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委書記陳豪:爲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雲南貢獻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云南贡献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云南贡献

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在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雲南貢獻》。文章指出:雲南將落實好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堅決保護好長江上游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

全文如下: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云南贡献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抓住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所在,為實現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明確了思想指引。這一總體要求,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內涵,拓展了區域協調發展的視野境界,為沿江各省區市更好地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提高聯動、協同發展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

雲南地處長江上游,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交會點,在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具有獨特地位,承擔著重要使命。

深化認識是基礎。我們牢牢抓住“解決思想問題”這個基礎,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持續抓好學習深化,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樹牢“一盤棋”意識,推動全省各級各部門增強狠抓“大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雲南實施規劃》為抓手,圍繞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特色產業發展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驗區、長江經濟帶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四大角色定位推進雲南工作。當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已經在雲嶺大地深深紮下了根,全省幹部群眾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體要求運用到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領域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更強了,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抓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高綠色發展水平等思路也更加清晰明確。

保護生態是前提。我們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紮實推進金沙江沿江兩岸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專項檢查、金沙江岸線保護利用專項檢查、打擊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專項行動,減排治汙不講條件,嚴格管控不讓分毫,全力改善提高流域生態環境。通過努力,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斷面水質100%達標,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8%左右,滇池、洱海、撫仙湖等標誌性湖泊保護治理取得重要進展,金沙江流域7州(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6.7%,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天更藍了。

綠色發展是路徑。我們堅定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方法,提高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能力水平,堅持用高質量發展守護一江碧水。加強創新型雲南建設,做好產業“加減法”,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構建開放型、創新型和綠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現代產業體系,謀劃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不斷提升發展的“綠色含量”。做好錯位發展、相互協作、有機融合文章,協調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與“五網”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重大部署落實,統籌抓好戰略通道支撐、滇中城市群建設、省際協商合作、內外統籌發展等工作,為形成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格局,建設東西雙向、陸海統籌的對外開放新走廊,作出雲南應有貢獻。在國家重大戰略引領下,雲南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動能轉換提速推進,清潔能源交易電量佔比達96%,居全國首位。

落實責任是關鍵。我們自覺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要求,強化擔當意識,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著力推動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領導和工作體系,建立河長、湖長逐級述職等制度,強化環保督察問責,動真碰硬推動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責任制落實,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對農牧民群眾、社會組織參與生態保護行為的引導,全省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識越來越強,各方面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提高。

雲南將落實好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堅決保護好長江上游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我們將持續不斷地提高全省生態文明水平,把雲南建設成為全國最美麗省份,為美麗中國增光添彩。

end

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邁 向 綠 色 發 展 新 時 代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云南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