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魚復浦遺址

奉節魚復浦遺址

古老的奉節魚復浦

奉節魚復浦遺址

奉節魚復浦原貌

奉節魚復浦遺址

今日奉節魚復浦

魚復浦遺址位於奉節縣東約1公里處的長江北岸,西臨梅溪河,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海拔118-131米。1992年調查發現。遺址隸屬奉節縣永安鎮窯灣村。

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對遺址進行小規模發掘,確認魚復浦遺址文化堆積豐富,值得進一步發掘研究,被列入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文物保護規劃。1997年發掘面積600平方米,發現類似“火塘”的遺蹟12個,出土各類文物標本1084見,其中石製品380件,骨質標本411件,以及一些經火燒過的礫石、石塊、砂結石等,尤為重要的是,在文化層中出土了一塊陶片年代久遠的陶片。

在1997年的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遺址A區發現石製品、骨製品、“火塘”等遺物和遺蹟,並呈現西北——東南向的條狀分佈,顯現出一定的分佈規律,分析至少含有人類活動的2個生活面。學者認為,這裡可能是遠古時期人類的居住遺址。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7560年左右。這裡出土的陶片是三峽地區年代最古老的陶片,從它身上透出的信息表示,大約在一萬年前的三峽地區就有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因此,魚復浦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重要遺址。

魚復浦遺址出土石製品有380件,其中精製品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等。從製作技術看,分別具有北方的“石片工業”與南方“礫石工業”的特徵,並以前者為大宗。骨質品包括狼、豬、麂、魚、螺等動物化石,有的動物骨骼被火燒烤過。

魚復浦遺址除了時期時代遺存之外,在後來的1998—2000年發掘中,發現豐富的歷史時期文化遺存。清理有戰國土坑墓、東漢磚室墓、宋代石牆、明清灰坑和排水溝等遺蹟。出土遺物有戰國陶鼎、敦、壺、青銅楚式劍;漢代陶鍾、五銖錢。唐代青瓷、白瓷杯、碗、燈、陶甕、盆、罐、布紋板瓦、筒瓦、開元通寶、乾元通寶;宋代影青瓷或白瓷花瓣碗和高足碗;明清青花瓷碗、盤、杯(器底有“大明(成)化”、“大明隆慶”、“宣德年制”等題款)、獸形三孔陶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