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空巢老人進養老院無人照看,你覺得老人可憐嗎?

ANIN不忘初心


養老近年來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是對於題主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外人實在無法評判到底誰對誰錯,每個人對這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們既不能道德綁架,也不能忘記回報父母。

在我看來,老人是可憐的,但是老人的可憐之處來自於兒女的不孝順,而不是因為老人沒有帶孫子。

兒女孝順父母是源於父母對自己生養之恩的報答,無論父母幫不幫助自己帶孩子,於法於情,子女都應該孝順父母的。

人的一生就這麼長,父母年輕的時候要照顧你們,老了還要照顧你們的孩子,孫子長大了,自己也沒有力氣了,換了是你,你願意過這樣的人生嗎?事實上,父母確實沒有義務照顧孫子孫女,幫忙照顧是情分,但如果就因為父母沒有幫你照顧孩子,就對父母不聞不問,逃避孝順父母,這樣的做法為免讓人心寒。

父母也有自己選擇如何生活的權權利。父母不是你想索取就索取,想拋棄就拋棄的。

於父母而言,自己辛苦一輩子為兒女操碎了心,年老了兒女卻對自己不聞不問,這樣的晚年無疑是悲涼的。但是通常父母都是比愛自己的孩子更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不然為什麼很多老人總是不斷催婚催生呢。

不是老人,沒有到那個年紀,沒有那種經歷,所以我不知道那些不幫忙照顧孫子孫女的父母的想法。也許他們也需要時間去實現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夢想。但是,如果老人不幫忙帶孫子孫女,那對他們肯定沒感情,所以不怎麼會來看她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於老人而言,如果自己的兒女實在無暇自己帶孩子的話,老人怎麼說也應該幫一幫的,至少孫子孫女剛出生的時候應該幫忙帶的,如果父母不幫帶,夫妻兩人還得有個人專門在家看孩子,少個人掙錢,生活壓力就會更大。

特別是兒媳婦會有所埋怨,也會影響夫妻感情,等老人養老時就容易遭受冷待遇。雖說照顧孫子不是老人的義務,但是有哪個父母願意看著自己孩子吃苦,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總是能幫就幫的。

於子女,不能把養孩子的責任推倒父母身上,自己要承擔的責任不能推脫,無論是撫養自己的孩子,還是贍養自己的父母。

於父母,對孩子不應區別對待,不論是親孫子還是外孫女,都是自己兒女的後代,應該一視同仁,有能力的時候幫忙照顧下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的孩子今年18歲,過幾天即將參加2018年高考,他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夫妻倆就沒有讓老人帶過孩子。我想從為人子女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1、父母撫養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他們老了就應該歇歇,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夫妻倆在我愛人修完產假後,就請了一個親戚來帶孩子,每個月給工資,直到孩子幼兒園畢業。我們每個週末會帶孩子給爺爺、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孫弄怡的快樂,又沒有陷入整天帶孩子的辛勞和疲憊中,這個結果今天看來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親,得到的關心和愛並不少。我們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投入的精力,也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參與他的成長,對他成長中的問題更有了解,可以給出適當的建議,幫助他一天天進步。

有時候,看見路上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輩騎著自行車、電動車送孫子輩上學,會心生同情,辛苦一輩子,居然沒有盡頭。帶孩子的辛苦,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不會有真正的體會;沒有獨立、認真帶大孩子的,不會有深刻體會。父母的責任是帶大子女,而孫子輩成長的任務,不是他們的義務。如果有條件,或者即使條件比較難也盡力去克服,讓辛勞一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度過一個較為輕鬆快樂的,而不是任務重重的晚年,這就是孝順。

2、父母不帶我們的孩子,絕不是我們不孝順、不盡法律義務的理由。

我看到這個問題下,有的回答有著很奇怪的邏輯:如果你不幫我帶孩子,將來你老了,別想我伺候你。

這是一個於良心,於道義,於人格,於法律都過不去的邏輯。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但絕無必須養育孫子輩的義務。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是因為他們盡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道義和法律的要求。把自己帶孩子的義務,交給老人,這本身是轉嫁義務,是逃避責任。用討價還價的方式去威脅父母,良心、人格、道義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將來不贍養、伺候年邁的老人,還會付出法律上的代價,最終親情盡失。

我們在社會中與人相處,有個很好的識人原則:孝順的人,好相處。因為孝順的人,能理解別人的付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這樣的人大多真誠可信。所以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如果你耳聞目睹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最好及早遠離。試想,一個人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還會對什麼人好呢?

3、如果一個大家庭比較大,老人帶孩子會引發諸多家庭矛盾。

關於帶孫子輩還是外孫輩,帶男孩還是帶女孩,帶哪個孩子的孩子,引發的家庭矛盾還少嗎?如果都帶,老人的體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帶其中一部分,又會導致子女間的互相比較,分出親疏,明著暗著較量。老人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嗎?一個大家庭還有其樂融融的氛圍嗎?

而如果一個大家庭形成共識,老人不必帶任何孩子,這種相互比較的矛盾就不會存在。從老人的角度來說,對外孫輩,孫子輩,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質上一視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選擇,也是最聰明的選擇,最和諧的選擇。可以這麼說,有些帶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處理不善的因素。

4、我們老的時候,不會要求孩子給我們養老、伺候,帶不帶孫子視體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諧的關係,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間,有一定距離的關係,所以有“一碗湯的距離”這種說法。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我們老了,無論從現實角度還是認識角度,獨生子女都無法去完成伺候幾位老人的任務,這些任務將來必定會交給專業的社會機構,養老將是未來一種理性的、龐大的產業。

對於孩子的孩子,我們會視自己當時的體力精力而決定是否參與孫子輩的撫養,但絕不會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我們的孩子也絕不能提出必須這樣的要求,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共識會越來越多。

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給出空間、時間,才是維繫良好關係的原則,這個原則不僅僅適用於家庭,它對所有的社會關係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就是因為它有這個原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為它違反原則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資料中介紹了老人養育了4個兒女,兒子、女兒都在外地工作。以前兒子需要他們邦忙帶孫子時,老人沒有答應。


現在老人七十歲了,成為了空巢老人,住進了養老院。兒女們忙於工作,沒有來照看他們,養老費用都是兒子轉過來的。


從上文資料中可以看出,兒子贍養了老人,但沒照看老人,老人確實有些可憐。對此事的看法:


1. 老人沒義務帶孫子


老人沒有義務替兒女帶孩子。老人身體好,自己願意帶就帶,不願意帶也不能指責他,因為老人是沒有此項義務的。



文中提到老人有4個兒女,如果都要老人帶的話,肯定會累成牛。如果帶這個,不帶那個,兄弟姐妹會說老人不公平。


2.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老人無論帶不帶孫子,子女們都要贍養老人。


贍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當然,贍養也不是要兒女們每天守護著老人。但兒女們一定要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


3. 老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空巢老人可以請保姆,或上養老院,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同時,老人們也要改變舊的觀念,不要認為在養老院養老,就是子女對自己不孝順,或是子女拋棄了他們。


4. 兒女抽時間回家


從文中得知,老人的子女們都在外地工作,不可能做到經常回來。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較大,兒女們在外打拼也不容易。


雖然兒女們不能常回家看看,但多打打電話,或節假日回來還是可以做到的。父母含辛茹苦帶大兒女,現在一天天老去。兒女們不要等到子欲養,母不在了,而遺憾終生。


認識二位老人,他們也是二個兒子,一個在國外,一個在本市。老人之前對養老院是非常排斥的。老人的想法是,他們有兒子,如果去養老院,有失體面。


別人會認為兒子不孝順,不要他們了。老人也曾請過幾個保姆,因老奶奶要求過高,不能如願,最終以辭退告終。


兒子們見請不好保姆,決定陪著老人去老年公寓體驗生活,親眼看看老年公寓的真實情況。


一家人來到了醫養一體的老年公寓。公寓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離公寓不到100米,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



公寓裡的衛生間、臥室床頭等等到處都裝有緊急按紐,房間的設施都是依照老人的需求設計的,並且,24小時都有護士隨喊隨到。


在我看來,養老院其實就是另外一個家。老人們不過是搬了一個新家。在新的家裡,不用自己買菜做飯了,有專人時刻關照。這比兒女們一週來看望一次,或天天打電話問侯,更好,這也比保姆照顧更專業。


老年公寓,還有老人們自己組織的唱歌隊、跳舞隊、詩詞隊等等,老人們在這裡,可以結識新朋友,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


經過體驗後,二位老人愉快地住進了老年公寓,兒子們也可以放心了。


現在,社會漸漸步入了老齡化,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問題。而像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老年隊伍。更重要的是,像醫養結合、條件好的公寓,價格昂貴,只有少數的老人可以住得起。


如果社會能多關愛老人生活,能投入更多資金,建更多、更好的醫養一體化公寓,讓大多數老人都能住得起,能夠在這裡安享晚年,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最美畫面了。


幸生


老人帶過的孩子,這個孩子未必會在老人老了以後就會盡心盡責的,關鍵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在老人的兒女身上,他們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左右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多個子女,可以說4-5個孩子的家庭是非常多, 等到他們遲暮之年的時候,子女再組建自己的家庭以後,就到了這個獨生子女政策執行的時期了。那個時候老人帶哪個孩子不帶哪個孩子,也不完全是老人說了算的。大家都說養一個孩子跟養幾個孩子一樣,其實還是不一樣的。我們人是有思維的,是獨立思考的生物,人有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父母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怎麼樣,肯定一定程度上說會影響人的行為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正因為人是人,而非神,才會有這些所謂的空巢老人問題。

我覺得有的老人不可憐,有的老人很可憐。這話怎麼說呢?

我家有個遠房親戚,居住在帝都,老兩口活到了90多,孩子們基本上都不在身邊,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是老人在家有自己的事情做,以前能出門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出去鍛鍊身體,後來爺爺他耳朵聽不見了,出去不太方便,兩個人就在家相依為命,爺爺會寫字畫畫,奶奶養花看書,生活很是自在。孩子們定期回來看看他們,也給他們一些錢,怕他們不夠花。幾年前我畢業去看望了一下他們,我感覺他們還是比較幸福的,可能孩子們不在身邊有點孤獨,但是兩個人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愛好什麼的,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還有一家遠房親戚,孩子很多,子孫後代得有好幾十口人,可是爺爺最後死的時候都沒人管,儘管是在家,但是是在家裡的棚子裡,不是在自己家的暖炕上。病的時候兒女們也沒有人給他請醫生,那麼多兒女,而且孫子輩也在他們身邊長大。

我自己呢,我感覺還是挺好的,雖然我家是有點重男輕女的,但是我覺得我奶奶一直在上學時候管飯,儘管重男輕女,偶爾有矛盾;儘管我一直在學校裡,但是我奶奶爺爺有事的時候都是我在身邊,哥哥們儘管小時候被爺爺奶奶照顧,但也沒有陪伴他們在他們身邊。我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就是,無論長輩做過什麼,我們都無權評論,父母養大我們就盡了責任,沒有義務為我們做其他的,做了是情分,不做也應該的。所以我對我奶奶爺爺姥姥姥爺都是一樣地親近,現在工作了很忙,但是也是定期看望,定期照顧。

所以老人可憐不可憐,不在於下面的孩子們,在於世代的教育,在於自己兒女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老人的兒女如果總是這樣攀比、不平衡,老人就算是做得再好,也無法做到老有所依的。

現在國家進入了老齡化高速增長的時期,有關空巢老人的矛盾也會日益突出,但是請不要凡事直接見罪於他人,還是多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好一個父母,做好一個子女,如果自己做得有不好的地方,那麼也要多多體諒別人。若想使得幼有所養、老有所依,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發展問題可以解決的,還是一個教育跟國民素養提升的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人間遺憾不要有了,但是也不要因為父母的過失而見罪於他們,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青春海邊小腳丫


其實,對於贍養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這些都明白,可是需要我真情付出,我做不到,我能做的僅僅是因為義務,沒有感情!剛生孩子的時候,公婆重男輕女,月子裡孩子都是我自己照顧的,那時候是剖腹產,也沒什麼經驗,孩子又因為是人工餵養的,經常會被我喂多的導致消化不良,每隔兩三小時起床衝奶粉洗奶瓶換尿不溼,基本上就沒睡過好覺,月子裡吃的也不好,婆婆不怎麼管,經常餓肚子,老公只能買些零食給我墊著,房間裡的衛生也是自己打掃,導致後來肚子疼惡露不盡。再後來孩子漸漸大了,想讓婆婆幫忙帶著,我去上班,婆婆不願意,每天麻將跳舞,還專門報了個拉丁舞班,也一直就沒有工作了,孩子小的時候我真的就跟一大媽一樣,樓下的鄰居看到都吐槽我還不如我婆婆講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婆婆要去給她孃家弟媳婦照顧孩子,她要生二胎,臨走的時候跟我說,是照顧個月子後就回來,後來卻不是,讓她回來帶孩子,我上班,她在家又哭又鬧的,說我們這樣,她沒法跟她孃家做親戚了,她還是繼續照顧她弟媳婦一家四口,她自己都說,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做飯,炒菜,他們家是早上吃飯,然後送大侄女上學,中午準備好午飯,接侄女回來吃飯午睡,午睡前帶她洗澡,下午送侄女上學,回來帶小二寶,晚上繼續忙碌,帶著侄女睡。我公公就在家,美其名是給我們做飯,結果沒做兩天,就在家鬧,說“我坐月子沒給我婆婆開工資,他們沒義務給我帶孩子,誰的孩子誰自己帶,他們老了也不要我們養,至於帶侄女侄子,是因為侄女侄子在他們老的時候會比兒子對他們要好……”

我公公也就在家做個午飯,早上他都睡覺,因為頭一天晚上會熬夜打麻將,晚飯一般我老公下班回來,他給我帶孩子,我自己做。就這樣吵鬧完了後,實在是沒辦法再一起生活了,就分家了,現在我們都在孃家吃住,孩子放在孃家小區的幼兒園,我爸媽幫我搭把手,我跟我老公上班,孃家跟婆家走路十分鐘的腳程,我公婆從來沒來看過我女兒,連電話也沒打過,過年我們會在一起吃個飯,平常不聯繫。前年我生病住院,他們沒露過面,我女兒也是我爸媽帶著,後來出院回家靜養,身體還沒完全恢復,要定期複檢,剛好趕上我妯娌生孩子,我公公竟然打電話要我去服侍坐月子,真是呵呵……他們才52歲,又不是七老八十,沒問過我身體好沒好,就讓我去照顧月子了,我老公讓他自己給我打電話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他們現在照顧我小叔一家,小叔脾氣不好,孩子從月子裡吃喝拉撒睡都是跟著我婆婆,小夫妻倆跟沒孩子一樣的吃喝玩耍,連他們自己睡的床單被褥都是我公公洗,現在真的應了一句話“惡人自有惡人磨”!

我想,等他們老了,我不能阻止我老公去盡孝,但是我做不到自己去摒棄前嫌的盡心服侍,我還沒那麼聖母,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我老公也說過,不會怪我!如果我以後做了婆婆,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盡心盡力的幫一把,自己從那裡過來的,知道其中的酸楚,都是人心換人心!


花開半夏54373716


如果單看題目,很多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是老人活該,年輕時不付出,年老了沒人照顧也是應該。

可我在仔細看了看介紹後,反而十分理解兩位老人的做法。事到如今,只能說明兒女們不孝順。

我從以下幾點來闡述自己的看法:

1,從法律上講,沒有規定要求老人必須替子女

照看孩子。相反,如果子女不贍養老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

2,從情理來看,父母拉扯大四個子女,為其操勞半生已經是最大的恩情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為什麼做子女的非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犧牲父母的自由和人生之上呢?別拿生活壓力大做藉口,誰的生活容易?

3,從避免家庭矛盾來看,老人有兩兒兩女,十多個孫子外孫。如果傾盡全力幫助子女們照看孩子,不但會完全佔用本就所剩無幾的退休時光,而且還容易被子女挑刺認為偏心。不但日益衰老的身體受不了,心裡也不該承受那些無謂的煩惱。老人與其出力不討好,還不如一致對待,最起碼落得清淨。

4,站在培育子女角度看,最好的關愛是陪伴。父母的陪伴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陪伴是不同的,而且兩代人教育理念也不同,很多婆媳矛盾的根源就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拿工作忙做藉口,陪伴孩子的成長最重要。錢可以少賺一點兒,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有句話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們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我們也終會老去,想想你現在養一兩個孩子都這樣艱難,那父母養大你們四兄妹是何其辛苦?你現在怎樣對待父母,你的孩子將來多半會依葫蘆畫瓢。

父母能把自己拉扯大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多想想怎麼讓父母安享晚年,而不是一味索取,一味比較,最終讓親情淡漠,讓父母的晚年淒涼。

做子女的,切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落在自己頭上。真到那時,悔之晚矣。


夜雨如書


這個問題我想站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老人進養老院,兒子忙不看望這本身就不對,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其實,換個角度想,兒子為什麼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我想除了一些所謂的白眼狼之外,其他的不外乎就是兒子與父母之間有隔閡,或許是利益之爭,或許是情感的偏袒等其他原因。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兒子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從道德上講是無徳之輩才做出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天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無不是,可再怎麼樣都是父母養育長大,於情於理都應該盡兒子之孝。

說可憐,怎麼說呢?起碼養老院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比起一些農村或偏遠地區的一些老人,條件已經算不錯了。有很多農村老人,或者孤寡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都不知道靠什麼來保證!

從法律上講,兒媳婦確實沒有義務去贍養公婆,但是從情理上講,一般人都會做到面子上過得去。剛結婚生孩子,確實小夫妻面臨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孩子由誰來帶?如果公婆在這個時候能夠體諒一下自己的兒子媳婦,畢竟孩子不是媳婦一個人的,幫帶孩子也不是僅僅幫助媳婦。在最困難,最需要人來幫助的時候,公婆袖手旁觀,那麼在媳婦心裡難免會有很多疙瘩。這就為老人以後的養老埋下了隱患。

我見過很多老人,他們會說:我老了不需要你來養我,當然這話是說給媳婦聽的。從我自身而言,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說心裡話,我自己的父母我不要求另一半去怎麼照顧,但是他的父母,同樣也不應該道德綁架,因為自己受過的苦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至於真正到了那一天,我連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坐視不管!

在很多公婆的心裡,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孩子好像是媳婦一個人的,到了想收穫的時候了,才想起來孩子是他們家的!

付出都不見得有回報,不付出想要有回報,那麼這本身就是一個諷刺!

題主提出來的,年輕時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在老了住養老院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很可憐?這個問題,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誰覺得可憐,就把同樣的事情甩給他,不要道德綁架任何人,因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多了去了!


愛笑蘇小妹


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送進養老院?面對這種想法的年輕人們,我真的很想問一下,你們是誰帶大的?是你們的父母吧?既然你們是你們父母把你帶大,照顧大的,怎麼你們的孩子就必須還的由你們的父母照顧你們才能反過來在你們的父母老的時候你們才進行照顧?

按著你們的算法是不是說老人得照顧好你們兩代人你們才能反過來照顧你們父母這一代人?這是什麼狗屁邏輯。憑啥就得你們的父母需要照顧兩代人才能換來你們反過來照顧你們的父母這一代人?難道有這些想法的年輕人們,你們小時候都不是你們父母照顧和愛護長大的?鳥還反哺之心呢,這些有這種三觀和想法的人不覺得羞愧?



還有支持這些想法的人,我也要問一下,你們是誰養大帶大的?是你們的父母。既然是父母把你們辛辛苦苦扶養長大,你們就應該反哺父母的愛和照顧,來照顧父母。父母養你,你照顧父母天經地義。憑啥要求父母必須的把你養大之後繼續養你孩子,用兩代人的照顧來換取你們來照顧他們一代人?還好意思用這些毀三觀的邏輯來指責父母不照顧孩子,把不孝的行為說的振振有詞。不孝就是不孝,還為自己的不孝找各種理由來掩蓋。有這種想法的人們,還是想想你們小時候父母是如何陪伴你們度過的美好童年,是如何的為你們的成長細心照顧的。人要知道感恩,感恩父母把你們養大。好好照顧你們的父母吧。不在在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到了父母不在的時候才知道後悔。


小區物業人


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空巢老人進養老院無人照看,你覺得老人可憐嗎?

就本題中所提到的70歲張老太太來說,我都為她感到非常不值。

一是她含辛茹苦養大了2個兒子和2個女兒,結果還把她送到養老院,讓她當空巢老人,並且很少有人去看望她。

二是所謂的風俗讓人非常費解,說什麼女兒可以不侍候老人。現在男女都已經平等了,不只是權利方面,還有義務方面。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看來這兩個女兒就是例外了。

三是老人不給帶孫子,怎麼也成了一個藉口,我覺得更是費解。雖然說兒女都希望老人能夠幫襯一下,帶帶孫子,可是這個方面也要理性看待:一者,老人帶孫子沒有義務;二者,老人幫你帶孫子,也要看現實情況,比如有沒有條件,有沒有能力;三者,老人把兒女拉扯大就非常不容易了,為什麼還要不斷地壓榨父母?

四是對於這位老人的四個子女,我覺得有關組織可以出面進行干預,要找其兒女進行談話或提醒,應該要承擔看望母親的義務。

另外,我以為,像這種不肖子女,也是可以考慮納入信用黑名單制度的,並且可以將他們的行為向社會曝光。

最後,我也想奉勸這四位子女,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在你們的子女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說不定到你們老的那一天,也會遭遇如此的報應。


碧翰烽


關於老人養老,也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只要有人瞻養,這樣的老人都是幸福的。至於住了養老院和很少有人來探望,也並不一定是子女不孝。現在的社會和以前的農耕社會不同,要求四代同堂,兒孫繞膝恐怕很難。本問題的張阿姨住養老院,讓我看來就很不錯,有這樣的經濟能力,都是幸運的。子女,孫子輩來看看也是應該的。但,如果在外地工作,來一趟也不容易。據說張阿姨當婆婆時不帶孫子,才落的這樣結果。其實,兩者不一定有因果關係。確實有的人孩子多,下一輩出生挨的緊的話,真的無法帶。給誰帶,不給誰帶?兒子們可能沒意見,媳婦們可就不行。所以,有的婆婆乾脆都不帶,以示平等,也是有的。

大多數的婆婆都是帶孫子的積極分子,有時婆媳關係不好,也不能影響帶孫子的熱情。但,也確實有的年輕婆婆有自己的生活是拒絕帶孩子的。本人就見過有這麼一位年輕婆婆,男人死的早,人家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經常要找老公,平時要打麻將。每天要吃三兩肉,喝半斤酒,吸一盒煙,很潚灑。孩子肯定是不帶的,但人家的兒子很體諒母親的不容易,還是很孝順的。看來,帶不帶孫子,和看不看,孝不孝老人沒關係。

張阿姨的情況我看就沒有孝不孝的問題,只是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回來一趟不容易。而且,張阿姨的兒子也都50多歲了,這個年齡精力已有所不濟,可家庭的責任卻有很多,顧不過來也是有的。這樣的家庭4個孩子,十幾個孫輩,由於都在外面,尚且顧不上看望老人,可見,我們今後會遇到更多這樣的問題。如獨生子女,二人要面對4個老人,又在外地工作,會是怎麼一種情景?經常回家看看,哪怕不捶背,不洗碗都是很好的。但,職場競爭這麼激烈,能允許嗎?哪就只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話雖這樣說,我還是要亮明自己的觀點,當婆婆的,還是要好好帶孫子。做子女的還是要經常回家看看。真的一時顧不上,打個電話或視頻上見面,總是可以的。所幸,這是個資訊交通發達的時代,無論在哪兒,大多都能早發夕至。不過,絕不能弄成不看孫子,就沒人來看這種事情,那豈不成了報復,因果報應這種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