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葉大大231891323


窮人不走親,是因為親戚看不起你,你走親了,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富人不回鄉,是因為你有錢了,你的那些親戚都過來巴結你,奉承你,或者給你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也是給自己找麻煩啊!

我是窮人,我先回答一下,這麼多年我們家為什麼不走親,一是別人看不起,接著就是慢慢的疏遠我們,總覺得我們家上他家是貪圖便宜,巴結富貴,即使我們就是很正常的過去,也會被誤解或者曲解成各種意思。久而久之,我們就誰家也不去,免得別人給我們臉色看,自然也沒人主動去我家!

另外呢,富不回鄉,我只提一個我身邊比較熟悉的人吧,在我們農村人看來,他確實算是一個富人了,比較有錢。他就是我的小叔,靠賭博發家的,現在在深圳混的風生水起。但這麼多年來,他卻幾乎沒回過家,奶奶去世時來一次,從那以後就沒回來過了。至於原因,一是不想我們和他打交道吧,估計是怕借錢一類的,二是他心裡的家早已不是故土,他也習慣不了這種鄉下生活啊,畢竟深圳是那麼繁華的一個城市,落差感大啊。

總之,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如果你覺得這樣可以,那就去做,如果你心裡也覺得難受,那又何苦折磨自己呢?



小幸福的萌萌雷


在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回鄉”,堪稱經典,讓人不得不思索在人情往來中,到底如何把握分寸。

人沒錢時,就如同殘敗的枯葉掛在枝頭,任憑風吹雨打,無人問津。借錢無路,交友無門,朋友繞著走。人落魄時,就如同生活在昏暗的牢籠裡,歷經世態炎涼,自怨自艾。人情似紙,張張淺薄,親人避著走。


窮的時候少去走親戚串門,要不然,人家准以為你要找他借錢,如此,很容易被人看不起,遭受白眼。就算你帶了自認為貴重的禮品上門,別人也未必看得上。

多少創業失敗的人年輕人,妻離子散,父母不認,人情似紙,張張淺薄,親人避著走。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蘇秦當年學成文武藝,第一次周遊列國,以求得公卿之名,結果落魄而歸,妻子不迎接,父母不正眼看他,嫂子飯也不給他吃。

富的時候呢,什麼七大姑八大姨深山老林裡的親戚,都過來投靠了。你說你不招待吧,人家說你情薄;可是就算你招待了,人家還是會說你招待不周,沒給他分個三五十萬的。

當年京東老總小劉同志衣錦還鄉,給村裡出錢辦這個弄那個,倒是有幾個唸叨他的好?不照樣有人罵他分的不均嗎?這都是好的,很多地方甚至會扒了祖墳的。

其實這種情況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升米恩,鬥米仇

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接受幫助時,良心是非常不安的,所以他們的良心會要求他們不要長久的受人幫助。 而那些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長久幫助的人,很大可能是不懂得感恩的人。

富人對於窮人無休止的幫助,往往會讓他們不懂得感恩,最後得來的,自然不會是什麼好結果。叢飛幫了那麼多孩子,臨死前還在唸叨他們,可是這幫孩子跟白眼狼似的。

富不回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鄉里鄉親你幫誰不幫誰,都是非常蛋疼的。所以啊,有錢了就遠走高飛吧,不要再想那些衣錦還鄉的話了,你的鄉親指不定憋什麼壞水整你呢。


山鬼祗樹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句話是出自於《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人窮就不要走親戚,會被人瞧不起,親戚會以為你是來借錢的;相反,富裕了就別回故鄉,窮親戚會認為你在炫富、也會向你錯錢的。


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種事。


我有一朋友,她和老公靠自己的奮鬥,大學畢業後,在城裡一所大學當了老師。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對鄉下親戚來說,已是富翁了。


鄉下親戚一遇到什麼事,就到城裡找他們。借錢是常有的事,根本就不能指望還了。一個月到城裡幾次,親戚一來就好幾個人,都住在朋友那也不寬敞的家裡。



朋友被惹煩了,一氣之下,舉家到了深圳,再也不想被鄉下親戚們打擾了。從此,親戚們也因路途遙遠,不再去麻煩朋友了。朋友也偶爾寄些錢回去。


朋友在深圳發展得順利,也算是小康生活了。過年回到家鄉,走訪鄉下的親戚們。每家打紅包、送禮物。可現在的鄉下,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


那些親戚們,有的進城上班了,有的在家餵豬、種菜、開起了農家樂,一年也有不少收入了。


朋友原本是衣錦還鄉,想給親戚們一些幫助,沒想到,卻得到了更多。在鄉下,親戚輪流請他們吃飯,走時,塞滿了大包、小包的農村土特產。



雖然農村的親戚沒有深圳回來的富有,但氣質、大方上也不輸給他們。


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話,“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朋友當年沒有直接關照親戚了,卻教會了他們靠自己的奮鬥,也能過上好日子。


有書課堂


這句話其實是把兩句話混到一起說了。

前半句完整的是“窮不走親,富不串鄰”。原話是“人窮不走親 富不串鄰門”,因為“貧串親,易遭白眼;富串鄰,易誣奸犯 。”,窮了連親戚都不會有走動(就是疏遠的意思),人窮困潦倒的時候,就別想到親戚家去去拿什麼好處了,容易遭白眼!富了連鄰居家都不敢串門,怕遭到連累(就是冷漠的意思)!出自於《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 無錢語不真 不信且看席中酒 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世上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路行人。 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曽見一人。 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這些都是金錢社會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形容世態炎涼,很多人都嫌貧愛富!

後半句富不回鄉的原話其實是“富貴不歸故鄉”,出自於項羽。霸王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意思是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其實說的項羽感覺到功成名就,急於衣錦還鄉,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說是被勝利衝昏頭腦。

兩句話連在一起主要突出的前半句,然後做了引申,意思的人窮了就不要走親戚了,會被人瞧不起,遭白眼,親戚以為就是來借錢攀親找麻煩的;相應的富不還鄉跟前半句意思剛好對照,意思的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借錢找麻煩。

窮之與富人本身沒有差距,只不過窮人與富人從習慣,心態,行為,目標,膽略,辦事方式等發生了差別,造成貧富差距。窮人不願意走親戚,有以下幾點:

1、窮人之所以窮因為他思想上沒有宏才大略,老想我就是窮,本來是這樣的,沒法改變。思維峽隘,不開闊,考慮問題,沒創意。富人思想就不一樣,我要有錢,要想辦法掙錢,要成為讓人敬仰的人。思維上無比開朗,無拘無束,天馬行空且有可行。
2、窮人和富人行為習慣不一樣,窮人平時會在業餘時開看電視,玩遊戲,消耗時光。富人會在玩的時候帶著合同與計劃。
3、窮人總是膽下怕事,拘束不前,見事就推,富人總膽大攬事,有事就攬,有責任與擔當。
4、窮人總是怕與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自認為低人一等,富人總是找比自已強的人學習與交流,探索更大的商機與發展途經。

其實換一個角度理解: 窮的時候,應該是努力奮鬥,經營好自己的時期,並不適合走動。 而且去了親屬之處會不自覺帶給他們壓力,就算有的親屬是極力幫助的,也會給自身帶來壓力。所以不如靜處。 富的時候也一樣,你富有了,親屬們難免會想讓你分享或幫助一些困難,或者一些親屬自身感到自卑的壓力見你的心情也不好。 所以為了避免區分,最好還是平等的時候去走動拜訪,或者窮和富都不要表露。

總之,窮人之所以窮要從根本轉變觀點,走親戚未嘗不是好事情,有富人還可幫一幫呢!


良陳美誩


看到這個問題,會非常有感觸,因為我們老家就是農村的,今年過年回家有很深的體會。

其實這句話的原話是‘窮不走親,富不串鄰’,其實就說人情薄似紙,利字當頭掛。我們老家是豫北地區的,現在村裡的人大都買了小汽車,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攀比,就是貸款也要買。

過年去串親,如果沒有車,騎摩托車或電瓶車去,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不管你拿多少東西。在聊天談話中會問在外買房了嗎?怎麼還不買車啊?去年掙了多少錢?等等!還會拿他們某個親戚或者同村的混的比較好的拿出來炫耀,(他們混的好跟你有毛關係?)如果你混的不好,幾個問題下來,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本來親戚,況且還是至親應該關心的是人,而不是錢。


有一次去串親,騎著電動車去的,過去之後簡單的準備了幾個菜,吃飯的時候用小酒招待,後來小酒喝了之後,又喝了很便宜的黃酒,加上心理不爽,不知不覺喝多了,只記得自己起來上趟廁所之後,就自己坐上電動三輪車,後來是老婆騎著回來的。晚上酒醒之後,聽老婆說,回來的時候,有幾個親戚站在門口,不但不關心要不要緊,還在那笑,我感覺那就是在嘲笑。第二天去了另外一家親戚家,聽老表說他們初二去的,招待他們的是天之藍,我老表他們家有車,相對富裕一點。後來越想越生氣,這簡直就是擺明了看不起。小酒多少錢一斤,天之藍多少錢一斤,唉,說多了就是淚。所以今年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定要努力。曾經你對我愛理不理,總有一天讓你高攀不起!

如果有錢了,以前不怎麼來往的親戚都會過來串親,其實說白了,就是過來看看能不能幫助幫助他們,或者帶他們的孩子一起出去。反正一句話就是想從你這分一杯羹,吃不了肉,喝湯也行。所以一般有錢之後,尤其是特別有錢之後,就很少回老家。


走在鋼絲上的貓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總結,也是老祖宗們的人生感悟,這種感悟雖然說也不是決對的,但也是客觀存在的。窮不走親和富不回鄉與人窩在荒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相通,人就是尊重有錢財的,敬畏有權勢的,既使錢不給他一分,權不幫他一下,他也把有錢有權的人敬若神明,可是對沒錢沒勢的,這種人又不拿正眼看你。人都是這樣的,古人總結得透徹。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最好!


伊春美食美客


無意中看到了這個問題,哎呀我這腦袋,非得發作一次!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字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家裡窮就不要去走親了,如果家裡富裕就不要回家鄉了,這好像非常奇怪哎!

我既然窮,我更應該多走親啊,錢沒有,親再沒有,這日子怎麼混?我富裕了,我最先想到的是回老家炫耀一番,不然跟錦衣夜行有啥區別?

這就是我本來以為的意思,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這樣想是錯誤的,為啥呢?請往下看!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明代的兒童啟蒙書《增廣賢文》“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本書我感覺有點過於殘酷,過於現實,不適合兒童去讀,它主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就是金錢至上觀,倒是合了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等人長大了,經歷了這些世態炎涼,倒是需要讀一讀。

他不僅僅抨擊這種親情和鄰居情,還有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而且社會地位由金錢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當然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名言名句,比如“水至清則無魚”、“打人不打臉”等等

現在看起來貌似非常有道理,甚至很多人看來就是至理名言,但是我覺得如果社會上的人都去學習這本書上寫的東西,按照書上寫的這樣去做,去宣傳,反而讓這種本來要抨擊的現象更加嚴重!雖然我們自己都在這樣做……

跑題了,再回來“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上,它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說,自己家裡窮了,非常不受人待見,你去走親,親戚愛答不理,甚至非常嫌棄,為了面子著想還是不要去走親了,省的造成自尊心受到傷害。

而富不回鄉呢,倒是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發生的幾件事,那時候村裡比較窮,我家承包了魚塘,兩年後確實賺了一點錢,平時喝酒吃飯可能也表現的有點優越感!結果沒想到,某一天去魚塘一看,魚全死了,一檢驗,被人投毒了,還是劇毒敵敵畏。

有時候哪家富裕了回老家,很多人來借錢,不借給晚上往你家院子裡仍磚頭!想想大衣哥的事例吧,就因為自己出名了,結果很多人來借錢,最後不光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自己在村裡的名聲也臭了!所以,富裕了,就不要回老家了,除非你非常有實力,跟劉強東一樣,挨家送錢,說不定還有人針對人口多少應該多分少分而跟他生氣呢!

這本是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且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看到了其他的人受到了這種待遇,而擔心自己也會這樣,於是就採取了書中寫的策略。

但是我楊角風還是要抨擊一下,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人心本善。

我家裡窮了,我更需要親情,即使你給我白眼,我仍然要走親,除非你關門不讓我進!我富裕了,我仍然要回鄉,即使有很多鄉親們向我借錢,甚至有些小夥伴嫉妒而發壞,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生我養我的土地,能幫一下就幫,只管自己做,不用去管別人怎麼罵。

這只是大富,小富咋辦呢?

這個問題第一次讓回答過幾百個問題的小編楊角風陷入了沉思……

我叫楊角風,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此句和"窮在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有些相近的地方,講的是人如果窮了,最好不要走親戚,否則會遭到親戚的白眼和嫌棄;人如果有錢了,最好別回家鄉去,不然會因為滿足不了家鄉人過多的求助背地裡而遭人詆譭和謾罵。窮不走親相信大多數人深有體會,人窮了讓人瞧不起的滋味也曾激勵過不少人知恥後勇,窮則思變,不少人也曾因貧窮受到過傷害和打擊,正所謂人情淡泊,世態炎涼!富不回鄉,大衣哥的遭遇無不詮釋了這句話的真諦!其實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的有些嚴重,中國大多地方民情淳樸,好客喜朋,個別地方,個別人員不能善待親戚和他人的事情,不能讓大家一齊背了黑鍋!


知未是也


人窮了走親戚,一定會遭嫌棄;人富了回老家,必遭受疏遠。親情的冷漠,受不了。普濟都深有體會。

先說“窮不走親”。人窮了,養活自己都難,別說幫襯他人,這就是親戚嫌棄的梗。道理在於:①親戚之間,維繫關係既靠親情淵源,更靠經濟往來的平衡,逢年過節,家有大事,你來我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旦這平衡打破,也就是說你走親戚空著手,或者讓人明顯感到還有可能張口求救,帶來麻煩,不遭冷遇才怪;②人窮了,正確的辦法就是自救,想法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根本就不要想著別人的幫助。所以,越是困境,越要冷靜,依靠自己,儘量少走動,不讓親戚感到你是個麻煩。即便有親戚要幫襯,也要婉言拒絕;③沒有脫貧期間,親戚間必要的走動不可缺席,但要適當說出自己當下的情況和態度,便於親戚們的理解和欣賞。



再說富不回鄉。草根歌星朱之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沒出名之前全村人都嫌棄他:懶漢、笨蛋,只會瞎唱唱不會幹農活。一夜之間出名了,有錢了,全村人的態度也立馬有了根本轉變:這傢伙有錢了,發大財了,找他借去!好像朱之文靠他們才掙到錢一樣,理直氣壯上門借錢,還理直氣壯明不還錢。再者,平時大家都差不多,而你突然的一天回到家鄉,開寶馬穿阿瑪尼的出現在親戚朋友鄉鄰眼前,大家第一反應不會是慶賀你好福氣發財了,鐵定的想法是:你是回來奚落我們無能是吧!而且越解釋、給的禮物越多,被看不起的感覺越坐實。


其實“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魔咒是可以破解的。辦法很簡單,做到三點就行:①做好自己,坦蕩正派,熱心助人,人見不煩;②親戚朋友鄉鄰之間平時多走動,多溝通,多理解;③有了困難或大事,一定要隨時的讓家鄉親人們知曉,並且的要讓他們明白無誤的瞭解你的態度:自己走出困境的辦法和決心,自己富裕不會忘記家鄉的願望和想法。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說或說不明白,讓他們猜。這個“猜”才是造成“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現象的根本原因。


普濟


首先,窮不走親,窮了肯定招人厭啊,且不說你個人討不討厭,過的窮了你說什麼道理也會被人看輕,這一點就對你敏感的小心臟打擊不小啊。窮了自然身上可利用的價值就少了,自然會被人少了些殷勤招待啊,如果相比以前你有的時候,這又是一個打擊啊,咱又不沾人的,不求人的,又何必去轉圈去被人看輕呢?努力生活,過好了你身邊自然就熱鬧了。富還鄉,本身對自己來說是件榮耀的事,但會被鄉親看成一種炫耀的事來對待,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找到你身上,辦好了是你應該的,辦不了是你這人不地道,讓你辦點小事,你都不看面子,回來一通給你宣傳,說你這人不認人,一個村的找你都不好使。。。。惹一身麻煩,落一片不是,這就是為啥說的富不還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