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中國古代的功臣大多逃不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遠的不說,就以清朝雍正年間的大將軍年羹堯為例。年羹堯生前極盡榮寵,與雍正的關係之鐵,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但是等到雍正大權穩固之後,年羹堯的好運也到了盡頭。加上年羹堯自身不知收斂,鋒芒畢露,手握重兵,這讓雍正如何睡得好覺?於是被雍正找了個理由下獄。年羹堯下獄後,朝中大臣紛紛檢具、揭發,無人敢為他求情,年羹堯這下是徹底翻身無望,雍正皇帝賜令他獄中自盡,做個了斷。

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年羹堯死後,親朋故舊發配的發配,貶官的貶官。所謂時窮節乃見,年羹堯府上有一位教書先生叫嶽鍾舉,為人俠肝義膽,冒著被朝廷通緝的風險,帶著年羹堯最小的兒子年忠還有他生前穿戴過的盔甲及生活用品逃到了甘肅武威鎮番縣一帶。

此地遠離中原,地廣人稀,經年不見人煙,是隱藏逃難的絕佳之地。在這裡定居下來後,為了應對以後官府的盤查,嶽鍾舉給年羹堯的兒子年忠改“年”姓為“連”。從此,年忠就成了連忠。在乾隆年間,又從鎮番遷移到金塔落腳。

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嶽鍾舉在此地做著小生意,為連忠蓋房娶妻,自己一生沒有留下後人。他去世後,連忠將他埋葬在自家田地裡。每當逢年過節,連家子孫後人都要先給他燒紙,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先有岳家墳,後有連家人”的說法也流傳至今。

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嶽鍾舉帶著年忠逃難時的盔甲則被連忠的後人收藏起來,當作傳家寶穿了230多年。建國後,因為各種運動的頻繁,破四舊之風盛行,連忠後人擔心盔甲被人抄家拿走,於是就主動上交了政府部門保管,後來這幅盔甲被酒泉文化館接收。

據說連家上交了年羹堯生前使用的盔甲後,家裡還有玉帶、短劍、象牙筷子、眼鏡盒、帽子等年羹堯的遺物。至今,在金塔村連家祖墳內,依稀可見年羹堯的墓碑。而先前上繳的年羹堯盔甲,則陳列在酒泉市肅州區博物館,它由金銀線繡制,外有鉚釘,內無甲片。

年羹堯後人隱居此地200多年,建國後,主動將傳家寶物上交給政府

據考古專家們鑑定,這種盔甲是清朝皇帝賜給高品級別武官上朝時穿的衣服,更進一步說明了,盔甲的主人非年羹堯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