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街頭書法現象?

書苑探珍


不知大家看過花式乒乓球表演沒有,表演雙方你來我往,打得眼花繚亂,甚至雙方可以從球桌上跑過去互換位置。不懂球的人看了,一定會說,水平真高啊。

大約十多年前,公園或廣場上興起一股地書熱,剛開始是自己在棍子上纏上布來說,後來有人發明了專門的筆,再後來成立了地書協會,辦起了地書比賽。

對於地書我是贊成的,它不僅陶冶了情操,鍛鍊了身體,更重要的是讓老人們老有所樂。

但要說明的是,老人們千萬別因此認為自己就是書法家了。地書與書法還是有較大區別,筆法要簡單得多,章法更是受限。

至於街頭以寫字的形式乞討的,則離書法更遠,在此不作討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關注中國書法!喜愛書法的朋友,一起聊聊街頭書法現象的話題,如何看待這樣的文化現象?



中國書法的傳承和發展,源遠流長,從周代六藝教育制度,就重視書藝的教育算起,代代不斷繼承,不斷開拓,代代不斷有代表性書法家,以及代表性書法作品和理論著作,不斷繁榮,促進不同發展時期的發展高峰,更成為當時的文化知識分子士人,參加國家選拔人才考試的重要參考,也影響到民間日常生活,特別是對聯文化的普及,更是尋常百姓家,也產生普遍的書法活動,即使是毛筆不再是主要書寫工具,讓中國書法之根深深的扎進民間土壤。

隨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的全盤西化思潮,高叫創新口號,狂呼和西方的世界接軌,中國國內藝術圏的西化潮流也出現分化,不再流行歐式的西方藝術傳統,以美式的西方反藝術的新傳統更加時尚,就是原來在歐洲搞反藝術的達達派的最有影響力的法國杜尚,後來反藝術運動在文化藝術傳承不斷的歐洲沒落,又加入美國籍以後,掀起的美國反藝術運動,促進所謂的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發生和發展,提到杜尚代表作《噴泉》,大家就都知道,(附:美國杜尚著名作品《噴泉》)



就是對歐式西方傳統藝術經典作品《泉》,進行反藝術的嘲諷,談談這個時代的文化藝術背景,再談到對國內書法的影響,出現消滅漢字的口號,隨意創造“漢字”,進行美式的西方反藝術新傳統的所謂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和新媒介藝術,但是中國人還沒有忘記,曾經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臺灣和大陸東北強行取消中國的語言和文字,推行日本的語言和文字,以日本的文化代替中華傳統文化,想到這些,大家會感受到什麼?再看看街邊的書法現象,大家又會感受到什麼?

當代書法現象,出現民間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書法傳統藝術,老中青人數之多,各地活動之多,還有更多的職業書法家,擔當起傳承書法傳統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義務,更多的擔當起社會責任,而在某些藝術院校和藝術機構,專注標榜書法家的社團展覽和拍賣市場,大搞所謂的創新,鼓吹裝裱色彩越來越漂亮的臨摹和複製作品的流行風,說什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當代就是尚色,就剩下在外部裝裱材料上搞創新,更有徹底解構漢字,追求當代美式西方反藝術新傳統,進行觀念標籤和創新口號的炒作,走進西方藝術沙龍乞食,以為是代表中國當代最先進藝術前沿創作和研究,被某些西方藝術機構標榜成國際藝術大師,聊到這裡,大家也都能搞明白當代書法現狀,對街頭書法現象,也都能做出自己的認識和判斷?


於秋水工作室


近些年,我們經常會在公園、路口處看到聚集的人群,走進一看,倍感親切:有人在街頭寫書法。有些是書法愛好者拿著特製的吸水海綿筆在路磚上書寫,他們寫得悠閒,寫得自在,街頭書法不乏高人,功力深厚者身邊總是不乏嘖嘖稱讚者。
街頭書法可以說就是中國特色的街頭文化。街頭寫字,和普通人的跳舞、打啵一樣,純粹是出於樂趣。不拘泥於常識規矩,不用想著尺寸大小,不用想著為誰而創作!他們只是為了自己:既陶冶了性情,也收穫了滿足。他們的這種行為既是是對中國書法的一種宣傳和傳承,又是城市良好氛圍的體現。
書法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體。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欣賞和喜愛。漢代的楊雄曾說過:“字為心畫”,即書法是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美的書法能通過形象而又抽象的線條使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並能夠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練習書法實際上是習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練習探求美,用心領悟美,用手創造美的過程。
中國人罕有其匹地倚重文化,老少皆知儒道釋,婦孺能說秦漢唐。中國人又罕有其匹地將自己的文化整個兒泡在水墨之中,文與墨在中國有恆遠的、拆不散的緣分。中國人發明了紙張尤其是宣紙,發明了筆墨,然後用毛筆蘸著水和墨,將世世代代的文化結晶寫在紙上,傳諸後人,播揚天下。
我國古代歷來重視書法教育,早在殷周時期,習字就被列為“六藝”之一,已作為兒童啟蒙的重要手段。自古三尺蒙童讀書,塾師除了教“三字經”之外,還必須規定習字課。“日課三千”摹、臨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緒、宣統朝的辦學條令還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設有專門的習字課。
現代社會的發展,文化和健康日益受到重視。學習書法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縱觀歷代書家,或學富五車,經綸滿腹,或格調清雅,志趣高遠,無不身心愉悅,健康長壽。學習書法,需要長期不斷地臨習和創作,它能鍛鍊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現實並不都是美好的事。值得一提的是街頭書法中我們也發現一些用手、用臂、用腳、用嘴的書法乞討人員,他們不甘做“伸手一族”,在街頭用粉筆或顏料書寫或工整,或流美,或豪放的字體,令人讚歎,也令人慚愧。“書法乞丐“現象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
其實,無論我們怎麼寫,寫什麼,只要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且自食其力,什麼樣的書寫形式都不足謂,更何況,這些人或身處艱難之境遇,或身體有闕疾,都沒有放棄心中所好,自強不息,難道不應該心存感動,並對他們充滿敬意嗎?

書法是中國文化之道。伴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強大,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社會書法熱潮日漸興起 。一方面素質教育的深化,書法教育已進入中小學課堂,在普及中提高;另一方面專業層面中國書協目前在全國範圍內舉辦的“書法進萬家”活動也轟轟烈烈,全民書法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通過中國書法的世界化,推進整個中國文化的世界化。

如果您也喜歡傳統文化,歡迎關注繁星國學,和我們一起走進詩書筆墨的世界!


繁星國學


街頭書法現象可以說明中國書法藝術在咱們老百姓心中有多麼的受歡迎,古老藝術時至今曰更加地發揚光大。

街頭書法一般蘸水在公園廣場等地上書寫,應該說書寫者都還是有些功底的,有部分水平還相當地高,但是認真練習書法還是建議用墨用紙書寫,更能體會用筆用墨的技巧,提高書寫能力。二者的書寫體驗,書寫效果還是區別很大的。

街頭書法藝術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提高老百姓的素質,娛樂心情還是有很大的正面,正能量的作用,在不影響到城市環衛,不影響市民工作與休息的前提下還是值得提昌。

本人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臨帖多年仍不得法,在此求教高人指點迷津。





旭日餘輝4


書法,中華文化之瑰寶。我看到街頭書法不侷限於紙面的瀟灑和樂於展示美的豪邁,除了敬仰還是敬仰。

一些具備一技之長的乞討人員,他們不甘於做“伸手一族”,在街頭用粉筆或顏料書寫或工整,或流美,或豪放的字體,令人讚歎,也令人慚愧,尤其是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乞討人員,有些缺少了下肢,有些只能用頭去抵筆書寫,令人敬佩。

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且自食其力,什麼樣的書寫形式都不足謂,更何況,有些人或身處艱難之境遇,或身體有闕疾,都沒有放棄心中所好,我心存感動,並對他們充滿敬意。

書寫者陶冶了性情,收穫了滿足,同時,他們的這種行為也是對中國書法的一種宣傳和傳承,是良好城市氛圍的體現。



清心一棧


對於街頭書法,筆者持中性偏肯定態度。

街頭書法,有點類似街頭象棋,有人不屑一顧,有人視同乞丐行為,這點,筆者不同意。

街頭書法或有求財之意,或有表演之嫌,藝術水平或許無法評價,但也是交流的手段之一,藝術首先要讓人知道,然後才可能傳播,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筆者認為可以接受。

今日的傳統文化已式微,西方文化東進百年,席捲東方,摧枯拉朽,堅持本土文化的,必被稱為遺老遺少,弘揚國學的,必被視同出土古董。甚至有人將百年中國之落後,歸結於中華文化,認為是傳統文化束縛了經濟發展。

對此,筆者只能呵呵,再呵呵,引用金大俠的話吧,"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扯遠了,暫打住。

肯定街頭書法的存在,不代表筆者接受不堪入目的字,書法畢竟是藝術,也要講究筆法佈局立意等,不能將就,所以建議街頭書法也當有所追求,最好先紮實了基本功再來表揚交流。

(六甲番人在此胡言亂語了,大家見諒,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

@


六甲番人


我認為這樣的書法現象以及書畫創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在街頭進行書法的創作,其實是有失公允的,是值得的同情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說,這個時代並沒有認清它們的價值,他們的努力以及他們的才學沒有得到社會的肯定,其實是有點悲哀的。

至少,相對於其他的書法家來說,他們的環境更加惡劣,但是有時候,確實是高手在民間,他的寫的書法也非常的好。這些人書法,能寫得這麼好,但是隻能在街頭進行他們的藝術展示,我認為這樣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能夠看到在街頭的地面上,會有一些乞討人員展示他們書寫的書法。也有一些退休的老人在廣場上展示他們寫的書法作品。

實話來說,他們書法水平都是很高的,而且他們的造詣也很深。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於現在某位所謂的名家書法,或者說被某些人權威所承認的權威書畫家和藝術家來說,他們的水書法水平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讚揚的。至少我們從傳統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於書法藝術的傳統繼承上,比現在所謂的藝術家來說,做到要好。

這裡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對於書法的理解以及你用書法這一媒介所進行的藝術創作,沒有被這個社會正常的,或者說社會本有的價值體系所接納。因此他會淪落到街頭來進行書法展示的地步。

當然,除了那些真的是怡情養性、自娛自樂的老人們,他們進行這樣的操作,或者說進行這樣的展示更多的是處於精神上的需要,以及精神上的享受。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社會也並沒有為這些人提供一個比較良好的展示平臺。中午,現在廣場舞大媽去佔領籃球場一樣,他們本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行為來說是沒有錯的,但是,進行體育鍛煉這一合理的訴求和需要並沒有相關的社會基礎設施所進行滿足。


所以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假設,假設我們現在有一個比較包容的多元化藝術價值體系,可以供我們去容納這些在街頭上進行書法展示的人,並且也會給予他們一定的精神上的鼓勵和物質上的獎勵,那麼我想這樣的狀況就會改善了很多。


松風閣書法日講


街頭書法是很考驗功力的,中國書法是用毛筆,蘸著墨汁在紙上有揮而就,講究氣運連貫,一氣呵成。而且書寫的時候講究懸腕寫,這樣對你的腕力有一定的要求,說白了,寫毛筆字是個技術活,一時半會還真練不出來。

以前人們和遠方的親人的聯繫主要靠寫信,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回宿舍第一時間去傳達室看有沒有自己的信件,閱讀遠方親人和朋友的來信在當時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如果有熱愛書法的朋友,用毛筆書就一封滿是蠅頭小楷的書信,你定會視為珍寶,永久留藏。

如果要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必須要勤學苦練,在街頭用特大號的毛筆,蘸著清水寫字確實能練出好字,當然要有一定的功底,因為你在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你的字要接受別人的評頭論足,寫的不好,自己都感覺不好意思;另外在別人的注目下寫字對自己的心理,也是一個很好的磨練,旁若無人,筆走龍蛇,恰似閒庭信步。

這也算是一項運動,一支筆蘸水一兩斤重,每天在廣場寫一個小時,像打太極,鍛鍊手腕,腰腿的力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定能收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對於老年人是一項很好的活動,對宣傳和普及書法教育,弘揚傳統文化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浩蕩揚子江


如何看待街頭書法現象?

不錯啊!總比沒有人練要好,重在參與。先不要說字寫的怎麼樣,就這種精神,值得表揚。我們這兒就有,公園裡,以水為墨。老有所樂,年齡大了,跳也跳不動是蹦也蹦不動了,自己找的而樂趣,又沒礙誰的事,由他去吧,用一種積極的心態看,還是一道靚麗風景呢。。。。。


視界攝員


酷愛中國書法乃是中國人對傳統的自然繼承,而這個繼承更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偉大之處,中國書法因自身的博大精深而獲得歷代人民的傳承和喜好,它是不因人的貴富貧賤而深入人間的,所謂書法高手,不一定來自於專家學者。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民間中更不乏有不少的書法能人在揮毫潑墨,雖然他也許迫於生活的壓力,竟然走向街頭賣字,可是在另一層面上也是在說明他們為書法這個瑰寶而在添磚潤色啊!地上的楷書寫的這麼美,看了使人由衷地感奮和讚歎。為發揚傳統文化,為何不不拘一格選人才呢?

現在為什麼報刊投稿命中率低?好的文學創作不多,因為現在有來頭的書法家,畫家或報社編輯出示的金名片的抬頭都是什麼什麼全國協會的大人物或理事、主任,他們的名望佔領著目前的藝術界,高高在上,江河日下,孤陋而寡聞,民間裡許多有才華的藝術人才卻得不到應有的地位。現在只有公平競爭才能有提高,才能獲得更廣大的民間文學藝術愛好者的參於和推廣。如果專門能有針對性的設立幾個評價場所(或展覽會)來促進,大家來參與,所有民間從事文學藝朮界的真正的名人將會更多,以形成中國原有的禮儀之邦百家爭鳴的好風氣,這才符合新時期的發展需要,這也同時能促進傳承文化藝術的普及,一個人人都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新局面呈現在大家面前不是更好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