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工機、做優農機:中聯重科與盈峯環境「換股」

做精工机、做优农机:中联重科与盈峰环境“换股”

以30.5億元的對價,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進一步梳理旗下環境產業。

7月18日,中聯重科對外發布公告稱,與國內環保上市公司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環境”)簽訂協議,後者實際控制人為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劍峰。根據約定,盈峰環境將發行股票購買中聯重科所持的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環境”)20%股權,交易標的對價30.5億元。待上述交易完成後,中聯重科不再持有中聯環境公司股權,反之,轉而成為盈峰環境第二大股東,對後者持股比例為12.62%。

“取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舍環境產業,是為了更加聚焦公司所擅長的核心業務,”中聯重科董事會秘書申柯表示,此外,可讓環境產業順應規律,與優勢資源結合而持續壯大。

對雙方來說這將是雙贏。中金公司孔令鑫團隊的一份最新研報中指出,中聯重科將中聯環境整體注入盈峰環境,拓寬中聯環境的融資渠道,優化激勵方式。作為國內領先的環境綜合服務商,盈峰環境則與中聯環境的環衛裝備產品線強強聯合,可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中聯重科的這種戰略轉型,也讓其在工程機械行業新一輪的上漲週期中搶抓了好機遇,多項業績指標向好。

剝離環境業務

2012年,中聯重科出資21億元,設立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並向其轉讓與環衛機械業務相關的資產,該公司則是中聯環境的前身。至此,在傳統的工程機械業務之外,環境機械也開始作為中聯重科的一個重要業務板塊被關注。

此後的中聯環境構建了完善的環衛機械產品線,包括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轉運、下水道市政養護、除冰雪等成套設備,並主導和參與了行業80%以上技術標準的制定,產品行業市場佔有率連續15年排名全國第一,核心產品達65%以上。2015年,中聯環境還併購意大利LADURNER (納都勒)公司,進一步提升了環境裝備研製與治理工藝技術提升。

但在2017年5月,中聯重科將中聯環境80%股權出售給盈峰環境,作價116億元。“而本次的交易標的則是中聯重科持有中聯環境剩餘20%的股權,”北京一位券商研究員指出,此前,盈峰環境已收購環衛下游的垃圾焚燒資產綠色東方,與中聯重科的環衛業務協同性很高。若此次重組順利完成,盈峰控股可完成環衛設備-環衛運營服務-垃圾焚燒一體化的戰略佈局。對中聯重科來說,則可藉此將環境產業公司整體注入盈峰環境,完成了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此舉還可彌補中聯環境的短板。此前,中聯環境已在環境裝備領域佔據市場領先地位,但若需進一步突破業務,需延伸產業鏈,向環境運營等領域拓展。在當時的交易公告中,中聯重科方面曾表示,相比裝備製造,環境運營要求服務提供方具有豐富的運營經驗、雄厚的資金實力、強有力的落地資源與豐富的異地擴張經驗,在這方面中聯重科起步相對較晚,僅依靠自身積累,短期內難以為環境運營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充足的支持。但將這一資產出讓並換股,可讓公司在增強資產流動性、彌補短板的同時,還可獲得環保產業利好。

聚焦戰略實施

對環境產業的梳理,是中聯重科近年力推的一大戰略。

2016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低谷期。申柯也表示,前幾年是工程機械的深度調整期,企業面臨著庫存和應收賬款等方面的壓力,許多工程機械企業包括中聯重科都陷入了低谷期。

針對這種局面,中聯重科進行了深度調整和戰略轉型,在出售環保產業資產的同時,確立做精工程機械,做優農業機械的發展戰略。申柯解釋,聚焦工程機械板塊方面,中聯重科加強平臺建設,整合大數據,進行精準化管理,並推動智能製造和產品4.0項目,逐步打造工程機械優勢板塊集群。在培育農業機械方面,明確發展中高端農業機械的戰略,向“裝備製造+服務”提供商轉型。而金融板塊也正在不斷髮展,助力實體產業壯大。

做精工机、做优农机:中联重科与盈峰环境“换股”

中聯重科烘乾機在國內農機市場遙遙領先

通過這種戰略調整、解決歷史問題、控制經營風險、創新管理機制,公司進一步開展產品研發4.0工程。“到了2017年,經過了五年的低谷,工程機械行業終於迎來了‘暖春’,”申柯說,受基建投資增長、環保升級、設備更新換代等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全系列產品銷售強勢增長,產品供不應求,客戶訂單大增。2018年,企業持續加班加點,但仍無法滿足持續火爆的市場需求,現貨難求,“目前企業訂單已排到9到10月份了,且仍在持續增長”。

這種轉型戰略實施後,中聯重科核心業務工程機械板塊的營業收入大幅度增長。2017年工程機械板塊產品銷售收入179.21億元,同比增長69.77%。2018年一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60億元,同比增長20.58%,淨利潤為3.77億元,同比增長345.51%。而產品結構以毛利率較高的新一代智能、綠色的4.0產品銷售為主。申柯表示,“目前4.0產品在新機中的銷售比例已超過50%”。

對於未來市場的預判,申柯表示,出於環保要求和機齡兩方面原因,行業從2016年下半年進入為期5至6年的更新換代期,更新換代需求保證了增長的持續性。同時,隨著“十三五”國內基建的持續增長,工程機械滲透率的提升、“一帶一路”倡議使產品出口佔比不斷加大,行業格局優化,龍頭企業報表修復彈性大,這些諸多利好疊加使未來市場有望超越週期。“對於中聯重科來說,我們希望做行業內最穩健的一家,做裝備製造業的百年老店。”申柯表示,除穩步提升國內市場之外,中聯重科要加大走出去,通過國際化,在穩定的國際市場佔據自己的位置。(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