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九陰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能力?

小小米格


西北海之外有章尾山,有神身長千里,人面蛇身而赤,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里人面蛇身的神仙不少,比如伏羲女媧,都是人面蛇身。從上面這句話來看,燭龍亦如此。人面蛇身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竟然能讓這麼多神仙如此呢?


這個問題,先擱置一邊。燭龍有怎樣的神力呢?他視為晝、冥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句話是不是有點兒眼熟?睜開眼就是白天,閉上眼就是黑夜,呼吸之間冬夏輪轉。

是的,在古代書籍裡,還有另外一位大神也有這種神力。《博物廣志》裡記載: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

同樣的形象,同樣的神力,難道說,盤古就是燭龍?二者一體同生?並不是這樣,盤古與燭龍雖然看起來相似,卻不是同一個人。

盤古自開天闢地之後,身化萬物,前者也講了,盤古自為牝牡,以生殖器官化為伏羲女媧兄妹。故而,伏羲女媧有那麼大的神力,全是盤古之腎的餘威。

伏羲女媧皆是人面蛇身,盤古也是人面蛇身。看見人面蛇身乃是盤古後人的顯著特徵,所以山鬼認為,燭龍也是盤古的身體一部分。那麼,燭龍究竟是盤古的哪一部分呢?

燭龍身長千里,人面蛇身,赤色。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在盤古身上,唯有脊骨才有如此特徵。看來,燭龍乃是盤古脊骨所化,怪不得有如此神力!


山鬼祗樹


上文說道,自帶砍斧的爺們盤古死後,身化萬物,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這項技能,被燭九陰繼承了下來。

燭九陰鎮樓!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竭。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山海經.海內東經》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山海經.海外北經》

以上三則古文就是燭九陰與雷神的出處了,《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該書作者不詳,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

山海經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的IP,圍繞山海經中的內容,奇人異事莫不各述己見!

燭九陰在歷史文獻中多有出現,《淮南子》、《楚辭》、《萬形經》多有記載。

那麼燭九陰到底是什麼呢?我國古人將中國境內所有的動物,按其體表特徵分為五大類:鱗類、羽類、毛皮類、甲殼類和裸類。人類屬於“裸類”, 鱗類中最高級的生命形態是龍,羽類中最高級的生命形態是鳳凰,甲殼類中最高級的生命形態是玄武,毛皮類中最高級的生命形態是麒麟,龍、鳳、玄武、麟合稱為四靈獸。

諸多出處對於燭九陰外形的描述,是一致的既“人面蛇身而赤”。

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它吹口氣就烏雲密佈,大雪紛飛,成為冬天;呼口氣又馬上赤日炎炎,流金鑠石,成為夏天。它老是蜷伏在那裡,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不呼吸——因為它一呼吸,就成為長風萬里。它的神力又能燭照九泉之下,傳說它常含一支蠟燭(實際上是“火精”。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再結合所有已知的文獻描述,燭九陰非裸類、非甲殼類、非羽類(諸多記載中,不曾有此物能飛的描述)非毛皮類,最大的可能就是鱗類了!龍、蛟、蛇,都算鱗類的,而蛇與龍、蛟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後足的!

看到這看官們是否能有一些醒悟呢?沒錯,燭九陰按照古人對生物的劃分是屬於鱗類的,它的能力,大體像一位遠古氣象工作者,白天、黑夜、雨雪烏雲跟它都有關係,再結合相傳在堯舜時代,人們通過誘捕燭九陰,用它的油製成長明燈,這種傳聞,豆漿大膽猜測:燭九陰很有可能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珍稀蟒蛇。

山海經中對燭九陰的原圖插畫

日文版本的燭九陰插畫

提到燭九陰,就必須得說一說雷神,燭九陰是勞模般的存在,雷神,就可以說是懶到家了。雷神懶到什麼程度,做羞羞的事情,都是通過腳印,自己都不帶露面的!

先後有兩位頑皮的少女,因為踩到了雷神的腳印而懷孕了。伏羲的媽媽踩了雷神的腳印生了跟燭龍一樣的兩個孩子,後來帝嚳的妻子姜源也踩了雷神的腳印後來回去又懷孕了,生下了后稷。

雷神在古代神話中出場機會不多,然而這隻要出場就有中獎的,雷神之名,果然名不虛傳啊!

雷神,山海經中原圖插畫,龍身與蛇身的區別就在於後足,看官們可以對比一下!

在那個鑽木取火的年代~~~~~~

雷神與燭九陰外形上是有區別的,雷神是人首龍身,燭九陰是人首蛇身,龍身與蛇身有什麼區別呢?答案在後足上了,龍有四足,前後各二,蛇則沒有足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認為伏羲的母親踩到的是雷神的足跡,因為燭九陰是沒有後足的,哪來的足跡啊!問題也恰恰在這裡,根據按說伏羲與女媧應該是隨雷神一樣人首龍身才對,畢竟是“華胥履大跡生伏羲”,可是偏偏傳說中的伏羲與女媧是人首蛇身的,這就讓人費解了!咋最後還遺傳了燭九陰的基因了呢?

外加雷神一副人畜無害,腹鼓打雷的樣子,真是羞羞的雷神啊,肯定有很多話想要對我們說。

羞羞的事,小孩子還是閉上眼睛吧!

而盤古(盤古在《五運歷年紀》中是明確寫著“盤古之君,龍首蛇身”的)、燭九陰、雷神,這三位神話中的IP(人物、生物都無法準確將三者捏在一起,就用IP這個簡稱把),如出一脈,均是尾獸化的IP:龍首蛇身、人首蛇身、人首龍身,難免讓人產生什麼聯想的,盤古為人類的先祖們開天闢地,燭九陰竟然混到被人類誘捕(顯然人類潛意識中根本不害怕燭九陰,也恰恰證明燭九陰對待人類沒有惡意,最起碼沒有生理上的需要,非吃人類不可)雷神一直很神秘,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但是絕對沒有什麼惡意,甚至還幫助人類完成一些羞羞的事,盤古也有身亡後,精氣化作人類這麼一種傳統說法的,這就很奇妙了!

難道說盤古、燭九陰、雷神,均是同一種族的高級外星生命體,來到地球進行人類基因學研究,豆漿對雷神“腹鼓則雷”的這個描述很在意的,因為現代的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在點火後,就有明顯的擴張姿態,然後“嗖”地一聲飛出去的,難道雷神是一種飛行器,所謂的雷神足跡,實際是飛行器的起落架或類似於起落架的這種東西,具備不同於生物的形狀與特徵,才能讓人們一下子區分,這個痕跡就是雷神留下的?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問題,感興趣的看官們咱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豆漿騎兵


燭龍,又叫做燭九陰,神話傳說中的重量級神靈。關於燭龍,大禹也有很多不可求證的地方,現在藉著這個問題,主要從燭龍的能力、形象、名字由來以及燭龍的後代等幾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不對或者補充的地方請指正。

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

燭陰的能力和形象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啟(上戶文,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山海經.海內外九經》海外北經

在《海外北經》中記載鐘山的神,就叫做燭陰。在這裡關於燭陰的神力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睜眼為晝,閉目為夜,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不喝水,不飲食,也不休息,一呼一吸便成風,身長千里。

在形象方面,與創世大神伏羲、女媧極為相似,人面蛇身。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也有提過,“蛇”這種動物有著極深刻的生殖寓意,在最原始的人類社會,“繁衍後代”是最重要的命題,所以很多創世神都與蛇相關,很顯然這燭陰也是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

除了《山海經》外,還有許多記載中都有燭陰的記錄,比如《淮南子》中“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無論是山海經、淮南子,還是後世的典籍著作中,燭陰的形象可能有所改變,比如說武帝時期東方朔“青龍銜燭火,以照山之四極”,後世更是演變出青龍火精等等說法,古人感覺這些都是有違初衷,但是也並未完全改變燭陰與火,也可以說是與光明的關係。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山海經.大荒四經》大荒北經

《山海經》中第二處關於燭龍的記載就是出自《大荒北經》最後一座山章尾山。在這一篇章裡關於燭陰的記載更為詳細了,除了同樣是呼風喚雨,掌管晝夜,人面蛇身之外,還補充了燭龍渾身赤紅,

最後直接點名“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燭龍的名字由來

在我們瞭解到燭龍“視為晝,瞑為夜”之後,其實大概也能猜到為什麼要被稱作這個名字。“燭”在篆文中應該是火與蜀的組合,蜀是四川人發明的一種動物油脂的燃料,四川人是非常聰明的!後來在字體的演變中,用蟲代替了蜀,很顯然這個“蟲”與螢火蟲有著直接形象上的關係。所以說,

這個燭龍的燭字也是非常形象的,是光明、火的意思,與燭龍本身的技能直接相關。

那麼燭龍為什麼又叫做燭九陰呢?這個就比較有趣了

九這個字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九最初的含義是將手伸進洞穴裡探索、試探尋求真相;九又被作為極數,在易經陰陽中,九是陽的最大變數,老陽之後就是少陰了,象徵事物曲折變化直至窮盡的樣子;九有難以確定的大數量,極限數目……總結之前,我們可以明白“九陰”的意思,就是非常“陰”!

為什麼是九陰而不是九陽,或者其他呢?關於這一點,郭璞(郭璞是非常非常牛的人物!實乃神人不為過!)有過註解: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往照天門中也。——郭璞《詩含神霧》

郭璞記載中說,西北的天空是有缺陷的,在那裡沒有陰陽,也就是沒有白天黑夜之分,可見這“九陰”如其名,就是極寒極陰的地方,這也就有了燭龍“銜火精以照天門”的說法。

阜新縣查海聚落遺址長約20米,寬約2米的紅褐色石塊擺放而成的巨龍圖案,或為燭龍方陣,此遺址距今8000年

燭龍的後代

這個問題不能展開來說,一旦展開就牽扯非常廣泛了,在這裡簡單分享一下。

《五臧山經》西山經中有記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左丕右鳥)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鰩(同音字)崖。欽丕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鵔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

我們已經知道鐘山之神就是燭龍,在西山經中提到的鼓,是燭龍的兒子,也是人面龍身的形象。這段描述可謂是驚心動魄了,寥寥幾個字我們便可對於古時部落的激烈戰爭體會一二。

記載中寫道,燭龍的兒子鼓與欽丕和黃帝的大將葆江大戰,最後將葆江殺於崑崙山南,黃帝一怒之下將鼓和欽丕處死於鐘山東面一個叫做鰩崖的地方。欽丕死後化作大鶚,只要是他出現的地方就預示著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發生;鼓死後變成了鵔鳥,但凡鵔鳥出現的地方往往伴隨著大旱。

透過《山海經》中的很多記載我們可以看得出當時的政治環境,比如此處就是很典型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諸多戰爭中的一場,至於當時的具體細節,我們現在已經很難還原,但是《山海經》這種帶有神話色彩的記載卻為我們這段歷史的流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分享到了這裡,最後提醒大家千萬別把《山海經》僅僅當成一部小說來看,有損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大禹Fish


燭九陰,又名“燭龍”或“燭陰”,中國上古神話當中的一個神靈。《山海經》中有兩處提到燭龍: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海外北經》)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大荒北經》)

歸結起來,燭龍的大致特徵就是長著人的臉,蛇的身體,渾身通紅,身上千裡,兩隻眼睛是豎著長的。更神奇的是,當它睜開雙眼時,天就變成白晝;當它閉上雙眼時,天就變成黑夜;它的呼吸是風,吹出冷氣就令世界變成冬天;呼出熱氣就令世界變成夏天;還能控制雨水。不用吃飯,也不用休息,居住在鐘山或章尾山。

魯迅的《古小說鉤沈》引《玄中記》曰:“北方有鐘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開左目為晝,開右目為夜,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冬。”這裡的“石首”顯然也是由燭龍演變過來的。

《淮南子·地形訓》雲:“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又云:“北方曰積冰,曰委羽。”高誘注曰:“北方寒冰所積,因以為名;委羽山名,在北極之陰,不見日。”“燭龍銜燭以照太陰。”

戰國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洪興祖註釋引漢代緯書《詩含神霧》曰:“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者也。”按當時的陰陽八卦理論認為天門在西北方位。

《山海經·大荒北經》說燭龍居住在西北海外的章尾山,《海外北經》中的鐘山坐落於北方,《淮南子·地形訓》中委羽山亦在北方。可見燭龍的居住地大致位於西北到北方之間。

《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赩只。”逴龍和燭龍發音相近,又居住在北部的寒山,所以很有可能就是燭龍。

燭龍能夠呼風喚雨,控制日夜轉化,以及季節變換,可見其神格非常的高。因此,袁珂在《中國神話傳說》一書中將燭龍定性為世界的造物主。

清代學者俞正燮引《乾坤鑿度》和《緯說》認為燭龍就是太陽。

姜亮夫《楚辭通故》中說古人將草木紮成以束,用來點火照明,這種草木束外形細長似龍,燭龍便是由此演化而來的。它的名字則是來自古代火官“祝融”的名字變化。

但這些立論都太淺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此外,《盜墓筆記》中還將燭龍說成是一種大蛇,古人用它來煉油燃火。但這完全是小說作者開腦洞,更不能當真。


妖怪博士潘神


天垂象,地成形,太陽金烏謂之陽宗,客氣也,太陽星謂之太陽。太陰玉兔謂之陰宗,陰氣也,太陰星謂之月亮。地球星地獄謂之人宗,主炁也,地球星謂之地球。此三者曰太素三才,天地人和之謂。

地之有起伏而轉變者,謂之龍,其物也,萬物皆負陰抱陽,衝炁以為和,故曰物質。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西北者乾西天,天一生水,水中有火學陰陽二炁,一炁化九州之炁,曰龍生九子,而九九歸一者,數九也,冬至立春九十天,夏至立秋九十天,四九三百六十天。 九陰者,天為陽,地為陰,天有九天九宮九陽,地有九野九州九陰,天九宮九陽九天歸一北斗也,地有九野九州九陰歸一地炁也。 天以南為陽,北為陰,地以北為陽,南為陰,此上下對應,南北對峙之理也。 南為離火,北為坎水,南北通瞿,水火不相射也,復垢二卦此之謂也!


學子若知八卦物象之理,自當明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不窺牅見天道,不出戶,知天下,盡矣!

山海經者,禹王行水,夸父逐日,河圖洛書,參悟“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玄學,其內容諸大者無外,諸小者無內,乃三皇五帝河圖洛書之宗,美其名曰:“太始天元冊”,五運六炁,龍以御駕天,孤寡不穀,九五至尊之帝王學也!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三部九候,天人合一也,欲知三海經之始,先建山海經之母也,二五之炁無極而太極,無名而有名,易萬世不易,人千秋萬代,巫醫而宗醫,醫者,生人也,易者,變化也,道者,明理也,儒者,釋道也,故曰:萬法歸宗,天地人和也!人手法地炁,地炁法天炁,天炁法陰陽,陰陽法道路,道路法自然(燃),自然者,水火既濟之謂也~


用戶51081316780


燭九陰就是燭龍,有金光的道友嗎?元邪皇最強!




風起兮雲飛揚



燭九陰,又稱燭龍,據《山海經》記載,燭九陰為鐘山山神,人面蛇身,赤紅色,睜眼為白晝,閉眼則為夜晚,呼氣為北風為冬天,吸氣為赤日為夏天,一生不喝水不進食,不睡覺不休息。


可以看出燭九陰的威力特別大,這裡我要推薦一本小說,叫做《都市妖奇談》,就是以山海經中的妖怪們為原型,雖然拍成了網劇,但有很多精彩的部分還沒拍出來,其中就有燭九陰,燭九陰靠自己的能力建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擄來妖怪消去他們的記憶,建立了自己心中的國家。


菩提是隻貓


燭九陰也叫燭龍、燭陰、鐘山之神等,居住在鐘山下。關於燭陰的神話故事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海內東徑、海外北經》。是一篇類似“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燭陰的能力能燭照九重泉壤的陰暗,並能銜火精照亮天門,是位了不起的大神。我於2014年4月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神話的書,書名叫《中國古代神話詩——從盤古開天地到秦朝的風雲變幻》,現將《燭陰之神》這首詩抄錄如下,供大家參考。

燭陰之神

鐘山下有位大神叫燭陰,

通身紅色,人面而蛇身,

眼睛合起來成一條直縫,

怪模怪樣,生長在天地之間。

###

燭陰的本領與盤古相近,

一閉眼世界馬上就地暗天昏,

一睜眼世界立刻就一片光明,

一呼吸便引來風雨淋淋。

###

天地間原來並沒有陰陽之分,

是燭陰銜來火精照亮了天門,

是它的神力使天地分出了陰陽,

所以,燭陰又叫燭龍之神。

###

說明:我把神話故事改編成詩,目的是使神話故事變得通俗,易讀、易懂。為了保持神話故事的原意,編成詩時不敢進行過多的修飾,所以有些詞語較直、較硬,遵循的是不“以詞害意”的原則。


王寶山10


燭九陰是龍,古時候叫做燭龍,其實是一種遠古時代的巨大毒蛇,帝舜時代用這種東西來煉油做燭照明,幾千年前就滅絕了 。根據盜墓裡的說法,燭九陰的油脂應該是非常易燃的,不然吳邪也不可能用了一個照明彈就把它殺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