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萬畝紅土地變成聚寶盆

巧家:万亩红土地变成聚宝盆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有效遏制了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改善了農民的生產條件、基本農田得到增加、緩解了項目區水土資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收入,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並能起到很好的試點示範作用——

東川的紅土地,曾讓許多攝影家傾倒。然而,攝影家們要是見了馬樹的紅土地,肯定不會對東川的紅土地繼續那麼痴情!

萬畝紅土地,

經暴雨沖刷留下深深“淚痕”

紅樂河小流域位於巧家縣城東部,巧家縣馬樹鎮小河塘村委會轄區內,正北以中良北側山樑為界,西北至巧家縣小河塘小流域邊界,西側至紅樂河,西南側以大坪東側山樑為界,南側至中村北側,東南以海子與中村連接鄉村道路為界,東側至大盆西側山腰林地,流域總體呈現東高西低,三條山樑縱橫分佈。站在中間稍稍隆起的山樑上,東南西北四面的山坡盡收眼底。

昭巧二級公路從小河塘小流域西北側經過,流域中心位置距巧家縣城50公里,距馬樹鎮12公里,最高點海拔2458米,最低點海拔2283米,相對高差175米,平均海拔2370米。

流域內面積的廣闊和170多米的高差,使得方圓一萬多畝的紅土地過去長期受暴雨沖刷,沃土被沖走,到處留下深切的溝痕,宛如面頰上留下的淚痕。村民守著寬闊的土地,卻只能種植些土豆、玉米和蕎麥之類的作物,經濟效益很低,以至於農民情願讓土地撂荒,外出打工謀生。萬畝連片的紅土地,每年200元一畝都租不出去。廣袤的土地留給人們的不是財富,而是久經磨難的回憶。

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讓沃土不再流失

2014年,巧家縣被列為雲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縣,縣政府十分重視該工程的實施。2014年4月,巧家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巧家縣坡耕地水士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巧家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管理局”。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組織實施了2014年小河塘河、2015年紅樂河小流域坡耕地水上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工程領導小組和工程建設管理局加強和規範工程的管理工作,保障了工程質量和有效實施,充分發揮了生態效益和工程效益。

紅樂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8.62公頃。其中:完成梯田工程治理256.6l公頃;管道幹、支、主、支分管安裝15.27千米,新修蓄水池33座(其中:50立方米蓄水池1座,100立方米蓄水池19座,150立方米蓄水池5座,200立方米蓄水池8座),檢查井37座;取水池1座、減壓井1座、下田口270座,沉沙井50口,預製涵管36米;田間道路945千米;道路排水溝9.49千米。

項目建設主要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主要任務,堅持“山、水、田、路”綜合治理,以梯田建設為重點,以田間道路為骨架,坡面水系相配套、做到灌源自如,建成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耕地區,結合項目區實際特點,制定了坡耕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的治理目標。通過對項目區內的坡耕地全部進行治理,坡耕地治理度到達到100%,農村人均佔有基本農用達到3畝以上;對所有坡改梯地塊進行配水;改善項目區的交通條件。通過配套基礎設施的實施,使整個項目區的綜合治理程度達到90%以上,經濟計算期內年保土效益0.6萬噸以上、蓄水效益18萬立方米以上、土壤侵蝕模數由原來的2413噸/平方公里減少到700噸/平方公里以下,規劃期末每畝每年增加經濟收入1500元以上,受益4000人,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

本項目的建設,有效遏制了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改善了農民的生產條件、基本農田得到增加、緩解了項目區水土資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收入,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並能起到很好的試點示範作用。

今年,巧家馬樹被列為馬鈴薯規範化種植基地。盛夏,一眼望不到邊的洋芋花依然嬌媚。通過整理的土地,呈現出彎彎曲曲的臺地,成片的綠色中時而露出一絲絲鮮豔的紅色,美不勝收。

千畝藍莓

孕育著馬樹農民的新希望

馬樹這個地方雖然海拔高,但日照時間長,土地整理好了,村民便開始謀劃產業發展。

位於昭巧二級路邊上的小河塘村,是昭通最早從遼寧大連引進藍莓種植的地方。胡興學又是當地最早引進藍莓種植的人。當時他們一共引進了60多個品種,經過多年篩選,目前保留下來的有5個品種。小河塘這個地方,種出來的藍莓又大又甜,品質相當好。

胡興學等5人入夥組建的專業合作社——巧家縣紫碩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種植藍莓已達300畝,他們的成功,帶動了周邊群眾大力發展藍莓。目前,小河塘村累計發展藍莓上千畝。藍莓成熟季節,巧家、昭通、魯甸、昆明都有來小河塘採摘藍莓的遊客。這裡種植的藍莓一方面以每公斤80元的價格外銷,一方面用優質的藍莓做紅酒,他們釀製的藍莓紅酒售價160元1瓶,口感很好,不亞於市面上上乘的葡萄酒。已通過有關方面的檢測,目前正在註冊商標。

藍莓種植成功後,人們又開始探索中藥材種植。如今的小河塘流域、紅樂河流域,已成為碩大的聚寶盆,租金從原來的200元/畝攀升到600~800元/畝。

馬樹鎮有一塊溼地,冬天黑頸鶴在這裡越冬;馬樹還有萬畝杜鵑花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樹紅氈和古老的斑銅文化;美麗的紅土地……都是馬樹稀有的旅遊資源。馬樹鎮黨委、政府正積極籌劃,借省、市、縣攝影家對馬樹的青睞,把馬樹的藍莓採摘與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一個雲嶺高原紅土地氧吧,讓馬樹群眾放飛新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