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今年上三年級,問他有無夢想,他答沒有,長大了隨便做什麼,我該怎樣引導孩子?

小鎮得託尼


不要去問你的孩子有什麼夢想,有的可能他是有夢想,但是他不敢說。你可以換一種方法,問他喜歡什麼。如果他不說的話,那麼你可以看一下他平時喜歡看什麼。或者他平時有什麼愛好,喜歡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對什麼樣的人物崇拜。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只是說有的人不善於表達。或者他是怕別人失望,所以不敢表達。可以多跟孩子溝通,多觀察一下孩子喜歡什麼。也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然後你多觀察就會發現他對什麼感興趣。再說了,現在你的孩子還很小,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話,區別不是很大的。就像很多人從小就喜歡當老師或者當科學家,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接觸的知識不同,然後興趣愛好隨之也會改變。所以孩子喜歡什麼?你就培養他什麼樣的興趣愛好。如果你想讓他對什麼感興趣的話,那麼你可以多讓他去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或者能多給他講一些故事,最好是講一些偉人的或者成功案例。人的興趣愛好都是跟環境跟周圍的人有關係的。還有跟身邊的朋友有關係的。所以小孩子最好是讓他快到朋友圈多跟小朋友交流。多出去走走,多去別家串門。小孩子就要鍛鍊他獨立。讓他多去走走,然後對他的社交方面也會有啟發。如果老是天天讓他待在家裡的話,可能他想的東西很少。接觸的內容也很少,所以說他也不知道他想做什麼,他能做什麼。或者做什麼好玩,做什麼有用。一般很多人都是跟什麼樣的人玩,他就喜歡什麼樣的。所以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可能來自於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來自於他身邊的朋友,或者來自於家裡身邊的人。不管怎麼樣,也就是說跟孩子多溝通是有必要的。小孩子還小,不要去強迫他有什麼樣的愛好或者什麼樣的夢想。該學的知識一定要學,多鍛鍊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醉月都市


理想重要嗎?

這個問題我問過我的很多學生,和很多屆學生討論過這個問題,也讓他們寫過自己的理想,做成心願牆,貼在教室裡,我的學生也有三年級的,當時情況說起來也是搞笑的很。

那年帶的二年級學生的時候,我問他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理想嗎?很多人回答不知道,我就跟他們解釋,理想就是你長大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做什麼事,這就是你的理想,通過我一解釋,他們就開始思考了一會,一個個回答,不過他們的理想都很遠大,長大當科學家、警察、醫生、宇航員……我一聽感覺這些孩子不得了啊,什麼都敢想,不過我沒有打擊他們積極性,我鼓勵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是好事,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應該怎麼辦呢?很多學生都回答,要行動,付出勞動,因為我經常教他們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勞動,才能有收穫,對於實現理想也是一樣,想要實現,就必須付出勞動。

後來我讓他們定一個近距離的理想,比如期末考試考多少分呀,他們又來勁了,問我考到了目標分數有沒有獎勵,我說有,這時候他們更有勁了。理想是高尚的,而不是隨便亂說,有自己的偉大理想,才能指引著自己前進,連小學二年級都知道期末考試定個目標分數,三年級更應該為自己定目標,確定自己的理想,儘管這個理想很遙遠,很難實現的了,也要給自己一股前進的力量,指引著自己努力,我們作為父母老師,就應該幫助孩子,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理想,樹立偉大理想。


一線教育


我兒子14週歲上初三。

他過生日的時候我也問過他這個問題,他跟我是這樣說的:“

————老媽,我知道你是個開明的家長,所以我不想說些謊話來騙你,雖然我知道什麼是標準答案。我知道你和老爸希望把所有的經驗都教給我,讓我能不受任何一點挫折的過好以後的生活。

但是我不是你們,我們這一代也和你們那一代不同呀!你們那一代人小時候生活苦,上學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有份能養家餬口的收入。

我們現在上學除了為了以後找個好工作,也是在為以後做個與眾不同的自己做準備呀!十年前你肯定想不到,現在不出門所有的吃喝拉撒都能解決吧?那麼我現在怎麼能決定10年以後我會做什麼工作呢?

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現在需要做的事。

你們能做的,就是做好你們要做的事。”

原話大概就是這樣說的。

看,孩子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彆著急,理想什麼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當下的行為。


徐姐姐呀xujie


其實在我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文裡都會有一些關於夢想的題目,但我們也只能糊寫一通。因為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有個同事曾經問我:他家孩子的夢想一天一個,是不是這個小孩太過三心兩意?

我只能說,小孩子的天性如此。

小孩子因為對世界接觸的較少,對新鮮事物也比較好奇,意志也比較薄弱,因而見一樣喜歡一樣。

就像前段時間,我帶小傢伙去看了電影《銀河補習班》。從電影院坐車回家,小傢伙一路上嘰嘰喳喳地說過不停,問太陽、問月亮、問地球,然後說:我長大了要做宇航員,我要帶爸媽和妹妹飛上月球!我們聽了之後都笑了。

然而再帶他去看《救火英雄》時又說他要做消防員,帶他去看《法政先鋒》時,他說他要做律師!

當我們問及孩子的夢想時,如果孩子回答不知道我們應該從三方面去思考:

一、孩子喜歡的事物多,興趣廣泛,但無法選擇。

孩子由於喜歡的東西較多,當你問及夢想這個問題,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而父母又急著想要答案,孩子只能隨便應答了事。這時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考慮,或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與孩子一起分析,再讓孩子從中選擇。

二、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

如果孩子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他們往往會迷失自我。他們有時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要什麼。

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瞭解孩子自卑的原因所在,是不是被同學朋友疏遠了?是不是被老師批評了?是不是被家人責罵了?瞭解清楚原因,再對症下藥。

三、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是否通暢?

現在是個經濟發達的社會,作為父母要扛起家庭的維持與發展的重任。因而很多時候父母大多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疏忽了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在這種環境下,孩子養成了自言自語等不良的方式去釋放壓力,從而導致他們與父母交流的缺失。長期下來,孩子便不願意對父母對話。

這時我們要漸漸的接近孩子,從孩子喜歡的事物開始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慢慢培養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孤僻的心理裡走出來。

希望我能幫你解惑!


五點教育


我覺得這麼小對夢想還是很含糊的概念,大家都喜歡都警察,當科學家,當官等,其實這種夢想都是受到某個故事誘導或者家長整天潛移默化來的。

就算現在有非常偉大的夢想,終究還是夢想,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不會因為有夢想就會讓孩子更優秀。

現在要做的是,好好培養孩子情商,穩定的情緒,做事責任,人際關係,以及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等,是金子總會發亮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皆有之,但是必須遵循客觀的成長規律,一口一口吃,一天一天的成長。

現在想想我三年級寫信給我媽,說我會好好努力學習,將來當市長,讓爸媽不用出去幹活,不要辛苦。現在想想小時候,挺幼稚的,市長有那麼好當,大學畢業快10年,爸媽依然沒辦法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哈哈

夢想不應該逼出來,讓孩子自己想出來,那樣的夢想,才會想去實現。



教書匠大智


眾所周知,理想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個人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有了理想,如同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便會披荊斬棘,向著目標奮勇前進。

三年級的孩子,如果還沒有規劃和設計自己今後的生活,這可以理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個九歲的孩童,沒有夢想,這與他的天真和童稚密切相關。做為家長,不要過多的指責與批評。家長要從正面入手,努力做到:

一.走進孩子的內心。

家長要與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加以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一個人應該有努力的方向,首先要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指定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然後,再為自己的將來樹立一個長遠的大目標,要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和奮鬥的方向,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二.揚起理想之帆

對於孩子而言,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身邊的榜樣,做到學有目標,超有對象;家長還可以帶領學習英雄先進人物的故事。讓孩子每天都朝氣蓬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青青ssy


小學二、三年級,也就是孩子在7-9歲的時候,常出現跟大人頂嘴的現象,這也就是所謂的“中間反抗期”現象。這一階段還被稱為“小團伙時代”。相互投機的孩子們組成“黨徒”在一起瘋來吵去,或跑到老遠的地方去玩耍。這是孩子確立自我的關鍵時期。中間反抗期也被稱為孩子精神上的“斷奶期”。孩子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頂嘴”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並且顯得理由十足。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順利發展,並開始具有批評大人的能力。作為父母,應把孩子的反抗視做成長的證明,以寬容的心態加以接受。其實這種“逆反心理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因為價值觀念不同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家長應該正確面對孩子的“反抗”。父母應對孩子的意見表現出傾聽的態度,經常傾聽孩子的講話,也會培養孩子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品德,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將起到重要作用。

⑴讓孩子在玩耍中自發性得到成長。孩子對於“玩耍”的重視在6-7歲尤其突出,情緒的表現變得比以前更復雜了,如哭的方式從5歲之前的號啕大哭,變成抽泣嗚咽。當家中的幾個孩子確信自己被父母愛著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會很好,小的孩子會喜歡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也會照顧小的孩子。在與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的自發性在不斷地發展著。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過分地加以強制,往往這種孩子會心情壓抑,不能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愛,只是人格形成發展受阻。

⑵父母要勇於認錯,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批評與建議。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往往與成人有很大不同。面對孩子的批評與建議,父母要態度坦誠,勇於認錯和反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這種態度的重要性在於“以身作則”的教導孩子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一種最好的誠實示範。

⑶給孩子充分的思維與娛樂空間。現在的家長往往過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自我發展,並把自己的觀點不加節制的轉達給孩子,以學習為理由剝奪了孩子的娛樂空間,讓孩子在“吳理由、無快樂”中成長,個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會爆發。所以家長要放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節制。自由的身心發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齡同步成長的重要保障。

⑷培養孩子的學習意願。缺乏學習意願是自發性發育遲緩的緣故。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決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賴於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家長也應該反省一下,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是在於前期的發展受阻,而不能歸於孩子自身。更不要用打擊性、誘導性的言語來說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學習,大了只能撿破爛了”,“不學習就沒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呀”等等,這種說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叛逆心理,或者出現對於目的的錯誤判斷。“無言之行”比空洞的說教更具說服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孩子學習的醫院就逐漸形成了。

⑸好孩子的評價標準。乖順而不讓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發性發育緩慢的結果,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隱藏著更嚴重的成長危機。成人如果不能改變評價標準,“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發性的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要在有所限制中進行保護。

⑹發覺孩子的潛能,認真地培養一項優點或特長。“一窩蜂”,從大流的情況比較常見。家長往往會給孩子安排過的特長培訓,比如同時進行鋼琴、書法、英語的培訓,並要求孩子做好,往往讓孩子疲於奔命,應付了事,不堪重負,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厭煩的情緒,隨之而來的就是牴觸,磨滅孩子對於其中一種可能產生的興趣。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講,自由選擇或許比毫無意義的強加干預更能發掘孩子的潛能,成人的態度與選擇強加於孩子身上往往會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結果招致逆反或罷工,以至於關係緊張。


迷彩衣的故事


我是一名老師也位父親,以父親的身份回答你的問題,我很難回答得你滿意,因為我孩子才一歲八個月,沒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只能以老師的身份回答。

我不不清楚您問孩子這一問題是在什麼情況下問的。但是我想給你建議是問孩子問題要從孩子和家長都感興趣話題入手,不要以責備的語氣開始你們的談話,這樣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你在尋找談話的重點,是話題觸及孩子的心。不要有事打雷,無事連風都不刮,現在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是很多,我們要珍惜,珍惜每一次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每天試著心平氣和地交流一下,不一定是成績、書寫等,試著擴展你們的談話內容,甚至以孩子的方式與他們一起玩,這對孩子的教育很有幫助。

比如我現在帶的二年級學生,我問他們喜歡玩什麼?不止一個學生回答我是卡遊,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第一次聽到卡遊,我真沒玩過,我試著和他們玩,去了解他們,和他們做朋友,對於卡遊我不會玩,那我就做他們的學生,他們做我的小老師。我們成了無話不聊的好朋友,孩子對學習也更有興趣,作業也完成得很好。

與孩子的交往和教育其實很簡單,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應該動動腦筋,迂迴地去解決一些看似困難的問題。

【最後,王老師問問各位家長,你有多久沒有陪孩子了?你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了?幼兒園嗎?孩子成長的是需要陪伴的。】


跟王老師學語文


三年級的孩子家長需要引導有夢想嗎?或者說理想。不需要

我記得很清楚,我小學時候的夢想或理想是當科學家,而且好多同學夢想都是這個,怎麼來的呢?一定不是家長引導的,因為父母根本不知道這個;也不是老師,我們小學老師都是民辦的,也不教這個。根本原因是書上的內容和廣播裡、學校裡、街頭上的宣傳,因為80年代正是我國奔向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可是,學習動力真的來自於理想嗎?我覺得不是,至少小學時一定不是,要不那麼多有同樣理想的同學為什麼該渣還是渣?

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多源自家長、老師、同學這些身邊人的肯定,和成績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我們經常說“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這一點是沒錯的。還有一個說法:"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的學生固然是因為其良好的習慣,可習慣的養成是離不開父母師長的鼓勵的。特別是小學生,一句話的鼓勵至少可以提供幾天的進步動力,當這種動力變為持續的輸出,習慣也就養成了。

我在文章中曾講過一個學生的例子,反過來說,如果孩子的努力得不到任何的認可和回報,他就會放棄掉這件事,去做至少可以讓自己愉悅的事情,比如玩遊戲。

孩子成績也是一個重要的激勵,不管是一次聽寫還是單元小測,哪怕比原來進步了一點點,只要家長能抓住機會,都能給孩子以推動,讓孩子快跑幾步,多推幾次,孩子跑起來了,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小夥伴,他就不願意再跟在後邊了,就會自覺地快跑起來。

所以,家長要做的不是引導孩子有夢想,重要的是這過故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養成良好的習慣。


時光ME


孩子學習沒有一個學習目標,這怎麼能行呢?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學習方法和習慣父母要從小就教會孩子,讓他們樹立人生學習目標才行,為什麼要教會孩子樹立目標呢?


1.學會給自己設立人生目標

因為只有有了目標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反之,學生沒有設立目標,學習做事的效率就會大大折扣,因為沒有目標就沒有努力的方向這時候人就很容易停滯不前,停滯不前這就意味著要倒退,所以,才要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讓孩子有一顆堅定的心,這樣更有利於學習。


2.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的學習是給老師學和家長學,學習的態度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這是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如果家長稍有懈怠,學生的成績將會是直線下降,因此,要從小就告知孩子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的意義又在哪裡,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將來,而不是錯誤的以為只是為了完成家長的一些期許和願望。

教育不僅僅是隻關注學生的學習就可以,還要多關注許多學習上的“小細節”,因為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成績好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學習方法和習慣上,孰輕孰重要分清楚,並不能為了成績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習的工具,那樣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們要引起重視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