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生孩子的時候,女演員躺在床上滿頭大汗,大聲喊痛,幾個龍套在畫面裡進進出出,產婆在一旁喊用力和使勁,醫生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問保大還是保小。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劇情中,演員所能表現出來的,除了疼痛,似乎也沒有傳達出更多的信息。

分娩疼痛是人人都知曉的,在現在醫療條件已經這麼成熟的情況下,產婦仍然忍受不了分娩的痛苦,那麼在古代那種落後的醫療條件下,千年來,女性如何忍受?而且除了疼痛,還會經歷什麼?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 古代人生孩子 \\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古代人生孩子,大多是坐在稻草、麥秸等編成的草墊子上面分娩的。

是的,你沒看錯,古裝劇上那種躺在床上聲嘶力竭的情景都是騙人的,古人大多是坐著分娩的

婦女坐在草墊上生產,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古代布、紙等物質稀少價高,產婦分娩時用草防止羊水、汙血等汙染產房;二是家屬希望產婦能如草類植物那樣,分娩時能生易生。

有些地方,產婦也有在盆上分娩的做法,所以又稱婦女生產為「臨盆」。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嬰兒產下後,接生婆手舉新生兒,把其兩腿張開,讓眾人看清新生兒的性別。

接下來就要剪臍帶,有的地方會用白酒浸過的剪刀鉸斷臍帶,再用頭髮、棉線扎住斷口。如果條件比較差,就直接用牙咬、用手拽扯斷。

《射鵰英雄傳》裡寫李萍雪地生郭靖,最後就是用牙咬斷臍帶的。

最後,是古往今來所有產婦家屬都要做的一件事——把紅包給接生婆。這樣,婦女的分娩過程,才告一段落。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 剖腹產的歷程 \\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剖宮產」屬於一種非正常的分娩方式,在中國歷史上剖宮產所誕的孩子往往被視為聖賢,傳說中治水的大禹,商朝的始祖契都是通過剖宮產出生的。

無獨有偶,在古羅馬,相傳凱撒大帝也是剖宮產而生。

然而根據當時醫療水平,實施活體剖宮產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凱撒大帝的剖宮產很有可能只是傳說,據可靠文獻記載,世界上首例剖宮產術發生於 1610 年,但由於缺乏無菌技術,產婦在術後 25 天由於傷口感染死亡。

此後人們對剖宮產望而生畏,近兩百年內沒有人成功實施剖宮產,無菌技術亟待出現。

無菌技術這個名字聽起來十分高大上,而匈牙利的婦產科醫生Lgnatius提出的解決方法卻非常接地氣,1840年,他提出避免感染的方法竟是醫生在開始手術前——要!洗!手!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洗手消毒法降低了 90% 的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

到了 1882 年,德國醫生 Max Saumlnger,首創子宮體部縱切口剖宮產(古典式剖宮產),有效地控制了出血和感染,並保留子宮,安全性也明顯提高。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 坐月子的歷史 \\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坐月子」現代醫學上稱為「產褥期」。

中國的坐月子歷史悠久,最早的坐月子並沒有當下怎麼多的禁忌,只是因為當時人口缺乏,國家非常注重婦女的生產和產後恢復。

越王勾踐就曾下令全國,要求即將分娩的產婦主動上報,之後派醫生看護,同時,還會負擔生了兩個孩子的母親的食物,提供一位乳母給生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幫助哺育。

漢代到唐代的醫生認為,產後三天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應該用豬肝來補養產婦。對於分娩後的各種不適,都用「產後病」來指稱。至於「產後」到底是指幾天,則有三天、七天、三十天等不同說法。

「坐月子」習俗禁忌的最早貢獻者之一是南宋人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

書中提到的內容與今天「坐月子」的禁忌無太大差異:不能感情波動,不能起床行動,不能見風,不能沐浴洗漱,為的就是避免一種名叫「蓐勞」的婦科病。

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才逐漸形成避風,不開窗戶,穿厚衣服,戴帽子的坐月子習俗。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面對漫長的歷史,現代社會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對古老落後的分娩歷程進行批判,也不是簡單地歌頌和排斥,而是看到歷史中這些細微、真實和複雜的機制,看到它們對我們今日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1952年,拉瑪澤呼吸法問世,產房裡一片有節奏的“呼——吸——呼” ,能適當地緩解順產母親的分娩疼痛。

剖宮產手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改進,成為了難產、胎位不正時搶救胎兒和產婦的成熟手段,而不再是用產鉗將胎兒取出母體。

新的接生方法為產婦和嬰兒帶來了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新興的分娩方式如水中分娩、無痛分娩也被證實能減輕母親生產的痛苦,以及有利於產後恢復。

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發達,讓很多媽媽可以有兩種選擇,順產or剖腹產。

很多媽媽選擇剖宮產的理由就一個:怕痛。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還有一些守舊的家庭選好了良辰吉日,必須要在某個時間段讓孩子出生,剖宮產也成了滿足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

其實不管是剖宮產還是順產都必須經歷傷口疼痛、排尿疼痛和產後宮縮疼痛,無非是生產前痛和生產後痛的區別,痛還是不痛都不能成為選擇生產方式的理由

另一方面,同樣作為分娩方式,也有不少人認為順產就一定對孩子好,剖腹產的孩子器官不好、體質不好、免疫力不好,整個人都不好,彷彿孩子以後無論出現什麼問題,根源都是剖腹產。

其實,順產也不代表百利無害,如果生產的時間超過 24 小時,出現滯產,也是存在對孩子產生損傷的風險。

如果經過陣痛還沒生出來,不得不順轉剖,那才是痛不欲生。

生產方式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如果產檢已經查出孩子臍帶繞頸三圈了還堅持順產,難道是打算一屍兩命嗎?

一般情況下,決定生產方式的有四大影響因素:產力、產道、胎兒和精神狀況,並且需要醫生綜合衡量來給出建議,而不是:我覺得XX產比較好,我想XX產。

至於一直被現代醫學詬病的坐月子習俗,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長輩觀念的改變而漸漸趨向人性化和科學化。

坐著生孩子是什麼操作?別怕,歷史上就是這樣

生育和許多現象一樣,我們以為它是生理現象,但其中卻有著大量的文化因素,以及技術、知識、進步。現代醫學讓無數母親在生產房內免去了血腥、汙穢和疼痛,讓生育這件事不再是一件「黑歷史」,而是可以在光亮裡討論研究,併為人類傳承延續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