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產人最恐懼的一些事正在發生……

2018年,地产人最恐惧的一些事正在发生……

多年後,當地產人回頭看看那個是非不斷的2018,會發現那是一個新時期的開始。陰雲開始全方位降臨在這個行業,只留下一條窄小卻明亮的天際。

早在月初,明源君就給大家梳理了一下,上半年樓市的影響力事件,每一個都是重磅,從貿易戰到棚改收緊,再到海外融資渠道被截。每一個變動都打在地產的七寸,每一個新聞都在給地產人的神經上弦。

進入下半年,7月份的輿論依然熱鬧。

宏觀政策方面,央媽和財政部爭論,金融方面各種爆雷……房地產,作為靠近所有風暴旋渦核心的行業,在整個社會的浪潮中明顯更加舉步維艱。一些細碎的新聞穿插在社會大新聞之間,構建出一個人心惶惶的輿論宇宙。

地產股蒸發萬億,7部委聯合嚴查房企違規,某標杆房企出售資產,上市房企跑路,標杆房企裁員,全國各地業主維權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一切都在地產人的耳邊叫,小心了。

從基層到高層,從項目到個人,愈演愈烈的恐懼感,讓曾經風風火火的地產人,變得越來越畏手畏腳。粗略一估算,如今地產人的恐懼清單,真的不短……

01

恐懼過去

違規成本高了

過去犯的錯,都成了定時炸彈

針對房地產違規的嚴查,絲毫沒有放鬆的跡象。曾經的理所當然,都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前不久,深圳一神盤入市,原本是理想戶型的89㎡四房,如今成為硬傷。以前氾濫的違規搭板在現在的監管環境下過不去了,由於搭建部分被拆除,四房變成奇形怪狀的一房。雖然單價低於市場價兩萬,地段配套俱佳,卻依然難掩尷尬。

其實全國這樣的案例都不少見,不僅是尚未銷售的物業,早些時候深圳還出現過已經交房了的物業,又被強制拆除違規搭建的案例,業主家裡的衛生間莫名其妙就沒了,紛紛維權。曾經由於監管不嚴格,醞釀出的灰色區域,如今被暴露在了陽光之下,對於房企來說,違規成本顯然提高了。

尚未審批的項目可以小心駛得萬年船,而那些歷史遺留的瑕疵,卻成了定時炸彈,讓操盤人隱隱不安。甚至對一些已經妥善解決的問題也會神經過敏……

前不久,某房企下線了所有的廣告,就是因為一張圖片可能涉嫌違規,雖然是無傷大雅的問題,並且通過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已經妥善解決。但是經過內部商量後,營銷總依然決定以犧牲推廣費用為代價將其項目廣告全部下線,消滅風險。

對於這一波操作,其實明源君非常理解,不是房企過度反應,實在是如今能入市銷售的項目,每一個都是劫後餘生,風平浪靜的銷售環境來的太不容易。

2018年,地产人最恐惧的一些事正在发生……

02

恐懼未來

政策不確定,擠破頭搶到的地

可能突然就不能賣了

這一輪樓市調控,從去年3.17開始到現在,不斷加碼絲毫沒有放鬆跡象。為了控制住各項指標,堵住漏洞,幾乎每個城市的調控政策都在不斷地打補丁。打補丁也就意味著,以前沒問題的項目,很可能一個新政就瞬間致命。

之前,海南一些開發商跟明源君吐槽,自從4月22日海南出臺全島限購新政後,不允許外地人到海南買房,大量需求被突然截斷,海南樓市出現斷崖式下跌,大部分樓盤成交量都為零。而很多開發商手裡目前還握有大量的土地和存貨,十分艱難。

同樣的還有很多城市的限價政策,沒限價時高價拍下的地,也很尷尬。因為買地的時候並沒有說要限價銷售,這種政策突變對於房地產來說就是不可預測、不可抗逆的黑天鵝,讓地產人不得不快週轉,在環境穩定的當下拼了命賣房,彷彿被宿命追趕。

最近的三四線城市也是一樣的景象。身處組織當中的地產人,面對集團的業績要求,多少能感覺得出公司甩貨的意圖和市場判斷,恐慌情緒也會相互傳染。

03

恐懼方向

領航人轉舵

房企艦隊進入迷霧之中?

以前的房地產,往往是看標杆學標杆,只要標杆做得好,跟著學總沒錯。而到了今年,大型房企突然都沒有了以往的自信形象,無所畏懼的巨頭們也開始緊張。

5月,出現標杆房企公司債發行“中止”,地產行業的信用危機論甚囂塵上。

6月,萬科宣佈拋棄房地產,緊接著的一個交易日,萬科股價應聲下跌超過7%。

7月,某房企向平安資管轉讓約20%股份進行融資,暴露房企龍頭處境亦很艱難。

上週,又有明星房企陷入裁員降薪的輿論風波。

大型房企如此密集的負面集中爆發,似乎預示著行業承壓也到了一定的臨界點。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房地產一直以來依靠的高槓杆加快週轉的模式,似乎有些失靈。標杆房企規模降速後,都走上了不同的路。未來的房地產到底應該怎麼幹,仍在規模戰中的房企和地產人都在觀望。

整個行業在一群領頭羊房企的帶領之下,走入了一片遍佈迷霧的海域。站在甲板上的地產人,恐懼又迷茫,因為一旦觸礁,泰坦尼克和小漁船並沒有兩樣。

04

恐懼隱患

前有業績任務,後有業主維權

每當市場下行,業主維權就會特別的多,2008年、2014年都出現過大規模的維權潮。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7月份,就已經近10個城市爆出業主維權,其中不乏一些以產品品質著稱的標杆房企,讓人直冒冷汗。

事實上,由於很多大公司都是實行的標準化的節點管理,項目獎金也都和目標完成情況掛鉤。為了不罰款,很多項目公司只能出奇招。例如某房企區域公司為了拿到項目獎金,甚至出現房子尚未完工就交房的現象。最終曝光出來的質量問題,連同行也直呼刷新三觀。

經歷了過去兩年的房價狂飆和成交量暴增,大量的項目在今年集中進入交房期,而持續暴漲的高房價和交房質量之間的落差,更加容易刺激業主的神經。

任何程度的業主維權,都會對銷售產生負面影響。而目前房企卻普遍在追求不惜一切代價回款。公司回款目標對銷售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例如,許多房企要求員工加快銷售,堅決執行“早銷、多銷、快銷”。怕維權,更怕罰錢。

對於一線的地產人來說,前有業績任務,後有業主維權,地產人作為一顆螺絲釘,在一個瘋狂運轉著的組織中,一面追求快,一面消化著快的副作用。只能是一邊拼命,一邊恐慌。

05

恐懼崩盤

大量地產人也是普通房奴

有著普通人的焦慮和恐慌

在過去漫長的房地產紅利期裡,房價經歷了一次長週期的持續性上漲,地產人作為最靠近一線的親歷者,見慣了因房致富的故事,少有不上車的。事實上,很多地產人自己本身也是激進的購房者。甚至有一些把房地產作為了自己唯一的投資,和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對於他們來說,於公於私都和房地產綁在了一起。

明源君認識的一些普通的地產銷售,從業幾年,就手握不止一套一線城市的房產,而且很多都加了槓桿。一邊拼命的賣房賺佣金,一邊還著房子的貸款。一旦市場下行,他們面臨的是家庭收入減少和資產蒸發的雙重打擊。

都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放眼當下的中國,哪個家庭又不是孤注一擲押寶地產呢,作為本就浸淫在房地產中的地產人,更是共享了一套買房致富的價值觀。一旦市場下行,家庭的現金流吃緊,也成為大量地產人的恐懼源。

06

恐懼專業

越專業,越可能失業

最近媒體炒作的裁員風波很多,大規模裁員的謠言不絕於耳。由於宏觀經濟的下行,確實導致一些上市公司出現裁員現象,例如深圳某大公司6月份宣佈全體員工放假半年,民眾的恐慌情緒讓這些謠言輕易就能被點燃。

而房地產行業的“失業”危機,事實上早就在醞釀。近兩年,在房企中,內部漲薪的速度越來越慢,傳統的職業晉升本來就在變得難走,企業併購、房企轉型,快週轉下強度越來越大,都給老地產人帶來深刻的危機感。有工作的8年的地產人直言:“確實也熬不動了,但是走了,又能去哪兒呢?”

房地產相關專業的兼容性低更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問題。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如果不做房地產你還能做什麼?”在行業當中待的越久,你會越專業,也陷得越深。因為你所有的經歷和資歷,都在這個行業。這些地產人,其實是用自己的時間和青春投資了房地產。

而現在,房地產開始裁員了,其實還有更多的公司通過扣發獎金等其他的手段,變相裁員。據說投拓、研發和設計成為了重災區。

總的來說,地產人的生存環境確實有點惡劣,有一條長長的恐懼清單。但是明源君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觀點:每一次改變,都是一次鍛鍊;動盪,才是安全的。

如果你剛起步,那麼既然從未成功過,又怕什麼失敗?

如果你已經有所成就,那麼曾經從0開始,就不會畏懼新的挑戰。

一些危機感,對於習慣了在一個模式當中拼命旋轉的地產人,會是一個良性的刺激。讓我們是時候慢下來想一想,自己獨特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也許多年後的你,會想對現在的自己說:相較於過去,你會更喜歡明天。

點擊下方小程序,立即體驗碧桂園、雅居樂正在用的成本管理新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