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國作家,靠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死後墓碑只刻了三個字

賽珍珠,美國作家,“賽珍珠”是其模仿清末名妓“賽金花”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32年憑藉長篇小說《大地》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11月,賽珍珠將其在南京寫成的《大地》三部曲、《東風·西風》《母親》《異邦客》《戰鬥的天使》7部作品提交給諾貝爾文學委員會,同年12月賽珍珠在瑞典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美國曆史上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她是美國作家,靠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死後墓碑只刻了三個字

1892年6月26日,賽珍珠誕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剛剛出生4個月,她就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此後,賽區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國上大學的4年和讀碩士學位的兩年,均在中國度過,她從小看四書五經,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閒暇時,則由母親教她英文、音樂、美術和宗教。童年的賽珍珠最喜歡聽奶媽講中國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15歲時,她進入上海某寄宿學校就讀,19歲那年,父親安排她回美國讀大學,在康奈爾深造時,她主修的是英文,論文卻洋洋灑灑地論述了《中國與西洋》。她覺得,豐富深厚的中國文化滋養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她與中國和勤勞樸實的中國人結下了終生的不解之緣。

她是美國作家,靠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死後墓碑只刻了三個字

碩士畢業後,賽珍珠再次返回中國。接著,她與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布克結婚,在江蘇生活的3年時間裡,她接觸到許多目不識丁、辛勤勞作的中國農民,親眼目睹了他們如何在貧窮困苦及天災人禍中不屈不撓地掙扎和拼搏,中國農民的善良和頑強深深地感動著賽珍珠。她發現,一直以來,西方對中國的瞭解和評價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她覺得,眼前這些不辭辛苦、堅毅勇敢的農民才是中華民族的真正代表。

最可貴的是,賽珍珠不僅酷愛讀書,還儘可能深入中國民間,四處走訪,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對中國歷史和現狀的認識甚至不亞於許多中國作家。賽珍珠寫中國,則純粹是出於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說過:“我早已學會了熱愛中國農民,他們如此勇敢,如此勤勞,如此樂觀而不依賴別人的幫助,長久以來,我一直致力於為他們講話。

她是美國作家,靠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死後墓碑只刻了三個字

賽珍珠與南京淵源頗深。1919年,賽珍珠便隨夫遷居南京,住進了南大校園裡的這座單門獨院的二層小樓,一直到她三十年代離開中國。然而就在這間不起眼的小樓裡,賽珍珠創作出了許多後來讓她聲名大噪的作品,這其中包括以中國農民命運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大地》。1931年《大地》在美國一問世,立刻成為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一年之後,《大地》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小說獎。1938年11月,賽珍珠將她在南京寫成的7部作品提交給諾貝爾文學委員會評選,征服了眾多評委,毫無懸念地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她是美國作家,靠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死後墓碑只刻了三個字

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賽珍珠在題為“中國小說”的演說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雖然我生來是美國人,但恰恰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寫作上的成就。她說到中國小說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時,由衷感慨:“我想不出西方文學中有任何作品可以與它們相提並論。賽珍珠一生共創作了近百部文學著作,她的作品,影響了歐洲整整兩代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看法。

由於各種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國後,賽珍珠再沒踏上過中國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病逝後,按其遺願,她的墓碑上沒有任何稱謂,只鐫刻著自己手書的3個漢字:賽珍珠。因為愛,她早已忘了自己異鄉人的身份,她的心裡只有一顆中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