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我不是藥神,但我擇善而行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一場電影,一段感悟,一紙文字。

有一家自媒體在影評文章中說:“如果只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那麼它就是——不僅看得見黑暗,還能看得見光。”《我不是藥神》帶給我的正是這樣一種感覺。觀影之前還以為是個喜劇電影,嘻嘻哈哈最後講點大道理,沒想到確是中國影視界少有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甚至使我在電影院中幾次淚目。影片中,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婆婆抓住警察的手說“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的時候,壓抑感瞬間充斥了我的內心,彷彿我就是她,我幾乎可以從她的眼神裡看出懇求中的那一絲絕望;呂受益帶著程勇回到自己的家,看著熟睡的兒子說,“剛查出這種病的時候天天想死,但第一眼看到兒子就不想死了。想聽他叫一聲爸爸——”想看著他長大、成人,想參與他生活中每個重要的場合……這是他活下去的動力。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我們不會時時刻刻都沐浴在陽光之下。相反的,更多的時候需要去面對疾病,挫敗和窮困。還好生活中總有一束希望的光,那是由無數個善意與美好的點點星光匯成的光流。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我們感動,因為故事中的他們彷彿就是生活中的我們。沒有什麼英雄主義,只有小人物在心靈拷問前的擇善而行。那善又是什麼?其實並沒有一個界限,而是一個人內心的道德準繩。我曾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對面坐著一個穿著怪異的少年,他打著手機遊戲,嘴裡還時不時地吐出幾個髒字——他的一切都讓我產生一種蔑視的心理。地鐵停在某一個站點,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上了地鐵,停留在他的旁邊。當地鐵再次啟動,車廂帶來的巨大沖力使老人的輪椅慢慢滑動起來。這個時候,一隻腳伸出來卡住了輪椅,這腳的主人便是那個少年。事情的發生很微小,也很突然,甚至沒有別人注意到這個全程都沒有抬過頭的少年。而我看見了。我開始明白善良絕不是驚天動地的,那叫偉大。善良有時只在一念之間。這種微不足道——在我看來比那些大力宣揚卻沒有實質的東西珍貴許多。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小時候的我,認為人只分好人壞人,事情只分是非對錯。但人性是複雜的,大善大惡的人並不存在,更多的人為利益而周旋。《我不是藥神》中也是這樣,正由於影片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社會,這裡面的每一個人的形象都是豐滿而立體的:程勇由一個賣保健品、一無所成且窮困家暴的男人,變成了寧願用自己開工廠掙來的錢倒貼也要以遠低於成本價的價格讓更多的慢粒病人吃上救命藥的“藥神”;思慧為了患病的女兒在酒吧裡跳鋼管舞;老劉為了教會里的教友成為藥販子;曹斌在人性和理性中徘徊,最終選擇了退出;我們厭惡賣假藥的張長林,在面對警察逼供時沒有選擇將程勇供出來;我們厭惡不肯將正版藥價降低的瑞士藥企,但不知道一種藥物的研發,包括三期的臨床,耗資數十億元還有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藥企如果不能靠藥物來賺回成本,那以後還有誰會繼續研發藥物世呢?世界上沒有一家企業是慈善機構,也並非每個醫藥研發人員都是慈善家。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無數個罕見病病人才得以治療。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看到影片的最後,我感到很釋然。回顧《藥神》,我們都看到了社會和政府的變革。程勇從監獄中走出來,得知正版藥進了醫保,人們終於買得起藥了。他抬起頭望向遠方,在他的眼中,我看到呂受益朝他笑得燦爛,思慧帶著治癒的女兒組成了幸福的新家庭,剃完頭的黃毛攥著車票邁上了回家的火車……

你瞧,世界正在一點點的變得更好。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我不是藥神,但是我擇善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