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非遺進京展示諸城文化的生動與精彩

7月7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濰、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的“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坊)保護成果展示月活動,在京舉辦了新聞發佈會,宣佈成果將於7月23日至8月23日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與大家見面。

此次展示月活動不僅是恭王府承辦的首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展覽,也是濰坊市在建國以來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展示推介活動。諸城市此次將在7月23日至7月25日作為“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坊)展示月的首場展演展示,展出諸城市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十餘項。諸城古琴、諸城茂腔、諸城古琴斫琴、諸城黑陶、諸城綠茶、諸城膏藥、諸城燒烤、諸城快書、諸城柳編、諸城傳說等諸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傳統技藝、工藝、故事,反映了這塊土地的先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嚮往美好未來的厚朴民風。開幕式上,諸城派古琴應邀參加開幕式晚會,這古老的器樂奏響現代的旋律。在展示現場,我市的各位項目傳承人將為來自海內外的觀眾進行技藝展示並開展互動活動,讓觀眾在參與過程中近距離了解非遺,把濰水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成果生動地展現出來,將保護區“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社會景象真誠地呈現給觀眾,為各地遊客帶去一場難得的“非遺盛宴”。

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於2010年11月設立,是全國第九個、山東省唯一的由文化部掛牌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保護區以濰坊市行政區域所屬的4區、6市、2縣為地緣範圍,總面積1.61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400平方公里,人口927萬。

諸城市目前已列入各級非遺保護名錄140項,其中諸城派古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項目名錄,“舜的傳說”、“沒尾巴的傳說、“諸城派古琴”三項為國家級名錄,‘公冶長的傳說””諸城古琴斫琴技藝”等5項列為山東省級名錄,濰坊市級項目39項。現有非遺傳習所22處,非遺教育傳承基地11處。省級傳承人2名,濰坊市級傳承人23名,諸城市級傳承人159名。

本次展覽通過視頻、圖片、實物和文字介紹,全方位展示諸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風情,展現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成就和生機勃勃的非遺項目存續狀況。屆時,參觀者將從視覺、聽覺、味覺等多角度,現場體驗諸城文化的生動與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