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爲你的情懷買單嗎?

近年來出現一股莫名的熱潮——不少演員開始跨行做導演。但觀眾對影片的評價都褒貶不一。

青春“造假機”

最近備受爭議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在上映前飽受大家關注,結果上映後不僅被網友批判為三觀不正,還身陷退票迷局之中。

在影片上映之後,網友評價:“劉若英對著鏡頭唱一遍《後來》我都覺得比這片子感動。”但除開愛情戲份,田壯壯的父親一角備受好評,也是值得大家去觀賞的。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同類電影還有趙薇執導的《致青春》,一部主打“共同青春回憶”的影片。但也有著不完美的地方:故事不連貫、人物與劇情跳脫和逃不掉的懷孕墮胎情節...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儘管將感情部分描寫得十分詳細,但依舊不太“接地氣”。到最後讓人記住的只有趙又廷咆哮的那一句——“你神經病啊!”

喜劇“品牌”系列

除開愛情片,院線另一大市場便是喜劇片。

最典型的當屬徐崢,自主演《人在囧途》票房大賣後,徐崢便接連導演了《泰囧》《港囧》兩部電影。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鄧超也曾小試牛刀,執導喜劇《分手大師》《惡棍天使》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可奇怪的是,以上兩位演員的第一部喜劇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是第二部作品的口碑卻直線下滑。

不過二人的演技以及在影片笑點上的製造,還是值得肯定的,可喜劇並不是僅靠無厘頭的搞笑就可以支撐;而用這種方式增加笑料的喜劇也不夠高級。

還有去年上映的《妖鈴鈴》,在其首映禮上導演陳可辛打出及格分。

但畢竟因為他本人是監製,該片導演又是親老婆,他友情給出及格的話,觀眾自然要給個折扣價。於是有不少網友毫不吝嗇地道出真言:“相比於演戲天分,她的導演天分確實是差了點。”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其實不論是

“販賣青春”還是“喜劇品牌”,或是涉獵其他類型,轉型做導演的演員們的初期作品多少有些差強人意。

但在這其中,也有一些演員,曾用他們的導演作品驚豔了觀眾。

01《陽光燦爛的日子》:“荷爾蒙”的覺醒

該片的導演姜文便是演與導皆優的代表,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讓他在導演界名聲大噪。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這部電影也充分表達了青春期男生對於心中女神的“荷爾蒙”幻想。姜文在“少年慾望”等細節上的描述和處理,通過鏡頭展示出來並不會讓人覺得色情,僅僅是懵懂沒發育好的男孩,碰上了豐滿而神秘的美麗女孩。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慾望。”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夏雨飾演的馬小軍放學扎破惡言相向的老師的氣胎;課間議論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徵;趁家裡沒人,偷偷打開父親的抽屜,拿著避孕套吹氣球,將父親的勳章全部拿出戴在身上......一系列懵懂情節的展現,也都道出了我們小時候喜歡偷穿大人鞋子的隱秘心境。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青春版馬小軍和成年版馬小軍”

姜文曾在採訪中說起《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名字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夢幻”。其實這部影片裡描寫的青春並不屬於每一個人,因為“青春”本就不可被複制;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情緒確實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經歷過的,所以它不會被排斥。

0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情是“共鳴”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這是徐靜蕾執導的第二部作品,她將小說裡的故事搬到北平,和姜文所飾演的先生上演一段露水情緣。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電影相較於原著來說更為柔和,與激烈的西方小說相比,徐靜蕾導出來的畫面搭配林海的《琵琶語》很富有東方韻味。

這樣驕傲而含蓄的愛情。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我看到了你,你和我孩子氣的想象中的老爺爺的形象毫不沾邊。我真的嚇了一跳,從那一秒起,我就愛上了你。”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這部電影也巧妙地利用女主所寫的“信”作為旁白,來推進故事的發展。我們也完全能夠感受到,徐靜蕾將女人對感情的溫柔,拿捏得有多麼細膩準確。

影片的開頭,男主邊吃飯邊攤開一疊厚厚的信件開始閱讀,動作那樣的漫不經心,與念信的深情旁白形成強烈對比,就這樣將觀眾的情緒由男主視角轉接到了女主的視角上。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還有臨近結尾的一場戲,女主從先生房間出來,管家見到女主,不知所措的說了一句“早啊,小姐”,瞬間將情緒推至高潮。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真真是呼應了海報上那句“我愛你,與你無關”。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故事的內容其實並沒有過多的波折,但“愛情”就像青春一樣,是人們最大的共鳴。而恰恰是這一點,被徐靜蕾輕巧地抓住。

03《功夫》:喜劇片本質是“悲劇”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功夫》是周星馳獨自導演的第一部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0,也有網友評價“這部片子至少8.5”,由此可見,星爺的導演能力和其演技同樣被觀眾認可。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周星馳鮮少刻意描寫過度深刻的東西,而更偏向於關注簡單、樸素的人性。《功夫》的劇情是以小人物的視角展開,利用各種搞笑手法去描寫他的辛酸史,從而讓觀眾深度思考併產生共鳴。

豆友點評:“在周星馳電影裡,你幾乎猜不到他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也完全無法從已知情節中推算下一步走向。哪怕你知道結局多半會以光明收尾,其中細節也一定出乎意料。”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確實,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周星馳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惡”的社會環境,這一切都是被現世、被主角童年經歷驅動的結果。

童年的阿星依舊會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孩去和惡勢力鬥爭,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花錢去買假的武功秘籍,最後被惡霸打倒在地,學會順從現世。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就像我們知道最後結尾男主一定會實現他的正義,但絕對猜不到三位英雄剛剛現身,卻在劇情未過半就死了;包租公婆和火雲邪神大戰正酣,阿星前後兩棍改變了命運。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周星馳曾說:“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但我們很慶幸,在每部影片最後,周星馳都會給我們一個正向的結局。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次...次糖糖”

就像在童話中描繪著現實主義,它笑中含淚但不會讓你沮喪。

“演而優則導”並不是那麼簡單,導演所需要具備的技能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習得精髓。

其實從《杜拉拉昇職記》開始,徐靜蕾執導的作品口碑就不如一開始的好,也有很多人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已經用盡了她的才華。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包括星爺的《美人魚》,也不如前期那麼受大眾熱捧。而姜文新導演的片子《邪不壓正》也要在暑期檔上映了,功力是增是減就等熒幕上一較高低了。

馮小剛在憑藉《老炮兒》取得影帝之時曾直言:“你有影響力拍一部電影,但是也不能濫用觀眾對你的信任。拍電影很容易,但是拍好電影非常難。”

致所有“半路出家”的導演:我一定要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來自影帝的凝視”

回顧以上盤點的幾部影片票房,演員轉行做導演確實可以讓投資方一本萬利。

但在影片質量參差不齊的今天,買票還需謹慎。

黃渤的處女作《一出好戲》暫定暑期檔上映,可以期待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