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立足優勢 彰顯特色 推動秦皇島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7月22日上午,全省經濟發展推進會在石家莊召開,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在會上介紹,上半年秦皇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預計增長87.4,全部財政增長1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2%,進出口總值預計增長9%。會後,長城新媒體記者對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進行了專訪。

「专访」秦皇岛市市长张瑞书:立足优势 彰显特色 推动秦皇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長城新媒體記者對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進行了專訪。記者 張笑宇 攝

長城新媒體記者:在會上聽到您介紹了秦皇島市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那麼秦皇島市如何堅持高質量發展?

張瑞書:秦皇島始終把生態作為高質量發展之本。以“綠”為魂引領發展,設立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和綠色發展引導基金,以投資強度、環境評價等指標嚴格項目准入,著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以“防”為先狠抓汙染治理,率先推行“河長制”,對全市域17條入海河流制定針對性整治措施,被考核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高31.5%,近岸海域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要求。

秦皇島堅持鐵腕治霾,關停取締“散亂汙”企業1230,淘汰燃煤鍋爐3799臺,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40.5微克/立方米。以“建”為要實施生態修復,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動力,兩年多來新增造林綠化127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5%提高到54%。以籌辦省第二屆園博會為契機,將7000畝礦坑遍佈的棲雲山建成國家5A級景區。

長城新媒體記者:可以說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秦皇島在發展產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瑞書:秦皇島始終把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之基,堅定“四大兩特”產業定位不動搖,著力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旅遊華麗轉身,總投資300億元的23個旅遊項目建成投用,海上巴士、碣石國家公園、天女小鎮等一批新業態精彩亮相,北京佳龍文化旅遊度假區、21世紀聖誕魔法城等高端休閒項目紛至沓來,一批國際旅遊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上半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2%。康養產業方興未艾,全力推進北戴河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建設,總投資364億元的40個項目加速推進,“醫、藥、養、健、遊”一體化的高端健康產業集群已具雛形。

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全部通過科技部驗收,海港區被列為省首批創新型縣(市區)試點,萬人發明專利持有量7.5件。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8.6%,增加值增長17.5%。

長城新媒體記者:秦皇島作為港口城市,如何做好對外開放?

張瑞書:始終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之要。著力提高招商實效,開展招商引資攻堅行動,組織參加大型招商活動80餘次,簽約項目36個,涉及金額723.6億元。著力優化外貿結構,以“出口1美元補貼1分錢”引領貿易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優化,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佔比56.8%。著力暢通開放通道,秦皇島港、北戴河機場成為實施離境退稅首批離境口岸。菲律賓達沃、韓國仁川直航航線運營順利,韓中蒙國際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正式開通。全力推進港口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綜合貿易港、國際旅遊港。

長城新媒體記者:秦皇島這幾年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那如何讓這樣的發展惠及於民呢?

張瑞書:秦皇島始終把文明作為發展之魂。堅持文明引領,在大事牽引中凝聚形成的“創城精神、暑期標準、旅發速度”,構建了秦皇島高質量發展的堅強精神堡壘。堅持城鄉統籌,一手抓城市基礎設施提升、老舊小區改造、“雙違”整治,著力提升城市品質;一手抓鄉村振興戰略,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91.5%的行政村實現環境治理市場化,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堅持成果共享,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達87%。

青龍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10.17%下降到1.11%。自今年起連續三年每年投入1億元實施基層醫療機構達標計劃,每年投入1億元支持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長城新媒體記者:剛才您提到了青龍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10.17%下降到1.11%,這應該算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秦皇島在脫貧攻堅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張瑞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青龍滿族自治縣應該在2017年脫貧出列,最近剛剛接受了國家委託第三方的驗收評估,雖然結果還沒有公佈,但是根據我們瞭解的情況,脫貧的質量還是比較高的。

脫貧攻堅戰也是我們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我們秦皇島市只有青龍滿族自治縣這麼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我們集全市之力,全力支持青龍滿族自治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我們從2016年開始,每年市級財政列支5000萬的預算支持青龍縣脫貧攻堅。據我瞭解,這是全市十一個設區市唯一的市級財政給予這麼大的支持,而且在2016年,我們以承貸的方式多支持青龍1億元,大力支持青龍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我們在87個貧困村全部派駐了以後備幹部為主的村第一書記。三年來,這些第一書記紮根在貧困村,和貧困地區的群眾共同研究謀劃思路,我們市委市政府用了3個半天兩個晚上的時間,逐村聽取了87個貧困村的彙報,和他們一起分析形勢,和他們一起研究政策,逐村確立了脫貧攻堅的工作方案,同時我們發動其他的縣區和駐秦的各個單位包括民營企業也實施了對口幫扶。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青龍的基礎設施水平上了大臺階,路、電、通訊、飲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礎設施也是全省所有的貧困縣投資最多的地方,未來的百分之一如何解決,按照我們脫貧不脫政策的要求,我們後三年還要進行大力度的鞏固提升,工作隊輪換之後繼續派駐,市政府的幫扶政策不會改變,我們其他各項政策措施不會改變。保證貧困群眾生活繼續改善,保證生活水平不能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