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文/唐燕飛

他戴著一副文質彬彬的眼鏡,酷似楊洋的顏值讓他容易在別人眼前一亮。不過這個走在上海街頭的大男孩選擇了一條“泥濘”的路,去鄉村創業。

他帶領來自全國一線城市的高中生們,寒暑假去中國國家級貧困縣裡搞鄉村文學、做社會調研,不僅讓城市裡的孩子見到了原汁原味的鄉野生活,還給鄉村保留非物質文化、獲得造血商業途徑提供了機會。

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一站到底》以顏值和實力成名

汪星宇第一次成名是綜藝節目《一站到底》名校爭霸賽。在諸位來自世界名校的對手中,來自紐約大學的汪星宇表現格外出色,不僅是他答題時那份贏得輕鬆的自信,還因為他陽光帥氣的鮮肉級顏值。

汪星宇,曾獲復旦與上海交大保送資格,後通過自主招生“千分考”進入復旦大學國政系就讀,現求學於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研究領域為中美關係與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理論。

畢業後找工業也是一帆風順,汪星宇表示曾拿到國內某知名航空公司的國際管培生的Offer, 25萬起薪,3年升到副處級。

從紐約到中國農村

不過原本可以踏入外交等高大上領域的汪星宇,畢業後卻選擇了“土得掉渣”的工作。一個原本習慣了穿最新款潮流服飾的紐約男孩,如今長期在湖南湘西農村生活——住在豬圈隔壁,用炕火取暖燒水,吃著發黑的豆餅,沒水了一星期不洗頭,每天睡在石板床上,彷彿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智齒髮炎、手骨骨折、食物中毒都不幸感受過。

一年前他還在紐約讀研,再早幾年,他揹著雙肩包遊遍大半個歐洲,如今卻在中國最貧困的鄉村之一紮了根。這種選擇,對汪星宇來說,彷彿是遊遍世界後的必然選擇。

“出國了之後經常有小夥伴問我,中國是怎麼樣的?我說不清楚,因為我腦海中只有北上廣深,還有上海的一些郊區。”

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他去過美國、歐洲風景如畫的農村,那裡有著現代化的設施和理想國般的生活。美國的農民往往有廣闊的農田、發達的公路網,大房子裡放著農用機械,他們有田間管理知識、有農作物供銷商,不用起早貪黑就可以過上小農場主的生活。汪星宇曾懷著“農村很美” 的想法想做一些和鄉村有關的事,專門幫助中國農村農民賣土特產的社會企業“黑土麥田”吸引了他的注意。加入之前,汪星宇獨自背起行囊,跑到這家公司正在進行中的一個項目現場去調查。於是他到了湖南湘西花垣縣夯來村。

想讓孩子們記得住鄉愁

“第一次去湘西是碩士一年級的暑假,當時在考慮畢業之後是否要去做兩年的鄉村工作,瞭解一下自己的國家,所以去了雲南和湘西的一些村子,看了美麗中國和黑土麥田的項目點。當時對鄉村的印象很好,雖然一些村子的條件不好,但是老鄉們都特別熱情,生活簡單,但是樂此不疲。”汪星宇說道。

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坐一晚上火車到達湖南懷化,再從懷化坐大巴車一路顛簸到了村口,汪星宇感到了自己身上帶有城市標籤的衣著與這個落後而美麗的鄉村格格不入:扶貧的方式一直是幫助鄉村賣土特產“走出去”,但鄉村的價值卻沒有被外界發現。雖然中國已經有了“西遞宏村”這樣美麗的鄉村名片,但是對汪星宇這樣典型的城市男孩來說,中國鄉村是陌生的、有隔閡的,許多高中生、大學生參與援非國際項目,但對中國土地上絕大多數輸送農作物與人才的鄉村並不瞭解。鄉村為城市輸送了勞動力和原材料,許多鄉村卻變成了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的“空心村”。

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汪星宇創辦的“鄉村筆記”公司,發起鄉土研學項目,希望讓城市的孩子打開鄉村視野,讓鄉村的發展得到城市更多支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叫“豐年足客留雞豚”。他們帶學生去的都是國家級貧困縣的鄉村,學生們一去,就把老鄉多年前開的廢棄客棧重新開張。他們從常德桃源沿著沅江往上,重走沈從文先生鄉村散集路線。一路上住在國家級貧困縣老鄉家裡,瞭解中國最真實的鄉野,寫作鄉土文學。將為初高中階段學生提供“鄉村場景下的教育服務”,順便,改變鄉村“一點點”。雖然不乏商業價值,但汪星宇的公益夢想是支持他走出這一步的原因。

有學員表示,她住過魚排,和老鄉們一起去趕過集,看到了中國的另一面。這無論是城市生活還是旅行都很難體驗。還有學員表示,他們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鄉村是一片藍海

許多就讀於國際中學的孩子到了寒暑假,會去美洲、歐洲、澳洲做志願者,這對他們申請海外留學的社會實踐有加分。為此,家長們花費不菲為孩子們去非洲保護野生動物、去非洲援助當地人蓋房子、去歐洲照顧殘疾人。然而這些實踐經驗許多都流於功利的目的,為了拍照和簡歷而去並不熟悉的遠方。

但孩子們對城市郊區的農村卻並不瞭解,他們可能春節下鄉去親戚家拜年,但對鄉村的生活方式、經濟水平、建設痛點無法通過實踐瞭解。這些孩子將來在職場上也會成為基層建設的設計師、研究鄉村市場的企業管理者、調查農村問題的學者,為什麼不能在中學時期就培養他們對鄉村生活的敏感和認識呢?汪星宇一算,比起花上四五萬元去非洲,從上海去湘西農村參與實踐的費用只需要五千元,而且對中國鄉村認識得更深入,能在未來提出更實際有效的鄉村問題解決思路。

於是,汪星宇和他的團隊組織了第一批上海學生到鄉村去體驗民俗、經濟發展調研和鄉村文化互動。邀請高校名師指導學生進行田野調查、鄉村發展設計。不過,這份和農民打交道的工作並不比外企白領輕鬆。與湘西農民打交道,困難重重。湘西方言不容易聽懂,農民又大多不太擅長說普通話,汪星宇帶領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每天伴著豬叫聲、合著動物糞便味兒入睡,還要給學生們講鄉村調研的種種方案。

最紅畢業季:復旦的學霸去鄉村創業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嗎?

談起湘西農村和國外公益活動的區別,汪星宇說到:“我覺得去國內鄉村和出國做公益都是很好的,沒有孰高孰低孰優孰劣,但國外公益活動更多的是國際義工情懷,而去中國鄉村是完善我們的自我認知。”

“教育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鄉村是一片藍海,我們在鄉村和教育做over cross,和國家的大政策是相關的。鄉村保留了傳統文化的根。”汪星宇對自己的創業未來很有信心。

目前鄉村筆記公司駐紮在上海五角場騰訊眾創空間裡。“目前公益並不是純粹接受支持和幫助,而無法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目前社會進步一些公益項目也有了商業價值,我們願意用一些硬件條件和資源經驗去幫助他們。”上海騰訊眾創公司黎總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