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先驅晨報》19日報道,英國BAE系統公司在澳大利亞“海洋5000”護衛艦項目招標中獲勝,贏得了這份全球矚目的總價值約350億澳元(約合263億美元)的軍火大單。
BAE系統公司競標“海洋5000”項目的護衛艦基於26型護衛艦研製,配備127毫米艦炮、32聯裝垂直髮射系統和“魚叉”反艦導彈等武器。
這些用於替代澳大利亞現役的8艘“安扎克”級護衛艦的新艦,將在2020年開始建造,2020年代後期服役,服役至2055年。而這9艘護衛艦中將至少有6艘在澳本土建造。
而在此前,澳大利亞海軍新的三艘“巴特”級驅逐艦、兩艘“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已下水或入役。
澳大利亞投入890億澳元(約合660億美元)的巨資,實施海軍艦隊更新,主要內容包括建造12艘潛艇、9艘護衛艦和12艘近海巡邏艦。
2016年,法國把自己最新的攻擊核潛艇“梭魚”改成常規動力,贏得了澳大利亞價值400億美元的12艘潛艇訂單(“海洋1000”項目),還順便打臉了一同競標,信心滿滿的日本“蒼龍”級潛艇。
動輒拿出百億美元的巨資擴充軍備,澳大利亞心裡是怎麼想的?這個問題,在澳大利亞2014年開始起草,2016年發佈的《2016國防報告白皮書》裡,人們可以一窺端倪。
《白皮書》稱,澳大利亞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除人所共知的恐怖主義威脅外,一是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使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越來越大,二是澳大利亞本身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脆弱。
根據《2016年國防白皮書》所列的這些挑戰,澳大利亞制定了一個《綜合投資計劃》(Integrated Investment Programme,IIP),該計劃確定了未來十年支持澳大利亞國防軍項目所需的資金。
這個《綜合投資計劃》,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澳大利亞十年軍購計劃。這個計劃,除紅框內我們已經說過的海軍大規模購艦計劃外,還包括圖片所示的其他鉅額裝備採購。
澳大利亞陸軍的“陸地400”、“陸地121”項目,是其陸軍計劃更換其戰鬥偵察車、步兵戰車和機動支援車以及用於戰場機動和後勤支援的各種高性能野戰車輛、模塊和拖車。
而澳大利亞空軍,採購72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A“閃電-II”(Lightning-II)第五代戰鬥機和12架波音EA-18G“咆哮者”(Growler)電子攻擊機,都是早已公開的計劃。
但是,根據十年採購計劃案中的“空中7000第一B階段”項目(AIR 7000 Phase 1B)。澳大利亞在其原先採購8架波音P-8A“海神”海上巡邏機基礎上,又再分兩批採購7架,以取代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P-3C“獵戶座”海上巡邏機。
同時,P-8A“海神”海上巡邏機入役後,將和同案新增採購的6架(原計劃7架,漲價了錢不夠)格魯曼公司的MQ-4C“人魚海神”(Triton)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互為補充,執行海偵任務。第一架MQ-4C,將於2023年在澳大利亞入役。(圖片為美國海軍裝備的MQ-4C)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說:“這些飛機將共同顯著加強我們的反潛戰和海上打擊能力,以及我們的搜救能力……這項投資將保護我們的邊界,讓本區域更安全。”
如果真如特恩布爾總理所說,澳大利亞的十年軍購案是為了保衛澳大利亞邊界,讓本區域更安全,那當然是好事。但是,買MQ-4C,怎麼看怎麼像是想要伸手南海的節奏。
要是這樣可就不好了,軍事專家杜文龍在評價這個花費70億澳元(約合340億人民幣)購買MQ-4C的“空中7000第一B階段”項目時,是這麼警告的:“手太長,必被剁。”
(圖片來自於網絡)
閱讀更多 杜文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