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學習心理學的人特別可怕,爲什麼?

與君共賞


我叫宋佳敏(也可以叫我Jessie麻麻),心理諮詢師,一個在育兒路上與娃一起成長的斜槓麻麻。成為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目前,心理學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雖然大家對心理學這個名詞已不再陌生,但卻並不意味著大家真正瞭解心理學、瞭解心理學對於大家的生活甚至人生起著什麼作用。由於對心理學仍然存在著種種誤解,所以才會發出學心理學的人真可怕這種感嘆。為什麼會覺得學習心理學的人可怕?總結看來可能有以下幾大原因:

外界因素:

對於心理學功能的過分誇大

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大家開始越來越關注心理話題了,但是難免網絡上會有一些對於心理學不太專業的介紹以及分享,將心理學弄的玄乎其玄,這樣的內容在網絡上極易擴散,容易造成大家對於心理學以及心理學學習者的誤解。


誤認為學心理學的人都會讀心術

很多人現在一聽說身邊有人學心理學,總覺得那人看自己兩眼或者簡單說幾句話就可以知道自己心理在想些什麼,認為心理學就是告訴你如何從別人的舉手投足間窺之別人的心事。這樣的誤解也造成了認為學心理學的人都很可怕的假象。

害怕學心理學的人會操縱自己

不少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到心理學家在舞臺上將別人一個一個催眠後,讓這些人按自己的指示來行動,節目組為了達到節目效果將許多實際的催眠步驟進行剪輯,另外將催眠的效果進行過分誇大,導致觀眾看到的就是心理學家操縱舞臺下的觀眾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誤導又讓不少人覺得學心理學的人真的好可怕,產生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會不會也被他們操縱的擔憂。

自身原因:

心中有“鬼”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學心理學的人可怕,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心裡有些事害怕被別人知道,所以看到學心理學的人就莫名的心虛起來,害怕他們看出自己的陰暗面或者脆弱的一面。

害怕面對自己的潛意識

有時候說不出為什麼,但是看見學心理學的人總會覺得害怕,其實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害怕的是潛意識的內容被別人知道,所以看到他們總是覺得心裡有些慌,但是也說不出為什麼。

自身對心理學不瞭解

人們總是傾向於害怕自己所不瞭解的事物,由於自身對於心理學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科並不瞭解,所以聽到些傳言便信以為真,對於學習心理學的人感到害怕,覺得他們很可怕。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個說法讓我有些無語,不知道題主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我自己大學的專業就是應用心理學,所以身邊經常會有人說: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你是不是知道我在想什麼?或者會認為我能夠直接“看穿”Ta的內心世界。我覺得之所以會問這樣的問題,大多是因為並不瞭解心理學到底是什麼,而人對於未知的、不瞭解的世界,總是會有較多猜測和臆想,可能就會有不安和恐懼。

那麼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引用下教科書上的一段描述:我們將探索那些為你的經驗提供意義結構的過程,比如你如何感知世界、溝通、學習、思考和記憶;我們還將嘗試理解人性的更生動的表達,比如人們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做夢、墜入愛河、感到害羞、做出侵犯性行為,以及得上精神疾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心理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也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心理學通過科學的研究來揭示人類經驗的複雜性,並賦予你更大的能力去控制那些影響你生活的因素。

在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對自己的瞭解更深入了,比如為什麼在某些情境下我會覺得很憤怒,在瞭解之後我發現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選擇,我更容易接納自己看來不那麼好的部分。因為內心感受更加細膩豐富,我也更容易去理解他人的行為,變得更有同理心、更善解人意。我發現身邊學過心理學的朋友也都是那種很好相處,很多時候都能get到我想表達的點。所以我一點都沒有覺得學習心理學的人很可怕,相反我覺得大家都很可愛,是值得在碰到困難時去依靠的夥伴。


鵜鶘心理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無知,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心理學。

他們下意識的以為心理學能夠看透別人的想法,所以說覺得可怕。

這種無知的程度就好像是下面幾種場景,大家感受下:

小王啊,聽說你是你是計算機專業的?來來來,幫我修個電腦。

小張啊,聽說你是電子商務的啊?快快快,來開個淘寶店。

小明啊,聽說你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幫我衝個話費。

小李啊,聽說你是學醫的?學醫的還感冒啊?

他們覺得學心理學的人可怕,無非就是單純的以為,心理學就是用來看穿別人心理的,是一種多麼無知,愚蠢,淺薄的行為。

而實際上心理學是什麼呢?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好吧,聽起來有點複雜是不是?

看,簡介是不是覺得學習心理學,特別有意思?特別厲害?

好,那來幾道心理學試題給大家感受下:

“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所說的是( )

A.水平遷移 B.垂直遷移 C.負遷移 D.逆向遷移

成人用“如果你再不聽話,大灰狼就來了”的話來教育孩子,這是利用兒童的恐懼( )

A.本能B.怕生C.預測 D.經驗

在某個發展階段,兒童的心理從見不到物體就認為其不存在發展到物體從眼前消失了認然認為它可能存在,該階段為(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D.形式運算階段

OK,你覺得選擇題太簡單?OK,給大家一個論述題:

評述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對高校教育工作的啟示。

怎麼樣?

是不是特無聊?

就像我們高中學習的思想品德中的哲學一樣,什麼唯物論啊,唯心論啊,本來就是那麼回事,結果搞的特別複雜。

所以,學習心理學的人很苦逼好不好?

學習心理學的人很悲催好不好?

你們這群沒良心的,居然說他們可怕!!!

你們,簡直,太可惡了!


傑解說


不喜歡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答一下的。因為人們誤以為學習心理學的人一眼能看透自己,而很多人都怕自己內心的想法被別人看透

為什麼人們會害怕自己的內心被別人看透能,簡單來說,因為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矛盾是人和自己同類之間的矛盾。普通人的生活中都充滿了各式各樣人與人的競爭,評獎學金、提拔、競聘,更不用說大公司之間的競爭、國家之間為了資源或者精神信仰之間的衝突。在這種衝突中如何勝出呢?孫子兵法裡面有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能夠了解對手、理解對手的行為、甚至預測其行為,就像下棋一樣,能夠佔得先機,最終贏得這場競爭。那麼有哪類人貌似最理解別人的心理和行為呢?大家普遍認為是心理學家。

其實這是一種對心理學家的誤解。首先,心理學並不是讀心術,不是說學了心理學就對他人內心的絲絲意圖與情感都瞭若指掌;其次,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在社會中生存都需要理解別人,互相溝通,所以每個人都算的上半個心理學家,而在讀心方面的能力一點兒不比心理學家差。這一點我在另一條關於讀心術的回答中已經詳細說過了。更不用說,學心理學的人,如果學之前是抱著學一種讀心術的心態在學習,學完了還有這種“幻想”,那你大可不必擔心此人,因為也是學的稀裡糊塗。

總之,害怕被學心理學的人在不經意之間就看透自己的心理,是很多人認為學心理學的可怕的原因吧。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不過,別人怎麼想的,我們也管不到,如果硬要幻想出這種讀心術超能力強加給學心理學的人身上,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攤手]


鯨魚小星球


“都說”這兩字暴露了問題的不確定性,是不是有點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嫌疑?心理學是一種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學科。學習心理學的人,既不會讀心術也不是能掐會算,既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也不會巫術幻術等神奇技能。

不過能產生如此疑問也不錯,大概因為心理學從業人數比例太少,而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心理需求需要解決又沒有方便快捷的通道,造成了失衡。關注的同時會去猜測,會道聽途說。另外呢,目前全國170萬+的心理諮詢師持證人員,大多數都沒有真正從業,而這些學習考證的人員中有很多人考證的原因恰恰是覺得自己有心理求助需求又求助無門,乾脆自己學吧,這些想自助者佔的比例很大。


崔優優90427316


學心理學的人,首先是一個普通人。他們和別人的區別或許在於腦子裡的知識。心理學目前還不是很普及,在很多人眼裡還有幾分神秘。尤其是一些影視劇和小說把心理學者說的玄乎乎的。使得很多人覺得學了心理學就可以看透別人的內心。

當前很多江湖派的心理學工作者,在一些公開課上表演催眠迷惑大眾,這又增添了心理學的一些神秘!一些人不過是學過幾個工作坊,就敢開班收徒,把自己包裝成“大師”、“導師”,直接造成現在大師和導師的貶值。他們在包裝自己的過程中,因為沒有真才實學,所以只有靠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的強大“裝腔作勢”、“坑蒙拐騙”,把一些天真或無知的人哄得拍手叫好,這也是讓很多人感覺學心理學的人厲害的原因之一。

心理學工作者幾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講自己的成功案例。幾乎不講失敗案例。這使得人們覺得他們就是那妙手回春的“神醫”。大眾的掌聲有一次強化了他們的自戀,使得他們後來不敢講自己的失敗之處。敢於分享自己的失敗之處的心理學者實在是太少了。最後搞得大家都覺得只要找到心理諮詢師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心理諮詢中,失敗的和成功的是差不多的。作為初學者,失敗的往往佔大部分。就算是教授級別的,來訪者脫落的現象也很正常。所以,學習心理學的人不是很厲害,而是被一些人妖魔化了。真正的心理學者就像那一滴水一樣普通。你需要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他們的能量;你不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是普通人。

因為,只有你有求助願望的時候,心理學者才是你的“救星”。


希樸羊


答:

我很好奇如果那樣子的人生多可怕,因為看透了自己看透別人,情緒會不會也變少了,好比一個研究某個領域的人,一樣,心理學研究的就是人,就是自己,那麼把自己看透,知道壞情緒是怎麼來,好情緒是怎麼來。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一種覺得學心理學會把自己看透,感覺那樣子很可怕,比如說我現在分手半年之後聽到前任有了新的男朋友,覺得無比難受,我難受的是當初自己說的分手,所以導致了現在的結果,一直覺得對不起。我現在難受是因為我處在一個消極的心理狀態裡,我覺得通過心理學可以調節好自己現在的狀態,但我覺得好可怕,感覺心理學讓一個對那些生命裡刻骨銘心的悲傷變得坦然,雖然我現在的狀態很痛苦,但如果通過心理學的角度(我覺得心理學的樣子),剖析了自己,然後變得不再痛苦了,我覺得這更讓我覺得可怕。簡單的說,我覺得心理學讓一個人更加理性,那麼就會少去了感性,那麼這樣一個人不就更加“不完整”麼?從我的角度來講,那樣子豈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麼?


丶Me灬天蠍IT


為什麼會覺得學心理學的人可怕?大多數原因在於不瞭解。

好多人會把心理學和玄學、鬼神之說聯想到一起。

誤解1:學心理學的會催眠術,危險

好多人不是碰到江湖騙子嗎?少則偏財多則騙財騙色,有的人認為學心理學的會催眠,那麼就會被騙財騙色,一定要小心提防。

誤解2:有病的才去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包括的範圍很廣:婚姻家庭、戀愛、人際交往、高考志願填報、人生規劃、家庭教育等等,正常的人一樣也會去諮詢。

誤解3:又要來挖我的秘密了

心理諮詢是高危職業,只有面對來訪者時才會進行心理諮詢,心理諮詢的談話可以診斷來訪者的心理問題,糾正來訪者錯誤認知,還需要結合心理技能和測驗,純腦力勞動。

平常的聊天就是單純的聊天,沒人願意浪費時間精力去挖別人的秘密!

誤解4: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心理諮詢並不是什麼問題都要去解決的,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只針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諮詢,而來訪者需要為自己的問題去努力才可能解決。

誤解5:心理諮詢還要收費?騙錢的!

許多人去進行心理諮詢,卻不願意交費,他們認為不就是聊聊天,為什麼還要交費?

聊天能為你保護隱私?聊天能幫助你解決心理問題?誰願意為了一個聊天去花費時間、精力和腦力?

很多心理諮詢師為了初期的練手不收費,有的不好意思收費,擾亂了市場!


芳香心理


看鮑小強你知道了,為什麼可怕,極度的可怕,對人性看的太透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480, "thumb_url": "68650009871f705afb11\

鮑小強淺談感情和人生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he he”,因為有這種認識的人,一定不瞭解心理學到底是什麼、是怎麼樣的,就是比較片面地認識罷了。我是從來沒有聽到過這個說法的,同樣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這個說法純屬謠言。當你認真去了解、接觸,你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似乎又是一個很神秘、特別的專業。但其實對於我們的日常還是比較適用的,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專業。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想學心理學,我想正確認識我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發展自己,還有就是改變自己的一些不當思維方式,能夠學會自我調節。也許在學習之前有過一些誤解,但是從來沒有過這種……我覺得我學心理學之後的變化就是自己的思維明顯開拓了一些,心境也比較好了,也能夠比較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了,當然,臉皮好像也變“厚”了不少(ꈍᴗꈍ)!但是,我還是“我”,並沒有特別可怕……

建議大家瞭解心理學的時候多從客觀、專業的角度,有些小說什麼的都是假象啊!(*/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