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貴妃盛寵不衰,又心狠手辣,頗有心計,可爲什麼沒有鬥倒言皇后呢?

粗魯朱哥


這個問題其實提問的挺好的,從表面上看,越貴妃確實是盛寵多年,而且心狠手辣,但始終沒有把皇后鬥倒,也算是她的一個失敗之處吧,那麼,越貴妃跟言皇后之間為什麼能夠這樣子彼此對立而存呢?答案是需要從他們兩個人去分析。

先來說說言皇后:

首先第一點,言皇后出身很高,言氏世代顯貴,又有她哥哥言侯爺扶持梁帝登基有功,但因為言氏一族是屬於文官,手中並沒有兵權在手,不可能有像林燮一樣的功高蓋主的一個行為存在,所以也就始終保持著清貴顯赫,沒有遭到梁帝的過多忌憚,當然也就不會連累言皇后什麼了。

其次,雖說古代的家族中重視嫡子,女子一般是母憑子貴,但是言皇后並非無所處,她本身是有生過嫡子的,而且在為後的這麼多年中並沒有什麼大的功過得失,也就不至於被廢弛了。

帶著,我們都知道梁帝疼愛譽王,要知道在外人的眼中,譽王母妃的位次並不高,只是一個低微的嬪妃,但是譽王自從給了言皇后當養子以後,他的身份地位也就高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譽王和言皇后的組合,就足以跟太子樂和越貴妃抗衡了。這也是梁帝抬舉譽王,保留著言皇后,來維持朝局平衡的方式。

再來說說越貴妃:

雖然越貴妃恩寵極盛,但卻並不是專寵,我們都知道在十多年前,梁帝並沒有立儲,也就是說祁王並不是太子,當今太子就更不是了,越貴妃和太子,不過是替換宸妃和祈王的位置得到梁帝的優待,但後宮不得干政,越貴妃自然也是沒什麼大的功過的,既然如此,她已經母憑子貴,成為一品皇妃了,既然無大功過,位置也夠高,勢必也就沒有廢弛言皇后改立越貴妃的必要了。

縱觀全劇,我們可以看出,在雲南也就是南境中,穆王府是最大的,而越貴妃,她的母族哪怕再顯赫,也不可能有比穆王府還要高的身份地位,穆王府和言侯爺是同一個級別,屬於整一品的,那麼,越貴妃的出身相對來說就比言皇后弱了些,既然沒有足夠強大的母族可以壓過皇后,她又憑什麼讓梁帝易後呢。

還有最後一點,太子平庸,太子的謀臣也是不夠給力,儘管越貴妃心狠手辣,頗有心計,也是難以跟言皇后抗衡的,畢竟言皇后出身清貴,這麼多年在宮中屹立不倒,依然有自己的手段,何況她還有個跟自己相互依存的譽王,譽王可是比太子精明多了,越貴妃要打倒言皇后,相當於打倒譽王,哪有這麼簡單啊,若不是梁帝一直罩著越貴妃母子,以期朝局平衡,她們早就被譽王秒了,又還怎麼可能鬥倒皇后呢。


兮言小姐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分析:

其一,出身方面。眾所周知,當時言皇后是言候的妹妹,而言氏一族出了三代帝師,兩任皇后,兩任宰府,言皇后在入宮之前就是言太師的女兒。而越貴妃只是雲南嫁入金陵的一個世家小姐,兩個人的出身本來也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其二,從情感方面講。言候和梁帝是幼時的玩伴,也一起共平大梁危機,算是軍工累累了,而梁帝當時又搶走了言候的心上人林月瑤,也算是對言候有所虧欠了,所以哪怕不喜歡言皇后,就算給言候一個面子,也不會輕易去動搖言皇后的地位。


其三,從梁帝本身來講。梁帝素來相信制衡之術,越貴妃的兒子已經貴為太子,母以子貴,越貴妃身份已經算是很高了,如果任憑她去胡作非為,不把皇后放在眼裡,那麼在梁帝心中,勢必就打破了這個平衡,這也是梁帝所不願看到的。


其四,大梁的國情。劇中有說,大梁是禮儀之邦,講求以禮治國,言皇后作為皇后,本身的地位就比越貴妃高,即便梁帝再怎麼寵愛,這個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所以在朝堂辯論之後,梁帝也明確告訴過越貴妃這些話。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題主說越貴妃心狠手辣,須知道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不受寵,但是從她打壓其他嬪妃的手段,甚至後來譽王也說過,當初林月瑤的死也和皇后脫不了關係足以說明皇后的老辣。


孤墳罒


越貴妃不是不想鬥倒言皇后,而是梁帝跟本就沒有給她鬥倒皇后的機會。

言皇后是什麼身份,她乃先朝太傅嫡女,言侯的胞妹,身份何等高貴,而越貴妃哪,在劇中只提到她是雲南人,卻沒有提到她的出身和家世。可見她並沒有什麼顯貴的外戚。這樣越貴妃在出身上就已經輸給了言皇后一局。



再者越貴妃妃受寵有點是因為她的身上多少有一點林樂瑤的影子,但她終究不是那個讓梁帝唸了一生的女子,梁帝自然也就不會為了她而廢棄了皇后!

第三,越貴妃身份高貴也逃脫不了子憑母貴的俗套,若是太子也能如她一般心機深重,心狠手辣,可惜這位太子偏偏是個愚笨之人,做事一點頭腦都沒有。而言皇后雖然膝下無子,卻收了譽王為養子,而譽王又是個能撐得起大局面的主兒,在這一點上越貴妃又沒有佔到半分便宜。

更何況縱然越貴妃想鬥倒皇后而自己獨大,然而言皇后雖然行事不夠狠辣,心機不夠深沉,卻處事穩妥,滴水不露。讓越貴妃抓不到她的錯處,自然也就不能把她鬥倒了。



越貴妃一生機關算盡,決斷行事,卻終究沒能如願豋上後位,看自己的兒子榮豋大寶。卻在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讓人不禁唏噓感嘆!


妙筆生花難落墨


題主說越貴妃心狠手辣,頗有心計,須知言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兩方實力懸殊不大的情況下,越貴妃想要鬥倒言皇后,無異於痴人說夢。


首先,言皇后,外有言太師撐腰,內有皇后的名頭。大梁是個禮儀之國,皇后自有皇后的威儀和地位,先不說越貴妃有沒有這個實力去跟言皇后爭寵,單從禮法來講,一個貴妃去鬥倒皇后就是不現實的。

其次,言皇后的地位是有外部因素支撐的,而越貴妃的地位是因為受寵,加上自己的兒子是太子,母以子貴,外人眼裡,越貴妃就自然的高人一等。但是梁帝深諳制衡之術,即便再寵越貴妃,也不會營造一個一家獨大的局面,從而打破朝局的平衡,所以梁帝也不會允許越貴妃把皇后鬥倒。

最後,作為敵對勢力,皇后對實力相當的越貴妃肯定是有提防的,而且防範力度肯定也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越貴妃想用後宮手段去對付皇后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而宮外的勢力又很難對宮中有所作為,再說了,譽王也不是吃閒飯的,七珠親王,勢力並不比太子小太多。作為皇后的養子,跟皇后也是相互依託的,他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越貴妃使壞。


青菜白玉湯罒


在權力中心的人,愛情是不重要的。萬事他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政治,是平衡,是利益。後宮的爭鬥,不簡單的是女人之間為了榮寵的鬥爭,更多的是皇帝參與進去的、或明顯或不著痕跡的控制。歷史上最明顯的就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那哪裡是簡單的廢立皇后的問題,就是皇帝利用這件事從權臣手中奪回權力的事。這件事甚至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那麼。琅琊榜中後宮的爭鬥也有梁帝在裡面不動聲色的權謀。

首先,是家世。言皇后雖然不得皇帝喜愛。但她家出過“三代帝師、兩人宰輔”,言侯爺更是“心堅如鐵,舌利如刀”。想想在攻擊謝玉府的當晚,那個守將司馬池見了譽王都不怕,見了言侯爺卻馬上堆了。言侯已經半隱、不過問朝堂之事很久了,在軍中還有如此威望。就可以想象出言侯爺的能量!而越貴妃呢?和霓凰是雲南老鄉,那至少不是京城中的仕宦。家族背景相差的不是一點點。另一方面,梁帝當年娶妻娶的是言皇后,家世非常顯赫(哥哥是統帥、嫂子是公主)的林月瑤也只不過是宸妃。所以,皇后在家世上絕對勝出。也是她多年穩坐後位的後盾。

其次,是制衡。自從梁帝覺得齊王和赤焰軍做大被除之後,他一定是防範任何一方做大。所以,他雖然立了太子,又扶持譽王。這是他的制衡之術。譽王的母親位分很低,本來是沒有和太子爭鋒的機會的,但他做了皇后的養子,情況就不同了。至少,看著身份比較高貴了。才可能和太子一搏。皇帝正好利用他們的爭鬥控制雙方。如果皇后被廢、越貴妃被立,那麼無疑是太子一家獨大。這絕對不是梁帝願意看到的。皇后是誰不重要,但皇后的位子也是梁帝的一個旗子。這個到很像歷史上的漢景帝。他不喜歡他的薄皇后,但就是不讓驪姬當。最後把後位給了王姪,即漢武帝他媽,保證了武帝順利為太子、為皇帝。

最後,皇帝的一點點愛情給了誰?最初,梁帝最喜歡的一定是宸妃林月瑤。很可能是在林月瑤死後,越貴妃才成為替代品。但梁帝心裡非常清楚,他也和靜妃說過的,靜妃和宸妃是心地純良之人,不似皇后與越貴妃,後宮的爭鬥不來不該牽扯到她們。所以,就連梁帝的一點點愛情越貴妃可能都始終沒有得到過。哪裡有分量讓梁帝立她為皇后。如果她兒子爭氣,她將來做太后的機會還是有的。沒想到,兒子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也是醉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越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到底有多高?譽王最風光時也不過是七珠親王,可以與太子分庭抗禮;越貴妃在後宮可是九珠鳳冠,越貴妃的地位是僅次皇后的一品皇妃。

太子性格懦弱,天資平庸,他能夠當上太子,除了比譽王年長几歲,越貴妃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了鞏固兒子儲君的地位,她採取各種手段去排擠,打壓競爭者和潛在的對手,多次陷害梅長蘇和霓凰。


皇后,言太師的女兒,言侯的妹妹,自有一種凜冽之氣。自己有過一個孩子和景亭差不多大的,但早早夭折,所以才收養了譽王!皇后的教導時刻影響著譽王,那些權謀算計,那些至少比太子大氣的做法,還是勝了對方一籌。所謂中宮之氣,無形中也影響著譽王的氣質。

所以皇后當是一位霸氣凜冽聰明的皇后,在失去皇帝的寵愛以後還能屹立後位不倒,自有別樣的手段。


蝸了個居


對於一個《琅琊榜》的劇迷來說,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應該不難。相信看過《琅琊

榜》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越貴妃一開始是深受梁帝的喜愛,在赤焰軍事件之後,祁王被


廢,越貴妃的兒子被立為太子。要知道,他非嫡非長,能夠繼任為太子,完全是因為梁

帝對越貴妃的寵愛。但是,可就是這麼一位寵冠後宮、心狠手辣的貴妃,為什麼沒能鬥


倒那看似人畜無害的言皇后呢?


1.從身份上來看,言皇后出身高貴,乃老太師之女、言侯之妹,父兄二人皆是朝廷

的股肱之臣,正是在林燮、言侯的幫助下,梁帝才能成功登基。在之後大俞、北燕合力


進攻大梁之時,又是言侯隻身一人獨闖敵營,輕動三尺舌、退卻百萬軍。有了這數份功勞,言家的地位在朝廷之中根本無人能動搖。而作為言氏一族的皇后,自幼嫁入帝王之


家,自然懂得如何利用自己家族的優勢保護自身。

而在之後的劇情也能知道,越貴妃出身雲南,在雲南最尊貴的自然是穆王府,其他


的勢力自是不能與之爭鋒。而與言皇后一脈相比,自是更不能與之比肩。所以在一直的

爭鬥中,越貴妃雖然獲得聖寵,但無奈在地位上差距太大,所以一直未能擊垮言皇后。


2.譽王雖然出身低微,生母乃是玲瓏公主,在滑族被覆滅之時,譽王誕生了,這麼

一個皇子註定與將來的帝位無緣,這份滑族的血脈成為了他最大的障礙。但是,朝堂之


上若是隻有太子一人,那將來說不定會架空皇上的權力。再加上後宮之中越貴妃一向獨大,前朝、後宮若是勾結起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可能,就是下一個祁王。所以,譽


王被提攜了起來,成為了限制太子與越貴妃、平衡朝局的人物。


最後,我們也可以從劇中看出梁帝作為一個多疑、自負的皇帝,他不會相信任何

人,他所相信的,唯有那至高的權力。無論越貴妃有多麼受寵、言皇后有多麼受冷淡,


皇帝也終究不會動廢后的念頭。讓一家獨大而且,別的不說,就本劇中太子的智商,若

不是皇帝一直偏愛著越貴妃與太子,他們早就被譽王拉下馬了,更別提鬥倒言皇后了。


喜歡《琅琊榜》的小夥伴們,歡迎大家留言、點贊、關注,你們的鼓勵就是我前行的動力,謝謝。


小小呆蘿蔔


無論是《琅琊榜》裡梁帝對皇后和越貴妃,靜妃,還是梁帝對太子,譽王,靖王,都是一個套路,勢力平衡,相互牽制。

簡單說來,老大隻有一個,老二和老三必須內鬥,不能有一個人風頭過盛,對老大產生威脅。前朝如此,後宮也如此,前朝和後宮牽一髮而動全身,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說靜妃不得寵,靖王也常年流落在外,也是兒子不得皇帝喜歡,靜妃在深宮中才得不到關注。後期靖王地位的提高和靜妃地位的提高都是同一節奏。

所以言皇后和譽王,越貴妃和太子,也是一個勢力共同體。譽王原本出身卑微,所以需要給他一個地位尊貴的養母,言皇后母家顯赫,可是沒有孩子,所以皇后和譽王要形成共同體。譽王的智謀和能力均在太子之上,可皇帝偏偏要讓太子做太子,在後宮還寵愛他的母妃。

譽王說過,之前鬥了很多年,眼看自己慢慢起勢,離太子的位置越來越近,梁帝卻封別人為太子,為什麼別人當太子那麼容易,譽王就那麼難。其實就是勢力均衡的問題。

等到太子犯了錯,譽王風頭過盛的時候,梁王馬上就會給譽王一些警告,而當太子風頭盛的時候,梁王又會著意提拔譽王,順著琅琊榜看,幾乎全是這個邏輯線。

所以,後宮為什麼言皇后只能是皇后,越貴妃再得寵也沒有地位上越過皇后,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勢力均衡,各方牽制,方能坐得穩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