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國際金融大鱷——喬治 ·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上)

詳解國際金融大鱷——喬治 ·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上)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被世人譽為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他自稱為一個自私的人,卻締造了一具有深遠影響的慈善基金會。索羅斯特有的人生歷程讓他形成了指導投資行為的理念架構,這理念架構幫助他經營對沖基金去賺錢,又指引他將所賺的錢用於建立一個致力於促進開放社會的慈善基金會。 證券分析的傳統方法是設法預測未來的收入。但未來的收入取決於投資者對他們本身的預期。索羅斯堅持認為,訣竅就是不注重收入的預期,也不注重改變投資者預期的心理,而是注重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預測是其中一個帶動另一個向前,直到被徹底高估,那麼崩潰將不可避免。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反射理論

市場永遠是對的,還是市場永遠是錯的?索羅斯認為市場永遠是錯的,市場永遠是有偏向性的,因為市場價格代表著人們對未來預期的錯視。這種錯視不但支配著人們自身的行為,還影響未來事件自身的發展進程。在市場參與者的觀念和市場發展進程之間存在著雙向反饋渠道,對這種雙向反饋機制的解釋稱之為“反射理論”。

假設與假設檢驗

索羅斯認為投資活動和任何科學實驗活動一樣,由兩個基本階段組成:

第一階段:提出假設——對未來市場發展軌跡形成假設。

第二階段:檢驗假設——以實際投資決策來驗證其假設正確與否。

索羅斯認為一般投資人的投資決策過程偏離了這種科學的決策方式。一般投資人無法對未來市場事件形成假設,他們對事件的發展的看法是“斷言”式的,即總是“我認為事物將如何如何”,或“我認為某個股票將如何如何”。

索羅斯認為,由於市場參與者自身的買賣活動直接影響價格及市場供求關係。因此,不單純是價格影響人們的市場行為,同時人們的市場行為同樣影響市場價格。這種雙向的影響的存在,導致市場價格經常處於波動狀態,而不是均衡狀態。所以,失衡狀態才是市場供求關係的常態。

由於市場參與者自身的思維支配他們的行為進行影響市場的發展進程,而反過來市場的發展又影響參與者對市場的觀察。這種反覆的交互影響,使市場參與者永遠不可能獲得無偏差的市場認知。市場參與者的思維作為主體,與市場參與者所面對的市場客觀環境,作為客體,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反迴路,並在無窮盡的循環中在失衡狀態下向前發展。

客觀事件可分為兩大類:即日常性事件和歷史性事件。

日常性事件是可以被市場參與者準確理解和預期的,因此不對事件的未來發展構成影響。歷史性事件是市場參與者永遠不可能準確理解和預期的,而市場參與者的理解偏差又對事件的未來發展造成影響。

在證券市場上,人們對股票價值的估計永遠是有偏差的,而這種認識的偏差又反過來影響股票價格和上市公司的價值。因此,股票價值的確認過程是上述所說的歷史性事件過程,即人的認識和市場的發展永遠處於交互影響的過程中,並且永遠達不到均衡和統一。

市場與人的這種相互影響過程,使市場永遠偏向某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能夠影響它預期發生事件的未來發展軌跡。

市場價格的變動一旦形成某種趨勢,由市場參與者的認識偏差引致的市場行為會形成對趨勢的強化功能。這一自我加強的循環過程不是導向均衡狀態而是進一步偏向失衡狀態。

在股票市場上,下述三個基本要素或可相互影響

價格趨勢

股票價格

投資者認知偏差

這種相互影響使股票價格向任意方向的運動都帶有自我增強的特點。這一運動將持續到投資人的認知偏差與市場價格運動軌跡的偏差,大到使市場價格的運動不再能承受其負荷時為止。這時,市場價格折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並與市場投資人之間重新開始新的相互影響的循環——這個理論可以解釋中國國內A股在2015年的槓桿牛市和如今一九分化現象的極端行情。

在上述過程中,由投資人認知偏差所推動的價格運動成為虛假價格增長點。觀測到這一虛假增長點並把握它的量變的極點是股票投資致勝的關鍵。

而根據索羅斯的反饋模型,我們知道股票價格不但受基本面因素的影響(如基本分析學派所主張的那樣),反過來,股票價格也影響基本面諸因素的變動。同時,投資人對基本面諸因素的認知永遠是有偏差的,正是這種偏差推動股票價格有起有落。因此,基本面分析方法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而反射理論是一種動態分析方法。

和股票市場一樣,外匯市場也同樣存在著匯率和基本經濟因素間互相影響的雙向反射關係。這種反射關係的存在使匯率波動不是趨向均衡點或穩定點,而是不斷從一種失衡狀態進入另一種失衡狀態。

根據索羅斯匯率決定模型,主要存在下述主要的相互反射關係:投機性資本流動——匯率

投機性資本流動會使已啟動的匯率趨勢自我增強。而不斷自我增強的匯率趨勢又加強人們對匯率的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又進一步推動匯率趨勢進一步發展,直至匯率再無力承載投機性資本與認知偏差的負荷時為止。這時,匯率就會向相反的方向重新開始上述循環過程。

以下為市場惡性循環迴路的估計,僅供參考:市場下跌引發基於保險(止損)的拋售,從而引起市場進一步下跌和另一輪基於(止損)保險的拋售。最重要的是,拋售的巨大影響力使得逆向操作風險太大。當全世界所有人都在拋售,不管你多麼強烈地認為價格已經下跌太多也都不重要了,此時買進是不可思議的。因此,理智的交易也需要等待市場情緒的宣洩結束,比如20世紀美股的互聯網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