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1.岳飛(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

字鵬舉,相州湯陽(今河南湯陽)人。宋朝著名將領。岳飛出身僱農家庭,家境貧寒。少時沉默寡言,有志氣,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時,就能拉得開三百斤的勁弓,並能引發八石(約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隨湯陽槍手陳廣學“主技”,無所不精。後隨同鄉人周侗學騎射,攻讀《孫子兵法》,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少年,深受鄉人讚賞。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非凡,手中銀靛槍宛如一條銀色巨龍在陣中閃爍輝煌,槍起處大將小卒無不應聲而倒!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2.英布(?~公元前195年)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過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漢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是當時僅次於西楚霸王的第二號狠角色,當時號稱"勇悍" 的什麼樊噲啊,夏侯嬰呀什麼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戰而定,壓根非對手。打得劉邦幾次丟盔卸甲,所謂"傷得越痛,愛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錢拉攏英布,一旦得手,如獲至寶,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漢以後幾無建樹,還不如呆在楚那邊風光。鉅鹿之戰,引數千楚兵為先鋒擊三十萬秦軍,無往不勝,悍通顯於諸候,為最終擊潰秦軍主力立下頭功,後奉項羽令坑殺二十萬秦軍於新安,擊漢之役,引軍破三秦天險涵谷關,驍勇異常,項羽大封諸候,布為九江王,殺楚懷王。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懼誅而反,擊漢楚王部,敗之,破漢荊王部,盡收其地,兵,糖,又與漢軍主力相持與甄,劉邦見其悍勇不敢應戰,固守城池,留下一對千古妙對:“何故而反?”劉邦問曰。“欲為帝耳!”英布微笑而答。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3.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西漢王朝名將.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善騎射。17歲即為漢武帝侍中,同年隨衛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領800精騎長驅數百里,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兵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被封為冠軍候。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騎兵一萬出隴西,進擊匈奴右賢王部。他6天連破匈奴五個王國。接著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與匈奴鏖戰於皋蘭山下,殲敵近9000人,殺匈奴盧候王和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多人。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長安病逝,年僅23歲。漢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連山形狀,墓前陳列“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遠征匈奴的豐功偉績,並諡予他景桓侯的封號。出葬之日,命歸降的匈奴將士身著黑衣黑甲,在長安至茂陵的道路兩旁列成幾十裡軍陣,為霍去病送葬。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4.許褚(?~公元225年)

字仲康,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國名將。身材魁梧、勇猛過人,綽號“虎痴”,掌管曹軍精銳的虎衛軍。在曹操宛城戰張繡時,因屢建戰功,賜關內侯。馬超於潼關阻擊曹操之時,連敗曹軍大將於禁、曹仁、張頜,銳不可當!許褚向曹操請命要戰馬超,曹操雖感有險,但還是答應了他。馬超與許褚刀來槍往殺了百多回合未分出高下,許褚一怒之下,脫光上衣,輪起大刀同馬超血搏!後來馬超回到營中嘆說:“從未見如許褚般拼命惡戰之將,真乃虎痴也!”漢中之戰,許褚負責押運糧草,卻貪杯誤事。張飛來劫糧草,許褚上前迎戰,卻因酒醉不敵被擊傷落馬,從此落下病根。曹操病逝,許褚痛哭,傷勢惡化,終於一病不起,在榻上躺了5年後悄然逝去。魏文帝曹丕追封為壯侯、虎衛將軍。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5.斛律光(公元515年~公元572年)

北齊名將。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縣)人,高車族。出身將門。初任都督,善騎射,號稱“落雕都督”。後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驍勇善戰,在與北周近20年的爭戰中,多次指揮作戰,均獲勝利。北齊天統五年(569)十二月,周軍圍攻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斷齊軍糧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騎3萬破宜陽周軍,再通糧運;周軍復攻,他領軍迎戰,又獲勝利俘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眾於平隴(今山西稷山西)等地築壘,迎戰北周驃騎大將軍韋孝寬所率步騎萬人,大破之,俘斬千計。他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齊後主高緯聽信讒言,將其誘殺。斛律光一生勇猛,曾多次“表演”馬上擒將的絕活,南北朝時無人可在其馬前走上三個回合!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6.張遼(公元169年~公元224年)

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今山西朔縣)。三國時魏國名將。東漢末年呂布屬下第一大將,曾數次與關羽交手,與其結下友誼。濮陽之戰,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雙刀並舉,銀光閃爍,交馬三百多回合輸贏難分!曹操深喜,遂不忍力拼。白門樓之後,呂布被絞殺,關羽勸張遼投降,遼降曹操。曹操大喜,封其為中郎將、關內侯。公元202年,曹操與袁尚戰,尚敗,逃往漠北。張遼追襲袁尚,路遇匈奴大兵阻擋去路。遼單刀匹馬衝入陣中,斬下匈奴可汗蹋頓單于首級而還,敵陣莫能當者!官渡一戰,遼連斬敵軍猛將,三十回合擊敗袁紹手下王牌虎將張頜,敵軍喪膽!赤壁兵敗,遼力保曹操逃生,一路敗呂蒙、戰張飛、退甘寧,闖出虎口。曹操加封為前將軍、順亭侯。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7.太史慈(公元166年~公元206年)

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今山東龍口)。東漢末年,幫助北海太守孔融平定賊亂,張弓搭箭開射,賊兵無不應聲而倒,遂掃除了賊亂。公元193年,揚州刺史劉繇招募勇士,太史慈應招入軍。時年,孫策平定江東,與劉繇展開撕殺。太史慈為先鋒與孫策對壘,兩頭老虎在馬背上槍來槍往連鬥二百餘回合,互相暗自稱奇。太史慈見久戰不下,調轉馬頭準備使回馬槍,不料被孫策識破,二人互相執住兵器,雙雙落馬,又展開肉搏,太史慈扯下孫策的鋼盔,孫策拔出太史慈背上的戟。直到天黑,也未分出勝負!歸附孫策後,在一次討伐賊寇的戰役中,一箭射去,將一名戰將的手臂貫穿,活活釘死在城門上!魏國大將張遼初次進犯合肥,太史慈出馬箬戰,與張遼戰五十回合槍法不亂。張遼見取勝不易,便施展計謀,詐敗,引慈入城,慈方入城便猛然醒悟,但為時已晚,城上亂箭齊發,慈身中六箭而退。當晚於營寨長嘆:“丈夫在世,應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壯志未酬,奈何死乎!”言畢氣絕。享年四十一歲。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8.冉閔(?~公元352年)

東晉末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鎰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作為五胡亂晉時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傳,亂華之六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四,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外族人亦公認冉閔為中華猛將之列。“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一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餘",勇烈可見一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曹夷 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武悼天王”這才作罷。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19.哲別(?~公元1224年)

蒙古帝國第一猛將,原名只兒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烏部,後投降成吉思汗。賜名哲別(蒙古語,箭之意)。又譯者別。哲別驍勇善戰,他的射術堪稱古今無雙,經常射擊飛動中的碗以練習,且百發百中。一次戰鬥中,伸手抓過敵軍射來的已斷了頭的箭,搭上弓射去,一箭穿透敵方主將心窩!這還不算,當時成吉思汗的小女兒因想觀賞哲別箭法,竟在自己頭頂放了一隻沙斯特(蒙古語,老鼠。)要求哲別射擊,這可嚇壞了眾將,但哲別面帶微笑,搭上箭,瞄準小公主頭頂看了很久,只聽得見“嗖--”一聲響,小公主摸摸了頭頂,老鼠不見了,而自己並無絲毫感覺箭曾碰到頭髮!因哲別的射術不在漢時老將黃忠之下,而被漢人稱為“蒙古的后羿”。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大武將(二)

20.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

字文淵,扶鳳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虎將馬超的祖輩。曾在王莽、隗囂等人手下任職,建武四年(28年),為隗囂送書於劉秀,被劉秀禮遇。隗囂叛漢,馬援助劉秀平定隗囂,又率軍平定涼州。先後任過隴西太守、虎賁中郎將、伏波將軍等。在進擊西北羌人、北方匈奴、烏桓、南方蠻夷及交趾等戰爭中建立威名。後來南方蠻夷五溪向東漢王朝示威,佔領城池。年已62歲的老將馬援向光武帝請命要去平定南夷。漢光武帝瞧了瞧馬援,見他的鬍子都白了,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吧!” 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轉。漢光武帝不禁讚歎說:“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帶領馬武等將前往征討,可是由於不適應南方氣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得了病。這時就有人向光武帝進讒,誣陷馬援,這時老將馬援已然病亡,可還是沒有逃脫被削去爵位的悲慘命運。過了很久,才被翻了案,重新給馬援家屬及其後人俸祿。光武帝晏駕前耳邊一直迴響著老將馬援的豪言壯語:“為將者應百戰當先,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還。此足平生之幸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