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前陣子,呼朋引類去了趟雲南西雙版納玩,住在版納州府景洪一家小賓館。這家招牌自稱為客棧的所謂民宿,實質上是包租了人家一棟新建樓開的,完全就一副城市賓館派頭,至少裝修和服務不比南寧一些三星級賓館差,但價錢要便宜一半(順便說一句,在雲南幾天,我們住的地方都叫客棧,但裝修服務都不比廣西的賓館差,而且便宜,因為是淡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二十多間客房,居然還提供自助早餐。第二天早上到餐廳一看,有米線、稀飯、包子、油條、蛋糕、紅薯、芋頭和小鹹菜,居然還提供了一剖為二的煮雞蛋。雞蛋拿完了,有人會再煮幾個拿過來,也算盡心供應了。

到了雲南尤其是南部,早餐吃米線的話,恐怕沒人反對。就像到了廣西,大部分人的早餐,就是一碗米粉打發,基本上可以視為天經地義。我們住的這家店,米線只提供一種,現燙。灶臺上燒著一鍋滾熱的水,把旁邊竹筐裡裝著的米線,拽一團塞進一個鏤滿孔洞的金屬筒中,放到水裡燙一二十秒鐘,提起瀝乾水倒入碗。旁邊有個托盤,盛著配料和菜。菜只有雞丁或瘦肉丁炒的醬,炒蘿蔔乾,炒酸菜末,算是兩葷兩素。配料倒是妙不可言,除了油鹽醬醋,還有辣椒醬、醃鮮辣椒、腐乳、蔥花之類,整個加起來是一副鹹辣鮮味,起碼極合我胃口。燙好米粉,自行加菜和配料,直接拌勻了吃也可,不想吃乾的,旁邊還燉著一鍋濃郁的雞湯,加好料後再倒勺湯進去,就變成湯米線了。

這副流程,和廣西吃米粉完全一個樣。廣西賓館飯店裡供應的自助早餐,所提供的米粉,除了炒粉,也是這樣是燒一鍋水熬一鍋湯擺幾個小菜和調料,恭候著客人隨時選用湯粉,可以自己燙,也可以讓師傅幫燙好。唯一的區別,就是廣西所有賓館早點提供的湯粉,形式整齊漂亮,吃起來感覺像渣。而我們在景洪這家民宿吃的,看起來倒有點像鎮街排檔,但味道讓人叫好。

我弄好米線,四處張望找座位的當兒,猛聽到同來的一位大姐正在高聲打電話,告訴對方過橋米線味道有多美味,追問人家是否後悔不一起來。我趕緊找了個她看不見的角落坐下,主要是擔心她要拉我作證,這過橋米線味道有多好。這米線味道好我也很贊同,問題在於這不是過橋米線。我這個人撒謊又不太在行,年輕時騙騙小女孩還可以,到這年紀騙女人都騙不動。而且,聽她口氣真的不知道過橋米線是什麼,還在一板一眼跟人家說她眼前這碗過橋米線調了多少香辣的東西——一路上我盡跟她普及雲南米線的常識,估計她根本就沒聽進去,說不好米線這個概念還是從我這裡得來,追究起來我還要承擔素質教育效果的責任。

說到這裡,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雲南米線很出名,雲南的過橋米線很出名,但云南的米線大多數是不過橋的。這算是常識,但若非親見親嘗,可能會有人缺乏常識。其實邏輯也很簡單,就像山西面條很出名,山西刀削麵也很出名,但不是山西的麵條都叫刀削麵。有次集中改個稿子,時間很緊,我提議中午就近到旁邊山西面館吃點算了,有個南寧仔馬上附和:“吃刀削麵?好吃呀!”

米線,是以稻米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同麥子加工成的麵條一樣。大米打粉或磨漿,熟制後壓榨成粗細不等的圓形粉條狀,或切割成長薄窄的片狀(如同麵條裡的寬面),吃時再加菜和配料稍作加工即可。這東西,全國但凡有的地方,都叫它米粉,唯獨雲南,卻叫作米線。1990年代中期,我曾得過一個美差,陪著兩位阿姨,首次到了雲南玩。那時候一般賓館很少帶早點,每天早上接待我們的老鄉都來帶我們出去吃早點,每天的早點都是米線。阿姨嘀咕,這不明明是米粉嗎,怎麼又成了米線了?我一本正經地告訴她們,話不能這樣說,人家昆明人去了桂林吃米粉,也覺得奇怪,這不明明是米線嗎,怎麼又說是米粉了?

廣西是食用米粉十分廣泛的省區,做米粉的方法千奇百怪,但初來的外地遊客,就只會按圖索驥,開口就找找桂林米粉、螺螄粉、老友粉。以類似的分類,雲南米線做法的花樣之多,不亞於廣西米粉種類之多。但不明就裡的外地人到了雲南想吃米線,開口可能便是過橋米線。就像螺螄粉、老友粉是米粉而米粉並不僅僅只有這兩種一樣,過橋米線是米線並不意味著米線就是過橋米粉。把樹林當成森林的事情,連很多大哲學家都經常幹。

一言以概之,過橋米線只是米線的一種烹飪形式而已,源於滇南紅河州州府蒙自市這個中國米線之鄉,但在省城昆明作為雲南著名美食現身,當然身價更高。所謂過橋,雖然流傳一個小娘子提米線過橋到湖中島上給苦讀秀才相公的傳說,我認為不是這個意思。知道江浙一帶“過橋”的麵條吃法的人應該很容易理解,就是配的菜另外盛裝,吃時再搛。不過,米線過橋和麵條過橋有點兒不同,麵條過橋的菜,大排也好,鱔絲也好,都是已制好的;而供米線過橋的菜,都是生料或半成品。

對外省遊客來說,到了昆明,沒吃到過橋米線,也該聽說過。如果是親友接待,多半會安排你見識一下。如果跟團而來,不知道現在的團餐裡是否安排有過橋米線,如果沒安排有,導遊在行程中也會推薦。以前我入過團,印象中是安排過的。一套過橋米線,正兒八經地做的話,價格早已超百元,幾年前我朋友專門請我吃過。這很正常,就像桂林米粉,至今價錢也就二兩四塊錢左右,但有些專為遊客服務的米粉店,價格可以開到十幾塊幾十塊。昆明路不好走,我來一趟也不容易,這麼隆重地請了我一頓過橋米線。我覺得委屈,百把兩百塊錢一頓,就把我打發了?當然,這個價格主要面向廣大外地遊客而言。

大家都知道,雲南是旅遊大省,導遊很多。有個別導遊,工作積極主動性高,喜歡推薦遊客購物,要麼玉石,要麼中藥材,要麼菌子之類的山珍。反正雲南物產富饒,應該買些回去的東西多的是。至於價格,大可放心,商家會告訴你的。其熱情往往讓人們消受不了而嗔怪,那麼熱情主動地服務,真是讓人周身不自在。但如果哪位導遊推薦品嚐一下過橋米線,雖然一套過橋米線一兩百塊錢,比尋常人家日用米線十塊八塊的不知翻幾個跟斗,但估計不會受人嗔怪。反過來,要是團餐裡沒安排有一頓過橋米線,而不向遊客推薦可以自行品嚐,我想這旅遊社也不必在昆明混了。如此之說,既是說明過橋米線在雲南美食中的尊榮地位,也說明過橋米線雖然鼎鼎大名,但老百姓日常家居並不是慶典般地那麼隆重地吃米線的。不過橋的話,米線的價格非常親自,煮、燙、拌、炒,各種手藝弄出一碗,街上大多的店也就十塊錢左右,當然加料要另加錢。之所以強調“一碗”,是指這一碗像北方吃碗麵或兩廣吃碗米粉一樣,簡單明瞭的平民快食。米線是按套來計的,動輒一二十個碗碟,從成本來計,用料地道、手藝正宗的話,收個百把塊錢確實不算貴。而且,過橋米線的做法大同小異,天下都知道只有一種,這種做法就叫“過橋”;而不叫“過橋”的米線,其做法就千姿百態,什麼花樣都有,隨君選用。

原本意義是的過橋米線,是一整套上來的,計有一大碗滾燙雞湯,包括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佐料在內的佐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焯至半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在內的主料,豌豆尖、韭菜、香菜末、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豆腐皮等為主的輔料,以及一份略燙過的米線。這是經典配置,現在內容擴大多了。包括火腿片、雞鴨的翅腿、豬肝豬腰子什麼的花樣增加了不少,主要看套餐的價錢定內容,價錢越貴當然東西越多。而且,這些東西不是一古腦兒裝一起上來,而是一樣裝一小碟,幾撮蔥花也要佔個碟子,所以要用大托盤端上來,架屋疊床般一樣樣擺好。只要料足夠多,收個一二百塊錢真是良心價。米線倒是可以隨意添加,加多少都不加錢。

一大碗滾燙的雞湯既是主料也是工具,湯麵上裹著一層厚厚的油,但一點兒熱氣都不冒,油麵下的湯水能較長時間保持高溫。據說有不明道里的人見湯就喝,那不出人命也要將舌頭燙成一道菜。兩廣人喜歡吃豬牛舌頭,但“舌”字音如“折本”的“折”,講究口彩的兩廣人避諱,往往將豬牛舌頭反過來稱為“豬利”“牛利”。如果正宗過橋米線這盆湯上來,馬上迫不及待就喝,馬上可以當堂炮製一味“人利”出來。順便說一句,雲南的雞肉質普遍比較好,就算燉了湯以來,肉味仍然鮮美耐嚼。講究的過橋米線,要選用著名的武定雞,尤其是騸過的“壯雞”,肉質特別肥美鮮嫩。除了過橋米線,其他品種如小鍋米線等,所配雞肉均口感、味道極佳。

雲南雞好,但在過橋米線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被吃,還要充當工具。這雞湯是米線得以過橋的主要媒介,沒這好雞湯過不成橋,這雞湯實際上起到了一種火鍋湯的燙菜作用。按老闆娘現場指導,先往湯裡下鵪鶉蛋,接著下生的裡脊片、雞脯片、魚片等,再下已焯過的豬腰、肚頭片兒等其他料,加姜蔥香菜之類輔料,俟熱湯將一應主輔料燙熟燙出味道,便可以小心地美美吃肉喝湯了。感覺吃喝得差不多了,再把米線下到湯裡燙一下,此時吃的才是真正的過橋米線。這種吃法,主輔料合一,特別滋嫩、鮮香,清爽適口,富於營養,實有一種半自助式的飲食方式,極大地調動了食客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擺弄起來,實在大有小孩兒過家家的樂趣。比起江浙的過橋面來,能賞玩的花樣首先增色不少。

這下應該說明白了,過橋米線只是米線烹飪方式的一種。雲南有名的米線做法還有大鍋米線、小鍋米線、砂鍋米線,以及按配用食材稱謂的鱔魚米線、豆花米線、三鮮米線、腸旺米線等,其花樣之多,恐怕一般雲南人也數不完。

外人總以為過橋米線是昆明本地特產,其實起源於起源於蒙自一帶,盛名於昆明而已。蒙自是中國過橋米線之鄉,紅河州州府。從西雙版納回來,我們要在中途投宿打尖,可選的有建水、蒙自和箇舊。我提議在蒙自停下,開展一次米線啟蒙教育,得到響應。

我本人對米粉、米線之類的食物向來非常熱愛,在家時每天早上一碗,出差吃賓館的自助早餐,也是燙碗粉加個蛋,到了北方以麵條暫時代替。進了雲南,能逮著機會我都儘量吃米線。撇開概念上的糾纏和烹飪上的些小差別,在我眼裡,米粉就是米線,毫無疑問。無論從原材料、製法、食用辦法各個方面審察,仍然可以得出這個結果。比如常用的酸漿米線,是取大米發酵後磨漿擠制而成,跟廣西流行的生榨米粉的工藝就一個樣,著名的桂林米粉就是這樣製作的。而把大米磨粉後用機器擠壓糊化成型的“幹漿米線”,曬乾後和廣西所有的米粉幹都一樣,食用時要再泡、煮漲發。至於吃法,無非焯、煮、拌、炒,差別主要體現在所配的菜的內容和做法上。所以,我一進了雲南,逮著機會就縱情痛吃米線,怎麼做我都覺得好吃。吃飯時點一桌子菜,別人打飯,我上了一碗米線。總而言之,雲南也不是年年來得的。

到了蒙自當晚,已快十點。把東西放好後,趕緊出來找東西吃。賓館服務員告訴我們拐彎就很多夜宵攤店,去到一看,盡是燒烤,於是攔路問人,哪裡有米線。一箇中年男挎著個少年女,看著不像父女,但很熱情,指點說前面巷子裡面有一家羊肉米線店很出名,並帶我們走到巷口,早打烊了。我們只好辭別,再問,突然知道燒烤攤店都有米線,於是就地選了一家。第二天起個大早,直接簡明扼要地問服務員,附近有什麼好一點的米線店。還是回答,拐個彎有家陳氏是有名的老店。我們在頭天晚上吃的地方找著了,果真名不虛傳,坐滿了人。我們一夥人,要三個兩個地零星尋找座位坐下,各自為戰。

到陳氏吃米線的本地人也不少,多是點普通米線,幾塊錢,十來塊錢,居家過日子的價錢。但包括本地人在內,吃過橋米線的更多,價錢也遠比昆明便宜,從三十塊起,有五十,封頂八十。我情知自己肚量,點了份三十的,反正花樣早見過。有一哥們點份五十的,比我多了四個小碟肉菜。其中一道硬菜,我的是雞翅膀,他的換成了個大鴨腿。但他全吃完了,我只吃了不到一半。不過,當然還是吃得喜氣洋洋。扶著肚子出門,趕去看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舊居,車上順手往群裡發了幾張圖。沒多久,一哥們回了個評論,“蒙自的羊肉米線好”。細問位置,知道就是我們昨晚找到但打烊了的那家,一下子湧出了一種欲哭無淚的悲痛感情。

但事已難挽,看完聯大老分校,我們就要趕路了。於是,中午在還屬雲南的一個服務區打尖時,我自作主張給每人點了一份米線。只有一樣花樣,碎肉,量也不大,但味道真的還算可以,可以算是我在高速公路上吃得比較滿意的一餐。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蒙自陳氏滷肉過橋園的生意火爆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一碗滾燙雞湯是過橋米線的根本要素,我這份加了菊花,菊花也可以吃,謂之菊花過橋米線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姜蔥蒜韭這些配料是提調鮮味的重要輔助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待燙之貨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米線要吃多少加多少,不用加錢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縱然比昆明便宜多了,也不要每一頓都要吃過橋的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景洪客棧早餐上的自助米線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客棧小,弄得像個鄉街排檔,但味道十足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在景洪的一個晚上,我獨自半夜溜出去,來了份雜醬米線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離開建水的午餐,點了一桌菜,我加點了一份牛肉米線,上了大碗湯和一碗米線,有過橋的意味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到蒙自的深夜,我在燒烤店裡吃了碗大鍋煮的田雞米線

雲南米線大多不過橋,到了蒙自還該把橋過

離開雲南前的最後一餐,服務區裡打尖,我強行給每人上了一碗碎肉米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