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水潤山坡桃李香

綏江被專家學者認為是長江東轉的地方。向家壩水電站51億立方米的水庫,成就了綏江一灣碧水,讓這個長江東轉的地方變得更加美麗而富有靈性;向家壩水電站庫區同時也淹沒了綏江數萬畝土地,平緩、肥沃的土地基本上都被淹掉。為了支援國家建設,綏江數萬人只能含淚大搬遷。缺水的山坡成為綏江農民未來的生存之地。國家實施的“五小水利”工程,給乾旱缺水的山坡帶來了福音。

月兒池見證真武山乾旱歷史

綏江縣南岸鎮有座山叫真武山,俗稱光石板上一片坡。這座山嚴重缺水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真武上腳有一塊平地,500多年前,這裡曾建有一個大水池,酷似月亮,史稱“月兒池”。現如今,月兒池雖只留下斷壁殘垣,但它見證真武山片區乾旱缺水的悠久歷史,當地群眾十分渴望重建月兒池,也便記住滄桑的鄉愁。

真武山雖說是光石板上一片坡,但有一個人不信邪,他叫薛嘉海,鐵了心要在光石板上搞出點名堂來。雲南省“七七扶貧攻堅”期間,著名的西疇精神有句經典的話:“搬家不如搬石頭。”薛嘉海把西疇精神進行了深化,他石頭也不搬,就要在光石板上建造一座花果山,讓孫猴子帶領他的弟子們來這裡採摘“仙桃”等水果。

這個願望能實現嗎?

薛嘉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綏江人,1975年10月生。他賣過飼料,開辦過養殖場。在養殖場,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毀滅了他的養殖場,讓他血本無歸,欠下銀行貸款50萬元。為還清貸款,也為了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和女兒的學費,他東拼西湊10萬元,進城幹起了“的哥”生意。

兩年後,先後經過“非典”和“禽流感”的養雞行業,從最低谷開始反彈。薛嘉海覺得商機已經到來。他果斷賣掉出租車,開始了林下土雞養殖。到2007年底,他不但還清了所有的負債,還有了5萬元的資本積累。後來,他又與兩個朋友合夥,每人投資5萬元,在南岸村蔭家壩幹起生態養豬,2008年中秋,第一批豬出欄,遇到了最好的行情,賺回了15萬元。朋友提出擴大養豬規模,但已有多年養殖經驗的他沒有同意,因為他在思考著另外的出路。

真武山雖說是光石板上一片坡,但這裡地處彩雲之南的最北端,美麗的長江在這裡東轉,形成大江縈迴、群峰環峙的美景。

站在風景如畫的真武山上,薛嘉海心潮澎湃,他說:“就這裡,我人生的最大夢想就在這裡。”他在真武山何家坪流轉50畝土地,創建了一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並註冊了綏江縣金龍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他休閒觀光農業的理念,得到縣、鎮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年500畝半邊紅李子基地建成,2013年2000畝半邊紅李子、雲南蜜汁李和金龍香桃基地建成,2015年以雲南半邊紅為核心的西部農場全網營銷平臺建成。

如今的真武上,山綠、果飄香,記者最近到真武山,路邊的水果銷售點整齊擺放著桃子、李子,還豎了一塊牌子明碼標價,李子18元/斤(蜜汁李)、桃子6元/斤。一輛皮卡車正在購貨裝車。

“小龍水”改變靠天吃飯局面

新民片區黨支部書記鄭家福告訴記者,真武山上能夠活起來,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花果山,大家打心底感謝薛嘉海,沒有他的膽識,真武山上有可能至今還是光石板上一片坡;同時也要感謝政府的支持,沒有水務部門實施的水利工程,真武山上的果樹就只能吃望天水,風調雨順增收,遇到乾旱歉收甚至絕收。

2014年8月28日,綏江縣被正式列為中央財政五小水利建設重點縣,按照縣委、政府重點打造金沙江畔“六匹山”的農業產業佈局,南岸鎮被列入了建設範圍之一。

南岸鎮小農水重點縣項目計劃新建引水堰2條;改造溝渠3條,總長7.046公里,新建鬥農渠57.455公里;鋪設管道長60.5公里;新建50立方米水池7座、25立方米水池130座,工程概算總投資2545.02萬元。

工程於2015年3月1日正式動工,2015年1月底完工,並完成部分工程、單位工程和縣級驗收。完成引水堰2條,新建、改造溝渠46.85公里,鋪設管道76.6公里,100立方米水池28座,25立方米水池37座,新增維修2000立方米蓄水池5座;完成總投資2496.37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1500萬元,省級補助資金800萬元,巿、縣財政配套151.35萬元,群眾投工投勞45.02萬元。

如今,真武山2000多畝果園和1000多畝蔬菜得到科學澆灌,成為滇川兩地有名的觀光農莊,當地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

半邊紅紅遍綏江半壁江山

五小水利建設,除了解決真武山的乾旱缺水難題,還覆蓋了綏江大面積乾旱缺水地區。新灘鎮石龍、鰱魚片區,是一個典型的片區。

新灘鎮石龍、鰱魚兩村,有一條大堰,叫建設堰,全長26公里,是大躍進時期修建的,如今還還繼續發揮作用。但這裡是尾水,很難解決這個片區的灌溉問題。這些年,共青團、婦聯實施了很多希望水窖、愛心水窖,加上水務部門實施的“五小水利”工程,石龍、鰱魚片區的灌溉問題,基本解決。石龍村685戶村民基本上戶戶都有一口25立方米的水池。站在石龍村的一處高山上,極目遠望,金沙江南岸的一片山,全是半邊紅李子。村主任餘太平告訴記者,新灘鎮是綏江最早種植半邊紅李子的,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全縣到處都在種植,名副其實成了綏江農村致富的金果果。

2006年7月,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的夏藍寧毅然放棄了在發達地區就業的優越條件,回鄉後瞄準當地的半邊紅李子進行大膽創業,他先後註冊成立了“綏江縣新灘鎮天寶山龍李專業合作社”“綏江縣世通農業特產開發有限公司”,帶領果農按照規範化、標準化要求種植綏江半邊紅李子;2008年註冊了“綏江半邊紅”李子商標;2009年11月,綏江半邊紅李子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餘太平說:“金沙江綏江境內有82公里岸線,三分之二的岸邊(海拔380米至800米)山坡上都種植了半邊紅李子,僅石龍、鰱魚就上萬畝連片。可以說半邊紅李子紅遍了綏江的半壁江山。”

碧波湖水淹沒江邊良田,“五小水利”上山滋潤山坡,勤奮耕耘精心呵護,桃李芬芳財源滾滾。花果山已成為綏江農民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記者 朱德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