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如何升级

早在工业4.0这些战略发布之前,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早已为业界所熟知。往往很多企业在提及这些概念时,容易将这些概念混为一谈,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之间到底是否可以互相替换。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面对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革新浪潮,德国人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人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回流计划,中国加紧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并于今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些战略的核心都是利用新兴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工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进而提升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德国工业4.0的两大目标是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产、学、研、用多个层面的联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系统的复杂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德国“工业4.0”是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等联合发起的,工作组成员也是由产、学、研、用多方代表组成的。因此,“工业4.0”战略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积极响应。事实上,发达国家重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扩大市场,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实现技术领先。

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生产设备、生产资源、生产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制造,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感知、分析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因此,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方面的问题,以期望借助标准实现市场领先。

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如何升级

标准作为技术规范的参考体系,或者作为不同技术间相互比较的工具,相互兼容的接口,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提供上,减少复杂多样性和不匹配等传统范畴。

可以说,自工业革命以来,标准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准化让代表规模经济的大批量生产得以实现,标准化让市场公平有效地进行交易。标准已经成为制造业中普遍的基础设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经济。

国内外现状:

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如何升级?对于像美国、德国等国家来看,他们更有条件实现“智能制造”。德国发挥其传统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的优势,可以创造一个高度灵敏、高透明度和高整合度的智能生产系统;美国发挥其传统信息产业的优势,可以实现从设备、系统、集群到社区智能化的有效化整合,为用户提供全产业、全寿命周期的服务。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产品和使用群体,可以实现从使用端来创造价值(利用使用数据量,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关注点仍然停留在解决可见的问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