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姜昆「俗雅之爭」,爲啥相聲迷一邊倒支持郭德綱?

素心瑜伽


答案很簡單,因為姜昆所謂的觀點站不住腳。

姜昆的觀點是:郭德綱的相聲很低俗,所以他的道德有問題,因為郭德綱就是一個低俗的人,所以他才會在舞臺上表演低俗的相聲。

我們嘗試用科學的方式分析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道德素質確實有高下之分,但是這個道德的高下和說什麼題材的相聲沒關係。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假設郭德綱今天說了段低俗的相聲,我們得出結論郭德綱就是個低俗的人;明天郭德綱說段主旋律的歌頌相聲,那他是不是就變成高雅的人了呢?難道因為一段相聲,一個人的道德就能完成低俗到高雅的轉變嗎?如果真有這麼大作用的話,相聲就不應該放在劇場裡表演,應該拿去學校裡授課。

可見道德素質與相聲業務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並不是說表演高雅相聲的人就等於道德模範,也不是說講幾個低俗笑話就成為道德敗類。

所以說,姜昆提出的相聲高雅低俗之爭,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結果,他等於拿了頂錯誤的帽子去扣郭德綱,有人支持他才是怪事。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實在忍不住,必須要做一個回答。

這個提問是有錯誤的,說明一下,以正視聽。

第一,不存在“雅俗之爭”。國家的文藝政策是“雅俗共賞”,此處“俗”是“通俗”之意。國家的文藝政策反對的是“三俗”,包括“低俗、庸俗、媚俗”。國家從來沒有反對過“通俗”,姜昆也沒有。相聲來自老百姓,喜聞樂見從來是他的生命,侯寶林馬三立等等大師都只是剔除其糟粕,從沒有人認為相聲應該高雅。所以所謂雅俗之爭,子虛烏有!

很多人有這種認識,是受郭綱的誤導!眾所周知,郭綱的相聲低俗的東西很多,這是有識之士堅決反對的。郭綱故意混淆視聽,把有識之士反對“三俗”說成是反對“通俗”,其心可誅。

第二,“相聲迷”是不支持郭綱的。郭綱善於商業炒作,做出弱者的姿態,大打悲情牌,又以反體制自居,許多“鋼絲”是擁護他的。但是,他們擁護的是郭綱本人,不是相聲。真正的相聲迷聽的是相聲,不只喜歡某個人。

以上兩個問題,是大問題,如果搞清楚了,那麼這個提問就非常荒謬了!





生活亮亮眼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你可以不憑藉影像,單是聽表演者的聲音就可以盡享語言帶來的藝術感受。

相聲是中國這塊土地上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藝術“植物”。必然與生活很近,與底層百姓煙火人生很近,與芸芸眾生喜怒哀樂、心仰厭惡很近。絕不會與高屋建瓴、天馬行空沾邊,說的都是油煙味,表的全是泥土香。

相聲之所以廣受百姓喜愛,表演者的確需要獨特的專業功底。說學逗唱就是他們在藝術大道上奔馳的四個輪子。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每一個光有熱情的藝人就能成功的。

好的相聲演員彷彿像一位廚師,他可以把生活中發生在人人身邊的瑣事炮製成一桌色香味美的酒席,讓你在他的語言抑揚頓挫中酣暢淋漓的享用。

好的相聲演員彷彿像一位外科醫生,他的犀利語言或調侃、或鞭笞,手中那柄手術刀揮斥方遒,把社會上深受廣大群眾厭惡、敢怒而不敢言、醜惡難言的事物“咔嚓咔嚓”,絕不拖泥帶水,縱然不能切除“腫瘤”、“病灶”,也能給你帶來快意恩仇般的舒服感。

好的相聲演員有時候像一個頑皮的村童,有時候像街對面的媒婆,有時候像翻牆偷看鄰家女孩的痴男,有時候像暢遊於梨園的巨匠,有時候又像仗劍天涯的俠客……千變萬化,總能滿足你兒時蓄藏心中童話需求,於是,為了獵取幾個小時的歡樂,也要屁顛屁顛的跑去小劇場觀看那幾個怪物,不惜拋灑掏空並不寬裕的皮夾子,肥了心靈,瘦了腰包。

這就是中國民間藝術:相聲!的功能,魔力。

這門藝術的集大成者,無疑是郭德綱,以及他的德雲社,還有一些正在他屁股後面學藝的徒子徒孫們。郭德綱被人喜歡,被人厭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搜刮乾淨了追捧他的聽眾腰包,成為快樂人群的偶像。

他真的是一位會說相聲的怪物。

而姜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中年時曾經說過幾段相聲。現在更適合做報告。


蝴蝶146344869


我曾經說過,那些不服老郭的,姜昆也好、地包天也好,可以向老郭發起挑戰,共同挑選全國十個城市,在一家可容納最少3000人以上的場館演出,網上統一售票,一三五你演,二四六他演,各演十天左右時間,各顯其能,相聲(單口,對口,群口),評書、柳活、戲曲……都可以表演,最後總結——返場返了多少段,多少時間,票房收入多少(雙方統一票價)、現場到場觀眾有多少……那些黑老郭的人不是喜歡說都是老郭花錢僱的水軍嗎?好,沒關係,這十天演出,姜昆和地包天也可以花錢僱水軍,最後以統計結果判斷相聲迷究竟支持誰?


米蘭王子1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當郭德綱再次赴日本演出,新華網,人民網相繼給與報道,中國駐日本大使親自到場祝賀,並且給與高度評價的時候,小編覺得相聲界這場曠日持久的,所謂“雅俗之爭”該告一段落了。

姜昆老師的相聲能把觀眾說“樂”,郭德綱在國外能把華人華僑說哭!姜昆老師說的相聲觀眾開始不會笑,到最後無奈的笑了,“原來這就是相聲!”郭德綱在國外說相聲,華人華僑開始笑得前仰後合,但是到了最後卻哭了,“原來我們中國人還有相聲!”這就是區別!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麼郭姜二人誰是多道者誰是失道者呢?其實是公道自在人心,相聲愛好者心裡有桿秤。相聲迷想法也非常簡單,相聲是搞笑的藝術,你只要把我逗樂了,你就是合格的相聲藝人。我們不管你是主流還是草根。


當然瞭如果你在高雅的同時能把我們逗樂,我們一定會推崇您,就像小時候姜昆老師把我們逗樂一樣。如果你在通俗的時候,儘量少些屎尿罐罐之類的東西,我們還能開懷大笑,我們就一直支持你!就像郭德綱現在做的。

其實老郭現在也在改進,他也在摒棄之前的三俗的東西,尤其是眾多弟子走上熒幕的時候。德雲社甚至還有官方舉報電話,就是希望觀眾監督眾弟子的演出,去掉葷段子,淨化演出市場。

正所謂,雅不是曲高和寡,俗不是俗不可耐!小編覺得雅俗共賞才是相聲藝人最高的追求。


靖逸軒主


謝邀!其實這個問題很敏感,我就簡單的說個一二,不一定完整,只代表個人觀點!

一、我覺得郭確實有深厚相聲基礎,原先的相聲素材也葷的段子較多!去掉很多糟粕!結合當時流行話、流行的事!給觀眾呈現出來的是耳目一新,現在郭的好的、經典段子少之又少也是不爭的事實!

二、郭的成功代表是草根。所以網民多以草根為主,加上又喜歡他的相聲,自然在網上很鐵粉不允許侮辱草根英雄,變成什麼事情都站郭的一面!讓吃瓜網民看的好不熱鬧!

三、姜代表是體制內的主流意思,我很贊成一個網民說的,換誰在姜的那個位置都會這樣說和做的,郭是在那個位置上也是一樣,只是郭不願意而已就不知道了!

四、俗雅之爭,不要片面理解詞之爭,其實也是很反體制力量在裡面撐風使浪的因素,有點沉積社會力量,做什麼事情不知道也不好說,總之沒這簡單!

一個事情有很多因素在裡面,網民也有各自的需求,你哪裡知道究竟是真喜歡郭還是真想搞點其他事情呢!


長式思維100


走到一起才對,不然德雲勢單力薄 如何生存下去 人多力量才大啊!人才培養要積極交流,不要分門分派,做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德雲徒弟 主流師父、主流徒弟德雲師傅。教的東西不能保留,畢竟相聲一家親!一枝獨秀不是春,當今只有主流相聲這麼火熱看似好其實不是相聲之春!所以建議廣大觀眾淡化社團概念,只要說了都買票最好!所以說主流相聲的大市場也要分一部分給民辦的


主流藝術保護者


姜昆牛群馮鞏,,一代人的記憶,當時相聲的標杆,無緋聞,素質品德高,肚量大,不與別人爭高低,對待小人攻擊漫罵從不回擊,這就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比那些奚落嘲笑對方,佔對方輩份上的便宜,攻擊人的生理缺陷,開男女關係方面的葷笑話,耍帥賣萌,反覆賣弄基本功的“罵大會"的頂尖高手高級得多,現在不認識姜昆的人,當時有的是一滴液體,有的還沒形成液體,有的剛出生,但他們的父母一定是聽昆姜的相聲長大的。他當曲協主席發掘了兩代小品王陳佩斯趙本山,至於反三俗,那是他的職責,但也是對事不對人。說他的相聲不好笑,是因為年代不同,現在的人跟他那個年代的人代溝太深,當然也有其歷史侷限性所至。侯保林大師當年竭盡全力把相聲這門混飯吃的手藝改良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相聲藝術,現在又改了一部分人的發財工具,不知是前進了還是倒退了。


招著狼皮的羊202


謝邀!姜昆是我從小喜歡的相聲名家,八十年代評為中國十大笑星!這幾年己半退狀態,與郭德綱相比根本無可比性。。。。體制已不同!郭德綱是市場經濟。。。我作為七零後表示不太喜歡郭德綱現在的嘴臉(膨脹)!

(以前的郭德綱還是挺好)我六十多的父親根本就不知道郭德綱這些相聲演員。。。不多說了。。。


永遠的回憶143807951


又是一個臆斷的先有結果, 後有答案的問題。

哪裡能看出一邊倒?

你都是自己對著鏡子過日子嗎?

因為罵人的聲音肯定高於議論的聲音。

罵人的都是扯開嗓子叫罵,讓左鄰右舍街坊們都知道自己在罵人呢。

正常人哪有成天扯個嗓門吆喝?

有理不在聲高。馬群中叫得最響的不一定就是好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