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傳奇(1)——江州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其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裡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唐宋時期江州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

義門陳講究孝道傳家,滿門重義尚德。據說,陳氏吃飯,每天必須設比較大的宴席,按照禮儀順序,長幼依次而坐。就連家裡養得數百隻狗,也在一個槽子裡吃飯,一隻狗不來,其他的狗就不吃飯。在柴房,有一隻老母狗,腳拐,眼瞎,但是卻每晚睡門樓之上,伴星斗,防匪人,盡其義也。吃飯的時候,老犬不至至,餘犬皆不食。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傳奇(1)——江州義門陳氏

宋仁宗時期,因為擔心動亂,在文彥博的建議下,強制將義門陳人分遷全國72個州郡(144縣),分析大小291莊(另加43官莊共334莊)。從此,一門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

2013年,袁義達統計新百家姓得出國內陳姓6130萬、居國內百家姓第五位,全球各地陳姓總人口在9000多萬左右。其中義門人口占九分之一,約有千萬之眾。

義門陳氏創立後,南唐保大後十年間,義門老幼700餘口,到宋真宗鹹平三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五十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至宋仁宗,達3900多人。義門陳氏自建莊至分析,跨兩朝,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倍受讚譽。

據義門陳氏宗譜記載,嘉祐七年(1062)七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始:按宋太宗御賜的十二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以第十五代人為分莊主,按派分析大小291莊,依派拈鬮,遷往各地。所分田莊,計江南110莊,楚地接壤91莊,兩浙、川、廣、閩等地因官置產90莊,其中將德化、瑞昌、星子三縣莊田分為27份,德安、建昌的財產分為20份。分析後的陳氏星羅棋佈於全國七十餘州縣,從現在的省份看,主要分佈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蘇、河南、山東、四川、廣東等省份。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傳奇(1)——江州義門陳氏

後裔分佈

1.分莊祖知通,始遷地湖北黃陂倉埠。現分佈:湖北應城縣;湖北安陸;臺灣等地。

2.分莊祖知遷,始遷地江西九江縣白鶴鄉東壟。現分佈:江西九江縣石塘;江西九江縣鄭家山;湖北武昌;湖北黃梅縣謝家鎮;湖北黃梅胡家營。

3.分莊祖知悅,始遷地湖北廣濟原政。現分佈:湖北黃梅縣亭前鎮;湖北黃梅縣王祖鎮坪山陳勝驛村。

4.分莊祖知本,始遷地江西廣信。現分佈:上饒十都巴塢、小眉塢;浙江江山汪塢坑;浙江常山東門、芳村、下坑塢;福建建寧縣高圳。

5.分莊祖知仁,始遷地江西德安磨溪新田村石門。現分佈:江西德安磨溪新田村、德安磨溪鋪裡陳、江西浮樑縣石門、九江縣馬王坡、九江縣下湖嶺。

6.分莊祖知先,始遷地江西德化縣白鶴鄉株嶺。現分佈:九江廬山區石澗藍橋、星子縣橫塘石溪坂、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九江獅子鄉龍崗;靖安縣南社有知先公十一代孫宗祥,字孟麟,於元至正年間遷此,存有族譜;湖南省石門縣北鄉及大西北鄉亦有其後。

7.分莊祖知琉,始遷地安徽蕪湖。現分佈:湖北武穴市,湖北武穴官橋,湖北武穴石佛寺陳垸村,湖北靳春縣張旁陳廣村,湖北武穴市花橋鎮陳巷村;江西九江。

8.分莊祖知大,始遷地浙江開化市西港。現分佈:江西新建縣石埠鄉西崗村;江西星子蓼花鄉勝利村。

9.分莊祖知升,分遷地湖北崇陽縣天城。時知升任官袁州府宜春縣,就近置業安居。至元末十一世孫麒昌子僖,號萬七,知宜春縣。為避徐壽輝之亂,始遷崇陽受祖業。後尊麒昌為遷崇一世祖。

10.分莊祖知成,始遷地江西高安市大成鎮赤土村,後子倜分遷高安椒坊大田村。現分佈:現高安有延賞、知成兩房13子後裔散居高安多個鄉鎮,所謂小宗者。外遷有:江西新建溪霞鎮,江西奉新赤田鎮石湖村石儼陳家,江西新建厚田象潭村,江西新建生米鎮安豐村,江西新建松湖鄉鐵湖村;河南寶豐縣,河南汝寧府楊州平場關,湖北荊州市,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江西豐城市隍城鎮,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坊山村,江西瑞昌市高豐鎮,江西豐城市圳頭鄉;湖北陽新縣楓林鎮赤腳嶺;江西九江縣官埠嶺大田莊;湖南平江三陽鎮,湖南省湘潭縣石鼓鎮,再遷重慶市雲陽縣沙市鎮、上壩鄉和奉節縣紅土鄉、新政鄉以及巫溪縣田壩鄉;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

11.分莊祖知明,始遷吉安府廬陵新義莊(今江西省吉水縣)。現分佈於江西吉安市吉水縣、湖北孝感、麻城、貴州黔西縣、四川古藺縣等地。現已繁衍近萬人之眾。

12.分莊祖知間(989—?),江州義門建莊祖旺公十一世孫,陳濟次子,配偶彭氏。義門分莊拈鬮分至青州莊。青州莊14世綺公遷沂水。明初,17世銘盤公遷鳳陽府壽州東北60裡泥河灣荒地廟,二弟銘鈺公遷河南,堂弟銘鼎公、銘勇公分遷鳳陽、宿州。銘盤公一支主要分佈於淮南市潘集區、蚌埠市懷遠縣西南境,以及阜陽市及周邊各縣,今稱淮西陳氏。銘鼎公始居鳳陽皇陵,四世有西遷,與銘盤公潘集、懷遠後裔交錯分佈。遷鳳陽府兩支總人口達十餘萬。

13.分莊祖守通,始遷於安徽太湖縣花亭。現分佈:安徽太湖縣。

14.始遷祖守宗,始遷於浙江永嘉縣上壠。現分佈:江西九江沙河毛橋,江西九江縣甘泉鄉陳家壕;湖北黃梅赤王洲;江西瑞昌市,江西湖口縣。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傳奇(1)——江州義門陳氏

15.分莊祖守升,始遷地湖北武昌莊。現分佈:湖北松滋;江西德安林泉大溪坂。另值得一提的是,據道光辛丑年《陳易王氏宗譜》載:守升公生三子曰松、柏、椿。譜以松公五代孫興公為該族一世祖,傳至三世朝英公由興國州安樂裡七里衝遷今咸寧市咸寧區雙溪鎮楊林村(舊稱武昌縣馬二里),其子“尚貴公於元末明初時因家多難,承祖命率子遷徙武邑關口太平地居焉,遂更姓王,然心不忍沒祖,猶以陳剛名其戶,(尚貴)長子錦堂外遷桐柏,次子斌堂仍居老戶,三子震堂居於坳上。三公者固為王族三莊立業之祖也。”時至今日,光我楊林村陳易王姓人,就有紅丁近八百,譜修六屆。(王宏偉供稿)

16.分莊祖守悅,始遷地江西高安黃墉。現分佈:江西德安吳山大坂陳,德安樟樹察家壠,瑞昌市洪嶺華林崗,九江縣長洛源;安徽省望江縣瓦西咀吉水湯,嶽西縣瑪玉坳村花陽灣。

17.分莊祖守仁,字德宗,始遷地江西撫州市臨川蘭芳。現分佈:江西星子縣海會鎮;湖北天門市;湖北漢川、京山、應城、洪湖、仙桃;湖南嶽陽。另據浙江江山須江《舉川陳氏宗譜》(胡宗貴等纂輯)載“陳守仁,字德宗,宋嘉祐七年(1062)由江州遷居臨川,曾孫桂芳,宋乾道間徙徽州源南鄉”。傳十世至祖武,字紹周,明洪武二年(1369)因商遷須江嵩高裡上崗,為須江始祖。

18.分莊祖守琉,始遷地湖北省蘄春縣寧河口。現分佈:湖北省靳春縣檀林鎮,湖北麻城,湖北黃梅,湖北省蘄春向橋鄉、桐梓鄉、青石鎮、武穴、八里湖農場等;江西省星子縣蓼南鄉沙山村;河南省新縣東鄉永山寨青山衝,河南光山縣吳家寨、塘新集等;安徽太湖縣河口鄉半街村,安徽省金寨縣,安徽太湖縣羅介村;陝西省三陽縣;貴州省赫章縣雙河鎮;重慶市城口縣後福鄉雙關村。

19.分莊祖守成,始遷地江西靖安僱埠羅林(靖安、安義、奉新三縣交界處)。現分佈:江西新建縣長凌鎮前進村,江西靖安縣香田僱山,江西南昌,江西德安聶橋,江西省永修縣,江西省湖口縣,江西省都昌縣,江西省弋陽縣,江西省德安縣,江西省彭澤縣;安徽太湖縣晉熙鎮老陳灣;湖北省江峽縣,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符港彭律;福建省建寧縣北鄉。

20.分莊祖守先,始遷江西樂安縣;後部分遷瑞昌縣範鎮,仍名樂安莊。現分佈:守先公後裔齊公遷徙到湖廣黃州府(今湖北黃岡)蘄州蘄春大同下鄉定居。陳家灣開派鼻祖陳寶,字熙直,於元朝末葉出生於先世子齊公徙居的湖廣黃州府蘄州大同鄉。

21.分莊祖守大,始遷地安徽攸寧縣臨溪。現分佈情況:皖南祁門縣;江西宜豐縣。

22.分莊祖宗悅,始遷於江西吉安虎溪。現分佈:江西廬山東林寺處(僅陳順武1人)。

23.分莊祖宗兢(又作“競”),始遷地福建汀州寧化縣。今江西九江有其後人。

24.分莊祖宗華,分遷江西鄱陽邑,傳數世而有勝一公,生三子曰真一、真二、真三。元末寇據江州,士民星散,三公遂渡江而東卜居皖之懷寧。真二、真三擇居石牌,真一卜居旨泉衝,為遷懷始祖。現分佈:安慶市文廣局陳長璞(陳獨秀曾孫女)有族譜;江西九江縣新港鎮舒家侖村。

25.分莊祖宗通,始遷地安徽省望江縣雞鳴河畔(按:亦云望江華陽)。現分佈:安徽霍山縣安家河道土鄉,安徽金寨黃泯坂、銀沙畈等;湖北浠水縣雞鳴河鎮,湖北省浠水縣蔡家河鎮洗馬畈鄉、丁司壋鄉,湖北英山縣南河城關,湖北靳春縣西河驛;陝西省鎮安縣結子鄉水碓溝;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鎮。

26.分莊祖宗大,始遷地江西分寧黃源村(今修水縣石坳鄉黃源村)。現分佈:江西修水縣溪口鎮嘴頭村;江西分宜縣。

27.分莊祖宗升,始遷地湖北蒲圻新店。現分佈:湖北應城市;雲南省永善縣;湖北省嘉魚縣。

28.分莊祖宗和,始遷地福建侯官,明嘉靖年間定經公由福建閩侯入廣西,落籍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上帥鎮陳屋寨至今,2000年撰修《陳氏族志》,人口1200餘眾。

29.分莊祖宗芳,始遷地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湘潭莊,稱湖鄉莊。明初,得林自江夏來湘鄉,至四世友高仍居鄧思渡,友明移居棕樹灘。又分支湘潭、祁陽等地。

30.分莊祖宗先,遷江西湖口莊。一支分板山黃沙嶺;一支分吉安府吉水縣,後至興於明洪武二年(1369),由吉水縣大桑樹遷於湖北荊州府石首縣藕池下陳家橋(現屬公安縣管轄)。1952年有後人遷石首縣大垸區黃金港(現黃金灣村)。吉水縣的志善公於明洪武四年(1371)率二子徙居湖南樟湖嶺陽穀堖,後轉徙益陽。長子僉一落藉於二十一里灘頭坪(今益陽市赫山區牌口鄉虎形山村);次子僉二落藉於十八里金竹坪(偏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集成垸村)。有後人遷湖北省石首市大垸、橫溝市等鎮。

31.分莊祖宗邱,始遷(今山東)萊陽莊。現分佈於蕭家橋上、下樑陳等處。曾與繼琉、公成後人合修宗譜。(注:有舊譜說始分江西弋陽,後遷山東萊陽)

32.分莊祖宗遷,始遷地江西南康海昏馬頭。現分佈:江西省瑞昌市湓城鎮,江西瑞昌市蘆塘鎮馬頭村;湖北漢陽,湖北通山,湖北陽新,湖北黃梅;陝西山陽縣大盆溝,陝西白鶴縣爛泥港大泥溝。

33.分莊祖宗成,始遷地江西新建大塘鄉赤岡(今觀咀村),後子孫支分派別。由赤岡而分遷與東湖樟園者為存信公;由樟園而分遷於詹源溝者時耀公,今鷹潭、餘江多有後裔。現分佈:南昌灣裡區餘牟村,南昌灣裡區招賢鎮夏澤村,江西新建金橋鄉小橋村,江西新建大塘鄉觀咀,江西南昌縣南新鄉芳州村,江西星子縣蘇家檔,江西浹江縣,江西新建樵舍鄉萬坊村,江西新建望城幸福村。

34.分莊祖希遷,始遷地江西瑞昌赤湖。今江西德安河東鄉後田村有其後人。

35.分莊祖希虞,始遷地廣東省曲江市下橋(按:現有譜作“希儒”)。現分佈:湖北省黃梅縣陶家墩廖家玗;江西省豐城縣,江西省興國縣張家;湖北省天門市幹驛鎮河花池。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傳奇(1)——江州義門陳氏

36.分莊祖希先,始遷地江西彭澤太平鎮鄰波村。現分佈:江西彭澤楊梓鎮,江西湖口縣流泗蝦蟆橋;安徽黃山望江嶺,安徽馬鞍山,安徽太湖。

37.分莊祖希悅,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現分佈:湖北黃梅蔡山陳家壕,湖北廣濟太平鄉馬乾村,湖北黃梅苦竹鄉,湖北黃梅牛牧山村;江西德安縣後田;陝西商南縣,陝西長安府。

38.分莊祖希讓,始遷地江西弋陽。(注:有作“希詛”,可能為誤寫)。

39.分莊祖希升,始遷於河南信陽市新店。現分佈:江西九江市;江西星子華林花橋;江西九江縣夏家鋪。

40.分莊祖希成,始遷地寶慶府城步縣松林團六都六甲,即今湖南城步縣(按:舊譜亦云安徽桐城石河)。現分佈:江西彭澤;安徽懷寧;四川屏山縣龍華鎮。

41.分莊祖希真,始遷地江西上饒鉛山縣汪二鎮火田莊。現分佈:江西鉛山縣汪二鎮、大源畲族鄉、陳坊鄉、湖坊鄉、鵝湖鄉、永平鎮、虹橋鄉;上饒縣查亭鎮,德安縣河東鄉。

42.分莊祖希遠,始遷於湖北浠水縣蘭溪鎮。今江西九江縣譚家畈有其後人。

43.分莊祖公仁,始遷地湖北省陽新富川東源。現分佈:江西南昌縣涇口鄉,江西省瑞昌市馬頭鎮,江西省瑞昌市夏坂鎮,江西九江縣太平宮;湖北廣濟插箕垸、沙坑、盤壙等,湖北陽新縣牌石,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大屋陳村。

44.分莊祖公升,始遷地湖北咸寧官溪莊。現分佈:湖北咸寧市大畈村,湖北咸安區雙溪鎮光埠鎮,湖北咸寧市嘉魚縣,湖北省江夏區;安徽省宿松縣,湖南省臨湘。

45.分莊祖公琉,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行塘莊有其後人。

46.始遷祖公通,始遷地安徽宿松縣。現分佈:安徽宿松;湖北咸寧,湖北靳春,湖北廣水,湖北黃梅;江西九江,德安車橋義門村八隊;陝西平利線河。

47.分莊祖公明,始遷地河南光州仁和,今屬潢川市轄。現分佈:河南光山縣陳家集,河南商城同井畈,河南光山縣涼亭,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陳家窪。

48.分莊祖公長,始遷地四川銅梁縣莊(今屬重慶轄)。現分佈:浙江常山縣,浙江江山市清溪;江西樂安縣,江西南豐縣。

49.分莊祖公遷,始遷地安徽太湖宛溪。現分佈:安徽太湖羅溪鄉喬嶺村,安徽桐城縣宗洋鎮,安徽太湖縣北中鎮馬安村;江西萬年縣上坊鄉付廠村杉沅陳家,江西安義石鼻鎮,江西餘干縣江埠鄉、大溪鄉、洪家咀鄉、三湖鄉、康山鄉;河南內鄉縣,河南淅川縣;陝西石泉縣,陝西平利縣。

50.分莊祖公成,始遷於湖北浠水縣關口鎮蔡家橋迴歸莊,陳潭秋是其後裔。現分佈:湖北鄂州、黃岡孔子河、蘄春、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村、浠水縣巴鐸鎮王宿山陳村、浠水縣竹瓦鎮柳樹鋪,湖北莫山縣,湖北新州,湖北羅田;江西九江,江西樂平市;安徽省金寨縣,安徽霍山縣;河南商城等。

51.分莊祖公先,始遷地江西吉安永豐縣竹牌門打鼓衝石烏。現分佈:江西省德安縣鄒橋鄉付山,江西德安車橋鎮義門村;湖北武穴市石佛寺官橋機車下村。

52.分莊祖汝仁,始遷地江西建昌(今永修)麻潭鄉雙陂莊。現分佈:江西德安愛民鄉潘坊,江西聶橋鎮聶橋村,江西德安高壙鄉,江西豐城默林鎮崗上村。

53.分莊祖汝經,始遷地今福建清流縣。現分佈:湖南瀏陽金剛、攸縣、醴陵市;江西萍鄉;貴州銅仁縣;雲南省。

54.分莊祖汝尚,始遷地浙江慈溪(今寧波市)。

55.分莊祖汝悅,始遷江西奉新羅溪莊。現分佈:江西省瑞昌縣牛公莊;湖北仙桃市,湖北洪湖。

56.分莊祖汝先,始遷地江西安義縣鄰鄉,與汝隆同分一莊。現分佈:江西新建縣溪霞鎮,江西安義萬埠鎮羅山村,江西安義石鼻向坊觀舍,江西安義東陽鎮徐埠村,江西新建昌邑鄉八房,江西新建縣金橋東和村,江西永修馬口鎮。

57.分莊祖汝成,始遷地安徽廬州舒城縣。今福建永泰縣源口有其後人。

58.始遷祖汝心,始遷地安徽懷寧。現分佈:安徽安慶市;湖北黃梅縣杉木橋村。

59.分莊祖汝通,始遷地安徽霍山縣(按:亦云江西永興縣田鎮鄉赤山)。現分佈:江西九江新壙鄉,江西九江縣港口鎮;湖北黃梅縣月都汪家廟。

60.分莊祖汝隆,始遷地江西新建縣石塘莊。後有分遷安義縣。現分佈:江西新建縣霞溪,江西九江縣黃老門團山,江西星子縣,江西省景德鎮市鵝湖區,江西九江縣沙河陳家樓;湖北黃梅縣,湖北黃梅小溪鎮、團洲、嚴洲,湖北黃梅濯港鎮,湖北黃梅新開橫河品村,湖北武穴龍坪新州村。

61.分莊祖汝升,始遷地湖北咸寧嘉魚縣普渡。現分佈:湖北咸寧嘉魚縣炯墩鄉下海尚陳村,湖北省嘉魚縣汀泗鎮三尚村,湖北崇陽花涼亭,湖北蘄春。

62.分莊祖汝優,始遷地廣東南雄縣保昌。現分佈:廣東順德市倫教鎮,東莞市虎門北柵。

63.分莊祖才大,始遷地湖北大冶靈鄉。現分佈:湖北大冶市,湖北咸寧高橋,湖北陽新縣東源鄉谷保村為谷保公所遷;湖北咸寧市咸安區大幕鄉馬鞍頭村為新仕公所遷,今咸寧咸安區,襄陽南漳縣、保康縣、谷城,十堰鄖西、房縣、竹溪、竹山,荊州沙市;宜昌五峰、興山;陝西商洛山陽,安康白河、洵陽,西安;四川大寧;重慶巴南區;河南內鄉等地都有新仕公後裔。

64.分莊祖才琉,始遷地鄱陽土伏。現分佈:江西上猶縣,江西九江新合鎮,江西金雞坡白水湖,九江市五里鄉,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鄉;陝西平湖;湖北黃梅縣分路口。

65.分莊遷祖才先,始遷地江西黎川新城烏石。現分佈:江西德安縣林泉鄉,江西永修縣虯津鎮,江西九江縣岷山鄉小陽(陳聖洪);湖北靳春檀林鎮。

66.分莊祖才悅,始遷地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按:又譜雲九江瑞昌雙下橋楓林)。現分佈: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戈陽圭峰鎮長湖村。

67.分莊祖才宿(自雲仲公三子克政後人),至始萬公遷居江西境內,又至始萬公的元孫萬三公,元末為避兵難復遷安徽潛山縣陳家河(原名黃檗河)。今存其民國四年(1915)族譜。

68.分莊祖才遷。始遷地浙江新城縣。據新建赤岡知成公莊譜載:才遷分居新城,其子肅公出宰富州(今浙江富陽市),後卜居港口。現分佈:江西新幹縣、沂江鄉東湖村,豐城市劍南街辦艻棚社區邑東陳。

69.分莊祖才典,始遷地湖南邵陽新化。現分佈:江西九江縣黃老門鄉通田村,江西九江縣岷山鄉花盤村,江西瑞昌王家烈;湖北廣濟馬蘭坂。

70.分莊祖才成,始遷江西饒州府鄱陽縣、樂平、餘干三縣毗鄰,住馬尾巷,舊稱樂平莊。現分佈:江西星子海會鎮,江西星子白鹿鎮。

71.分莊祖才星,始遷浙江開化金溪。現分佈:江西九江市前擇鄰;臺灣。

72.分莊祖才仁,始遷於江西宜黃縣東陂。今江西九江市有其後人。

73.分莊祖思懿(按:《安陸陳氏概略》作“思懿”。也有譜作“思壹”或“思一”),始遷於湖北麻城白果。現分佈:湖北麻城,湖北孝感南區,湖北安陸;河南光山;貴州雲陽等地。明季有一汝風者徙四川重慶忠州。

74.分莊祖名思遷,始遷地江西興國縣新村。又云山東肥城富陽縣。有譜。

75.分莊祖思澄、思洪,始遷地湖北陽新洋港鎮。現分佈:湖北陽新義門果石莊堪稱大莊,人口眾多,分佈湖北陽新洋港鎮、龍港鎮、大冶市、大冶金山店關山、陽新韋源口鎮、大冶香山、大冶市陳貴鎮洋壙、大冶市靈鄉鎮、湖北鄂州太和鎮陳太村、湖北通山燕夏鎮、通山洪港鎮、通山新橋、通山城關等多地區。外遷有陝西商南縣過風樓鎮徐家店;江西星子溫泉,江西德安林泉鄉,江西德安義門村,江西瑞昌市三眼橋,江西新建石埠鄉豐聯村,江西瑞昌流莊鄉三元村聶寶山;四川省達州市雙河口鎮清水河村、白象赤村、青紅林村、石橋磨刀溪,四川大竹縣長官坪,四川完源縣荊竹坎;安徽霍山縣緒佛庵;貴州大方縣。

76.分莊祖思先,始遷地安徽東至縣平塘,宋高宗時,為避戰亂,遷居湖南平江北嶺,為平邑義門始祖。現分佈:湖南平江城及平江三墩鄉,湖南長沙等地。

77.分莊祖思通,始遷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瑞慶(今蔡甸區)鳳棲山南麓,陳昌浩是其後裔。現分佈:湖北漢陽蔡甸區奓山街長新村;安徽懷寧三橋坂,安徽潛山縣天柱山下,安徽太湖天橋鄉羊河村陳家墩,安徽嶽西縣田頭卿。陝西山陽縣西照川、商南等地。

78.分莊祖思大,始遷地湖北通山湄港柏山(現通陽鎮德船村)。現分佈:湖北通山湄港陳村;江西武寧溫湯鎮、江西修水縣、江西銅鼓縣,陝西紫陽縣,湖北崇陽縣、湖北咸寧汀水橋,湖南平江、湖南嶽陽縣。

79.分莊祖思仁,始遷地江西省清江縣新港。現分佈: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貴州省普定縣坪上鄉和平村,貴州省普定縣白巖鎮段橋村,貴州省仁懷市符陽生界壩。

80.分莊祖思悅,始遷地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今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有其後人。

81.分莊祖思升,始遷地南昌縣鐵樹宮棉花街。現分佈:江西南昌蔣巷鎮洲頭村,江西進賢縣架橋鎮艾溪陳,江西南昌縣塔城鄉芳湖陳村,江西南昌縣開上陳村;湖北石首市新廠鎮陀楊樹萬家剅村,湖北公安縣甘家場鄉大門土地村,湖北省江陵縣普濟鎮雷打樹村,湖北石首市;湖南邵陽市;南昌縣武陽鎮開上陳村是由南昌市萬壽宮筷子巷直遷於此,其後沒有移動。該譜堂舊貽字派:“思汝公延彥,才守孟仲季,德應瑞鈞森,淮秀士良成,維以其學上,而一正於邦。”後續譜增貽字派:“繩祖紹世業,方能常濟美,廣衍庭義興,光榮必懋超。”開上陳氏現已傳到“常”字輩,其“學”字輩人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出生的。

82.分莊祖彥緯,始遷於江西南昌市筷子巷,自稱石橋莊。現分佈:江西永修河橋,江西省都昌縣蘆溪鄉西川村;湖北仙桃市,天門市杜橋、京山縣永隆河,湖北咸寧市九都油麻壠。

83.分莊祖彥通,始遷地湖北漢川市田二河鎮燕子灣。

84.分莊祖彥成,始遷地江西武寧縣巾口鄉泉村蒿港河塘。(按:據修水龍峰譜載,彥成為高安丞灌公長子鏞在義門之裔孫。另據《建昌縣鄉土志·卷四·古蹟》載:“河塘莊,縣西四十里,潁川義門陳氏別業久廢,宋慶曆間,陳彥成重修。彥成仕婺州家焉,遣其子撲歸潁川,子聳居河塘。宋屬洪都武寧,今屬建昌。”從此則信息來看,河塘莊早已存在,並非義門分家時所建。)

85.分莊祖彥悅,始遷地福建長泰縣巖溪。今德安縣鄒橋鄉馬嘴頭有其後人。

86.分莊祖彥琉,始遷地廣東梅縣三角。現分佈:江西修水縣廟嶺鄉安峰村;江蘇徐州,江蘇丹陽。

87.分莊祖彥升,始遷地江西峽江(峽口)沙坊莊。(按:一雲臨江縣東江沙坊莊。)今江西東鄉鄧家古源村有其後人。

88.分莊祖彥君,始遷湖南醴陵縣。現分佈:河南新縣;江西九江周家嶺;湖北黃梅孔壠鎮。

89.分莊祖彥豪,始遷地福建上杭縣。現分佈:福建上杭;安徽宿松;江西彭澤;江西修水四都、江西靖安縣三爪侖。重慶市壁山縣南岸區、巴縣桐子溝、騎龍寺、考鷹巖、任家嘴、楠木溝、蔡家崗;臺灣。

90.分莊祖彥仁,始遷於浙江長興縣。又云始遷常州宜興。現分佈:湖南來陽,湖南嶽陽縣英家灣陳玉安門,湖南省岳陽縣柏祥鄉旱草坪,湖南省岳陽縣關王橋周陳屋,湖南嶽陽黃沙街鎮大明荷塘,湖南汨羅市三江鄉陳家橋;廣東南雄。

91.分莊祖承成,始遷地江西建昌陳橋萬福(今永修縣)。現分佈:江西修水桃坪之黃崗、星子蓼南古門、九江茶嶺、瑞昌雙橋、臨川、安義縣;湖北黃岡、黃梅、武穴、咸寧;福建、陝西、河南、四川萬縣。

92.分莊祖彥謙,始遷地江西德興礪居。現分佈情況:江西上饒市,江西九江縣新合鎮,江西九江縣文橋村;河南新縣,河南光山縣高陌店朱家寨西南陳灣;浙江嘉興縣。

93.分莊祖承悅,始遷於江西省星子縣。今江西星子華林鄉有其後人。

94.分莊祖承逸,始遷地江西省泰和縣。(按:本“承逸”,然多譜寫作“承一或承壹。)現分佈:江西泰和柳溪,江西省修水縣清水巖鄉嶺下村,江西省修水縣三都鎮洋湖村,江西省修水縣四都鎮嶺下村王石源;廣東省增城市。

95.分莊祖承先,始遷地江西贛州市濱江鎮。(按:亦云浙江富陽太源河)。

96.分莊祖延年,始遷於安徽廬州府蜀山莊。有譜作延陵,今湖北英山縣、廣東豐順縣有其後裔。

97.分莊祖延升,始遷地湖北武昌江夏莊。現分佈情況:其九世孫福一明洪武初年由湖北江夏遷莊京山縣王家河,至其孫鑑公又由王家河遷居陳家嘴。今京山縣楊浲有其後人。

98.分莊祖延晤,始遷地湖北沔陽莊(仙桃市)。現分佈情況:湖北仙桃、京山;廣東豐順縣等地。其九世孫伏林明洪武初年由沔陽紫金潭遷居京山縣桃花凹,生二子琦、仁玉,今京山楊浲有其後人。

99.分莊祖延賞,始遷地江西高安陳家湖。現分佈情況:湖北荊州;江西省高安縣獨城鎮文皇村太平陳,今高安市多鄉鎮有其後裔。

100.分莊祖延悅,始遷地福建壽寧縣。今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有其後裔。

101.分莊祖延轄,始遷地江西武寧魯溪鎮南衝馬跡。現分佈情況: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來堡村,江西武寧魯溪鎮南衝,江西省瑞昌市南義鎮,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黃壙村勒家;湖北省通山縣通陽鎮石宕村。

102.分莊祖延先,始遷地江西瑞昌深坑。現分佈情況:江西省瑞昌市樂山鄉;湖北黃梅,湖北武穴市西邊菜園。

103.分莊祖延斯(延芝),喬之子,剩之孫,潤之曾孫,址之玄孫,址公乃侍公之嗣子。始遷江西省吉安縣東赤巖。現分佈:江西省德安縣聶橋鎮,江西吉安縣,江西永新縣。

104.分莊祖延通,始遷地湖北鄂州樊口。現分佈:湖北省黃梅縣新開鎮六家咀,湖北省鄂州市;江西婺源;江蘇丹徒石城;安徽六安陳高集。

105.分莊祖延佑,始遷地江西永新勝業鄉石陂村,後來又分永新裡田雙溪田。(按:有譜寫作“延又”)

106分莊遷祖延琉,始遷地湖南邵陽縣寶慶莊,今湖南邵陽邵井。今湖北黃梅縣分路有其後裔。

107.分莊祖延仁,始遷於湖北荊州市江陵區白馬寺興置。其九世孫陳善明洪武初年由荊州遷居湖北京山縣白陽裡螺螄臺,生四子榮、華、富、貴,今京山楊浲有其後人。

108.分莊祖延正,始遷地福建省建寧縣。現分佈:江西省鉛山縣虹橋鄉新豐村。

109.分莊祖延盛,始遷地福建建寧莊。現分佈:四川省鄰水縣,浙江臨安市,江蘇連雲港,江西萬載。

110.分莊祖延遷,始遷於湖北通城縣蟠塘。今江西武寧昇平有其後裔。

111.分莊祖延鼎,始遷江西新餘市對河陳村。今湖南醴陵、株洲、九江市廬山區均有其後裔。(山西大寨陳永貴是其後裔)還有湖北廣水(今英山縣)陳導益明季遷此建莊;康熙末至雍正元年在應山城北營房塘建義門陳氏宗祠;至今人口繁衍甚眾。

112.分莊祖延大,始遷地江西瑞昌市望仙鄉龍潭。現分佈:江西九江湖西堡、武寧縣、瑞昌市、德安塘山鄉。

113.分莊祖延聖,始遷地江西萬載縣。現分佈情況:江西宜春市萬載縣。

114.分莊祖繼鏜,始遷地江西鄱陽縣江右。現分佈:江西撫州赤石塘,石城縣陳坊,廣昌黃竹鄉,南豐饒舍、洙湖、苦竹埠等地;安徽太湖縣九村畈、石井山陳家;湖南瀏陽大瑤鎮;福建邵武禾坪、建寧縣陳源坊。

115.分莊祖繼忱,始遷地江蘇丹陽縣百傾莊。現分佈:江蘇丹陽縣百傾;浙江溫嶺國澤。

116.分莊祖繼鎧、始遷地江西鄱陽縣黃金山。現分佈:安徽太湖寺十里山,安徽太湖縣花國鄉陳家崗村,安徽省嶽西縣店前鎮雪羅山陳村,安徽省太湖縣晉熙鎮岔路村,安徽太湖縣寺前鎮楊家村陳家組;陝西洛南,陝西山陽縣。

117.分莊祖繼琉,始遷黃岡謝蒲莊。現分佈陳家寨等處,曾經與迴歸莊、萊陽莊聯宗合譜。

118.分莊祖繼升,始遷地江西進賢縣七里鄉,擇居南昌石橋。現分佈:江西南昌小蘭鄧埠村(注:該村陳才金、陳春水宗親2009年與本書主編陳月海一同參加“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第二十屆國際大會”),江西九江縣西關,江西湖口縣;湖北孝感市鄒崗鎮,湖北麻城,湖北襄陽,湖北孝感洪樂鄉龍村,湖北漢陽,湖北天門幹驛鎮、程越村;江蘇南京;湖南省平江縣三陽。

119.分莊祖繼全,始遷地江蘇南京江寧區上元莊。現分佈:江西瑞金市武陽鎮,江西南昌市;河南省唐河縣陳排灣;江西省德安縣;廣西桂林市。

120.分莊祖繼通,留守義門火巷莊。現分佈:江西德安車橋鎮白羊村;江西進賢縣倉下嘴;貴州等地。

121.分莊祖繼珪,留守義門火巷莊。現分佈:今九江馬回嶺祿原坂;湖北荊門,黃梅、小池;貴州等地。還有一支於明永樂六年由德安火巷莊南崗遷安徽潁上縣楊湖鎮東老陳臺、棋杆臺落戶生息繁衍,至今人口萬餘;譜修多屆,首屆創修於明成化年間。(潁上縣陳家汪供稿)

122.分莊祖繼遷,始遷地江西德安磨溪尖山官埠莊。後遷白水黃土寶泉。現分佈:江西武寧縣官蓮鄉,江西新建縣南磯鄉向陽村,江西星子縣蛟塘鄉,江西九江縣東城坂。

123.分莊祖繼釗,始遷地江西湖口縣流芳鄉。(按:留市,即流芳。多譜曰“流市莊”,恐誤抄。莊名,是由地名而來。)今南昌市青雲譜有其後人。

124.分莊祖繼鍾(伯宣→崇→訪→和→肱→繼釗、繼鏜、繼鍾),始遷於江西吉安永豐縣。現分佈:江西九江縣沙河街,江西廬山區海會鎮,江西九江縣新港楊家村,江西九江縣蛟灘坂(十幾處);湖北省公安縣;安徽省南陵縣。

125.分莊祖繼元,始遷地江西建昌城子驛莊。今江西九江縣城子鎮有其後人。

126.分莊祖繼銘,始遷地江西都昌南橋鄉。現分佈:江西都昌汪墩鄉,江西都昌左裡鎮義門村,江西廬山區海會五里山,江西湖口武山鎮,江西星子白鹿鎮,江西九江新港河家咀,江西都昌北市;安徽宿松縣;陝西省商南縣。

127.分莊泰遷(一作“太遷”),始遷地江蘇揚州寶應。今江蘇泗洪縣有其後人。

128.分莊祖時先,始遷地浙江金華縣千家龍游莊,至時先二十一世孫陳銀傑,清順治九年(1652)進士,官湖北黃岡太守,遂落籍黃岡上庶安鄉彭陳坂,曾經和義門陳橋聯宗共建祠堂,並續修了光緒二十七年(1901)《楚黃陳氏宗譜》。在乾隆年間,有第二十五世祖陳亮清經商洛南,先居洛南東百里的王耳溝,傳三代遷縣北陳家澗。亮清有兄弟九人,與族人先後遷居商洛區域的商縣、丹風、商南和關中的長安、臨潼、大荔、朝邑、華縣者不計其數。僅陳澗周圍的張灣、楊城、石幢、潘溝、二道河及駕鹿、黑山等地(截至1993年)陳姓人口約3000餘。附錄《楚黃陳氏宗譜》龍游莊(紹義堂)派語:(國希一之友亮,)文廷世發昌;正大昭先德,榮華啟運祥;溢聲能永紹,家慶溥綿長。

129.分莊祖端琉,始遷地湖南永州府永寧縣。(注:按舊譜,類之嗣子,倫之孫輩,求之曾孫輩,坦之玄孫。本為樣之第三子,戟之孫,永之曾孫,坦之玄孫。)

130.分莊祖覺先,始遷地安徽省涇縣。現分佈:江西德安楊橋鄉八一村;浙江建德市管村。

131.分莊堯則,始遷地江西建昌(今永修縣)南豐莊。傳至根盤公因官立產始卜居安徽休寧,是為遷皖一世祖,又傳至端公由休寧徙懷寧縣。(安慶市圖書館藏其民國三十七年《義門陳氏宗譜》)

132.分莊光大、先大,始遷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郵亭寺,同分一莊。現分佈情況:湖北羅田縣九資湖鎮、羅田縣勝利鎮,羅田縣河鋪鎮,羅田縣風山鎮;安徽省金寨縣吳店鎮;河南省商城縣;四川、雲南、江蘇等地。

133.分莊祖邦大,始遷地湖北松滋莊(至四世,一支遷德安陳家灣)。現分佈情況:江西德安林泉陳家灣。

134.分莊祖吉先,始遷地浙江衢州江山潭石。

135.分莊祖世升,始遷地福建霞浦辰溪莊。今江西德安磨溪陳家鋪有其後人。

136.分莊祖嘉琉,始遷地湖北黃安莊(今紅安)。現分佈:江西廬山區餘家壠,江西九江縣仁貴鄉青皮坂,江西九江縣芳蘭湖蔡家咀。

137.分莊遷延甫,始遷地江西貴溪。現分佈:江西貴溪浜江鄉,柏裡村,小烏陳村。

138.分莊祖運升。始遷於江西豐城縣石灘。現分佈:江西豐城馮家河,江西豐城市拖船鎮源汊村,江西九江縣城門鄉,江西九江縣新塘、新合,江西星子縣,江西瑞昌洪山,南昌鑼鼓嶺,南昌縣劉門洞;湖北黃梅徐河鄉,湖北武穴市盤壙;湖南攸縣、湖南查陵、湖南常德、湖南長沙;河南雙城。

139.分莊祖美仁(才美),生子陳元,始遷地江西宜春彬江莊。1125年為避金兵,陳元之子陳魁南遷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後名汀州莊,為今之義門大莊。現分佈情況:江西修水縣四都鎮五都村,修水縣汪崗鎮,江西萍鄉南坑,江西奉新縣仰山鄉;廣東信宜市石硃砂鎮旺陂村,廣東五華縣,廣東陸河縣南萬,廣東東莞遼步鎮陳家埔,廣東豐順縣,廣東平遠縣,廣東和平縣林塞鎮,廣東深圳寶安觀瀾、牛湖、松元廈;福建上杭縣;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四川鄰水縣西天鄉;臺灣省苗粟,香港等等。

140.分莊祖加琉(譜載系鬱公次子,妣馮氏,生子三:顏、戒、華。)由江州分遷湖北黃安莊卜居於細嶺(上竿山)陳家田(今紅安縣覓兒寺鎮)。現分佈:新洲縣雙柳鎮佗廟、陽邏鎮的陽邏、縣城的吳陳壪,麻城宋埠野雞崗的玉閣梅家墩、白果鎮劈金山的五桂壪、鐵門鄉的潘家塘,紅安縣太平鄉的上陳家灣、下陳家灣,圻水縣上蓮花塘等處。以上為華公後裔分佈情況,顏、戒二公後裔分居不明。(按:此載為黃安莊後裔陳志強供稿。多譜載都公生三子曰才琉、嘉琉、昭琉。且嘉琉、昭琉分湖北黃安莊,與此則不同。)

141.分莊祖守明(其族譜自說為義門仲公子之玄孫),始遷廣東東莞莊,至守明十二世孫白蘭、念蘭兄弟遷居廣東海豐縣。

142.分莊祖思昊,始遷地南昌縣鐵樹宮棉花街,同思升同分一莊,舊譜未載。有後人。

143.分莊祖彥昌,始遷江西洪州玉笥莊何平裡。今湖北鍾祥西南一百二十里處陳安山有其後人。

144.分莊祖繼莊,始遷地江西九江縣城子鎮。現分佈情況:江西省九江縣城子鎮。

145.分莊祖希崇,始遷於江蘇省江都縣。現分佈:江西星子海會鎮;江西星子白鹿鎮。

146.分莊祖守華,始遷於浙江德清縣崇德莊。

147.分莊祖以崇,居吉水縣白沙鎮赤岸村。(按:以崇公是義陽王陳叔達“十一傳至唐從事郎達禮”之裔孫,世居吉水赤岸村。為應“義聚江州義門”之倡議徙來德安,參與義門分莊後返吉水赤岸村。元明之際,以崇第十二世孫禮安又回遷德安名“赤崖莊”,居聶橋郎昌坂至今。以崇後裔又一支由吉安府永豐縣蘇家墩遷居德安鄒橋鄉道崖山馬嘴頭居住至今,曰“長泰莊”。詳見《吉水赤岸村陳氏族譜》。)今永新縣禾川鎮東里區長塘村有其後裔,人口甚多,有祠堂和族譜。元末明初以崇公第十二世孫亞蠶由永新城西徒居黃崗屋背(今永新縣龍門鎮黃崗村)開黃崗歲世系,人口甚多,有祠堂和族譜。

148.分莊祖彥和,始遷地江蘇省蘇州市。現分佈:海南省文昌、瓊山、海口、澄邁等幾十個鄉村(陳姓60%是其後裔)。

149.分莊祖陳鳳,陳崇玄孫。宋真宗朝任潤州別駕,為丹陽莊始祖(其世系為:陳崇→袞→恭→宗俞→鳳)。陳鳳長子亢遷丹徒金沙,次子誠(一作忞)居丹陽珥陵越塘。因直諫而被宋高宗殺害的陳東即出越塘之族(世系為:鳳→誠→廣→思齊字伯賢→震字聲遠→東、南)。現分佈於丹陽、金壇市金城鎮清涪村、江都縣安阜洲、鎮江句容。

「按:陳鳳子亢,亢子廓,廓子珹,珹子維。維子從古。周必大《陳從古墓銘》載陳鳳為金壇始祖陳伯眕之後,非陳匡後裔。詳見《陳從古墓銘》及按語。」

150.分莊祖延彬,據懷邑《丁氏族譜·纂修家乘序》載:“丁之族,其先實江州義門之陳,有曰慶者自義門徙三村。三村之裔諱季英者,商行至皖,寓宿松丁氏焉。丁翁資亦裕,適與之同事,時值江州兵亂,富弗能旋。有斷金之好,不忍捨去,遂以第三子埈贅其女。未幾丁氏歿,繼娶謝氏,生子二:介甫、義甫。介甫留宿松,義甫徙懷寧欽化鄉汪家潭,欲復陳姓,避偽漢嫌不果,遂仍外氏以丁為姓。此即餘懷邑丁氏受姓之原也。”其譜世系如下:

陳崇→袞→昉→溥→延彬(分莊始遷漢陽)→佳→憲→顯→武叔→秉→鉉→炳→寧→慶(自義門遷三村)→大彪→時忠→仲→季英→埈(字良卿,改丁姓)。查多譜載溥公生子二:希通、思通,無延彬,即為漏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