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第五屆“青未了”展覽評選活動啟動後,共收到37所高校經過遴選後,報送的865件作品。經過初評,共評出345件作品入圍複評。複評實際收到34所學校報送的332件作品原件。經過評委嚴格評審,最終評出入選作品290件,其中包括國畫69件、油畫60件、版畫6件、雕塑19件、水彩·水粉10件、陶藝25件、壁畫·綜合材料26件、視覺傳達75件。自入選作品中評出“優秀獎”作品30件,其中包括“新創意獎”作品5件,“新語言獎”作品5件。“優秀獎”指導教師自然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評審現場

其中,“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是主辦方為完善青年美術人才發展的良好機制,鼓勵青年人勇於突破創新,根據“青未了”品牌特性,在獎項設計上調整新設的。“新創意獎”鼓勵作者表現當下的生活狀態,作品在立意、構思、主題、觀念上有前瞻性的想法。“新語言獎”鼓勵作者在藝術技巧和語言表現力上進行突破。 

為更好的發掘“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獲獎作品的深度內涵及創作歷程,特邀獲獎作者導師撰寫評語,以饗廣大讀者。

本文推出第五屆“青未了”“新創意獎”獲獎作品導師評語。更多“青未了”資訊,敬請關注山東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王浩男

指導教師:劉明波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 王浩男 東山白雲意 97×180cm 國畫 新語言獎 山東師範大學

導師評語

劉明波(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人溫和,畫亦溫和。浩男在本科與研究生的漸習中,終有所悟,正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畫的學習,重法度又重表達上的自由,在二者之間平衡,是考量一個志於修習山水的真畫者,於是,文本經驗,自然感知,詩文閱讀,書法練習……浩男未嘗懈怠,學養明顯得到提升。他的這張作品依然著眼於對“意”的營造,依然是雲山寺院悠然再現,可敘述語言的輕盈有著“自我”的細膩感知。迷茫、孤獨,憂鬱、惆悵……無法捕捉,無法明晰的“造境”中,是一個少年對畫面的情緒再注入,看似舒展的畫面中掩不住內心的另一種渴望……給欣賞者帶來一種不可名狀的深層誘惑,餘韻無窮。浩男以往的學習過程輕鬆明快,而近兩年則相對緩慢。認知和規劃也越來越清晰,行事和繪畫也越發溫和而謹慎,正所謂“不逾矩”。以往改一兩遍就完成的作品,現在會反覆修改數次,甚至重新繪畫,整個過程可以用“糾結”來形容,而這個糾結的過程,意在反覆的揣摩中碰撞出不同的感覺,所以畫面中的節制其實是人的節制!以致達到心手相暢,形神相融。而今浩男學業有成即將融入社會,現實中的糾結、困惑、希望剛剛開始相互交織,然而,“心”詩意的棲居才是生命安頓最好的方式。為此,祝願浩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睿

指導教師:王鵬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 宋睿 仲夏之夢 190×240cm 國畫 新語言獎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導師評語

王鵬(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教授):

宋睿同學的畢業創作《仲夏之夢》取材於生活,畫面舒緩自由、繪畫語言大膽豐富。這幅作品兼得了工筆的細緻和寫意的奔放,既具備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美學修養,又承載了當代新工筆的藝術思想方法和技術。從作品當中,可以看得出宋睿對造型、色彩、技法的把握都特別好。她擅於控制,在作畫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掌握節奏,有條不紊,不斷分析構成元素,繪製自己的理想作品。這是一個潛力無限大的學生,相信探索精神會伴她走的更高更遠。


王太斌

指導教師:沈童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 王太斌 秋天的故事 400×160cm 油畫 新語言獎 山東藝術學院

導師評語

沈童(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師):

王太斌同學的畢業創作《秋天的故事》取材於秋季寫生時的生活場景,可見這段美好時光對他的珍貴。整幅作品充滿內在張力,注重整體的節奏和韻律,在創作過程中保留了很多偶然的痕跡,增強了繪畫性的同時又體現出自然的美感。他作品中的這種“偶然”和“意外”,意料之外,卻又在情境之中。在創作過程中不容猶豫,畫面生動鮮活,激情盎然,給觀者留下了呼吸想象的空間,往往下筆似有神助,擁有一種不可退縮的力量。我想:當繪畫去除“記錄”的功能以視覺的方式重新“審視”世界,繪畫中的審美意識就開始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眼見為實”的認識觀。繪畫技術的改進或許並不是為了使形象更加貼近對象,相反地,是為了使自己從對象中逐次地分離出來。意足不求顏色似,小丑不以掩大美,希望太斌在今後藝術探索的苦旅中繼續突破藩籬,找尋屬於自己的一束光。


王瑞堂

指導教師:張志強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 王瑞堂 蘇武牧羊 195×175cm 油畫 新語言獎 山東建築大學

導師評語

張志強(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王瑞堂是一個勤奮並且具有藝術敏感性的學生,作為本科生,能夠很早的就進入材質、語言、肌理表現性等藝術根本語言的探索,並且為之做了大量習作和創作,他的畢業作品《蘇武牧羊》,就是經過反覆的語言探索凝練出來的成果。作品採用平面堆積的處理方式,結合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和皮影的形象處理,一定程度利用了立體主義和表現性繪畫的表達方式,將傳統戲劇的幾個主要人物抽離出一種更樸實的新意味臉譜,在敘事性和視覺感知中達到平衡。這種探索的意義就是讓他的畫面遠離流行的調侃格調,以一個年輕人的視角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尊重。希望他在隨後的三年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完善自己,以一個更成熟的形象繼續出現在大家面前。


劉杭

指導教師:孫迎峰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 劉杭 字言字語 視覺傳達 新語言獎 山東藝術學院

導師評語

孫迎峰(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藝術門類之間的界限變得逐漸模糊,視覺傳達設計亦是如此,不斷與其它各藝術門類之間進行著跨界和融合,體現著無限的包容性和視覺差異化的展現。

作品《字言字語》是一個很有益的嘗試,既是將平面視覺語言以空間形態展現、又是將民族傳統語言的進行提煉後的當代表現,包含了平面、空間、形態、色彩、材質、工藝等諸多因素的整合設計。體現了作者綜合的設計能力和對作品整體的把握能力,通過對於跨界藝術門類不斷嘗試和積累,拓寬了創作視野,豐富了視覺語言。該作品將黑白灰墨色變化的書法筆觸、漢字筆畫、篆刻藝術等東方元素巧妙地提煉歸納,並賦以白色陶瓷為載體,將東方語彙下的筆墨構成表現得輝映成趣、相得益彰。既有視覺的強對比下的衝擊,又有含蓄靜謐的內涵,體現著作為一名設計師應有的專業素養。


展覽名稱:第五屆青未了——山東省高等學校美術院系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主辦單位: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教育廳

承辦單位:山東美術館

協辦單位:山東省各高等院校美術院(系)

展覽時間:6月29日至8月29日

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三樓C1、C2、C3、C4、C5展廳

展覽內容:應屆畢業生入選及獲獎作品290件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第五屆“青未了”“新語言獎”獲獎作品 導師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