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一奇人,差點把日本變成中國一省,卻被慈禧壞了好事


說起百年之前的甲午戰爭,中國人無不咬牙切齒,戰爭的失敗,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其實戰爭爆發之初,就有人提出過一個設想,如果實施,不僅戰爭會勝利,日本還可能變成中國一個省,這個人叫宋育仁。宋育仁,四川富順人,五歲喪母,十一歲喪父,不過家境比較殷實。公元1886年,三十歲的宋育仁考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檢討。聽上去像是科舉制度的奴隸,其實不然,他是重慶維新運動的倡導者。歷史課本上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在四川,宋育仁則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公元1894年,宋育仁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領其職務。當時恰逢甲午戰爭爆發,宋育仁上書朝廷,指出“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在後世看來,這個觀點可謂一針見血,日本為了發動甲午戰爭,傾盡全國之力,準備了十多年。如果實施持久戰,日本海軍必將不戰而敗,可惜上奏之後杳無音訊。

得知清軍在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後,宋育仁希望能反敗為勝,於是情急之下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購買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利兩國的五艘兵艦,十艘魚雷快艇,招募兩千澳大利亞水兵,組成一旅水師,假借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為由,從菲律賓北上,直接進攻日本本島的東京和長崎。雖然看上去異想天開,卻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謀略已定,宋育仁一面上報朝廷,希望得到批准;一面又聯繫劉坤一、張之洞等封疆大吏,希望得到支持;同時又與英國銀行聯繫,希望得到三百萬英鎊的貸款支持。通過一番努力後,資金、戰艦、武器、人員都一一到位,已經整裝待發了。然而國內卻傳來慈禧的電報:莫要妄生事端,速速回國。

就這樣,原本可以改變戰局的計劃被慈禧葬送了。甲午戰爭之後,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不僅賠款白銀兩億兩,還割讓了臺灣,國力進一步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