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11個設區的市全面行使地方立法權

2015年3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決定賦予秦皇島、廊坊、保定、邢臺4個設區的市立法權,這是修改後的立法法施行後,河北省具有立法權的設區的市首次擴容。

當年10月召開的河北省地方立法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獲得立法權的設區的市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研判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存在的立法需求,開展立法要力戒千篇一律、大而化之。

3年過去了,河北省11個設區的市已經開始全面行使地方立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共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效力的決定67件,修改法規65件、廢止法規28件,批准設區的市法規62件、自治縣單行條例1件,審查規範性文件141件。這是《法制日報》從近日召開的河北省地方立法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的數據。

“多數設區的市都能堅持精細立法、不搞重複性立法,本著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立什麼的原則,突出關鍵性條款,切實解決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特定問題,做到了不照抄照搬,不貪大求全。”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會勇說。

設區的市立法不求大而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天更藍、水更綠、山更美,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立法甚多,河北各地也都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自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立法,但相關設區的市各有側重、亮點紛呈。

2017年12月1日起,《張家口市禁牧條例》施行。條例設定了禁牧、休牧、輪牧的機制,從張家口市作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定位出發,立足於當地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之間的矛盾,有利於實現林草資源保護與畜牧業協調發展。

禁牧條例是張家口市獲得立法權後製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今年1月,條例入選河北省2017年度“十大法治成果”。由於這部重要的地方條例內容高度概括、條文明確簡練,只有4章21條,被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譽為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少而精”的典範。

“在立法實踐中,我們從精簡體例著手,堅持有幾條定幾條、管用幾條定幾條,避免小法抄大法,既有較強的針對性,又更具可操作性,容易學、記得住、用得上。”張家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青春說。

與張家口市生態環境特點相似的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也將環保立法聚焦禁牧問題,正在制定《豐寧滿族自治縣封育禁牧條例》。“上屆我們規劃制定《豐寧滿族自治縣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條例》,但這個題目太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涉及上位法超過200部,難度非常大。”豐寧縣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在交流會上直言,自治縣立法題目沒必要太大,能解決好一個問題就好。

同樣針對生態環保領域立法,邯鄲市則先後制定城市綠化條例、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建築垃圾處置條例、新型牆體材料與建築保溫材料促進條例等8件地方性法規,對城市綠化、尾氣排放、垃圾處置、新型牆體材料推廣等行為進行規範。

雄安新區設立起源於白洋淀、雄安特色體現在白洋淀、雄安佈局關鍵在白洋淀。而白洋淀是九河下梢,九河全部在保定境內。因此,恢復白洋淀歷史原貌、保護和治理白洋淀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要依託於保定。今年3月,保定市人大常委會啟動白洋淀上游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為雄安新區生態建設提供法治保障,現在已進入文本修訂階段。

精準聚焦解決具體問題

2015年10月、2016年5月,位於河北唐山遵化市的清東陵接連發生文物被盜案件,雖然相關案件很快偵破,被盜文物被追回,但清東陵的保護管理工作卻被推向風口浪尖。

針對清東陵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對現行《清東陵保護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經報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修訂後的《清東陵保護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訂後的辦法較之前規定責任更加明確、要求更加具體、處罰力度明顯加大,隨著辦法的修訂施行,清東陵的管理主體、管理規範、禁止行為等都發生了改變和補充,把清東陵的依法管理水平推向一個新高度。

“設區的市一級立法重在解決具體問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辰彥在交流會上介紹,在制定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時,有關方面提出了制定城市管理條例的建議。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後認為,類似立法項目切口過大,範圍過寬,針對性不強,難以深入具體,搞不好就會成為無實質內容的重複立法。

經過反覆論證,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針對本市停車場供需矛盾突出,群眾對停車難、停車亂和亂收費問題反映強烈的現實,在沒有直接上位法的情況下,堅持創新性立法,將秦皇島市首部地方性法規聚焦在停車場管理上。

據介紹,《秦皇島市停車場管理條例》出臺後,有關主管機關以條例為依據,依法整頓全市停車秩序,並在城市區新施劃3.3萬個停車泊位,停車場違法收費、私設地樁地鎖侵佔公共資源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停車秩序明顯改善。

“地方立法要堅持切口要小、聚焦要準。‘切口要小’就是在選擇立法項目時,注意針對特定領域,解決特定問題,避免貪大求全。‘聚焦要準’就是立法項目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社會關注的痛點和政府工作的難點。”劉辰彥說。

民眾有所呼立法有所應

乘車主動讓座、有序排隊不插隊、不闖紅燈、不爭道搶行、公共場所不吸菸、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譁、節儉用餐不浪費、垃圾放進箱、遛狗拴繩糞便清。2016年開始,由石家莊市民投票評選的十條文明行為準則正式公佈。然而,一些人的陋習還是讓市民廣為詬病。

今年7月1日起,在石家莊市,公共場所吸菸、攜犬出戶不束犬鏈、隨地吐痰便溺等行為,不再只是違反文明行為準則的不道德行為,而是明確的違法行為。7月1日起施行的《石家莊市公共文明行為條例》分為組織協調機構、文明行為準則、社會組織和執法部門職責、法律責任四部分,規定了15項禁止的不文明行為,並明確了具體的懲罰措施。

遛狗不拴繩,公安部門罰款50元;遛狗不清理在公共場所產生的排洩物,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罰款50元;個人佔用消防通道停放車輛,消防部門處以500元以下罰款……有了這些明確的懲處措施,文明行為不再只是倡導,真正成為依法推進城市文明程度的鐵則。

“立法為民是地方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則。各設區的市一定要樹牢人民至上理念,積極回應人民關切、民生熱點、社會焦點,做到民眾有所呼、立法有所應。”王會勇說。

保定市近代工業基礎雄厚,槐茂醬菜廠創立於清康熙十年,新中國麵粉廠始建於1919年,保存至今的廠房建築群對研究民族工業發展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保定建立了“八大廠”,更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些老字號企業成為城市記號和工業遺存的同時,也面臨著去與留的問題。

“只有符合實際的法律,才能成為人民習以為常的自覺行動,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制度規範和道德規範。”保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譽峰介紹說,針對工業遺存和市民感情的現狀,經過充分立法調研、徵求各方意見,2017年保定市在河北省率先制定了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保存城市記憶,傳承工業文明,保定也成為全國第三個制定此項條例的地級市。

“設區的市立法不同於國家立法,也不同於省本級立法,具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王會勇說,各設區的市一定要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勇於嘗試,進一步拓寬地方立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