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話是不是東北三省的共同方言?有什麼依據?

叫個啥名字才叼


東北官話是北方官話的一種,通行於東三省的大部分地區,此外,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一帶、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也使用東北官話。

東北話內部差異比較小,相互之間可以完全聽得懂,東北話是越往北越與普通話接近,而不是越往南越與普通話接近,主要是與晚清民國時期的移民活動有關,黑龍江、吉林的大部分地區的人口是在晚清民國時期,“闖關東”的背景下遷徙而來的,因為新來的人口所受地域文化的薰陶比較減,故而東北地區越往北,與普通話的差距越小。

(中國地形圖)

為什麼整個東三省都通行普通話呢?而且東北話內部差異比較小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東北地區的人口大部分是從華北地區遷徙而來的。

明末清初之時,滿族人口只有100萬左右,1644年,清軍入關,遷入關內的滿族人口約有90萬之多,致使遼東地區出現了“沃野千里,百里無居民”的現象。

(順治皇帝畫像)

清軍入關之後,為了有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把東北視為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採取封禁政策,嚴厲禁止漢人老百姓到東北地區開墾土地,大量的漢人老百姓迫於生計,在封禁的背景下“闖關東”,但是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東北地區依然是地廣人稀,隨著俄國人與日本人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活動,越來越頻繁,清朝開始意識到移民實邊的作用,放棄了對東北的封禁政策,轉而鼓勵華北地區的老百姓移民到關外,於是,就有大量的農民遷徙到東北地區開墾土地。

因此,東北地區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在晚清民國時期由華北地區遷徙而來的,語音因地理隔絕而產生差異,需要有漫長的歷史過程,東北話不具備這個條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遭到日軍炮擊的東北軍北大營。)

第二,北方方言內部差異本來就小。

我國的華北地區,地形平坦,地理面貌差別不是很大,不同地域的人口,比較容易產生融合,因而北方方言比較的統一,內部差異小,而我國的南方地區,山地比較多,河湖縱橫,不同地域之間,地理面貌的差別比較大,人口難以融合,故而南方方言內部差異比較大,甚至同一縣域內,也會產生語音不能互通的現象,此外,中國古代的戰爭,一般都是發生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以及明清時期的大部分戰爭,都集中發生在北方,每一次大的戰爭之後,都會產生一次人口大流動,促進人口融合,人口融合頻繁,北方方言的差異也就變小了。


騰飛說史


呃……說是東北三省的共同方言有一些不準確。首先東北話不只是黑吉遼這三個省的方言,百度一下你會發現東北話是指除遼東半島以外的中國東北地區和河北省東北部,所以它不僅僅是指黑吉遼,它也包括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還有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等。

而且每個地區的東北話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你比如哈爾濱的東北話,其實已經是很接近普通話了,應該說是比北京話還要標準的普通話了。而且現在好像哈爾濱人說那種特別東北的東北話,比如俺們、卡禿嚕皮、揚了二正……已經很少了。

而且大家也都發現了,當你從黑龍江坐火車的時候,火車越往南開,到了吉林、遼寧大那邊,你就會發現人們說的東北話特別正,就是大家俗稱的大碴子味兒,越來越濃,而且遼寧那邊的東北話可能有的咱們黑龍江人都未必能聽懂是吧。


東北網


首先回答題主問題:東北話屬於北方官話語系。是東北人的共同語言。但是東北話中又按地域大致分為1.黑吉平原口音。(抱歉,這個口音是我自己按照地理位置分的,以下相同)包含的區域有黑龍江全省、內蒙古大興安嶺區域,吉林北部中部西部,遼寧省西北部。這個區域的口音基本接近於普通話。只是參雜了一些地方性的口頭語和發音,比如大鵝讀為大ne(三聲),棉花讀(miao huan),整個浪(意思為整個)等等。2.遼中口音,包含的區域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大部分區域。如鞍山,撫順,遼陽,當然包括趙本山的著名大城市鐵嶺。3.遼西南口音,包含的區域有錦州,盤錦,河北省承德,內蒙古赤峰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鄉村愛情裡面趙本山扮演的拉長尾音的語調,讓人覺得很有意思。4.鴨綠江沿岸口音。其實這麼描述是不準確的,如果用長白山地區口音描述也不是特別正確,但是這個區域的口音的確是有很多的相似性。確切來說,包含的地區有吉林省的通化白山遼寧省的丹東,大連。整體來說口音呈現的特點就是發音十分的怪異,既有山東煙威地區的“口拐”(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大連地區,一直往北到瓦房店都有這種口音),也有沿鴨綠江特有的“曲麼菜”口音,所謂“曲麼菜”口音個人認為是山東人口音和朝鮮族漢語發音的結合體,越接近中朝邊境越明顯。比如通化市的集安,白山市的臨江,長白縣,丹東的口音十分相似,這幾個地方的人,如果到對方的地方居住,不是刻意發音是基本聽不出來的。以上四個區域的人,每個地方的人說話口音還是有差異,但是這中間的差異性就很小了。比如長春市德惠,農安,雙陽這幾個區,市的口音依然有自己的發音習慣。但整體來說,東北話一聽還是能夠聽得出來的。



六味地黃面


不是,整個東北說東北話,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國人對方言的最大誤區,我們所熟知的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大連境內的方言就跟大夥所熟悉的東北話不一樣,境內的普蘭店、莊河一帶的方言別說很多長春、哈爾濱的朋友都聽不懂,就連大連市內的很多人都聽不懂。

如有想了解大連話是什麼樣子的可以到網上搜一下《大連話版再別康橋 遼寧衛視》,非常搞笑,而且現在人氣也非常高;如有像瞭解大連郊縣方言的,可以搜一下曾火遍全國的爆笑且又真實的電話錄音《道牙子》,還有《莊河話版再別康橋》


順便再發幾張以前在大連拍的照片,有機會歡迎到大連來玩兒~













老闆魚70247522


東北話是一個概括性的統稱,又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分為不同的分支。

使用東北話的地區不僅限於東北三省,比如內蒙的東部地區,也是一口東北話。

僅以東北三省來說,北邊的黑龍江的口音算是最輕的,中西部以哈爾濱為代表,可以算是東北地區最接近普通話的地區。

黑龍江東部地區和吉林省大部分地區東北話的特點很明顯,就是常說的大碴子味。

遼寧省的情況就比較複雜。大連為代表的地區說的膠遼官話不算是我們常說的東北話;瀋陽錦州等地區又因音調上升下降的不同有明顯的區別。

東北話本身已經比較接近普通話,並不會有其他方言中各分支那樣大的差異,所以在溝通上並沒有很大障礙。

河南情況不瞭解,但山東地區的方言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山東稱齊魯大地,不同地區也是有自己的語言分支。聽長輩說,山東也是有超過多少裡,就有些聽不懂對方說什麼的情況。現如今是否還有這種情況就不清楚了,需要當地的朋友來說明了。


羽過天擎


東三省方言體系比較複雜,僅僅一個遼寧就有很多地方方言完全不一樣,比如遼西方言就是尾調上揚,有點像唐山話,鞍山那邊發音尾調就向下,還有大連話又屬於膠東那邊的味道,總之東北話在遼寧地區也就是瀋陽和比較接近吉林那邊的地區用的比較多,現在全國比較流行的東北話,大部分出自趙本山之口,他是鐵嶺人,而本山傳媒的明星們幾乎都說的是瀋陽話。


藺奕名Shork


東北話是東北三省的簡稱,其實在之前趙本山的一些電視劇播出之後,人們就覺得東北就是那樣的,其實不是的。在黑龍江省哈爾濱說的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趙本山的東北味也相對輕很多,吉林省的就有一些不同了,越往遼寧這邊越是接近電視劇的那種話, 大連是比較特殊的東北話。 就是黑龍江省各個市縣的話也不全一樣。不過總體來說在三個省中是最接近普通話的。 並不是所有的東北人都那個味。哈哈


朗瑞安科技


東北話的差別也很大,不過只有東北人容易分清。對於南方人而言,東北人說話都一個味。就像南方部分地區的語言,同省之間也有很大差異。但是對於東北人而言,也是聽不出來,感覺也是一個味道。聽外語也一樣,根本分辨不出差別,只有人家外國人自己才能分辨出來。






吾愛遼寧


東北三省南方人聽著差不多,可我們東北人還是能分辨出來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口音有差別,而且省內各個地方也有細微的差別,關里人聽不出來。坐上回東北的火車,聽一兩句話也許聽不出是哪個省,聊一會就猜個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