值、高難度的“三高”船舶,造價也十分昂貴。長期以來,只有少數國家的10多家船廠能夠建造。2004年,我國簽署了首艘14.7萬立方米LNG船的建造合同,中船集團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承擔了這一任務。

要實現LNG船建造“零的突破”,必先跨過一道道技術難關。為此,滬東中華投入巨資,攻克了超低溫液貨圍護系統、耐超低溫液貨駁運系統、動力控制系統三大核心技術,自主研製成功了絕緣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最終使我國首艘LNG船於2008年4月3日成功交付,掀開了中國造船史上嶄新的一頁。

技術難關一旦突破,後續訂單接踵而至。時至今日,滬東中華已累計交付了18艘大型LNG船,每年為我國各地運送超過2500萬噸液化天然氣。以17.4萬立方米LNG船為例,其裝載的一船液化天然氣經再氣化後,體積達到1.07億立方米,足以滿足一座中等城市一個月的用氣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