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放貸款,爲什麼P2P爆雷不斷,但銀行就基本沒事?

jsy809371305


P2P與銀行,有本質的區別。

銀行是專業的金融中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銀行已經擁有系統、成熟的運營模式。在風險管控上,具有苛刻的要求。

準確地講,銀行就是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它通過吸納公眾儲蓄,然後將這些儲蓄貸給需要資金的、具有信用以及還款能力的私人或者企業,這樣保證銀行能夠在這個過程謀求合適的利潤,從而穩健發展。銀行對儲蓄人要求不高,只要資金來源合法就可以。但銀行對於貸款人,審核非常嚴格,而且每一筆貸款,都要求要有抵押。

因為銀行每一筆貸款,都要收回,不然具體經辦人,就會受影響。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風險。即使有一部分貸款遇到問題,銀行依舊可以同通過抵押品來保證損失最小化,甚至沒有損失。

但只要是市場化的經營,總是有一些風險無法把控,所以銀行也會有壞賬,所謂的壞賬,就是有一些放出去的貸款,永遠不能回收。

在此之外,銀行還有保證金制度。就是銀行不能將吸納的所有儲戶存款,都作為經營性資金,全部放貸出去,其中有一部分資金,是作為“押金”壓在央行那裡,這樣即使遇見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銀行受到擠兌,銀行還可以通過留在央行的準備金,作為賠償金,穩定市場情緒。

P2P與銀行有本質的區別。

所謂的P2P,在理論上是很美好的,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手中有閒錢的儲戶,與需要資金的用戶,撮合起來,讓他們之間產生交易。P2P只負責提供一個服務平臺的功能,本身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金融中介。

這個模式,看起來是很先進的,但實際上因為發展時間很短,國內做P2P的人大部分的都急功近利,沒有很好的把握這個市場,在具體業務中亂來一通,從而搞亂了整個金融秩序。

我們認真看一下,P2P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那些地方。

首先是,P2P平臺的客戶,絕大部分是銀行“不要”的客戶。

銀行對客戶端選擇,是有自己的標準的,但社會上需要資金的企業、居民,無數,銀行將那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貸款人給放棄了,因為銀行認為他們的風險太大,或者是以後不具備及時還款能力。如果真的很有實力,大部分人都可以花一點時間,從銀行獲得貸款。

這部分人急需資金,沒有合適的渠道,P2P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所以很多沒有條件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人,就把自己包裝的很漂亮,從P2P平臺獲得資金。說白了,從P2P平臺貸款的人,基本上是屬於“劣後級”客戶,就是在銀行挑選走最佳的那一撥客戶之後,剩下不要的。

客戶質量上,P2P就沒有銀行的優勢。

其次,P2P平臺,對貸款客戶的合規調查,比較多的做不到盡責。

因為P2P平臺只有撮合交易功能,就是給儲蓄者介紹客戶,然後平臺在業務成交之後抽取一定的平臺服務費。但在選擇借貸方的時候,P2P平臺很難做到盡責。

眾所周知,P2P平臺,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有一個特點就是,哪怕對面說的是人話,也可能是一條狗。無遠弗屆的特點,讓P2P平臺很難進行事實上的合規調查,這樣貸款者的實際情況,是根據貸款者本身的資料來進行判斷,平臺本身無法確認。

不能否定,有大量的優秀客戶,在銀行苛刻的放貸條件下,成為“漏網之魚”,但與社會上海量的需要資金客戶相比,這部分優質客戶,在P2P客戶中,不具備數量優勢,這部分人在P2P平臺佔比是很少的。

第三,P2P平臺的“自瀆”。

P2P平臺,都是一些創業者,他們在風控上沒有經驗,也沒有把握,為了吸納更多的客戶,就自己尋找投資項目,甚至自己包裝一些項目。著一些項目,很難實現實際收益,沒有辦法給借款人帶來實際收益,為了保證平臺的運營,就借新錢還舊錢,最後是擊鼓傳花,總有一些借款人沒辦法拿回資金。

第四,甚至有部分P2P平臺的創建者,本身就是“騙子”。

因為P2P平臺來錢太快,一些專業或者半專業“騙子”,就也成立P2P平臺,然後將借款人的錢拿來自己揮霍,這樣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

總而言之,大概在2006年前後,國內P2P平臺開始萌芽,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P2P平臺已經有數千家,累積歷史成交超過1萬億元。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快速發展的行業,其中存在的缺陷是有很多的。正常來說,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P2P平臺,都將無法維持。經過市場淘汰,最終只會有一小部分,認真做事的P2P平臺,或進一步壯大。


波士財經


P2P和銀行的貸款是兩回事情,銀行貸款是儲戶把銀存進銀行,銀行支付給儲戶利息,然後銀行再加點利息把錢貸給需要用錢的企業及個人,銀行必須有一套完整而專業的風險控制體系,銀行是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

P2P不一樣,P2P不是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P2P只是個服務平臺,真正的P2P是個平臺,錢不能存放在平臺上的,是需要放款的個人通過P2P這個平臺,將錢借給需要用錢的人,談好利息,P2P平臺提供專業的服務,幫貸款人選擇優質的借款人,幫助貸款人控制風險,P2P只是一個交易的平臺,而不是專業的金融中介。這是真正的的P2P的主營業務。

可是到了我國後,雖然從2013年開始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90%的P2P都變質了,經過4年的發展,幾乎成了P2P為自己非法集資的工具和旗號。

我國的P2P基本都是自己包裝的虛假項目,為自己融資,這樣一來我國的P2P又沒有真正賺錢的項目,P2P平臺融來的資金越多,風險越大,P2P平臺的融資成本在30%左右,100億的資金每年需要支付30億的利息,3年如果不賺錢,這100億就付利息付光了,再加上P2P投資的話,基本是投什麼賠什麼,再加上需要急轉資金的民營企業本身還錢能力就不行,不然怎麼會沾上P2P來融資。

所以,P2P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投案自首或者跑路。這也就是P2P在我國發展如火如荼得到第5年會集中出現爆雷的原因,P2P的巨大風險在這個時間節點集中釋放了。

未來中國能活下來的P2P不會超過5家,因為,能承擔年化利息在10%以上的企業和個人並不多。有多少民企的年利潤能超過10%才能還上P2P的利息呢?所以,真正的P2P市場其實並不大,中國有5家真正的P2P就足夠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也歡迎私信提出,在評論中提出也許會忽略看不到,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銀行和P2P有本質區別,但兩者並非“正規”“不正規”“股東背景硬”“股東背景差”這樣簡單的差別,我們一條條來捋其中的差別,理解了這些差別,就基本能避開投資當中的陷阱了——因為以後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機構,只要你能從銀行的標準去評價它,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其中的風險。


  1. 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制度。也就是說,銀行對每個儲戶都要買保險的,現在的法律規定是:單個儲戶50萬以內的存款,如果銀行倒閉,可以全額賠付。比如你有100萬,那麼存在兩家銀行,你的100萬都是完全有保障的。但是P2P沒有保險(交保險是要花錢的),平臺出了事,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擠兌,很快就會倒閉。

  2. 銀行有存款準備金制度。按照現在的存款準備金率,你在銀行每存的100元錢,銀行都會拿出15塊錢左右(不同銀行可能略有差異)作為存款準備金,放到央行存起來。一旦儲戶有取現的需求,就可以拿出這些錢給儲戶,不至於突然手裡沒錢被擠兌到到倒閉。但是P2P為了追求資金所謂的高效利用,是不會留下15元錢吃活期利息的。這也是為什麼P2P一旦遇到集中的取現需求,就倒閉掉——即便它本身業務還不錯。

  3. 銀行的槓桿是有限的。銀行有一個資本充足率的概念,即你的淨資產在重資產中佔比必須達到一個比例,現在這個標準是10%——即銀行100元資產,必須有10元是股東出的錢;換個說法,就是股東投10元錢資本,就只能開展100元的業務,不得超出這個範圍。但是P2P的股東呢?全都是個人老闆,或者一些實力不是很強的民營企業,經營槓桿可能放得無限大。


  4. 銀行的股東是有很高門檻的。個人是沒有辦法作為股東開銀行的,而只能是企業,即便是企業,也要通過銀監會的嚴格審查。同時在銀行的公司治理設計上,銀行的資金和股東之間要嚴格隔離的——股東不能把銀行當提款機,銀行放貸也必須遵循中立的標準(甚至刻意避開股東),不能給股東貸超出限額的貸款。而P2P完全不同,P2P資金的使用,很多取決於股東(老闆)的個人意志,那麼多P2P老闆跑路,無非也就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5. 銀行還有其他很多風險控制措施。比如,銀行辦理一項貸款,那是要經歷很多合規性審查的,銀行被騙的可能性非常小,但P2P沒有這樣的技術和風控措施,很容易遭遇詐騙(比如最近的投之家,就是被幾個溫州幫商人給坑了)。


所以,如果我們要選擇一個投資平臺,可以用銀行的標準去判斷:你的股東背景如何,你的風險控制措施如何(比如有沒有第三方存管),你投資的資金去向,你的監管單位等等。注意這些信息需要自己去核實,而不能只聽信銷售人員的說法,他們的說法往往是不可信的。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相對P2P來說,銀行作為國家金融機構,其從根基誕生及運營就遵循著嚴格的法律法規,每一環節都受到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監控和制約。且儲戶與貸款方不是“一對一”的借貸關係,對貸款方的審核監督也有著嚴格的程序及標準,安全風控非常嚴謹。而隨著市場經濟迅猛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P2P,則在法律法規制約及監管上滯後於其發展速度,使其從根基建設上監管有缺失,運營模式跑偏有存在,最為可悲的是眾多不法之徒打著P2P的幌子,做著“龐氏騙局”式的非法集資,國家從嚴審核監管了,狐狸尾巴,藏不住了,所以,紛紛爆雷。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P2P,不僅坑騙了老百姓,也給初心認真正規做互聯網金融的P2P經營者抹了黑,使得老百姓們談起P2P就膽戰心驚。而從市場金融發展趨勢看,P2P互聯網金融產業應該是陽光產業,其如果真正依法依規地遵循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從資金管理、貸款抵押審核、安全風控等諸方面以“中介服務”的角色規規矩矩的經營,市場前景還是超級看好的。但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完備及監管必須得跟上,且數量寧缺毋濫!


威子


P2P與銀行的本質區別最重要的有三點:

1、多數P2P都是龐氏騙局,借新還舊,一旦入不敷出就必然跑路或者倒閉,銀行是低成本吸收存款,高利息放貸的金融機構,運行更為穩健;

2、銀行貸款一般都有抵押物,風險控制能力強,而P2P往往更多靠借款人信用,要求低自然風險高;

3、銀行都有存款準備金存放到央行,還可以通過各種金融工具應對擠兌,而P2P平臺一旦遭遇擠兌,很難倖免;


P2P平臺為了能夠獲得投資,必須給出遠高於銀行的的年收益率,6%-10%都很常見。雖然早期放貸可以收取100%甚至400%的年利率,但是隨著監管的加強,放貸利率不再能隨心所欲,以及越來越多的違約借款人,入不敷出就成為必然。


與銀行貸款普遍需要抵押物或擔保人不同,P2P平臺選擇借款人頗有飢不擇食的意味,有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就能借錢。收入低和信用差的人群成為P2P平臺的主要借款人,壞賬風險可想而知。


最後,一旦P2P平臺資金緊張,提現困難,在如今資訊傳播如此迅速的年代必然形成廣泛傳播,遭遇擠兌。


錢借出去容易,想收回來是很難的,一旦遭遇擠兌,銀行也要頭疼,何況自有資金並不雄厚的P2P平臺。


2018年保本穩妥理財將是主流,一定不要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本金安全。


財智成功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

P2P是點對點網絡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P2P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絡信貸平臺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在中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於2006年。
2011年,網貸平臺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批網貸平臺踴躍上線。
2012年中國網貸平臺進入了爆發期,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成立,已達到2000餘家國內含線下放貸的網貸平臺全年交易額已超百億。

進入2013年,網貸平臺更是蓬勃發展,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平臺數量大幅度增長所帶來的資金供需失衡等現象開始逐步顯現。

2014年,中國P2P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根據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的統計,行業整體交易規模突破2500億元,比2013年上漲接近140%。

2015年,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達9787億元。貸款餘額已增至3176.36億元,環比8月增加14.68%。

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佔P2P整體平臺數量(3448家)的30%。

然後,就到了2018年,P2P平臺暴雷了。


大家看明白了,P2P就是個人對個人的民間借貸,但是多了一個網絡信息平臺,而且這個平臺還抽水,你還接觸不到借款方,也不知道借款方是什麼樣的情況,就是能看到一個所謂的項目介紹書和一個所謂利率,就把錢借個人家了。

能不出問題麼?很多借款的人,並不是用來做項目,而是借了錢去放高利貸,或者拿去花了。
放款的人,最後可不是顆粒無收,還搭進去本了嗎。這叫,偷雞不成蝕把米。


銀行就不一樣,銀行是經營主體,要對存款人負責,要對自己負責,自己看項目,自己投項目。能有啥風險?有風險的不放款啊。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資深研究員九三。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銀行不僅有嚴格的貸款監管制度,而且還需達到規定比例的銀行存款保證金,從而能夠規避客戶的擠兌風險。

P2P公司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APP等工具吸引儲戶。但是相應的存貸款制度沒有銀行那麼嚴格,又無存款保證金作為後盾。所以一旦投資項目失敗,貸款無法收回,很容易出現擠兌炸雷現象。

銀行大部分都有國資或者地方政府的背景,民營商業銀行也必須遵循國家銀監會的相關規定,在存款保證金方面等同於國有銀行。銀行放貸之前,會嚴格審核貸款方平時的資金流水賬。或者是住房貸款這樣的穩定客戶,或者是國家基本建設項目,有政府擔保兜底。

普通的P2P公司實力有限,只能依靠高息攬儲,而且投資的項目風險遠遠大於商業銀行。一旦資金鍊出現問題,擠兌以及無法提現就難以避免。如果投資的項目連續出現問題,那麼會這些中小互聯網金融企業會加速滅亡。

但是P2P的收益率高,所以才有那麼多儲戶鋌而走險,所謂高收益高風險。普通投資者如果要穩定增值,應該儘量迴避P2P平臺,因為這類投資風險很大,嚴重的時候會令人傾家蕩產。



歡迎點贊關注,順祝週末快樂!


陸燕青


一鍵代償觀點:銀行具有非常完善和專業的貸款體系以及風險把控體系,這是能夠保證銀行貸款能夠被順利收回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承認,隨著最近“央媽”出手,尤其是對一些校園貸款平臺的重點打擊,不少網貸平臺都被查出嚴重的賬目問題。結果就是負責人被抓或者跑路,留下的則是一地雞毛。可能有人會問,那麼同樣是存錢放貸,為什麼銀行就沒事,而這些平臺就不行呢?

首先從專業度的角度來說,一般銀行是具有非常完善的風險把控體系的。比如說我們在銀行貸款的時候,基本上銀行是小心又小心,謹慎又謹慎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們在銀行很難帶到款。這個對我們來說的“難”其實就是銀行對我們還款能力的考察。

一般來講,銀行只有對你的收入水平,個人資產以及信用情況綜合考察之後才會考慮給你放貸的事情。這主要就是保證你有還貸能力,或者說即使還不上貸款,那麼也能有資產進行抵押,從而降低銀行的壞賬風險。

然後我們反觀這些網貸平臺,試問,有幾個平臺會對你的個人資產或者信用之類的進行多麼深入的考察?幾乎就是一張身份證,一個電話號碼確認,基本上就給你放貸了。這樣一來,雖然借貸者方便了,但是因為缺乏對其還款能力考察,自然就容易造成壞賬風險。

然而,這些平臺當初為了吸收更多的儲戶存款,幾乎承諾的都是比銀行更高的收益回報。而壞賬一旦多了,外面的貸款收不回來,自然就無法保證給儲戶的承諾,甚至連本金都還不上,自然就會出現問題。

當然,最近這些P2P平臺一個接一個倒閉則是和打擊力度加大有關係。因為,之前這些平臺沒有倒閉並不是說不存在問題,只是說,沒有被查出來。

而之所以會被查則主要是因為涉嫌的暴力催收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發展。畢竟,這些平臺在放貸時的“寬鬆”指定是需要在首款是進行收縮的。

當催收問題從民事糾紛演變成刑事問題時,那自然會引發社會安全問題,這也是這些平臺在貸款規則設計上本身就存在的問題。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無論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進行貸款。一定要通過正規的途徑和平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們的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


一鍵代償


銀行業有著百年的歷史,是信用制度的產物。P2P是網絡的金融產品,尚未經過市場的考驗。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也就不在一個基準線上。銀行有著完整的信貸體系,制度,監管,風控。而P2P並非健全和完善,所以爆雷難免。銀行放貸對於借款方資質要進行嚴格的考核,評估,條件相當“苛刻”。在這一方面,P2P並不規範,所以漏洞不可避免。銀行本身受多職能部門監管,包括央行,銀監會。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職稱,資格,水平經驗方方面面都要達標。而P2P就不保險。銀行更多采用抵押,質押貸款,即使企業倒閉破產,銀行也會把損失降到相對低點。銀行業通過存款準備金,不良撥備覆蓋等,採用多種手段控制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對於貸款進行跟蹤監督,及時化解風險。可以說,借款方的資金往來不容易脫離銀行的視線。必要時銀行會採取法律手段,P2P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銀行的客戶相對穩定,可靠,保險。而P2P確實很散亂,監管不力,運作不規範,爆雷不可避免。萬事開頭難,P2P還在初始階段,只有通過不斷健全,規範,監管才能逐漸步入正軌,減少爆雷,降低風險。


麻辣SC


主要的原因是銀行和P2P平臺的本質組織結構不同,銀行是一個發展歷史悠久的金融組織,所以在體制上比P2P完善的多,合法的銀行都有存款保險制度來防止擠兌導致銀行破產,儲戶無法拿到錢。另一方面,銀行還在央行存儲了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這些錢既是央行調控金融市場的經濟手段,也是給銀行上的雙保險。

而P2P則缺少了這一層監管,雖然一些比較大型的平臺,會聲明自己的錢在某個銀行當中有保險制度,但是大多數規模小的平臺是沒有這層保險的。就好像共享單車的平臺按理說也是不能挪用用戶押金的,這是違反法規的,但是一旦他們跑路,用戶還是拿不回自己的押金。所以金融投資很多情況都是收益高風險就大,用戶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了解相關的法律,儘量減小自己的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