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雲南山美、人美、空氣好。特別是隨著其他城市霧霾汙染嚴重,到雲南旅遊的人持續走高,玩夠了,吃夠了,看夠了後,很多人發愁到底應該帶點什麼回去呢。下面小編給您推薦最能代表雲南特色的五大工藝品,讓你送人不丟面。

一、尼西黑陶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瞭解了尼西 黑陶,尼西是雲南省香格里拉縣的一個藏族鄉村,是舊時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在這裡一直有著悠久的製陶歷史,民間的製陶工藝已相傳2千多年。尼西土陶享譽滇西北及全藏區,在中國黑陶藝術中獨具一格。這種陶具大方美觀,廣泛的使用於滇西北部以及我國的藏區,烹飪飪出的食物有著現代化的炊具所無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味。

這裡的黑陶製品一開始並不是工藝品供人賞玩,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用具,用尼西土陶湯鍋燉出來的雞鮮香四溢,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雞的營養,土雞配土陶這是多麼讓都市人羨慕的美食啊。

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二、建水紫陶

紫陶的名氣就要比上面的黑陶大太多了,紫陶是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工藝品。其製作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安陶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名家輩出,陳紹康,譚知凡、田家祥、劉也涵、馬行雲等都是紫陶大家,其作品法度森嚴又不是活潑靈動,具有很高的藝術與收藏價值。

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上圖為紫陶名家田家祥作品。

三、大理銀飾

說到銀飾,不能不提及大理鶴慶新華村以及寸家,寸家是典型的白族銀器手工作坊,在南詔國時期,從南京應天府搬遷於此,後來因大理國滅亡,怕被朝庭追殺,本來姓謝,用了謝字的後半改為姓寸。謝家從南詔國大理國時期就因手工藝精緻、尊貴而一直在皇室加工金銀飾品。最具代表性的有銀碗、銀筷、九龍壺。

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圖為寸彥同手工心經銀壺

四、雲南斑銅

“雲南斑銅”是銅製工藝品中較為特殊的一類。

它源於雲南青銅文化,既承接雲南青銅器在工藝和審美設計上的優秀傳統,又結合斑銅自身的材料特點,創造出獨特的造型和色澤效果,成為雲南繼青銅器後最能顯示濃厚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藝美術品代表。

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圖為猛虎下山斑銅工藝品

五、阿昌戶撒刀

相傳在很早很早的年代,有一個名叫興過的年輕獵人愛上了附近寨子里老鐵匠的女兒軟諾。老鐵匠擅長打刀,打出的刀劍削鐵如泥。為了替女兒挑選一個聰明能幹的郎君,老鐵匠讓所有求婚的小夥子在來年的澆花水節時一起比刀。誰打造的刀最鋒利,就把女兒嫁給誰。

興過回家後遍訪名師,刻苦研習,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打出了九九八十一把鋼火又好,又鋒利的長刀。澆花水節那天,興過從中選出一把最好的長刀,一刀斬斷大樹,戰勝了其他求婚者,贏得了心愛的姑娘。寨裡大土司的兒子看上了軟諾,為了把她搶到手,土司兒子設計害死了興過,還搶走了興過手裡那把鋒利的長刀。長刀一到土司兒子手裡,立刻化為了白浪滔天的大河,把土司兒子卷得無影無蹤。軟諾得知興過被害後悲痛不已,跳河殉情。從那時起,人們為了紀念興過和軟諾真摯的愛情,就把興過住的壩子取名叫戶撒。阿昌族世世代代的鐵匠們,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青年能工巧匠,便把後來打製的各種各樣的阿昌刀稱為戶撒刀。

五大最有特色的雲南工藝品

怎麼樣,聽小編介紹了這麼多雲南有特色的工藝品,是不是不再為帶什麼回去而迷茫了,趕快動手挑選一個自己心儀的紀念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