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萬萬沒想到,一檔看似毫無水花的“冷清”綜藝,卻意外走紅網絡。

近日,正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的親子類觀察綜藝《我家那小子》,意外憑藉話題圈粉。節目中,四位男明星的媽媽們將坐在現場與三位主持人共同觀看自家兒子日常獨居生活,瞭解並介紹自家兒子的另外一面,以展現中國倫理綱常中“百善孝為先”的親子關係。

從節目的創作立意和核心定位來看,《我家那小子》是一檔“放大版”的親子節目。它與《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小手牽小狗》等多檔親子類節目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親子關係放置在成年人團體且以明星為切入口,以滿足觀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但從節目的播出數據來看,該節目市場反饋較為一般——0.666%的首播收視遠落後於同時期的《極限挑戰》和《嚮往的生活》,即便上週兩檔王牌綜藝收官,該節目市場收視率也僅排名第8,成績較為一般。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播出數據不行,口碑尚且如何?截止當前,該綜藝豆瓣評分6.4,比開播評分下滑一分,且至今仍處於抄襲韓綜《我家的熊孩子》口水戰當中,並不佔據任何優勢,甚至偏向負面。那麼,就是這樣一檔看似“汙點滿滿”的親子綜藝,又是如何走向微博熱搜榜,並且成為一檔“話題滿滿”的熱門綜藝呢?它的走紅,又能為當下綜藝市場帶來哪些啟發?

#朱雨辰媽媽#上榜24小時背後:“媽寶男”、“空巢青年”等社會話題引關注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他的每一段戀情我都必須過問”、“我給兒子熬梨湯已經熬了10年了”......上週,隨著第二期《我家那小子》的節目內容播出之後,節目中係數話題屠榜熱搜。其中,引發大眾討論熱潮的當屬#朱雨辰媽媽#微博話題,該話題在當天持續屠榜24小時,且達到近56萬網友在線討論,話題熱度遠超同時期“流量小生”熱門話題。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而在此之前,觀眾對於朱雨辰這個名字,尚不熟悉。稍有印象者,也僅為80後熟知,那是曾經一代人心目中的華子(《奮鬥》中飾演的角色),時至今日,朱雨辰留給大眾的印象卻也僅有“華子”。

10年過後,恐怕連朱雨辰本人也未曾想到自己再次“走紅”方式,竟是在一檔綜藝中靠母親“出名”。這位相親中見女方穿超短褲便直接pass的阿姨,一夜之間,成為“最嚴婆婆”。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心疼朱雨辰”口號喊出,“沒想到當年的華子竟被逼至媽寶男”、“這樣的婆婆任何女方也接受不了”、“朱雨辰太過孝順,反倒成為愚孝”網友們如是說道。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綜藝節目引流明星、捧紅新人,觀眾司空見慣;綜藝節目未紅,內容帶熱社會輿論,自不多見。

#朱雨辰媽媽#話題走紅背後,網友們議論焦點全部落至在“媽寶男”、“空巢青年”等社會熱門話題身上。其中,武藝化身外賣小哥、陳學冬青年亞健康代言人、錢楓廈門獨坐摩天輪以及朱雨辰“一人一狗”獨處模式,也都被網友們評價為“空巢青年”的典型代表。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而根據國家最新的一組結婚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為301/7萬對,同比下降5.7%,與5年前結婚人數相比,下降29.54%。大幅度的單身現象,也是節目直接引發廣泛觀眾熱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淘寶,五穀不分”,空巢青年的獨居生活狀態,你我或許都曾經歷過。《我家那小子》選擇以四位男明星的獨居生活為切入口,輔之以四位男明星的媽媽們坐在節目現場,共同討論自家兒子日常生活,目的在於展現中國家庭中“百善孝為先”的家庭關係。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節目中最先引起網友關注的是#朱雨辰媽媽#,這種以“社會話題”為切入口,打造一檔親子觀察類綜藝的全新方式,或將為綜藝市場帶來一股清新畫風。

“現實題材”綜藝會成為下一個市場風口嗎?

綜藝市場在先後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後,早已從數量稀少、模式單一的創作初期發展至類型飽和化、數量井噴的豐滿時期。今年上半年,在《創造101》《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等多檔綜藝節目帶領下,綜藝市場熱度依舊火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僅今年上半年綜藝市場規模便達330.5億元,同比上漲21.3%。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市場規模的相繼擴大,自然而言對應的便是不同類型綜藝節目的數量上漲。根據《2018年上半年綜藝市場報告顯示》,上半年中,綜藝市場拔得頭籌類型為選秀綜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幾檔選秀節目頭部效應明顯。但隨著“限秀令”政策不斷緊縮,選秀市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政策邊緣。

政策背景下,最佔優勢的便是文化類綜藝,加之《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幾檔文化節目的聲名鵲起,文化類節目一直被業內人士視為“下一個市場風口”。不過,從年初播出的《朗讀者2》《國家寶藏》等幾檔綜藝節目流量來看,文化類綜藝想要引領綜藝市場風向並不容易。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市場迫切需求一檔全新綜藝,為其引領風向標。今年年初,《親愛的·客棧》收官之際,該綜藝導演陳歆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一點,他認為自2017年《嚮往的生活》開啟的“慢綜藝”潮流,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以社會熱點為切入口的現實題材綜藝。

從《我家那小子》播出的當前反饋來看,以“社會熱點”為小切口,通過不同類型的形式呈現,不失為一種創新手法;再如正在播出的《幸福三重奏》,這檔節目雖被細數劃分為慢綜藝類型,但從節目立意和呈現方式來看,以明星為切入口,探討婚姻、愛情的相關話題,實際上也是一種以“社會熱點”為切口的“現實題材”。

此外,湖南衛視接下來播出的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也同屬此類範疇。該節目是一檔將話題聚焦在青少年成長煩惱層面的社會話題屬性較強的“現實題材”綜藝,並將會以全素人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我家那小子》掀話題熱潮背後,“現實題材”綜藝或成下一個風口?

不難發現,這些將焦點聚焦在“現實題材”上的綜藝節目,他們的出發點一開始只是聚焦在一個問題層面,但隨著話題發酵,相關衍生話題悉數呈現,例如《我家那小子》中展現出的空巢青年、隔代關係、愛情觀等不同問題,都會引起不同圈層受眾,從而走向大眾。

這種以“現實題材”為核心,輔之以其他不同形式展現出來的“新綜藝”現象,或許能夠為綜藝市場帶來一股新鮮血液,而在廣電總局再三強調的“寓教於樂”面前,主打“現實題材”風向的綜藝節目也正如政策所願——以“清流”面目示人。

下一個市場風口,或將花落“現實題材”綜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