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孝道就是不讓父母爲自己擔心

今天我們講弟子規中的:“出則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是古人制定的孝敬父母的日常行為規範。這裡包括兩個部分。“出必告,反必面”是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時候的要求。意思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時候,每次出門之前都有告知父母。告訴父母自己要去哪裡?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以免父母為自己擔心;回家的時候,要面見父母。告訴父母自己回來了,告訴父母自己外出的經過,讓父母明白自己沒有在外面幹壞事,也是為了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最大的孝道就是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居有常,業無變”講的是不和父母在一起居住時候的情況。古人是以務農為主,在尋常人家,孩子結了婚也是要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只有那些出門做生意、當官、還有當兵的人和父母分居兩地。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所以古人規定:出門在外的人居住的地方不要輕易變換,以免父母找不到自己而擔心;從事的工作不要輕易的改變,以免父母不知情而為自己擔心。這也符合孔子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要求。當然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想要做到“居有常,業無變”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只要做到“遊必有方”就好了。無論是工作變動還是居住地變更,都及時告訴父母,讓父母不要為自己擔心,本身就是孝道。

最大的孝道就是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出則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集中反映了一點:就是做子女的要時時刻刻心繫父母的感覺,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在這一點上,古人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漢朝時期,有一個人叫韓伯愈。韓伯愈的母親從小就對他管教非常嚴格。每當韓伯愈有什麼地方沒做好,母親就會舉起柺杖打他,以示警誡。韓伯愈從來都是任憑母親打,也不說什麼,因為他心裡明白母親也是為他好。

有一天韓伯愈又做錯了一件小事,母親非常傷心,於是就拿起手杖來打他。這一次捱打,韓伯愈卻感到母親打得越來越輕,手杖打在他身上已經沒有以往那麼疼了。他突然明白:母親老了!她打人的力氣都沒有以前那樣大了!想到這裡,韓伯愈內心一陣心酸,眼淚也忍不住刷刷地流了下來。

母親看到韓伯愈哭了,覺得很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說:“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才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這就是韓伯愈挨杖傷老的故事。能在捱打的時候還心繫母親的身體健康,在心繫父母方面,韓伯愈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最大的孝道就是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心繫父母,一心為父母著想,處處能考慮到父母的心情,凡事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這是孝敬父母的本質。“出則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是孝敬父母的外在形式。我們知道“量變會引起質變”,“習慣會成為自然”。因此,想要培養孩子將來的“孝心”,想要培養自己“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就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堅持做到“出則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不要覺得繁瑣,也不要覺得家人之間不需要這種俗套的東西。相反,這樣做恰恰體現了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愛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