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勝利前進

朱平

向着胜利前进

(三月撲城畫照)

寫在前面的話

1928年7月22日,在幕阜山下,由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的軍隊發動了平江起義。起義成功地粉碎了平江的反動武裝,成立了工農紅軍第五軍和平江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平江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後的又一著名起義。平江起義有力地推動了湘鄂贛邊界革命鬥爭的發展,為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那一場驚心動魄、那一聲聲振聾發聵的吶喊,90年風雨,我們仍沒有忘記!今天我們特編輯專版,來紀念那不可忘卻的歲月!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等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領導發動了平江起義。這是在革命低潮時期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在國民黨軍隊中發動的一次重要起義,是革命者在岳陽這片紅色沃土上譜寫的中國革命的輝煌篇章。

向着胜利前进

(平江起義時的彭德懷)

山雨欲來

平江地處湘鄂贛邊,連接三個省、七個縣市,且鄰近省城長沙,這是一塊邊遠之地,恰恰又是一塊聯通之地、樞紐之地、交匯之地。平江境內“萬峰千澗”,在20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間,這裡交通條件並不便利,但是平江人卻並沒有因此而閉目塞聽。相反,平江人眼界開闊,思想開明。在第一撥出國留學潮中,平江就不乏趕潮之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24年,岳陽先後有82名學生到日本留學,其中平江就有31名,居各縣之首。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湖南首應,而平江又應在湖南各縣之先。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同年,經毛澤東等培養和發展,平江有了李六如等最早一批共產黨員。

在追趕時代潮流和革命潮流的過程中,平江似乎從來沒有落後過。

然而當時的平江又是受天災人禍蹂躪最深、工農群眾受剝削壓迫最為嚴重的地方之一。1918年,平江水災、瘟疫、蝗災、戰亂四禍齊至,特別是張敬堯部隊過境平江,沿途十室十空,人民群眾苦不堪言。此後,工農群眾窮苦程度逐漸近於極限。平江東鄉辜家洞的紙槽戶年收入最高時超過20萬銀元,而每天勞動16小時以上的紙業工人最高工資不到350錢,根本不足養家餬口。從土地掌握情況看,佔農村人口5%的地主,擁有60%以上的土地,而占人口70%左右的貧僱農,土地不到10%。這種“剪刀差”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社會矛盾,工農群眾的反抗鬥爭也是此消彼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種日益尖銳的矛盾和鬥爭中走進平江的。1922年冬,平江第一個黨小組成立;一年後,平江啟明女校建立起平江第一個黨支部;1925年4月,中共平江地方委員會成立。中國共產黨在平江的出現,使平江人民的革命鬥爭有了主心骨,平江的革命力量迅速壯大,革命事業蓬勃發展。平江由此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平江起義爆發之前,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勢力在平江境內反覆拉鋸,鬥爭異常激烈。1926年8月19日,北伐軍攻佔平江縣城,革命烈火在這裡熊熊燃燒。全縣共產黨員從不到100人暴增至7000人以上。1927年5月“馬日事變”後,反動派在平江實施血腥“清鄉”,共產黨員數量急劇下降,到年底只剩下3700人。但是黨的組織沒有散,平江人民的革命精神沒有垮。1928年3月16日,平江更是發生近20萬革命群眾圍攻反動派盤踞的縣城這一重大事件,史稱“三月撲城”。這次撲城鬥爭雖然失敗,但它有如一道紅色狂飆,極大地震懾了敵人,當然也引起了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湖南軍閥所屬獨立第五師於6月份開赴平江,協助反動派“清鄉”“剿共”。

平江起義部隊就是這個師的一部分。

向着胜利前进

(平江起義和紅五軍初創時期戰鬥示意圖)

決心起義

進駐平江的獨立第五師共有三個團,彭德懷是第一團團長。他率部到達平江時已經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且聯繫和發展了數名黨員,組建了黨委。此時團結在彭德懷身邊的黨員還有黃公略、鄧萍、李燦、張榮生、黃純一、賀國中、李力、李光等。由於彭德懷的長期努力和黨組織的積極工作,一團主要武裝力量逐漸為黨所掌握,受黨影響的還有駐嘉義的三團三營和駐嶽州的師隨營學校等隊伍。平江起義有了思想上組織上力量上的準備。

1928年7月18日,彭德懷在駐思村的二營視察。中午就餐時,他偶然聽說,長沙最近破獲一起共產黨案,案中發現三團三營營長黃公略等人有共產黨嫌疑,師長周磐已從長沙發出逮捕密令。彭德懷大吃一驚,飯後立即策馬趕回縣城,直奔電報局,果然發現密電,證明此言不虛。

黃公略身份暴露,一團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黨的力量面臨嚴重危險,彭德懷當機立斷,決定於當晚召開黨的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此時,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來到平江的滕代遠也已與一團黨的組織接上了關係。當晚,滕代遠參加了緊急會議。

要不要立即舉行起義?會議一開始並沒有形成一致意見。有的同志認為,如果馬上起義,形勢並不是特別有利,準備工作會十分倉促。有人甚至提出“B計劃”,即安排黃公略等已暴露的同志轉移,必要時彭德懷也可避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同志們的擔心並非毫無根據。當時,彭德懷手中僅掌握一個團的兵力,而長沙、嶽州盤踞的反動武裝至少有十幾個團,起義面臨著巨大風險。當然,不起義,風險同樣是很大的。彭德懷一開始就主張起義。在大家進退兩難之際,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主張。當聽到有人勸他必要時也避開一下時,他更是毅然決然地說:“在同志面臨生命危險時,要我逃走,把這一個團殺人的刀留給敵人,我不幹!”最後,他斷然拍板,斬釘截鐵地說:“決心起義,一點也不能猶豫!猶豫就會失敗。”

會議最終決定於7月22日中午13時乘敵人午睡之機,以士兵鬧餉的名義發動起義。

向着胜利前进

(紅五軍成立舊址)

旋風行動

平江起義準備工作超級精細,平江起義的革命者也超級敬業。

7月18日晚的黨委會上做出起義決定之後,幾位黨員隨即將平時觀察、瞭解和掌握的全團官兵政治狀況進行相互交流和全面分析,對起義過程中的人員分工做出具體安排。

讓我們來看看黨委做出的分工決定。

彭德懷負責軍事工作,具體說就是消滅反動的清鄉隊、警察,解決師部、縣署,解救監獄裡的革命群眾等。

滕代遠負責政治工作,並負責聯繫地方黨組織及成立蘇維埃政府等事宜。

鄧萍協助滕代遠,負責起草起義的標語、口號、傳單、佈告等。

李燦負責領導一營並聯絡二營鬧餉,組織士兵委員會,爭取營長和連長參加或同情;起義行動中具體負責消滅挨戶團。

張榮生與李燦一道領導一營並聯系二營鬧餉;組織團本部和二、三兩團留守處人員鬧餉。

李力負責組織機槍、特務兩連的力量,派出代表向師特務營聯合鬧餉。

黃純一負責發動九連,並儘可能爭取全營參加,具體負責解決縣警備隊,解救監獄裡的革命群眾,看管師司令部,逮捕反動機關人員;在特務連和機槍連起義時,負責監視師特務營。

黨委還決定,派李光到嘉義鎮三團三營黃公略處,派席洪全等到駐嶽州隨營學校賀國中處,傳達會議精神,令其率部響應,加入起義行列。

彭德懷不但給每一位黨員壓實責任,而且提出兩點明確要求,其一,每個人都要針對自己的任務制定具體計劃,制定出來的計劃要先送給他作必要調整後再執行;其二,一切準備工作都要在20日中午前完成。20日中午,各項準備工作集中彙報一次。

正在大家緊鑼密鼓地張羅起義時,一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20日黃昏,黃公略率三團三營在嘉義提前起義。彭德懷直到這天深夜接到三團團長劉濟仁的電話,才知道黃公略已提前舉事。21日凌晨,他將黨委的幾個同志召集起來開緊急會議,研究了這一新情況,決定縣城裡的起義時間按原計劃不變。

22日上午10點,彭德懷召開一團全體軍官會議,宣佈起義。隨後他來到天嶽書院門前的操場上,參加誓師大會。誓師後,起義部隊分頭向縣城預定目標進發。13時,起義槍聲打響。

由於準備周密,這次起義有如一次旋風行動。不到兩個小時,起義部隊便奪取了平江縣城,解除了城內2000餘人的反動武裝,繳獲步槍1000多支,子彈100萬發,惡霸官紳和革命叛徒等幾乎被一網打盡,關押在監獄裡的上千名革命群眾全部獲救。

24日,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均宣告成立。新成立的紅五軍由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鄧萍任參謀長,下轄3個團,共2500餘人。

平江起義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一勝利猶如一道閃電劃破黑暗的夜空,在中國革命的低潮時期,它照亮了湘鄂贛,驚動了全中國。

向着胜利前进

(紅色兒女參觀平江起義史料陳列館)

艱苦轉戰

平江起義的勝利,不僅打亂了國民黨反動派“清鄉”“剿共”的部署,而且響應和配合了湘贛邊界紅四軍的鬥爭,從而使長沙處於南北夾擊之中。當時,湖南省政府主席魯滌平、反動軍閥何鍵如坐針氈,他們迅速調集劉鉶、朱耀華等三個師十多個團的兵力,在湘鄂贛邊界地主武裝的配合下,於25日分五路向平江城進擊。

彭德懷對敵情早有分析和預案。起義前一天,即7月21日,彭德懷在黨委會上分析了平江周邊軍事形勢。25日,他又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利用平江有利地形打擊來犯之敵。30日上午9時,敵人開始攻城。經過一天激戰,雙方互有傷亡。為保存力量,彭德懷下達了撤退命令。

撤出縣城以後,紅五軍轉入極為艱苦的遊擊環境。湖南的國民黨軍先後調集10多個師的兵力,會同江西、湖北的反動武裝步步為營,前堵後追,多次對這支部隊進行“圍剿”。紅五軍則用“打圈子”的戰術,依靠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和地方老百姓的積極配合,在湘鄂贛邊界同敵人周旋。

但是,由於敵人的封鎖,起義部隊後勤保障十分吃緊。紅軍官兵經常只能以黴爛的紅薯絲和野菜充飢,有時連紅薯絲也吃不到。八九月間,酷暑未退,天氣熱,蚊蟲多,戰士們吃不飽、睡不好,還要隨時準備與國民黨軍隊和當地的反動民團作戰。最多時一天要打八次仗!

8月20日,正在平江黃金洞休整的紅五軍接到中共湖南省委指示,要求其與井岡山的紅四軍“聯結”,彭德懷遂決定率領部隊上井岡山。

在奔向井岡山途中,紅五軍遭受了重重險阻。9月6日,部隊在萬載城西的大橋(現雙橋鎮)遇襲,這是一次傷筋動骨的損失,部隊退回黃金洞時只剩下500多人!第一次上井岡山失敗。

彭德懷沒有氣餒,他率部在湘鄂贛邊輾轉游擊,且走且戰,一路補充,一路整頓。10月底在修水臺莊召開的湘鄂贛邊五縣縣委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決定,紅五軍與地方革命武裝力量混編後,再上井岡。根據這一決定,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800餘人歷盡艱險,於12月10日到達寧岡,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勝利會師。

向着胜利前进

(紅色兒女與父輩們的照片合影)

精神之光

平江起義是在革命低潮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毅然發動的一次成功起義,它極大地振奮了革命者鬥志,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它有力推動了湘鄂贛邊界革命鬥爭,為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它牽制了敵人的力量,支援了井岡山斗爭;它創建的紅軍部隊,為中國革命增添了一支勁旅,直至今天仍然活躍在人民解放軍行列中。

而更能啟示與激勵我們的,則是這一事件蘊藏著的寶貴的平江起義革命精神。90年後的今天,我們追憶光輝歷史,緬懷革命先輩,就是要傳承和弘揚好平江起義革命精神。

堅持黨的領導,是平江起義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義。平江起義勝利的一條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從7月18日決心起義到24日宣告紅五軍成立,以彭德懷為書記的黨委,在中共湖南省委派遣的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滕代遠指導和協助下,先後召開六次重要會議,對平江起義進行全過程動態式領導,這是平江起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堅定理想信念,是平江起義革命精神的基本底色。革命理想高於天。平江起義領導者彭德懷在革命低潮時期,為著人民的利益,拋棄高官厚祿,甘冒萬死發動起義,投身於險象環生的革命鬥爭,彰顯了信仰的力量。面對身邊人的動搖和叛變,他攥緊拳頭宣示,哪怕剩下一個人,也要舉著紅旗,爬山越嶺幹到底。憑著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起義部隊一次又一次戰勝艱難險阻,開闢廣闊天地。

擔當時代重任,是平江起義革命精神的本質特徵。彭德懷率部開赴平江的任務是“清鄉”“剿共”,但是,為工農群眾謀解放的革命才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彭德懷與滕代遠等同志一道,順應時代潮流,最終把鎮壓革命的命令變成武裝起義的行動。平江起義的領導者就這樣擔當起他們那一代人該擔當的責任。

以人民為中心,是平江起義革命精神的價值追求。革命者始終保持著為民情懷。起義後第二天,紅五軍對縣城繳獲的官鹽和地主存糧進行處理,一百多萬斤鹽和數萬擔存糧先低價出賣一半,剩下的都分給了地方游擊隊和貧苦的工農群眾,實現了革命成果與人民共享。

勇於奉獻犧牲,是平江起義革命精神的鮮明特點。“用我的熱血凝成革命的鮮花。”這是紅五軍在轉戰途中留下的標語,它是革命者的誓言,也是革命者的實踐。領導平江起義的黨員團隊中,除彭德懷和滕代遠外,其餘8人都沒能見到共和國的誕生,他們犧牲時年齡最大的33歲,最小的僅23歲!整個革命戰爭年代,平江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犧牲20萬人以上,在冊革命烈士達2.1萬人,其中平江起義部隊轉戰湘鄂贛過程中犧牲的就有1.7萬人。

先烈之血沒有白流,革命之花又展新姿。奮鬥是最好的緬懷。進入新時代,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傳承和弘揚平江起義革命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革命激情,勇於奉獻犧牲,奮力譜寫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岳陽篇章,在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開闢的道路上不懈奮鬥、永遠奮鬥!

向着胜利前进

(駐足參觀英雄們的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