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岳飛?

史觀指南錄


但凡愛國的人,大多數都有一顆耿直的心,甘願為了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大義而寧願犧牲小我的意願。

無疑,岳飛就是這種人,他本來出生在一戶農民之家。若不是當時有外族來侵犯,岳飛也很可能就是一個扛著鋤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莊稼漢,大不了也就是考取功名,弄一個將軍或者文官來噹噹。

可是,因為當時處在風雨飄搖的國家,改寫了岳飛的命運。

岳飛在看到千瘡百孔的國家後,他立志要上戰場去殺敵。在上戰場之前,他的目的就很明確,因為他的背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

岳飛的命運還是很好的,因為他遇到一個賞識他的主將,這個人就是他人生的伯樂宗澤。宗澤發現岳飛是個能打仗的將才,他就把要受處罰的岳飛給救了回來,當時岳飛是犯了軍法,一定要受處罰的。

岳飛是個不受常規的人,他犯法也情理之中的事,畢竟他是非一般的人,比如說他敢率領伍佰人的隊伍 ,殺到有幾萬名敵軍的軍營裡。

這在別的將領眼裡看來無異於以卵擊石,明知是死,換為別人,他們才不會去幹的。可是岳飛不同,他就敢,而且還帶著這些人全身而退了。

這種做法在當時就是不受常規,就是違法軍令。

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有缺點也有優點的,岳飛很明顯,他就是一個優缺點十分分明的人,比如說,他上戰場殺敵,這是其他人無人能敵的,也是他最大的優點。但是,要論起和領導打交道,他又是近乎於弱智的水平。

就是因為他不會揣摩宋高宗趙構的意圖,所以,他屢屢不能讓趙構對他放心。也許正是他這種性格,導致了他悲劇的人生。

宋高宗趙構這個皇帝的來路本來來的就不正,要不是他的父兄兩代皇帝被女真人給俘虜走了,那裡有輪到他當皇帝的份。

可是,每次岳飛出征之前,他都要喊那一句,迎回宋徽宗、宋欽宗二聖的口號。

當宋高宗趙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內心肯定是不爽的,你岳飛是什麼意思,你把他們給迎回來,那時候是誰來當皇帝呢?

宋高宗趙構當皇帝的癮還沒有夠,他肯定是不願意讓位的。所以,這時候的他也很矛盾,因為他既想讓岳飛打金國,又不想金國敗的太慘,說白了他就是不想讓他的父親宋徽宗以及哥哥宋欽回來。

岳飛作為一代武將,他那裡考慮過這些因素呢?

岳飛是個耿直的熱血男兒,他每次在和金軍交戰之前,都是讓他的兒子岳雲一馬當先,去戰場殺敵,去做榜樣立奇功。

岳雲是百戰的名將,但是,他始終沒有從父親岳飛這裡得到過封賞。

只有付出沒有獎賞,這對於岳雲來說是不公平的。岳飛的這種行為,讓岳雲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為什麼同樣是立了戰功,其它的將領可以得到封賞,而岳雲就沒有呢?

岳飛回答的是,因為岳雲是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就必須把那些升遷的職位留給別人,否則就不要做我的兒子。

這就是岳飛的大公無私,因為岳飛深知,兄弟們上戰場殺敵,無非就是贏得一些頭銜,可是頭銜是有限的,若是給了岳雲,就不能給其它人了,所以每每將士們立有戰功的時候,他都是遷就著先給別人,這也就只能委屈岳雲了。

岳飛的私人生活也很正派,他不像吳階、張俊等人三妻四妾的。

曾經吳階因為見岳飛的大營裡,連個歌女都沒有,為了結交岳飛,他就花大錢買了兩個有才又有貌的歌女給岳飛送去了。

來自同事的這份好意,岳飛也不好意思拒絕,他是想讓這兩個美女主動的離開,所以,當他帶著這兩個美女,去他的大營的時候,他問這兩個美女,我的條件就是這樣,若是你們吃得了苦就留下,吃不了就離開。結果兩個人都走了,因為岳飛的大帳裡除了武器什麼都沒有。

岳飛作為主將距離殲滅金軍最近的一次機會,也就是他打的人生最後一仗,當時金兀朮被他打的是差點就要回老家去了,真不敢在河南待著了。

可是,也是在那時候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把他給調走了,調走後也就是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就被害了。

岳飛絕對是一個磊落光明的英雄漢,是任誰也不能改寫的。


史學達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的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題臨安邸》寫的真切,宋高宗趙構南下以後,就是過著這樣的紙醉金迷的日子,再沒想著“迎回二聖,復都汴梁”的那檔子事了。

聊岳飛首先要聊聊趙構,讀者覺得其為貪生怕死之徒乎,非也!想當年,人家可是去過金朝軍中做過人質的王子,那時的他還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並且很有點不怕死的趕腳。在第二次出使金國的途中,得知汴梁已被攻陷後,才臨時決定繼位的。然而,為何在徽欽二帝被虜,他在應天覆國以後,就不停的跑跑跑,從揚州一路跑到福州,最終選擇了杭州定都呢?

他的內心有陰影,不是害怕金朝的鐵蹄,而是內部的混亂。宋朝到了徽宗時期,實際已是腐敗透頂民不聊生了,加上太祖趙匡胤從立國之初就定下的“重文抑武”的政策,這就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兩個極端,一是文人的極度受寵敗壞朝綱,二是後期官兵乏力而私軍堅挺。另外,最為嚴重的就是宋朝民風彪悍,尤其是在亂世交疊的時刻,在高宗南逃的過程中,他就曾親眼目睹了宗澤轄區的民眾群毆打死朝廷命官的事情。 所以,高宗從內心是非常忌憚這些擁有私軍的武將的,更何況他還能鎮守一方的時候,就成為心腹之患。至於文人和姦臣,主要還是要仰賴他這個皇上的寵信的,不足為慮。 所以,儘管南宋不缺少良將,比如宗澤,韓世忠,劉光世等,但仍然阻止不了高宗一味求和的心態和主張。當然,南宋建國之初,民生凋敝,從後勤補給上來講,也難以一時間克復中原。想想看,即使是在鼎盛時期的仁宗朝,也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啊,可見,軍事一直是宋朝的軟肋。

而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就恰好點中了高宗的死穴。再加上岳飛這個人是完全不懂政治的,如韓信故事。所以註定了他最後的悲劇。岳飛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撂挑子不幹。高宗應當說還是比較能容忍他的,一直讓其做到了樞密副使的職位。可是岳飛一直要兵要將,並且一直要堅持打下去。不給就玩辭職。不是說他沒有這個能力,但是他的雄心壯志在當時而言,已然不符合皇帝的心思和天下大勢了。 岳飛拼了命要接回來的欽宗和徽宗,一個是高宗的哥哥,一個是爸爸,他們回來了,誰來當皇帝?不讓位,哥哥和叔叔在上,這帝位能坐安穩麼?讓位,趙構捨得麼?接回來就是個大大的麻煩!可是高宗自己又不能說不接了,還好有個秦檜懂得君心。 而岳飛在那時要是再繼續打下去,說不定二聖就接回來了,那還了得,所以十四塊金牌加急的讓岳飛回朝。最後岳飛的死,高宗是主謀,秦檜只不過是一個代言人罷了。

岳飛的死,還涉及到皇權接替問題,他不該去管皇帝的太子廢立,雖然說君事即國事,但是現實擺在那裡,你有能力干擾太子廢立,將來不是也得干擾君王廢立? 當然,不可否認岳飛確為一位民族英雄。但是,翻開史書,我們發現岳飛的性格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一身正氣的,他的舅舅就是被他親手幹掉的。

岳飛對下屬也很苛刻,據說他手下的一個士兵僅僅因為拿了別人的一縷麻線捆縛糧草,就被他小題大做斬了首。這種借別人腦袋來樹立自己權威的方式,跟曹操的借糧官的人頭來穩定軍心如出一轍。岳飛的手下部將傅慶,想去投奔南宋另一支軍隊的首領劉光世,岳飛知道後就殺了傅慶。岳飛跟同為抗金的友軍也經常火併,如劉涇,與岳飛同為統制,有人向岳飛告發,說劉涇陰謀吞併岳飛的軍隊。岳飛先下手為強,殺了劉涇,反而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岳飛為了擴充軍力是有點不擇手段的,岳飛以及他的“岳家軍”實際是帶有軍閥性質的,岳家軍直接就是一支私家軍隊,如果任由他的勢力坐大,很難說他不會演變成唐代的藩鎮割據,這應該是岳飛最終被殺的核心原因吧!

我很喜歡三國,也喜歡比較在相似時期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和性格,也許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吧!如果岳飛能有諸葛亮那樣的情商,可以捱到能夠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的宋孝宗繼位的話,那麼或許中興大宋也就有望了吧?!


翠彧軒


歷史人物應該放到特定歷史環境中去評定。岳飛抗金,在當時是正義自衛,是抵禦異族金族入侵。當時的大金與大宋是兩個不同的主權國家。宋朝重文抑武,兵力貧弱。金兵的鐵騎不斷來犯,岳飛率岳家軍不斷抗擊金軍。本來形勢大好,不想1142年岳飛被秦檜一夥陷害,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罪名將岳飛殺害。後來,宋孝宗給岳飛平了反。從那以後到最近初中教科書改為“南宋名將”,岳飛一直被稱為“民族英雄”。

教科書修改的具體立場,大致是認為當時的金領地到現在已經都屬於中國了。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可以認作國家內部矛盾了,因而,民族英雄的說法有可能讓現在曾經金領地的少數民族群眾產生不滿情緒。只能這樣牽強理解了。否則,這麼多年的民族英雄改為南宋名將,彷彿是在假設歷史一般,難以理解。

看看岳飛的滿江紅,其愛國豪情,其抗金功績,歷千古而彌新,不會因為他被改了什麼“榮譽稱號”,而影響他的光輝形象。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老照片


為什麼會有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一問呢?這主要是因為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中有寫到對於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以致現在歷史課本中的岳飛等一些我們熟知的名將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從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為什麼岳飛在現代課本中又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了呢?

記得我小時候學歷史時,對於岳飛的評價便有民族英雄這一說,要解釋這個變化首先我們得看看民族英雄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民族英雄籠統地說就是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民族英雄又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指一個民族在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這個不受任何民族,地域,時間的限制。而廣義的民族英雄指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這個一般大家以狹義的定義為主。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族群的變化,近代對民族英雄的定義主要指在對抗外國侵略(外國指中國以外的國家)中作出重大犧牲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教科書中不在把岳飛寫成民族英雄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寫呢?岳飛是民族英雄與更為廣泛的民族英雄定義並不衝突啊?這就牽扯到名族團結問題了。政府其實這樣寫的原因主要如下,古代中原大地主要以漢民族為主,而現今的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的祖國,每一箇中國人都是屬於中華民族。像岳飛那時抵禦的金人,他們的後代現在也是中華民族,若把岳飛等寫成民族英雄難免會給部分少數民族帶來心理陰影。

當然,這個教本的改動也一直引起著大家的爭論。下面我說點我的看法,岳飛將軍在我心中毫無疑問的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嶽將軍不為名利,捨身報國的精神時刻感染著我。儘管隨著歷史的發展,族群的變化,現代對岳飛的定位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岳飛將軍至少在我們每一個漢族人們心中,永遠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發展規律,對於教科書中的改動我內心是不贊同的,但這個卻以成了事實。但我堅信,即使岳飛現在在教科書中不再稱為民族英雄又如何?他在我們漢族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地位難道也會抹去?難道我們的後代會忘記?不會的。

教科書內容改變的這個事實已然存在,雖然經過許多人的激烈反對,但現在仍然沒有改變,那我們該怎麼辦呢?爭吵解決不了問題,下面說點個人的想法,首先我們得相信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不是靠教科書就能做到的,教科書確實又影響,覆蓋面廣,但既然憤怒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應該以實際行動來將這些我們所公認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岳飛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不管現今往後,永遠都是,大方向現在既然改變不了,我們就應該用自己適當的方式去傳承,而不是盲目的指責,落實到實處,而不是在口頭,相信在一個大勢所趨的環境下,以後教科書也自然會恢復那些民族英雄的地位。各個民族內部的文化傳承靠的是每一個人的努力,靠的是以合適的方式去傳承,這樣才能永垂不朽,大家覺得呢?


靈魂的感觸


岳飛是民族英雄,是中國的脊樑。岳飛的精神,一直鼓舞著中國的仁人志士。正是因為有了岳飛這樣的英雄,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才能屹立千年。

岳飛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岳飛生活儉樸,雖然有高官厚祿在身,依然保持著極其儉樸的生活作風,吃穿用度一如貧寒之時,不納小妾、不蓄私產,所獲俸祿及朝廷賞賜,大部分分給士卒將官,剩下的用來夠來糧食布匹,以備岳家軍不時之需。

岳飛對人開誠佈公,有功必賞。每有戰功,岳飛都說“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岳飛仁德,體恤百姓。常常唸叨:“東南民力,耗敝極矣。”他反抗金兵,不僅僅是為了皇帝,更多的,是為了天下蒼生。

可以說,岳飛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上將噯福斯


討論真實的岳飛意義不大。


當年岳飛如果僅僅是被趙構軟禁了,然後,再像韓世忠養在杭州。現代的人,根本不怎麼會去討論他。

岳飛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暴得大名,完全趙構的成全。

只有趙構殺了岳飛,岳飛才名垂千古了,他的生平的每一個細節才被大家拿出來一一討論的。

於是岳飛每一場戰爭細節,每一份捷報,他的軍紀,他的為臣之道,他的師友關係,乃至於他的妻子兒女,公德私德,都被歷史學家拿著放大鏡去一一深究了。

這種運氣,可不是每個名將都有的。

如果要是岳飛得善終,頂到天了,也就是入武廟,成為十哲七十二將的一員罷了。

不客氣的說,能入武廟的,哪一個軍事天才遜色於岳飛了。

隨便拎出來一個韓信,那可是滅了楚霸王項羽的人物,幫劉邦統一了天下的人物。

至於岳飛,最好的戰果,也就挺進到了河南,離掃平天下還有很長的路走呢?

可是中國人,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普通人之所以熱衷討論岳飛,和熱衷討論韓信、諸葛亮是一樣的。並不是韓信、諸葛亮本身軍事有多麼的天才,而是他們和君主之間至為特殊關係。

中國二十四史之所以黑暗,說白了,就是君臣關係之間,無比的緊張的,特別是這個臣下手握軍權的話。

韓信被殺,是因為他的軍事天才太卓越,呂后擔心萬一劉邦死了,控制不住,也就殺了。

諸葛亮被崇拜,是因為他手握軍權,秉政多年,威權在手,居然沒有篡位,君臣兩安,在亂世中,簡直是奇蹟了。

所以,岳飛之所以被我們無比熱衷討論關注,要點並不在於他的軍事天才。

領軍的武將對皇權的威脅,構成了死結,才是真正的主因。

趙構很倒黴,在亂世中成為南宋的開國君主,從他在史書上正式登場,就是以皇子的身份開始不斷逃難。

而且所有的大臣還對他寄予了眾望。因為沒有別的人選了。

他只是汴梁城中養尊處優的佳公子,雖然也習武,也射箭,可從來沒想過會遇上家國大難,會登上皇帝寶座,會承擔宋王朝存亡繼絕的責任。

而且這還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其他皇子全被金人一窩端了。

這個責任大不大,咱們普通人想一想,你老爸的公司被燒光了,老爸老媽被強盜擄掠的不知去向。而剩下的大火災後的全體員工,還指望你繼續繼承公司,讓他們可以養家餬口。

不客氣的說,多數人要是遇到這一刻,心理不崩潰也扭曲,不神經病也變態。

人沒那麼堅強啊。

趙構繼承了這家實際上已經是半破產的公司之後,好日子也沒過一天。

我們就不討論所謂的外患了,金人的野蠻大家都知道。

我們就討論趙構的內憂,只有理解的趙構的內憂,才知道為什麼岳飛被冤殺了。

實際上,趙構原本想搞死的,也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

要是被冤殺的是韓世忠,今天大家熱衷討論的話題就是——

趙構為什麼殺韓世忠?

真實的韓世忠是怎麼樣的?

太平盛世,君臣名分早定,即便是手握軍權的武將正常也很難造反。

可是一旦到了亂世,就中國人的小腦袋,從來想的是天下兵強馬壯者得之。

大家可能理所當然的想象,北宋滅亡了,所有宋人就應該同仇敵愾,一起趕走金人。

可實際上,現實場景恰恰相反,中國這樣的國家,一旦大一統王朝崩潰,馬上就群雄並起。

岳飛有個弟弟叫做嶽翻,不是死在金人的手裡,而是死在宋人一股地方軍閥曹成的手上。

不說北方民變紛起,就是南方,也是隨時都有人拉起十幾萬人一股農民軍。

這情形,說細了,大家也不理解。

大家想象一下民國就行了,日本都入侵了,吞併了整個東三省了,名義上統一中國的蔣介石最傷腦筋的滅了紅軍。這叫攘外必先安內。

任何中國的統治者,在外患當頭,想得從來是先解決內部紛爭,而不是去抗擊外敵。

因為誰去賣力抗擊外敵了,把自己的本錢消耗了,那連維持原有地盤的能力都沒有了。

再舉個例子,滿清入關,滅了南明,其後建立了永曆政權和隆武政權。大家是不是覺得都是朱元璋的子孫,就應該一致對外啊。

恰恰相反,此一時合格的統治者,優先考慮的就是先滅掉內部的競爭對手。所以,雙方火拼是出動的全部實力,結果大家都知道,最終是滿清漁翁得利,得了天下。

所以,理解了以下的中國王朝更易之時,力圖中興的統治者,無論是趙構、永曆帝還是蔣介石,他們優先考慮的消滅自己的地盤上割據一方的競爭對手,無論是你是一脈同根生的皇子,還是農民起義軍。

岳飛就為趙構平定過楊么,在平定之前,南宋朝廷肯定也是想過要招安楊么的,可是有用嗎?

所以,現代人理所當然的以為的邏輯——南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抵禦外侮的局面是不存在的。

一旦亂世開啟了,什麼民族大義,夷夏之防這類的號召,雖然不能說是空話,可是多數擁有軍事力量的割據武裝想的從來都是,我先滅了你,再去趕走金人,統一天下。而不是相反。

咱們這裡先不論收復中原,趕走金人了。因為那不可能是趙構腦子裡頭重點,除非他腦袋進水了。

趙構所能做的,就是金人來打,他防禦的住,就是偶爾進攻,也是屬於防禦性的進攻。

即便以後來岳飛的朱仙鎮大捷,那根本是趙構意料之外的戰果捷報,他想的不過是向金人展示一下自己的軍事實力,這從他給岳飛下達的一系列前後矛盾的詔書是可以看出來的。

應該說,趙構在處理農民軍起義上乾的還不錯。

處理完了農民軍之後,趙構該幹啥呢,去發動全民抗擊金人嗎?

這依舊同樣不是他考慮的重點。

所以,岳飛很不幸啊,他倒黴啊,並不是岳飛自己什麼不會做人,什麼想迎立二帝,而是這時候,趙構唯一想幹的事情是收回兵權,恢復祖制,讓文官騎在武將頭上。

大家可能會想,趙構神經病吧,都平定內亂了,而且岳飛等中興四將也在戰場上刷滿了經驗值了,為啥不去趕走金人收復中原,而非得在這個時候收回四鎮軍權。

趙構神經病啊,太神經病吧。

可是大家要是看看他自登基之後,發生的這些來自於南宋王朝手握重兵的武將叛亂就明白了。

第一次,苗傅之變。1129年初。趙構最初是像小白兔一樣相信苗傅是忠臣的。所以苗傅才有可能被任命為護衛親軍統制。

第二次,杜充兵變。1129年底。這杜充可是宰相啊,趙構最初是像小白兔一樣相信杜充是忠臣的。趙構聞訊後整天不吃不喝,嘮叨說:我對杜充這麼好,從普通官員一直提拔他當了宰相,他怎麼可以這樣做?

第三次,淮西兵變,1137年。這場兵變具體細節大家百度吧。

你們說趙構多疑,不相信忠臣。

對不起,你們的人生沒有被自己無比信任的忠臣背叛過三次的特殊體驗哦。

就是華為老闆任正非被手下背叛了一次,以後防部下都像是在防賊啊。

所以啊,你們天天強調岳飛是忠臣的,找各種歷史書上關於岳飛的品德細節來證明岳飛絕對不會謀反,對趙構是毫無意義的。

趙構當年也是天真的相信過苗傅,相信過杜充的。結果呢?

所以,這時候,無論是不是和金人和議,對南宋王朝還是對趙構最急迫的任務,就是收回兵權。

這種事情,是理解也得執行,不理解也得執行。

而且還執行的特別順利,順利到岳飛必須死。

這是趙構人生第一次對手握重兵武將們的逆襲。

先不討論和金人和議的問題,趙構此一次收回兵權的重點,是打算殺人立威的啊。

而且他也選好了人選和執行人。

1141年(紹興十一年)五月。岳飛接到高宗詔令,命他張俊一起出使原韓家軍駐地楚州。目的就是張俊和岳飛去楚州之機,借張俊和岳飛之刀殺韓世忠之頭。

岳飛拒絕了,還給韓世忠通報消息了。於是韓世忠趕緊跑到趙構哪裡號哭,趙構一看,太打臉了,算了。

然而,殺人立威這種事情,既然定下了,你岳飛不聽話,殺不了韓世忠,那就殺你岳飛立威好了。

所以,岳飛是不是忠臣,不重要了,莫須有就可以殺了你。

趙構的目的,就是殺個武官集團的領袖,讓自己收回兵權的改革得到順利的貫徹。

所以,也同樣是在這一年十月,岳飛就被抓到了大理寺,十二月被冤殺。

所以,說到了這裡。

岳飛的真實功勞如何,不重要了。

說真的,岳飛功勞再大,對趙構來說,比不過韓世忠,因為在苗傅兵變中,韓世忠是救過趙構的命的啊。

你看,趙構對韓世忠都下得去手,岳飛軍事上再怎麼大的赫赫戰功,能和韓世忠比嗎?

如果不能?既然岳飛救了韓世忠,就等於是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

天時地利人和,就是這麼湊合,讓岳飛不得不被冤殺,讓韓世忠逃了性命。

否則,今天我們這裡連篇累牘,討論的就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了。

說到底啊,殺岳飛的,乃是亂世之中,趙構九死一生之後,漲出來的經驗值。

至於岳飛有沒有能力趕走金人,殺了岳飛是不是有助於宋金談判,岳飛是不是毫無二心的忠臣,根本就不是趙構考慮的重點。

為了殺一個手擁重兵的武將領袖(無論是岳飛還是韓世忠),趙構早就謀劃好幾年了。

而且執行的時候,各種因素都早考慮到了。

現代人覺得岳飛是大忠臣,現代人以為公道自在人心,太天真了啊。

趙構殺了岳飛之後,朝局穩定的很,朝中大臣固然也有上書的,可是也輕輕鬆鬆的被壓了下去了。

岳飛就這麼死了,你們想象的舉國上下群情激奮的場面不存在。

是的,南宋王朝的都城臨安,一切都很平靜。

在當時多數久經亂世考驗的文官集團看來,殺岳飛,能震懾驕兵悍將,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他們也就哼哼唧唧幾聲,大家也就繼續該上班的上班,該工作的工作。

是的,南宋王朝的都城臨安,一切都很平靜。

這種平靜,發生在歷史上每一次君主殺功臣忠臣的時候。

只要君主想殺了,佈置好了,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君主都是算準了料定了自己的權威足夠承擔所有的風險的。

當然,發展到現代,就更牛逼了,斯大林乾脆以肅反的名義,將整個政治局高層、紅軍高層全殺光了一遍,也是很平靜的。

君主殺忠臣,從來不是去菜市場買賣,不可能像現代人在這裡議論的口沫橫飛,情緒激昂的。

整個朝堂,在冤殺岳飛這件事上,所有人都是共犯,都是同謀。

殺死岳飛的,是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是南宋朝堂上的每個大臣。

所有的大臣們幾乎都在配合趙構,他們保持著朝局穩定,他們目送著岳飛去死。

所以,現代人以為是趙構殺了岳飛,那就是太可笑了。

南宋王朝整個上層統治者需要岳飛的這一顆人頭,來恢復以文制武的傳統,來維持國家機器的穩定運轉而已。

至於這個人頭,到底是來自於韓世忠,還是來自於岳飛,沒區別啊。

中國人讀中國史,最大的毛病,就是分不清事情的重點,而喜歡探尋的是人事的鬥爭。

中國人有一種低級幼稚,認為一切的政治鬥爭,都取決於私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於是,你看到這個問答的下的各種神奇回答,都在回答什麼呢?

看了都得笑半天。

要麼是一撥人拼命證明岳飛的偉光正,要麼是一撥人拼命證明的趙構的喪心病。

有什麼意義啊?

殺岳飛,難道是趙構的個人私仇,那是南宋王朝這一臺武裝到牙齒國家機器,整個政治制度的固有缺陷,導致了岳飛必須死。

在整個南宋王朝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文官軟件系統,需要殺一個程序員祭天。

殺岳飛的真正凶手,是整個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是全體文武百官的全力配合。

甚至不客氣的說,也是彼時南宋老百姓的內心期望,讓他們在趙構岳飛兩個人中選擇一個必須死,多數人選的也是岳飛。

你們今天叫囂著寧可支持岳飛造反,也不支持趙構和議。

那是因為你們生活在今天,而不是生活在一千年前。

要是今天發生類似的情況,你們只會支持當權者趙構把岳飛殺了,只會考慮整個國家別再陷入下一波頻繁的動盪中。

比如那中東獨裁者薩達姆,也是反美抗美一把好手啊,這個獨裁者上臺,清洗的忠臣還少了啊。

可是,薩達姆不僅僅在國內得到支持,就是在中國,在今天,也有大量的粉絲。

至於被薩達姆冤殺的成批的岳飛們,你們那裡在意啊。你們歌頌的獨裁者的鐵腕,而獨裁者的鐵腕是需要忠臣岳飛們的血去澆灌的。

你們寧可要的當權者趙構的獨裁草,也不要造反者岳飛的革命苗。

多數老百姓,即便看到幾百萬人餓死在自己身邊,也不願意現在好不容易已經穩定下來的現政權顛覆。

因為一旦自己造反而或革命,得用自己的妻兒老小、整個家族去埋單。

所以中國歷史,多數饑荒搞到了餓死幾百萬幾千萬,道路上屍體相枕,人世間人人相食,可是隻要有一個穩定的現政權,既不敢也不會造反。

甚至在死之前,還要高喊皇帝萬萬歲,安慰自己在紅太陽的照耀下,做鬼也幸福。

我們的鄰居北朝鮮的人民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

這是中國人的儒家文化傳統,寧願屈臣,而不能辱君。無論這個君主品德多麼不堪,無論這個臣下功勞多麼巨大。

即便到今天也是如此。

大家捫心自問,我們討論近現代史的時候,有沒有類似鐵腕之君逼死已經解除兵權的忠臣呢?

我想例子就不用舉了。

可是我在網上,看到從來是每一個平平常常的老百姓正常維護的依舊是最高獨裁者——君。

至於對於臣的屈死,給予的不過是憐憫罷了,難道還為了一個臣而去辱君,反覆吊打這個君主,將這個君主吊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嗎?不可能啊。

中國人啊,只有時間足夠遠了,沒有國家意識形態給你洗腦,內心的樸素正義才會發作,才會支持岳飛,辱罵趙構。

可是,要是今天你生活在南宋王朝治下,多數普通老百姓乾的就是天天為趙構洗地,歌頌趙構是中興王朝的明君,沒有趙構這個太陽,人民就不可能有幸福生活。

不客氣說的,趙構算是有點良心君主,沒有在殺岳飛之前,刻意羞辱岳飛。

否則,以他的君主之威,在臨安城隨便找一個公開的菜市場,告訴老百姓——岳飛謀反,是個大奸臣——保證老百姓一擁而上,分岳飛之肉而食。

比如當代的前蘇聯統治者斯大林就是這麼幹的,讓人民去批鬥忠臣,自己都不用出手。

忠臣如果受辱,無比悲憤自殺了,還要被整個國家安上畏罪自殺之名。

對於忠臣真正的羞辱,就是讓忠臣死於他一生保護的老百姓的之手,崇禎帝就這麼幹過,袁崇煥就這麼死了。

總之,在儒家的君君臣臣的意識形態裡頭,必須要保證最高統治者獲得說一不二、賞罰由心、殺戮在己的超級管理員的最高權限。

任何一個儒家王朝如果不能隨時隨意隨地的讓岳飛這樣曾經手握重兵的武官領袖解除兵權,不能隨時隨意隨地誅殺這樣一個具備高度威望的岳飛,這樣的國家是不穩定的。

在亂世之秋,南宋王朝更需要的是一個鐵腕的君主,以恢復整個政治社會制度秩序。

所以,南宋王朝整個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必然是加強中央集權,而不是去讓岳飛這些名將調配國家資源更加順暢,而不是讓這些將領的軍權更大。

只有這個南宋王朝存在的一天,岳飛的忠,岳飛的死,才有意義。

岳飛一生的價值,說白了,就是維持趙家的江山社稷,儒家忠的要求,就是岳飛不能反抗,乖乖受死。

哪怕岳飛在臨死之前,稍微做點反抗,都會被後世儒家士大夫們羞辱。

你沒看錯,你看韓信被解除兵權之後,經常說怪話,不給劉邦臉,結果被呂后殺了之後,可沒有多少儒家士大夫支持韓信,而是寫各種文章證明韓信心懷怨望,就該殺。

所以,你們越覺得岳飛忠,其實岳飛就越可憐。至少比韓信可憐太多了。

韓信作為一代名將,臨死之前,在未央宮,依舊保持了他的驕傲。

岳飛呢?死的軟綿綿,據說只留下四個字——天日昭昭。

所以,說,岳飛也是被這一整套儒家君臣綱常名分所道德綁架了。然而,用自己的鮮血,去成全了維護了這一套儒家君臣綱常。

話說回頭。大家都挺痛恨趙構。

然後把趙構所有的缺陷翻出來反覆說,比如被驚嚇的不能生育,比如性虐待狂啊,諸如此類的。

但是,趙構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不愛惜自己的名聲。

所以,他退位為太上皇之後,繼任的養子宋孝宗打算伐金,請示批准給岳飛平反。

趙構立刻準了。

這點是真的挺難得的。

不客氣說,就是現在一個小縣城搞出一個冤殺案,要翻案都難於上青天啊,因為再小的官老爺也要臉啊。

唯獨趙構不要臉,收兵權冤殺岳飛,消費了岳飛一次。

然後兒子伐金,需要鼓舞人心,又給岳飛平反,再消費一次。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君主還挺少的,岳飛的家人也一一得保平安了。岳飛的子孫後代也就繁衍至於今了。

要是朱元璋殺忠臣,別說平反了,那就是斬草除根了,一個不留了。動輒牽連了幾萬人。

趙構相比較而言,真不算變態了。

其實,以趙構的智商,真要把岳飛之死弄成歷史學家永不可翻的鐵案,在古代還真挺容易的。

識字的寫書的,其實就那麼一大批士大夫。

只要趙構願意,他可以幹兩件事,一是禁書,這件事情趙構幹了,乾的不夠徹底。畢竟搞文字獄也挺累的。

第二是讓史官文人捏造一大堆岳飛的黑材料,從皇家起居注開始,再到各個部門的檔案,全部塗改一邊,這到今天還是管用,拿下政壇大佬,然後消除其著作,這叫清洗政治餘毒。

可是,我們今天,還是能讀到關於岳飛被冤殺事件的各種真實細節。

這就證明,趙構根本不大在乎自己會落得個千古罵名,沒有把這些黑岳飛的活兒做的特別細緻。

一旦細緻了,岳飛還真的是我們現在歷史學家挖掘出來的偉光正形象就不好說了。

就是岳飛生平的任何小事,都是可以抹黑的,而且還要在史官文人的加工構陷之下,黑的發亮。

最後,隨手點評一下趙構吧。

說趙構對岳飛沒感情,那也是不可能的,岳飛這個年輕將領,可是他發現的,一手提拔上來,而且岳飛的升遷速度簡直是閃電一般。

就論趙構最初選的祭天對象,可是韓世忠,而不是岳飛。趙構還是對岳飛有點基情的。

他最大的遺憾的是,岳飛並不配合,消耗了這最後的基情,趙構發現使喚不動岳飛,岳飛不願意髒了自己的手,做他手中的刀,那他就只能毀掉岳飛這把刀了。

你們固然可以說,岳飛戰功赫赫,所以給他加官進爵理所當然。

可是趙構一個皇帝,是能決定臣下的升遷速度的,整個南宋王朝,什麼都缺,就不缺想當官的啊。

所謂的中興四將,大家去仔細翻翻書,這些抗金的中流砥柱,那一個不是趙構培養出來的。南宋王朝一百多年的天下,真不是充話費送的。

你們把抗金戰場的一切功勞,都歸功於中興四將,歸功於岳飛不合適。

要是沒有趙構在後方,天天拉著一群文臣拼命幹活,各種橫徵暴斂,保障了岳飛所有前線將領的糧草供應,你們以為岳飛在襄樊能支持幾天啊。

抗金,不是岳飛一個人在抗金,岳飛一個人能幹啥啊,沒有皇帝的鼎力支持,沒有文官系統的全力配合,岳飛就是一個普通人。

看看,趙構只要解除了岳飛的兵權,岳飛能幹啥?難道他一個人沒有整個系統的支持,也能抗金了。

就是今天,任何一個打工仔之所以成功,取決於他入職的公司平臺,而不是他自身的能力。再牛逼的人,讓你去經營一個小賣部,你還能變了天,挑戰馬雲的淘寶了嗎?

別忘記了,岳飛今天之所以得到我們歌頌,是因為趙構這個老闆給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讓岳飛加入當時宋人其他任何一股抗金勢力,岳飛就能逆天了,得了吧。

頂到了天,岳飛也就是混成了諸如曹成、楊么這樣的軍事割據勢力,然後不是被金人金兀朮、就是韓世忠這樣的國家軍隊給平定了。

投奔趙構,扶持趙宋江山社稷,固然是岳飛的滿腔愛國抗金的熱血,可是他這滿腔愛國忠心要是灑在農民軍組織裡頭,灑在其他抗金的地方軍閥之中,那可真算不上什麼好選擇啊。

趙構這樣的君主,已經岳飛所能得到的最好選擇。

就像劉禪這樣的君主,也已經是諸葛亮所能得到的最好選擇。

所以,這南宋半壁江山,趙構還真的有點資格說一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趙構雖然有種種的不是,但是在發現軍事天才上,在團結南渡的文武百官上,在建立漢人最後一個政權,保存了漢文化,也是有大功。

沒有岳飛,最壞,也不過是北伐不成功。

沒有趙構,得,整個天下就真的野蠻落後的女真人說了算了。

趙構這個君主,其實完全算不是刷新了中國古代君主的道德下限。

真正刷下限的南北朝的後趙政權北齊政權,什麼石虎、高洋,才真的叫禽獸啊。

至於趙構,是因為大家作為漢人對他期望值太高,希望他能夠北伐中原,還我山河、復我衣冠。

其實,中國歷史,自秦而後,能夠在國亡之後,維持半壁江山的,也只有東晉司馬睿,南宋趙構。

近人蔣介石也算抗日成功,英明神武了吧,一旦三大戰役失敗,也就只能去臺灣當島主了。

其他一旦國都淪陷,那簡直是江河日下,就說那所謂天子守國門的大明王朝,一旦崇禎帝死了,剩下的子孫一個比一個沒出息呢?

就是今天,挽救一個半破產的公司,都不容易啊。

更不用說,還能絕地反擊,偏安一百多年,直到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出現了,南宋王朝才滅亡了。

所以,你們只看到趙構的屈膝投降議和,可是不客氣的說,南明弘光政權,連和滿清議和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南明弘光政權在朱由崧的主政之下,連談判的籌碼都沒有,拉起來的軍隊,被滿人一擊即潰了。

議和,想給女真人稱臣,也是要能打戰才行啊,要守得住,要讓金人打不過來才行。

不然,女真人還真的吃素了,留著南宋王朝過年了啊。

朱由崧這種君主,才真是誤國,才真正是讓社稷臣民徹底絕望的君主。

你們會那麼惡毒的辱罵朱由崧嗎?我可沒看到。

你們還充滿了對朱由崧可笑的同情之理解呢!!!

還要謳歌朱由崧堅持到最後一刻!!!

可是朱由崧那種堅持,有一毛錢意義啊。

就不說現代人,就是讓朱元璋去選,他希望自己的子孫是堅持到最後一刻亡國的朱由崧,還是議和稱臣成功的趙構啊。

從情感上,辱罵一下趙構,沒問題。

但是理性去閱讀歷史,評斷功過是非,就別投入太多感性情緒了。

要是趙構是你們那種充滿感性、絕不辜負忠臣的君主,滿懷基情不殺岳飛,最終南宋各路軍鎮做大了,再出現一個劉裕取而代之了,如果是這樣的下場,難道趙構這個君主就當得合格了。

你們翻到這樣的歷史記載,還能給趙構點讚了。

只怕多數心裡都會馬後炮說一句——

趙構真是腦殘啊,當初要應該收回兵權,殺一兩個武將領袖,震懾驕兵悍將,防患於未然。

讀歷史,開上帝視角,發射這種馬後炮,沒勁啊。

所以,別總是隨時在網上,發表這些無厘頭的觀點了,我看著答案區,都快成了系列了——

我比趙構更聰明。


我的微信公眾號:wangwei76072


大國師王威


岳飛當然是民族英雄,如果岳飛都不配做我們的民族英雄,那麼,我們這個民族本身就沒有資格存在。

什麼是民族英雄?一切為抵抗民族壓迫而奮鬥的人,都是民族英雄。有些人會說,“歷史上的金國已經不存在了,金國的人現在也是中國人,我們已經團結少數民族,不能提與少數民族的戰爭,所以也不能提戰爭英雄,而岳飛這樣的英雄,只是漢人的英雄,強調漢人的英雄,就會侮辱少數民族,挑起漢人與少數民族的矛盾,何況,站在歷史角度看,岳飛還是阻止國家統一的罪人。”

我說,這話聽了怎麼那麼彆扭啊。

岳飛是阻止統一國家的罪人?如果要看統一,我們要看統一的這股力量,是代表先進性的力量,還是代表落後愚昧的力量。

團結少數民族,是不是一定要把歷史通通遺忘掉?我們是不是要把歷史書都全部燒掉,然後編造出一個和諧美滿的假象?什麼是團結少數民族?我認為,團結少數民族,就是不因為他們的民族身份而在就業,婚嫁上歧視,並不是說不能對他們的陋習禁止批評。批評他們的陋習,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看著他們永遠落後,難道就是道德的?團結少數民族,本身就意味著實事求是,既有包容,也有鼓勵,不因為他們的少數民族身份而歧視,也不應該視他們為高人一等而不敢批評。改造舊世界,要拿出勇氣。看見落後的東西,就要大膽的去改造,改造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業,不要因為怕得罪人,就瞻前顧後。

岳飛以前是民族英雄,今天是民族英雄,以後是民族英雄,即使有一天民族不存在了,他依然是人類歷史上的大英雄,要千秋萬代被大家尊敬。


懷疑探索者


“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個本來不應該是問題,只是那份不知所謂的教學大綱誤導了大家,讓大家誤認為岳飛已經不是民族英雄了。

在此,筆者態度鮮明,岳飛是民族英雄,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關於岳飛的生平事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此不再累述,筆者本文重點想說的是:

什麼是民族英雄?

一、民族英雄的各種定義:

關於民族英雄,有多種定義,但核心的內容無外乎是:

1、維護國家民族利益;

2、國戰中作出傑出貢獻。

國家民族的利益包括領土主權、同胞生命安全、經濟財富、文化無形資產等,核心的利益是領土主權和同胞生命安全,所以,救國救民的人物,一定是民族英雄。

二、關於宋朝時期的國家和民族:

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的組成是會變化的,那麼,宋朝時期,在東方大地上,都有哪些國家存在?

1、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2、遼: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3、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4、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5、大理:

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

6、其它:

另外還有回鶻、于闐、高麗、交趾、吐蕃以及後期的蒙古等國家。

三、宋朝時期的正統國家:

宋朝時期,在今天的中國疆域上存在十餘個國家政權,那麼,哪個國家政權才算是正統國家?

根據一般定義,正統是指符合華夏禮儀,貫徹春秋大義,一統中國的華夏王朝。

當時的多數國家都學習華夏文化和禮儀,但是以漢字為國家正式文字、以漢族為國家主要民族的,也就只有宋王朝,所以,宋無疑是當時的正統國家。

四、關於金朝:

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1125年金滅遼,兩年後再滅北宋。

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

金朝使用女真字和女真語,但在文化方面逐漸漢化,中期以後,女真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朝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

五、抗金算不算民族英雄:

凡是提出抗金不算民族英雄的,所憑據的無外乎是今日的女真民族後代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但是這個憑據是非常荒謬的。

今日的民族和國家,和宋時的民族和國家,能同日而語?

其實邏輯很簡單,岳飛是南宋的民族英雄,南宋是中國的正統王朝,那麼岳飛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所有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的,那是將岳飛的出生時間修改到二十世紀了。

如此胡鬧,岳飛當然不會同意,他的後人也不會同意,尊敬岳飛的國人更不會同意。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六甲番人


北宋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據說他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大鳥在他家的屋上長鳴,所以他的父母就給他取名為岳飛,字鵬舉。

岳飛很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師從陳廣學習刀槍之法,天生有神力,會騎射,會左右開弓,能夠拉得動三百宋斤的弓,和八石的弩。

公元1122年,岳飛從軍,成為敢戰士的一個分隊長,後來率一百騎兵,生擒相州賊冦陶俊與賈進。

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抓走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等人三千餘人。岳飛想去抗金,但是又擔心母親年邁,他的母親姚氏很支持岳飛去抗金,在岳飛的刺上了“盡忠報國”(很多演義裡面是說精忠報國)。

岳飛是宗澤的手下,公元1128年,宗澤制定了北伐的計劃並向趙構申請,但趙構一直不同意,見北伐無望,接近七十歲的宗澤含恨離世,臨終前一直高呼:過河!過河!過河。

公元1129年,金兵多路南犯,完顏昌進攻淮南,兀朮進攻江南,想直接攻擊臨安,一舉滅掉南宋,杜充棄建康城降金,建康落入金軍手中。

金軍在水路上與韓世忠相持四十日,在陸路上,岳飛清水亭大捷,金兵損失慘重。岳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紮營,夜間以百人襲擊金軍,金軍傷亡很大。

兀朮支持不住,準備放棄建康,從靖安鎮到北岸宣化鎮。岳飛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衝下牛頭山,大破金軍,又追到了靖安,消滅了很多沒有渡江的金軍,建康被成功收復,建康之戰,岳家軍斬女真兵三千。

公元1134年,岳飛攻取了襄陽六郡(襄陽府,隨州,鄧州,唐州,郢州,信陽軍)。公公元1140年,偃城之戰,大敗金軍,朱仙鎮之戰,又再次大敗金軍。

公元1142年,岳飛與其子岳雲被主和派的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的供詞只有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飛死訊一出,很多老百姓為之哭泣,金國群臣喝酒慶賀。


歷史簡單說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指為本民族人民利益,在反侵略戰爭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在南宋時,金國不屬於宋朝,甚至宋朝還一度向金國稱臣,過上了屈辱的生活。

就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而言,金國明顯不能代表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算不上正統。在當時處於正統地位無疑是南宋。

岳飛和韓世忠等人沉重打擊了金國侵略者,收復了杭州等失地,把當時在海上飄搖的皇帝趙構接了回來。

然後岳飛等人再次組織北伐,一度收復洛陽開封,恢復北宋疆土指日可待,甚至直搗黃龍也不是什麼大事難事。南方有岳飛正規軍,北方有幾十萬河北義軍,遙相呼應,當時的局勢對南宋是超級有利。

只可惜,皇帝趙構為了一已之私,殺害岳飛,從此南宋文人武將寒心,再不願替宋朝皇帝出力賣命,南宋淪落為了金國的臣子,後又被蒙古滅亡。

象岳飛這樣拯救漢人民族和中華文化的人不是民族英雄,難道秦檜是民族英雄嗎?

我一直要強調,對於歷史研究,我們現代人要做偵探,而不能做法官。可以探求真相,但不能隨便下結論。

再者,評論宋朝歷史,要回到宋朝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判斷,才能下一個準確的更符合歷史事實的結論。

那個年代,金國還不是中國的地盤,金人也不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就算我們一廂情願地說金人是中國人,恐怕當時的金人也不會承認,他們更願意認為漢人是下等民族下等人的代表,不願意和漢人相提並論。

那麼我們說岳飛是民族英雄,在當時代替漢族對抗女真族,保證漢族沒有被滅族,漢文化得到傳承。這樣的觀點是靠得住的,也是正確的。

不能因為現在金人的老家東北長白山地區現在是中國的地盤,女真人滿人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員,就去否定當年的歷史。

如果這樣說的話,那岳飛不僅不能算民族英雄,還是阻擋中國統一的罪人了?秦檜秦大哥就成了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民族英雄了?

搞笑的邏輯,無恥的結論?有磚家敢出來為這樣的結論站臺嗎,我保證不打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