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度优越?无家可归者的悲惨境遇令人唏嘘

美国制度优越?无家可归者的悲惨境遇令人唏嘘

(一名无家可归者在纽约街头乞讨。图片来源:新华/法新)

一些人总表示美国的制度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其国民提供保障,殊不知,在美国有规模不小的人群非但得不到其制度所带来的福利,反而因此被迫流浪街头,而他们的悲惨境遇也早已被美国媒体视作寻常。

据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估计,2018年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中,美国有4座城市上榜。美国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其国内有近55万人没有固定居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毒品泛滥、精神疾病及住房成本过高等。

美国在毒品控制方面的暧昧态度导致部分人群因吸毒而落入贫困陷阱,最终流落街头,自生自灭。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会对其毒品泛滥印象深刻。正如获得今年普利策奖的《辛辛那提询问者报》对美国辛辛那提海洛因毒品泛滥的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个国家被毒品侵蚀的程度非常严重。从2002年到2013年,美国12岁以上的人群吸食过海洛因的人数已经增长了63%,死亡人数增加了三倍。18岁到25岁的年轻人吸食率暴增了一倍多。尽管如此,由于毒品交易的利润相当可观,美国政府对于毒品的态度模棱两可,在较为开放的加州,甚至还开设了美国首批安全毒品注射站。因吸毒而流落街头的人群的经历令人唏嘘。如,黑人Alex本因出色的运动天赋而得到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但后来却因吸食可卡因而变得精神颓废,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进而流落街头。再如Melissa,她本不吸毒,后也因不幸的家庭生活和吸食可卡因而失去了所有的积蓄,最终抛弃了她的孩子们而成为街头流浪者。

除了毒品,因为制度保障措施的缺乏,精神疾病也是导致很多美国人成为流浪汉的原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精神病院关闭行动席卷全美。一方面,各大公立精神病院收到的拨款愈加减少而病人日益增多,于是精神病院逐渐因“居住环境恶劣”“对病人的错误治疗和虐待”而变得臭名昭著;另一方面,也有舆论宣称精神病院让精神病人变得“有依赖性、太过被动、被社会排挤”。于是美国政府提出了“以社区支持为治疗基础”的方案,希望让精神病人被各大社区接纳和照顾。但事与愿违,很多患者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在大城市的街头流浪。

另外,高昂的住房费用也使得部分人群生存艰难,他们即使努力工作也无力承担住房贷款、房租,因此而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调查及Project Home等地区性非营利组织的统计显示,住房成本过高成为了美国无家可归人群生成的重要原因。如,无家可归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的费城,该地区的低工资、住房成本过高以及交通费用不足都导致了无家可归的问题。再如,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特区,每10万居民中有124人无家可归。

总之,美国的制度并不像宣传的那样优越,既要看到估值过十亿的科技公司,也要看到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把他们放在一起才共同构成完整真实的美国。

(参见:《别把美国想太好!台媒盘点美国“游民”最多的十大城市》《旧金山流浪汉故事: 美国底层的残酷现状》《正在被毒品毁掉的美国!美国毒品从哪来?》《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美国有四座城市上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