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潘金蓮」是被冤死的,還原這真實的一對


名著《水滸傳》令武大郎的形象婦孺皆知。歷史上武大郎實有其人,本名武植,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後人為紀念武植而修建武植祠,就在離清河縣城不遠的武家那村邊。平時因為遊客稀少,因此遇到我們這樣莫名而去的遊客,就需要電話聯繫掌管武植祠的武家後人,才能進祠參觀。攝影/黃華

武植祠左手的這兩間廂房似乎是售票處,也做辦公室用。攝影/黃華

沿著武植祠正門右手往後走,就是武家那村。攝影/黃華

從武植祠大門往裡瞧,裡面是一個樸素的院子。攝影/黃華

第一進院子裡的展覽室內,樹立著武植雕像,背後是武植和潘金蓮的簡介。攝影/黃華

從武植祠展廳內的宣傳材料中,可以大致瞭解到武植的一生。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黃金莊。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攝影/黃華

武植祠展廳內的宣傳材料主要講述武植的平生及為人,以及如何被誤解誤傳最後因《水滸傳》蒙冤千古。攝影/黃華

這張資料圖片描述了造福鄉里的清官武植,如何陰差陽錯地被誤傳,最終以訛傳訛被施耐庵塑造成《水滸傳》裡的武大郎形象的。攝影/黃華

這張資料圖片描述了地方富賈西門氏如何因官司“吃虧”編造武植的謠言,最終以訛傳訛被施耐庵描述武大郎為賣燒餅出身。攝影/黃華

這張資料圖片描述了歷史上相夫教子的賢內助潘金蓮紡紗織布的場景。攝影/黃華

在武植祠的展覽室內,還有施耐庵後代寫給武植後代的道歉信,表達因先輩施耐庵聽信傳言惡化武植形象後的懺悔之意。攝影/黃華

武植祠的後身是武植墓。攝影/黃華

這是武植墓的墓門。攝影/黃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