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人生在世,爲天,爲地,爲己

《十八洞村》:人生在世,為天,為地,為己

第一次聽說“十八洞村”,是在電視新聞裡,國家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就是為了這個湘西土家苗族的村寨,沒想到,幾年後,真的有一部叫《十八洞村》的電影登陸全國院線,不僅把這段扶貧的經歷真實再現,也把湘西村落的自然風貌,和淳樸村民的人性光輝給發揚光大。

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每天只是插秧種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安穩,而當他把腦癱的孫女接回山裡養育後,卻被村支部精確識別為貧困戶,需要國家出錢支援。退伍務農的楊英俊生性好面,又自強不息,不肯拿這丟人的錢財,拖了國家後腿。於是他與楊家幫一起展開了一場與窮的戰鬥,誓要打贏這場勝仗。

電影的故事講的很平緩,也很接地氣,王學圻操著一口湘西的口音,黝黑的皮膚,熟練的插秧,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電影農民代表,他敬畏天地,每天生活在田地之中,沒有多餘的想法,一心只想種好田,來養活這個家庭。他堅韌不拔,被精準扶貧之後卻不食嗟來之食,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奔向小康。他不向命運屈服,在得知自己的孫女患有腦病之後,毅然決然的把孩子接回山裡養育,縱使孩子被確診後長大隻有三歲智商,他依然為了家人,不顧一切。

電影中不只是講述了楊英俊的脫貧之路,而是多維度的去講述這個故事,楊英俊的妻子秀外慧中,困難時想一人外出打工撐起家庭,對孫女疼愛入骨,“她活50歲,我們就活100歲,她活100歲,我們就活150歲”,那種堅韌女性的性格,是很多人都不所具備的。電影裡的楊懶,好吃懶惰,早些年給人挖礦,卻落個個灰頭土臉,自喜於獲得了國家的扶貧基金,最後卻因為貪婪搞得眾叛親離,直到認清了自己,唯有勤勞才能致富,開始了圍場造田。

其實電影中很多角色的樹立都非常飽滿,微微在父親和施又成之間的抉擇,村幹部小王大學畢業後下鄉從業錯過父親的最後一面,每個人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悔恨和過失,但是路仍在腳下,是走是留,自己才能主導自己的未來。電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陽光的結局,楊家兄弟造田計劃成功,微微網店成立,家家戶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天空還是那麼藍,風景還是那麼秀麗,人心還是那麼美。

有人說這是一部獻禮的影片,獻不獻禮的我覺得不重要,電影塑造了什麼,才最重要。電影把每一方面都刻畫的平淡且深刻,這就是中國農村發生的故事,也有可能發生在你的老家,你的身邊。這些在你眼裡看起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們的日常中,卻足夠有分量。而他們的追求並不多,做的事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自己,微弱的力量,也同樣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