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秀才借馬

乾隆年間,彰德府涉縣的下莊村出了八個秀才。秀才們皆十八九歲,個個有才華。    有一年,涉縣來了一個新縣令,名叫胡泰頂。這位縣太爺頗有抱負,上任伊始便到各個村莊體察民情,期待儘快做出一番政績。同時,這位縣太爺還有一個毛病——出行時喜歡講排場,不管從哪個村子經過,都要該村的秀才出來迎接,秀才們必須立馬收拾乾淨,換上長袍馬褂,到村口列隊行禮,然後將縣太爺護送出村。    這下可苦了下莊村的八位秀才。官道從下莊村村北的牌樓前經過,縣太爺每回外出體察民情,這裡是必經之路。    每逢迎來送往,秀才們都得從家裡跑到北樓,再把縣太爺從北樓送到南樓,一耽擱就是好幾個時辰,嚴重影響了正常營生。    有一回,幾名秀才挑著擔子朝地裡送肥料,突然聽到鳴鑼開道的聲音,撂下擔子就往家裡跑,換好衣裳急火火地奔到北樓口。誰知,他們去晚了。胡泰頂騎著高頭大馬,皺著眉頭,很不高興。縣太爺的隨從更是將秀才們訓斥了一番,說他們不知禮數。秀才們捱了訓斥,卻只能跪在地上,敢怒不敢言。    那年冬至,八個秀才聚在一起喝酒。酒過三巡,他們開始合計:來年該如何避免對縣太爺的迎來送往呢?    眾人一番討論,卻沒有任何結果。此時,楊秀才開口了,他壓低聲音,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秀才們聽後,大喜過望,紛紛稱讚楊秀才有“王佐之才”。    次日一大早,楊秀才跑到縣衙,代表下莊村的秀才們拜見胡泰頂,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我們下莊村的八個秀才,生活貧困,打算借隆冬時節積肥,來年有個好收成,考慮到大人最近不會到各個村子體察民情,我們想借用大人的馬運肥,只需一天足矣。”    胡泰頂一聽,立馬沉下臉來,沒好氣地說:“酸腐,酸腐,你們種地積肥,居然跑到縣衙借用我的馬,是何緣由?村裡的騾馬多的是,為何不去借?”    楊秀才不急,一字一句地說:“今冬雪大,來年必是豐年,倘若大人將馬借予我等,待豐收之後我等將感念大人恩德,十里八鄉必定廣為歌頌。”    胡泰頂一聽,陷入沉思。這時,師爺悄悄拉了一把胡泰頂的衣袖,胡泰頂跟著師爺到後堂。    師爺問道:“大人當真不願借馬給那些秀才?”“廢話,這還用說嗎?若真把馬借出去運肥,本縣顏面何在?”胡泰頂怒氣衝衝地說。    師爺言道:“大人可知道,下莊村的八個秀才個個有才氣,前程不可限量,來日進京趕考,興許會有那麼幾個考取功名,到時……”胡泰頂一聽,連連點頭,拍著師爺的肩膀連聲稱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最終,胡泰頂將自己的馬借給了楊秀才。楊秀才叩頭謝恩,說了一番恭維之語,將馬牽回了下莊村。    隨後,秀才們將馬拴到了北樓下那棵大核桃樹上,他們按照楊秀才的計謀行事,像平常迎接縣太爺那樣,穿著長袍馬褂,面對那匹馬行跪拜之禮,每拜一次,楊秀才便揮著鞭子狠狠地抽打馬屁股,馬兒被縣太爺嬌寵慣了,哪裡受過此等待遇,疼得渾身直哆嗦,四條蹄子不住騰挪跳躍,但它被拴在樹上,想跑也跑不了。    就這樣,行禮,打馬,再行禮,再打馬,一直折騰了大半天。    次日一早,楊秀才將馬餵了,牽回了縣衙。    幾日後,雪過天晴,胡泰頂騎馬下去巡察,行至下莊村口時,八名秀才早已立在北樓下那棵大核桃樹旁候著。    待到胡泰頂走近了,秀才們連忙朝著胡泰頂行禮。誰知,秀才們剛彎下腰,胡泰頂的馬突然像發了瘋似的,撒開四蹄狂蹦亂跳,向遠處急逃,若非胡泰頂身子骨強健,早已跌落馬下。    此後,胡泰頂幾次從下莊經過,那匹馬都會發瘋。胡泰頂不是傻子,很快猜到了箇中原委,高聲喝道:“一定是那幾個秀才給馬做了什麼手腳!哼,我饒不了他們!來人,把那八個人抓來審訊!”    師爺連忙阻攔,說道:“大人,我剛聽到消息,那下莊村的八名秀才昨日已寫了一篇佳文,歌頌大人將自己的馬慷慨借給他們運肥,實乃仁政愛民之舉。據說,此文已呈至彰德府劉大人處,劉大人很是滿意……”    胡泰頂轉怒為喜:“沒想到這些秀才竟有如此心計,不可小覷啊,將來必有前程。”    師爺向胡泰頂建議:“老爺不妨順水推舟,將那匹馬送給下莊村的秀才們作為獎勵……”    胡泰頂沉思一陣後,擺了擺手,說:“那幾個秀才要的不是那匹馬,而是免除頻繁迎送這一套禮節。罷了,從今日起,此禮節全免。那匹馬,就送給那些秀才吧。”    師爺忙道:“老爺寬宏大度,前程無量!”    幾百年過去了,下莊村依然流傳著“秀才借馬”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