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期,非洲人沒有向歐亞大陸發起征服,那歐亞大陸也沒有征服非洲是爲什麼?

奮然于飛


在冷兵器時期,非洲大陸的部分政權和亞歐大陸的政權是有過交戰,但諸多因素限制了他們之間衝突的規模。

非洲大陸本土民族政權強盛的並不多,強大的非洲政權基本集中在北非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亦及曾經的羅馬帝國非洲行省地區。至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就鮮為人知了,比如相對還算不錯的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諸位有所耳聞嗎


但古老的非洲是有過對亞歐大陸的征服活動的。早在在伊斯蘭教誕生前,盤踞在今天埃塞俄比亞信奉基督教的王國就曾經對阿拉伯半島南部發動過襲擊,併成功佔領統治了一段時間。而在伊斯蘭教在北非傳播後,柏柏爾人的勢力更是膨脹,在西班牙地區與阿拉伯人分庭抗禮,發跡於西撒哈拉和摩洛哥地區的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都是橫跨直布羅陀,佔據伊比利亞和北非的龐然大物。


(穆拉比特王朝)

總體來說,非洲大陸不能征服亞歐大陸是因為力量不夠,本土文明不夠發達,那相反亞歐大陸在冷兵器時代沒能完全征服非洲大陸也是有原因的。

運輸後勤和通信技術的落後是一個,在當時的條件下,組織一支遠征軍的風險太大了,軍糧供給和士兵的運輸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

比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負責提供運輸艦隊的威尼斯就狠狠大賺了一筆。同時沒有可靠的地理信息蒐集,也無法讓士兵們深入非洲大陸,連相對更近的阿拉伯半島中部納季德高原在那時都是一個遙遠神秘的地方。同時陌生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也限制了他們的探索。

另外就是封建徵召兵制的缺陷,馬略為什麼要改革羅馬軍團,將服兵役的公民兵改成職業軍人,還不就是為了讓軍隊適應長期的海外作戰和駐守。而歐洲的封建徵召制下士兵的義務服役時間是有限制的,不可能長時間僅僅為了君王的利益而賣命。

還有就是自身文明的缺陷。本身歐洲中世紀就是個極其黑暗腐朽的,沒有從根本上的語言文化上的征服,很難長時間統治其他民族生活的地區。拜占庭的名將貝利撒留征服過北非,但即便是東羅馬先進古老的文明也沒能在北非的土壤上生根發芽下去。

最後一點就是沒有足夠的動力,以及周邊生存局勢的危機感。冷兵器時代的亞歐國家都有著各自可怕的對手。即便是強大如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投資一場遠征非洲內陸的計劃。大家都覬覦北非,因為知道他富饒,被稱為地中海谷倉,但非洲內陸究竟有什麼他們還不知道。如果歐洲那些蠻族國家能夠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哪怕就是日耳曼人形成一個大帝國,斯拉夫人形成一個大帝國,南部拉丁人形成一個大帝國,那樣進一步探索和征服非洲大陸的可能就大的多。

就像孫權派人開發臺灣一樣,那也是在三國鼎立相對穩固的局勢下進行的。像歐洲那種四分五裂,國內政治還不團結的情況下誰有閒情逸致,有膽子去探索遙遠的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