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爲,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華人對美國藤校的偏愛真的可以說是從始至終,一如既往。

如果非要分類的話,大致能分三個陣營。這三大陣營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鄙視鏈”——美國出生長大華人>美國高中留學生>國內爬藤生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雖然分為三個陣營,但可以說還是有共性的。

當所有的亞裔在申請藤校的過程中,與其他族裔相比,幾乎都會受到排擠,因為藤校對亞裔的錄取比例,是有一定配額的。

而藤校錄取亞裔的比例,最後的比例也是基本一致的。基本都在0.5%以下。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所以,從本質上說,誰都沒贏過。

舉個栗子,Mike一家人在七年前扳回美國,媽媽是中國人,爸爸是美國人。Mike天性活潑,因為父親作為滑雪教練,所以愛運動的基因不可避免。

回美國後,Mike除了每天騎十幾公里的自行車上下學,還要練棒球。Mike的棒球打的很好,因為大多數時間,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去練習,一直堅持到他開始參加跨洲比賽。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最後Mike因為這個技能,成功地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然鵝也並沒有因為棒球耽誤了學習,成績依舊很優秀。

這幾十年的時間一直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並把它做到極致優秀,這估計也是藤校所看重的方面之一。

西方教育中最看重的一種能力,叫做:Persistence,也就是堅持力,忍耐力。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這種能力,是藤校錄取時的首選能力。不論你是亞裔,非裔,“堅持力”的體現能讓你在申請中更具優勢。

競技體育和慈善是堅持力的集中體現

其實這不僅是考驗學生多年一如既往地付出精力和努力,也是考驗父母多年對孩子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更考驗一個家庭在孩子身上所花的時間和經濟付出。

用一件事情,讓三種能力都有所考驗。

但是,像美國大學,基本只認主流的競技體育,因為只有這些活動才能為學校帶來榮譽。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堅持力的第二種表現,是慈善行為。這種西方教育的精神中體現的,是關懷和愛的長期行為。

這裡說說梅根王妃,大多數人可能覺得她不如凱特類似的冷嘲熱諷。然鵝,梅根王妃從十幾歲就開始了常年堅持的慈善活動,為女權吶喊。

實際上這份努力和愛的能力與藤校所推崇的慈善和堅持力是一致的。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像很多準備去藤校的學生,在申請之前會用兩三週的時間去非洲搞一次義舉,或是去東南亞效果去一兩次扶貧,在藤校招生官眼裡,都是耗盡心機的無用功。

短暫的一兩次行為,只是為了申請的“義舉”,沒有堅持力的行為代表不了任何。

但如果你能從很小,或者是幾年的時間都在國內無間斷的做一件慈善,去養老院或者孤兒院做善舉,有了這種長期堅持的慈善,外加你的優異成績,錄取的可能性比前者更有說服力。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堅持力對父母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很過中國家長包括華人在內,總認為孩子優秀就可以了,不需要父母參與其中。

孩子可以自己去上補習班,可以在家裡練鋼琴,最多在體育上,孩子可以去多練練游泳,或者網球等個人運動,而對於團隊合作的競技體育,少之又少。

有多少父母願意每天早上4點起床陪孩子訓練,送孩子上學讀書,在兼顧事業,家庭,更關心孩子的成長?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如果能夠通過這些讓藤校招生官看到加持力,基本上這樣家庭的孩子都進入了藤校。

而對於國內的一些優秀的想衝擊藤校的學生,很多父母則是希望孩子能夠將足夠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剩下的業餘生活陪伴就不得知曉了。

千篇一律的優秀亞裔學生,僅僅靠SAT和GPA高分就想去藤校有點too young to naive,可別拿“種族歧視”找藉口。

所以,當我們在抱怨藤校錄取有種族歧視,當我們在抱怨藤校錄取現在是有錢人的天下,精英的樂園時,更需要明白美國藤校的招生官所看重和認可的:

是常年累月的體育或藝術方面的支出,是吸引財力後盾的。這種主流文化是堅持力,是愛的積累。

直到那天,我們真的能堅持擁有這股力量,不論你來自哪兒,相信你一定能從中脫引而出,獨具魅力。

你真以為,那些“爬藤”失敗的中國留學生都歸咎於種族歧視?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於新東方前途出國(微信號:xdfqiantu)及網絡,轉新東方留學考試(微信號:xdf_goabroad)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海外導師誠意推薦。

↓↓↓↓↓↓↓↓

↓↓↓↓↓↓↓

加海外導師主頁君個人微信(seesoaredu),可與主頁君直接對話,快速獲取海外學習幫助,獲得免費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