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農羅先宏:「脫貧的日子比蜜甜」

“喂,老羅嗎?像上次從你那兒買的的那種土蜂蜜還有沒有?再給我準備300斤。”蜂農老羅再次接到了遠在福建福清市蜂蜜收購商何勝打來的電話。

蜂農羅先宏:“脫貧的日子比蜜甜”

老羅名叫羅先宏,今年63歲,是湖北省房縣上龕鄉雙龍村一組農民,全家三口人,之前大部分家庭收入來源僅靠種植6畝承包地,好歹能混個肚皮圓。以前老羅也曾經利用農閒之餘養過蜜蜂,連續幾年由於管理技術不到位,加之信息閉塞,產出來的東西也賣不上好價錢,加上農業成本持續增加,到了秋後算賬,除去生產成本常常是入不敷出,效益不佳。2014年9月,對老羅家來說真是雪上加霜,老伴因患下腎結石住院治療,雖然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和鄉民政救助解決了一部分,但還是欠下了一萬多元的債務,成了貧困戶。

蜂農羅先宏:“脫貧的日子比蜜甜”

上龕鄉蜜源植物分佈十分廣泛,是中華土蜜蜂生存繁衍的天然場所,當地群眾素有養殖蜜蜂的習慣,這裡生產的土蜜蜂以其口味獨特,色澤剔亮,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等天然優勢,很受外界消費者青睞,但一直以來多以農戶零星散養為主,未成規模。

蜂農羅先宏:“脫貧的日子比蜜甜”

俗話說:“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當地黨委、政府以開闢一條產業鏈為支撐的貧困村致富路為起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農民養蜂與精準扶貧有效對接,以村為單位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貧困戶”和“老蜂農帶新蜂農”的發展模式,聘請專業養蜂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技術指導。因地制宜制定鼓勵發展養蜂“直通車”政策,對有意願養蜂而又缺少資金的貧困戶,每戶免費提供蜂箱5個;對養蜂達到30箱的農戶獎勵蜂箱10個,達到50箱的獎勵蜂箱20個,達到70箱的獎勵蜂箱30個,並且所有的蜂蜜產品包銷,激發貧困戶養蜂熱情,擴大養蜂規模,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蜂農羅先宏:“脫貧的日子比蜜甜”

有了這樣的政策,生性要強早有規模養殖打算的老羅第一個報了名,2016年年初,以房縣規劃局為主的“四雙”幫扶工作隊員為他送來了40個蜂箱。“我覺得這個項目很適合我,對我來說養蜂就像種莊稼一樣,我有一定的經驗,再加上合作社技術員的指導和政府的扶持,我有信心把養蜂的事兒做好。”在工作隊和村委會幹部的幫助下老羅把他的養殖點搬到離他家5公里的一片小樹林裡,經過一年辛勤的勞動,精細科學的管理,終究會有豐厚的回報。加上自家原有的十來箱,這一年秋季,老羅僅蜂蜜一項就收入40000元。這一年秋季,老羅向村上遞交了退出貧困申請書。

季春三月,筆者再次來到雙龍村,見到正在趕做蜂箱的羅先宏,一看是老熟人,老羅高興的一下打開了話茬:“我去年養蜂60箱,年景算不上太好,採收蜂蜜將近500斤,一共賣了30000多塊錢,有了政府和合作社的得力宣傳和指導,去年的蜂蜜特別好賣,現在很多人打電話要買我的蜂蜜,可惜早沒得了。現在政府幫我們建起了安置小區,去年春上就已經搬進了新家,我家早已經告別貧困戶的身份啦。感謝黨的好政策,既然脫了貧,總不能總向政府伸手吧,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養蜂這個事真的好,乘現在身體還硬朗,今年我打算搞他個百把箱,帶動跟前鄰居都加入到養蜂的行業中來,爭取大家都把日子過得比蜂蜜還要甜。”老羅一邊張羅著請我們品嚐他的蜂蜜水一邊笑著說到。(蔣賢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