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要投資字畫?

一朵有毒de曼陀羅


字畫作為藝術品收藏的一個重要項目,從唐宋開始就為人們所重視,名人字畫在歷代都是社會上層爭相收藏的對象,一字千金在唐宋就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了。那個時候就開始有人偽造同時期和前朝名人字畫,一些名人因為討字畫的太多,不勝其煩,於是就出現了代筆現象,所以現在流傳下來的古代名人字畫已經說不清是真跡還是代筆,亦或是同時期模仿品。



由此可見,字畫收藏一直就是歷代的文人富豪的主要收藏對象,有著十分厚重的收藏底蘊,歷來為收藏者重視,現在的書畫收藏熱度不減,也並非空穴來風。而且自宋代以來,書畫收藏交易就已經形成市場,作偽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


關於古字畫的作偽,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手段。除了直接按照原作者風格作畫模仿、用油素紙蓋在真跡上描畫、完全按照真跡一比一臨摹等完全作假之外,還有更具迷惑性的用一幅真跡拼湊搭配成幾幅、把古代無款的字畫添上名人提拔、把一幅古畫揭開變成同樣的兩幅等手段,另外還有改款、去款、轉山頭等手段造假。

書畫造假,歷代都有傳承,宋代以後,各地都有比較出名的書畫造假作坊,以明清時期為盛。這些造假地區有蘇州、北京、河南等地,分別被業內人士成為、蘇州片、北京後門造、河南造、湖南造、上海造、揚州造等。這些地區的書畫造假,由於本身已經有幾百年,而且當時人的書畫水平遠遠高於現在的造假者,所以明清的字畫造假到了現在很多都被當成真跡出現在拍賣會上。



字畫由於能最好的反應各時期的藝術,是最佳的研究各時期人文和社會文化的載體,無論是研究價值或是市場價值都極大。所以字畫無論在任何時期,都是含金量極大的收藏品種。如今,書畫的造假技術極高,還有專業人士參與造假,所以大家要謹慎投資。


風雲說收藏


中國自有書畫傳統,書畫也是中國藝術領域與西方藝術有著鮮明區別的藝術門類。中國書畫發展以來也形成了書畫的收藏傳統。為此直到今天,在中國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中,在各類藝術門類中,中國書畫絕對是主角,所佔市場份額也是最大的。自2009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在中國大陸市場中那些能過億成交的絕大多數為書畫。從此也間接說明了投資書畫對於土豪、財富階層的吸引力。

2009年秋拍中,清朝宮廷紀實繪畫作品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拍出1.34億,自此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億元時代被開啟。


在中國收藏一直被賦予投資的功能,為此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吐槽中國的收藏是在途多過在庫。其中,“在庫”是至少是一代人不賣,在途則是不斷處於交易中。


事實上,真正的收藏是能夠獲得精神、文化的享受。畢竟收藏,首先要有錢,也要有興趣、清閒的心境。過去收藏更多的是文人雅士,收藏的過程中也是自己文化品位、興趣愛好的彰顯,在不經意間更是有著一份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