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與廣府人的械鬥結果是怎樣的?

圭海四記


這裡先說明一下客家人的由來,“客”最開始是與“土”相對的,將本地的土著居民稱為土民,而將北方南下的漢人移民稱為客民。而據學者羅香林的研究,客家是一種文化概念,

即北方南遷的大量漢人在遷入特定的地區後,以其經濟、文化的優勢,既同化了當地原住居民,又吸收原住居民固有文化,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客家文化。(《客家研究導論》)廣東地區“客家”稱謂的出現是在清初“遷海復界”政策實施以後,是由原居住在嘉應州地區的居民遷徙到珠三角地區如廣州府、肇慶府和惠州府,形成“客家”。

清代廣州土客械鬥從咸豐六年(1856)開始,至同治六年(1867)始平息,歷時12年之久,其具體的原因有多種,並且產生了重要影響,光雙方傷亡人口,據學者劉鎮發統計:“在這場械鬥中,雙方的傷亡估計有五六十萬,即每年四五萬或每天在一百至一百五十人左右。”(劉鎮發《客家——誤會的歷史、歷史的誤會》)。

這場大規模械鬥的最終解決,得益於兩任廣東巡撫,其一是郭嵩燾(1863—1866在任),其二是繼任者蔣益澧。郭嵩燾為這場械鬥的解決做了重大貢獻,而其方法主要是兩個,加強軍事建設和遷移安置。前者包括提高官軍的戰鬥力、積極籌備糧餉以及制定不偏不倚、剿撫並用的正確策略,正是在軍事制約下,一部分客民開始投誠,這時就需要重新選擇安置點,如同治四年(1863)安置高明、新興等縣的十多萬客民,有的安置在廣西,部分安插在那扶、金雞、赤水等鄉。但因為土客積怨太深,再加上郭嵩燾沒有帶兵經歷,也沒有直系兵馬,更是和前後兩任兩廣總督關係都不好,多以最終失敗,同治五年(1866)因左宗棠的彈劾被調離。

繼任者蔣益澧繼續執行郭嵩燾的政策,只是相比郭,蔣武將出身,有帶兵經歷,而且此時廣東省內太平天國餘部基本被剿滅,主要的工作也集中到處理土客械鬥問題。

山東大學劉平教授有一本著作《被遺忘的戰爭——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鬥研究(1854—1867)》,主要就是講述兩廣地區的土客矛盾,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一翻。


楚邾


廣東“土客械鬥”發生在笫二次鴉片戰爭前。當時,從嘉應州(今梅州)遷徙到肇慶至江門的客家人已達30多姓,10餘萬人。開始,客家人是以打工的形式進入珠三角地區的,為當地大戶當僱農當臨工慢慢站穩腳根。其後,就四處開荒勤作苦扒成家立業。本來,這種主僱關糸很難造成民糸矛盾。但後來不幸添加了民族矛盾,使客家人與廣府人的矛盾迅速升級,導致整個村大屠殺,成百上千人的集體死亡。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民族矛盾呢?我們知道,在西江流域分佈有很多瑤族苗族人。而客家人是漢族人和畲族人的民族融合體。畲,瑤,苗三族同源,都是源於西漢初年的湘西“武陵蠻”(其實是楚國人後裔)。他們共同崇拜盤瓠,尊狗愛狗,沿習“二次葬”等古俗。客家人遷徙無疑得到瑤人的支持和幫助,也使客家人勢力迅速壯大。在客家人到來之前,兩廣的廣府人長期統治壓迫瑤人。瑤人多次舉行起義都被官軍殘酷鎮壓,特別是宋代誅殺擄走30萬瑤人,民族矛盾深刻。這種歷史仇恨藉助客家人被瞬間爆發。“土客械鬥”持續30多年,雙方死傷一百多萬,震驚朝野。後來因英法聯軍侵佔廣州城,才沖淡事件影響。

第二鴉片戰爭結束後,清廷派奕沂作欽差大臣到兩廣處理“土客械鬥”。首先將西江南岸的客家人集體遷徙到江北貴港桂平一帶,將江門臨海半島台山劃為“台山廳”,專門安置江門地區的客家人。其餘的強行遣送回原藉。歷經三年終於結束了這場曠曰持久的“土客械鬥”。

客家人在遷徙壯大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械鬥和風雨,但都沒有珠三角這次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給中華民族留下慘痛的教訓。


嚴家慶


客家人與當時嶺南幾大民系都有械鬥記錄,客家人與閩南人械鬥稱為“閩粵械鬥”;客家人與廣東廣府人械鬥稱為“土客械鬥”;客家人與廣西廣府人械鬥稱為“土來之爭”。閩粵械鬥不太瞭解,據說打到臺灣。土客械鬥在江門起,原因除了平時矛盾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廣府人出了很多反清人土,並加入紅會(天地會分支),滿清僱用了客勇打敗紅會,立了功,立功後野心就會澎漲,對平時地位在他們之上的廣府人進行打圧,經常殺人放火搶土地,滿清政治者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廣府則進行報復,廣府所謂的“有志之土”為了拉籠人進行反抗,則發出了客家人想反客為主語論。…………後來事情越搞越大,國際上都知道這事(廣府人僱用英軍一上岸就被殺),滿清政府不得不處理這件事,部分客家人返遣回原籍,部分遷往廣西,不久又與廣西廣府人在潯州府貴縣發生械鬥,發生了“土來之爭”,三萬多客勇與二萬多土勇械鬥,但這次卻沒有這麼好運了,客勇全線大敗,遭遇到廣西人毀滅性打擊,走投無路後反思,改變陣形,從親滿清人土變成反滿滿人土去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同時也得到了廣西廣府人的尊重。廣西潯州府客家人即算好運也算不好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也獲得了世居平原的權利,不像廣東大多居住山區


yzwaft


這些我就說一下我當地的客家人與本地白話人,現在看來廣府人現居住地是比較近近東江的,運輸船業走私等也發展的比較早,我這客家人佔地比較寬廣,地勢較高建築街道較寬敞,以前小時沒有幾個外地人的,都是清一色的客家人和蛇佬古(當地對白話人的稱呼),幾十年前,也會聽到土客械鬥,大家打都是整村人整大公社拿耕作工具,少部分還有槍械,聽好像很多人,其實以前人口不多且沒有其他外地人,打得也蠻兇的,開槍打到大腿的也聽說過,以前沒什麼警察的概念,村裡都集資建有防爆樓,村民自衛,搞得很緊張的,樓現都還在,不過沒去用了,隊長每家每戶發幾條比人高的鐵喉筒,現家裡還放著呢,去年還派上了用場,通婚的也很少的,都是互相看不慣,風俗習慣也有很多不同的,蛇佬古拜清明,這裡客家佬拜重陽,蛇佬古過年吃雞,客家佬過年家家戶戶必須吃鵝,蛇佬古晚上娶新娘,客家佬白天娶新娘,還有很多風俗不同的,蛇佬古較迷信到處每天差不多都燒香,客家人就初一十五燒燒,到我這代都懶得燒了。現十多二十年發展生活都較多了,客府專門械鬥的事幾乎沒有聽聞,不通婚老輩人還有不可否定,但這代人就比較不介意的了,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來形容,以前的歷史我覺得很有必要講給下一代聽的,我們的和睦相處是不容易得來的,前人付出得比我們還要多得多,無古不成今!不教客觀歷史的很難讓下一代珍惜現擁有的成果,而不是上面網友說的不提不說不聞,歷史就是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歪曲歷史編造歷史,讓後代知道今天的成果是好幾代人奮鬥出來的,不要沉迷玩耍享受,要繼續發揚光大。而不是說在挑撥客府兩家的矛盾,現大量五湖四海的同胞進來一起生活發展,客府兩家早成了本地人了,再也回不去小時候清一色客府兩家人,也回不去住一條村個個都認識的年代了。


我又我講


說了傷害民族感情,其實,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有衝突,也有幫扶,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各民族並肩作戰的時候要多多記憶,別整天發一些你一百年前炸我老家,他二百年前挖我祖墳的問題。

題主問得這個問題是老梗了,南北本是一家人,南方能不能別在提孫文、洪教主“驅除韃虜”的老梗了?北方也別提南蠻融合、土客械鬥這些老梗了?多交流歷史上各族人民如何親如一家,抗戰時期各族人民如何並肩作戰?


窮哥與眾不同


你這個傻*,問這個傻逼的問題,估計你自認為智商高,或者是為了點擊率人格都不要了。好吧,現在回答你:不管是客家還是廣府,友好的是絕大部分。滿意嗎?不滿意可以,告訴我吧,你住哪個地方?我絕對登門拜訪!


wdftykl


可以負責任地說,現在看沒什麼結果,大家都過得挺好的,我村子講客家話,有三個姓,旁邊幾條村子都講本地話(廣府),我們從小也混著說話,矛盾也輸入普通鄰居矛盾。那一百年前的事情已經沒人記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