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民宿讓中國人開始爲精神付費

《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民宿讓中國人開始為精神付費

《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

前幾年蕭清一直在做消費升級的創業,最近卻迷上民宿。他沒有加入上山下鄉的造房運動,而是做了一檔關於民宿的電視欄目《未來的老房子》。他笑稱,看遍千山萬宿,自然會有理想之所。訪談中,我們感受他作為民宿紀錄片的旁觀者角色的商業理性,同時也湧現出少有的民宿准入者的未來感性。

1

民宿、酒店和客棧的心智洞察

“客棧”、“民宿”和“度假酒店”,從生活方式的表述緯度,哪一個更精準抵擋消費者的內心?蕭清說,“客棧”,主客觀的潛意識在,無論你再怎麼營造家的氛圍,其實大家都是過客,短暫的停留,人生的重點在路上;“度假”,“假”都需要來“度”,這樣的人生註定是忙碌的,空白無意義的時光變成奢侈品,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你的人生註定是忙碌的追逐,我給你提供忙後的閒,強烈的人生撕裂感。從表達層面,我更喜歡“民宿”。“民”,迴歸平淡和平常,回到山水間的民間,成為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名利工具,“宿”,歸宿,停頓,靈魂和肉體的住所。民宿,就是做一回人,詩意地棲居一生。

蕭清說,很多民宿有了一定知名度後,都會刻意或無意地為自己貼上“度假酒店”的標籤,這一現象反映出了國民對“民宿”概念的模糊和民宿主對內在精神的迴避。

2

知識付費後,國人開始為精神付費

民宿試圖將星級酒店的硬件“高標”和文化服務的“非標”進行了有機生長,必然會推高民宿的成本,從而形成民宿的相對高價。

建築師馬巖松說,時至今日,城市的制高點、地標依然是宗教、資本和權力的象徵物,缺少對人和環境在情感上的關照。蕭清說,好的民宿能提供好的場景,讓人空靈找到內心。古人的“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看山、臨帖、刻竹、喂鶴,皆一人獨享之樂。”,忙碌的國人開始走向”自我“。

蕭清認為,知識付費為內容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民宿的高價其實是國民開始願意為精神付費為山水買單。 就像既下山創始人賴國平稱:“度假並非放縱,而是在假期中得看到一些未知,歷史的,外地的,他人的,自我的。我希望構建一個內觀式度假生活方式,我們努力在構建一個內向的設想,並設計服務內容去豐富這個設想。”

《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民宿讓中國人開始為精神付費

《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

3

民宿,不是設計生活方式,而是將生活方式變成生活

很多人說,民宿是消費升級的風口之一,蕭清認為這樣的表述並不準確。

第一,中國是否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有待商榷。蕭清認為,中國今年消費指數創十三年最低,消費者花在旅行上的收入佔比不會快速增加,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加理性,消費技能更加精明。

第二,不論中國是否迎來消費升級時代,民宿都要進行生活升級。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讓中國消費者的審美急劇提升,無法回到將就的時代,市場大洗牌波濤洶湧。民宿,作為生活場景的最好載體,無法迴避對生活方式的設計。

第三、民宿,不是要打造一種生活方式,而是要變成一種生活。”生活方式“只是一個概念,但消費者需要的是生活,嚮往的生活。

《未來的老房子》總製片人蕭清:民宿讓中國人開始為精神付費

《未來的老房子》第2季全球甄選中:國內首部民宿酒店紀錄片《未來的老房子》甄選99家經典民宿,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民宿主的一天,這是他們想象中的生活樣子,是我們常人嚮往但沒有抵達的彼岸。以未來作為深入思考點,關注城市人的內心深處,我們是誰,我們能留下什麼,我們要怎樣的時光。如果你認為你的民宿很拽,可能推薦給我們,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老房子”。

安家融媒將持續關注中國精品酒店、短租民宿、主題客棧、度假村等居住業態的發展與走向、採訪及合作聯繫:18046511338(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